第392章 無我這般幸運人

自古便有邊塞詩放言西北兩隴滿勁氣,如今西北之西,更是如此。

流州副將謝西陲親率一萬爛陀山僧兵主動出城,竭力凝滯北莽步跋卒和兩千南朝軍鎮邊騎的北撤速度,並不放開手腳廝殺,一旦北莽大軍調頭擺出衝鋒廝殺陣仗,僧兵同樣原地結陣,按兵不動,好似富家翁的待客之道,備足酒水,坐等客人登門。

在攻打鳳翔軍鎮一役中折損不輕的步跋卒,很快意識到形勢不妙,步跋卒可戰之兵畢竟猶有六千衆,加上從旁策應來去如風的兩千騎軍,要打要撤,都能夠佔據更多主動。那名步跋卒主將出身北庭怯薛衛,北莽以武立國,憑藉家蔭和軍功補官是兩條最重要的進階途經,能夠擔任步跋卒三位領軍萬夫長之一,也許未必是什麼兵法大才,但絕不是隻靠家世竊據權柄的庸人。這座鳳翔軍鎮的守城就透着一股詭譎氣息,明明一開始就能夠守得更加固若金湯,可那名主將分明是故意吊起他們的胃口,如青樓女子的欲語還休,明明是打定主意賣藝不賣身的,卻偏偏給人一種欲拒還迎的假象,使得後知後覺的步跋卒白白丟下四千具屍體。

那麼當下一萬僧兵的死死咬住他們的尾巴,用意不難猜測,肯定是北涼邊軍的某支騎軍即將趕至,至於到底是何方神聖,步跋卒萬夫長想不通也猜不透,按理說流州各部騎軍已經不可能有騰出手來阻截他們,此次偷襲鳳翔臨瑤兩座軍鎮,他們南朝邊軍調遣出兩萬步跋卒和負責沿途護送的五千精騎,即便分兵兩路,也不是北涼寥寥幾千騎就能夠吃掉的。

何況流州騎軍本就兵力劣勢,怎麼可能抽出大股騎軍離開青蒼城北方的主戰場?難道是那兩支繞過許多軍鎮要塞、長驅直入姑塞州腹地的北涼輕騎?可問題是他們如何能夠及時趕回邊境?難不成這兩座兵力孱弱的軍鎮,一開始就是誘餌?可這就更不合理了,連他這位步跋卒萬夫長,在得到黃宋濮軍令火速離開駐地之後,都不知道要趕赴何處,只是一路南下,直到越過涼莽邊境後,才得知是要奇襲鳳翔臨瑤,在此期間,他手上的那封機密蛛網諜報言之鑿鑿,說那兩萬爛陀山僧兵應該過鳳翔臨瑤直奔青蒼了,還是說北涼清涼山和都護府裡真有未卜先知的神仙?

面對那一萬爛陀山僧兵的死纏爛打,步跋卒萬夫長憋屈得不行,真要不管不顧往死裡打,沒有絲毫勝算,更是等死,等着北涼邊騎趕到後割取頭顱而已。可不打,那些膂力驚人且悍不畏死的光頭和尚,也真是不擇手段,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兩三百僧兵不計體力損耗地擔任敢死之士,往他們屁股上狠狠咬上一口。最讓人心煩意亂的是這些爛陀山禿驢在出城之前,大概是把鳳翔軍鎮的軍械庫搬空了,攜帶了不下兩千張輕弩步弓,從僧兵所負箭囊數目來看,不下四五萬枝箭,若說準頭,只算是稀拉平常,甚至比不得草原兒郎馬背顛簸下的騎弓,可是步陣之力,從來都在於密集二字,加上僧兵人人健壯魁梧,人人拉弓如滿月,需要什麼準頭,一輪輪潑灑如雨便是!最可怕的地方,是那個年輕流州將軍的打法,使得數量上並不顯得如何驚世駭俗的四五萬枝弓箭,能夠優哉遊哉從屍體上拔出或是是從地上撿起弓箭,一枝枝收回箭囊,這使得不願束手待斃發起過三輪衝鋒的兩千軍鎮精騎,根本無法發揮出足夠騎軍野戰遊曳的先天優勢,至於一點點蠶食僧兵步軍,就更是癡人說夢了。馬弓射程本就遜色步弓,這支南朝邊騎又是清一色輕甲輕弓,到最後,步跋卒主將便無奈發現,己方兩千騎雖然還剩下兵力可觀的一千六百騎,可是那支爛陀山僧兵,竟然收攏起了兩百多匹戰馬,鳩佔鵲巢地翻身上馬之後,彷彿一下子多出了兩百多騎!

這場仗,打得步跋卒萬夫長差點吐血。

那個從頭到尾都沒有親身陷陣的流州將軍,實在太噁心人了!

最後實在是拖延不得,步跋卒萬夫長只好去找到那名來自姑塞州石崖軍鎮的騎軍將領,欲言又止,極難開口。

心知肚明的騎將灑然一笑,也未多說什麼,雖然之前僅是相互熟悉面孔而已的點頭之交,這名騎將摘下腰間一條磨損厲害的白玉蟒帶,懇請萬夫長返回南朝後交予他尚是少年的長子,只說這是先帝賜予他父親,如今雖已不值錢,卻是他們那個小家族一件傳家寶。

一千六百騎整頓完畢,馬頭朝南,戰刀向南,騎將轉頭目送步跋卒迅速向北撤離戰場。

這位在北莽邊關名聲不顯的普通騎將,也許不知道就在前不久的流州另一處戰場,打了一樣差不多的騎將撞陣,有北涼騎將喊出了那句“願死者,隨我死”的悲壯豪言。

隨着洪嘉北奔爲北莽南朝帶去數十萬遺民,草原尚武之風不墜,但是潛移默化地注入了許多柔軟氣息,恰似草原上年復一年的青草依依。

這名官秩不過從四品的邊軍騎軍,偶爾也會前往西京廟堂參與軍國議事,在那期間,遇到過很多文官文人,大多都不合脾性,從無投緣,但零零散散的慶功宴上,或是被拉去湊數的酒席上,也聽到過一些讓他無法想象的陌生風物。

比如那江南杏花煙雨天,深花枝,淺花枝,枝枝迎春。

他知道,自己與身後一千六百騎邊關兒郎,是註定見不着中原江南的風景了。

一死而已。

這名騎軍抽出北莽戰刀,怒喝道:“殺!”

謝西陲出城時便騎乘有一匹北涼戰馬,此時停馬於僧兵步陣後方,擡頭望去,微微一笑。

兩萬僧兵以步戰騎,很快一支北涼萬人輕騎就會還以顏色,以騎戰步。

而且北涼在兩者數量上竟然都佔據優勢,這種本不該出現涼莽戰場上的大好形勢,自然都歸功於這名大楚雙璧之一。

但是在謝西陲看到那支北莽騎軍壯烈赴死之時,這名流州副將忍不住想起密雲山口那場慘絕人寰的廝殺,堆積如山的屍體,根本分不清是北涼邊軍還是北莽蠻子。

原來不獨有北涼鐵騎視生死爲小事,北莽亦是如此。

在之後謝西陲漫長的戎馬和官場生涯,作爲最終官至離陽正二品大將軍且領上柱國頭銜的無雙儒將,作爲一國之西北砥柱,哪怕在大局已定的形勢下繼續一次次平叛草原,可他一生都不曾以“蠻子”

二字作爲北莽士卒的前綴。

————

懷陽關外城以南,沒有入城的那一騎獨自停馬黃沙高坡,似乎在等人。

很快就有一道魁梧身形破空長掠而至,氣勢如虹。

將吳家八十騎留在關內的年輕藩王翻身下馬,沉聲問道:“如何?”

一人即宗門的男子臉色難看,“等我趕到敦煌城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數萬草原騎軍在攻破城池之後,依舊將其重重包圍,我闖入城後,沒有找你所說的那名女子,之後我打探到消息,只確定名叫徐璞的男子已經戰死。”

徐鳳年嘴脣緊緊抿起,微微發顫。

徐璞。

一個他年少時曾經喊過徐叔叔的男子。

與吳起同爲徐家第一代騎軍將領,在軍中的輩分甚至比陳芝豹袁左宗褚祿山三人都要高。

秘密潛入北莽草原的呼延大觀猶豫不決,似乎有些到嘴邊的言語,難以啓齒。

徐鳳年苦笑道:“還有比這更壞的消息嗎?”

呼延大觀沉默不語。

徐鳳年平靜道:“說。”

呼延大觀重重呼出一口氣,“那名老婦人當初對圍城騎軍下達的旨意,無論敦煌城是戰是降,城破之時,遇人即殺。”

徐鳳年緩緩鬆開馬繮繩。

身形瞬間消散。

下一刻,高坡之上驟然響起一聲砰然巨響。

呼延大觀站定在山坡北方,隨意抖了抖手腕。

年輕藩王站在靠南方的山坡邊緣,兩人之間,出現一道突兀形成的溝壑。

呼延大觀面無表情道:“最少有三四萬北莽騎軍在等你自投羅網,加上李密弼親自坐鎮的數百蛛網諜子死士,都在等你。”

又是一聲炸雷巨響。

只見呼延大觀保持雙拳向前錘出的姿勢,厲色道:“徐鳳年!你難道不清楚之所以沒有那女子的確切噩耗,正是老婦人和李密弼故意引誘你去死的陷阱?!如此粗劣的手段,你也看不穿?!”

剎那之間,巨響遠遠勝過原本已經足夠聲勢驚人的先前兩次。

呼延大觀幾乎是以傾力一拳將那名執意向北的年輕人擊退數丈。

呼延大觀冷聲道:“既然嘴上道理講不通,反正你都聽不進去,也行!我呼延大觀雖說未必能夠勝你,但拼個半死總歸不難,我倒要看看,你徐鳳年到時候如何進入敦煌城!”

不知道是不是應了那句事不過三的中原老話。

年輕藩王不再繼續向北而掠,而是緩緩走到高坡北方,與呼延大觀一人面北一人朝南,並肩而立。

年輕人雙手籠袖蹲下身,安安靜靜望向北方。

呼延大觀安慰道:“你不露面,她才真的有一線生機,明白嗎?”

年輕人嗯了一聲,“剛剛想通。”

呼延大觀如釋重負。

真要跟這個年輕人做生死之爭,他還真有些犯怵。

沒法子,他呼延大觀是個拖家帶口的老男人。

心情複雜的呼延大觀唯有一聲嘆息。

年輕人嘴脣微動,碎碎念念,悄不可聞。

“莫說我窮得叮噹響,大袖攬清風。莫譏我困時無處眠,天地做牀被。莫笑我渴時無美酒,江湖來做壺。莫覺我人生不快意,腰懸三尺劍……世上無我這般幸運人,無我這般幸運人啊……”

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92章 大白貓,小地瓜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405章 拒馬第60章 慢刀作畫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127章 吵聲佛聲第33章 鴨頭綠第64章 兩鵝換來大黃門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395章 牽馬第286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九)第23章 桌上皇帝兩字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67章 隱相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162章 我以春秋斬春秋,死結以死解第171章 哥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156章 水滸第34章 伸手低頭秀色皆是禪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181章 西北狼第382章 大戟橫江第41章 杯中龍捲第168章 可愛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43章 人屠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267章 俠客行(下)第10章 變故第57章 雀騎鷹第162章 夢中斬龍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32章 扛起天地第193章 新舊江湖,先後兩詩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66章 碗中蛟龍第48章 風雨來風流去劍氣近第158章 北涼飲盡兩杯綠蟻酒第27章 茶與血第221章 北涼四戰(三)第78章 雨停收春秋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404章 大雁南飛,鐵蹄向北第100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第365章 四籤皆中第182章 儒聖第299章 西楚霸王(上)第106章 姓徐的第181章 請老祖宗赴死第116章 北涼織造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50章 王見王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375章 天門洞開第143章 亭中談心第105章 賣官鬻爵第21章 前輩晚輩第65章 不要臉的喜歡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338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五)第156章 水滸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202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下)第17章 公公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118章 離陽失其鹿(下)第47章 家門口坐田邊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145章 驚蟄第50章 燈火第11章 家務事第292章 你在哪裡,我在這裡第35章 半斤紅妝第35章 半斤紅妝第260章 事了拂衣(下)第121章 坐井觀天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129 師父和草鞋
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92章 大白貓,小地瓜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405章 拒馬第60章 慢刀作畫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127章 吵聲佛聲第33章 鴨頭綠第64章 兩鵝換來大黃門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395章 牽馬第286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九)第23章 桌上皇帝兩字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67章 隱相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162章 我以春秋斬春秋,死結以死解第171章 哥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156章 水滸第34章 伸手低頭秀色皆是禪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181章 西北狼第382章 大戟橫江第41章 杯中龍捲第168章 可愛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43章 人屠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267章 俠客行(下)第10章 變故第57章 雀騎鷹第162章 夢中斬龍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32章 扛起天地第193章 新舊江湖,先後兩詩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66章 碗中蛟龍第48章 風雨來風流去劍氣近第158章 北涼飲盡兩杯綠蟻酒第27章 茶與血第221章 北涼四戰(三)第78章 雨停收春秋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404章 大雁南飛,鐵蹄向北第100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第365章 四籤皆中第182章 儒聖第299章 西楚霸王(上)第106章 姓徐的第181章 請老祖宗赴死第116章 北涼織造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50章 王見王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375章 天門洞開第143章 亭中談心第105章 賣官鬻爵第21章 前輩晚輩第65章 不要臉的喜歡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338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五)第156章 水滸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202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下)第17章 公公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118章 離陽失其鹿(下)第47章 家門口坐田邊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145章 驚蟄第50章 燈火第11章 家務事第292章 你在哪裡,我在這裡第35章 半斤紅妝第35章 半斤紅妝第260章 事了拂衣(下)第121章 坐井觀天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129 師父和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