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將軍遲暮

議事結束後,徐鳳年帶着徐北枳專程去一座小院拜訪老將何仲忽,到了以後才發現燕文鸞也在,四人圍坐石桌,徐鳳年看着難掩滿臉疲憊的左騎軍統帥,有些憂心,何仲忽的身子骨在最近一兩年裡突然糟糕起來,給人一種日薄西山的暮氣感觀,以至於在第一場涼莽大戰過後,老將曾經私下向清涼山和都護府遞交辭呈,同時向徐鳳年和褚祿山舉薦了鬱鸞刀擔任左騎軍第二副帥一職,之所以沒有讓那位名聲鵲起的年輕幽騎主將一步登天,直接主持左騎軍大局,也是這位功高權重老人的老辣所在,畢竟桀驁難馴的涼州邊軍素來輕視幽州軍伍,出身中原豪閥的鬱鸞刀又與涼州邊軍並無淵源,若是驟登高位,得以單獨執掌一軍,未必能夠服衆,一旦在第二場涼莽戰事裡出現紕漏,毀掉一名北涼兵法大材不說,還會貽誤邊關大局,他何仲忽自然難辭其咎,那就真是晚節不保了。

只不過何仲忽能夠摒棄山頭之見,建議鬱鸞刀成爲左騎軍名義上的三把手實際上的當家人,足可看出這位春秋老將的肚量和遠見,而且在先前徐鳳年拿左右騎軍開刀,有拆東牆補西牆嫌疑地補充其它騎軍實力,例如抽調兵馬給曹嵬等人,也是何仲忽率先響應,決無異議,在這一點上,綽號錦鷓鴣的右騎軍主將周康,顯然就要遜色許多,明裡暗裡都有頗多怨言,雖然徐鳳年私下也笑罵過周康是隻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但畢竟當年周康就是爲他送行的數百老卒之一,有送行之誼,某種意義上,周康跟那會兒尚未世襲罔替的世子殿下有過一場患難之交,所以哪怕周康不夠爽利,徐鳳年其實也沒有放在心上,何況周康的反應也屬於人之常情,就像何仲忽先前那副對懷陽關都護府唯馬首是瞻的姿態,在左騎軍內部就有些碎言碎語,許多青壯派武將都不太理解,覺得老將軍太好說話,削減了左騎軍的勢力不說,還白白墮了左騎軍的威名。徐鳳年之所以特意蒞臨此地,就緣於一場左騎軍內訌風波,徐鳳年就是想要先聽聽何仲忽的想法,不到萬不得已,清涼山不會插手左騎軍事務,相信燕文鸞這趟火急火燎趕來,也有幾分給老友撐腰給整個北涼邊騎瞧一瞧的意思在裡頭。

小院四人不飲酒也不喝茶,何仲忽似乎沒想到年輕藩王會大駕光臨,滿臉驚喜,作爲北涼鐵騎實權排在前十的人物,何仲忽瞭解龍眼兒平原的大致過程,知道徐鳳年大快人心地親手殺掉了柔然鐵騎共主洪敬巖,更知道陳芝豹先前來到懷陽關,所以徐鳳年之前在議事堂話語儘量言簡意賅,臉色蒼白得厲害,更讓老將感到愧疚,總覺得是涼州騎軍的過錯,對不住大將軍徐驍的栽培,到頭來竟然害得大將軍的嫡長子事必躬親,連殺人也要親自上陣,那麼還要他們北涼三十萬鐵騎做什麼?作爲燕文鸞相交莫逆的老朋友,何仲忽當然還有一層隱蔽身份,老人曾經也是徐家扶龍派的成員,這撥人當初以謀士趙長陵爲首,陳芝豹作爲接班人,既是大將軍徐驍的小舅子又是徐家騎軍主將之一的吳起,燕文鸞何仲忽等人都屬於中堅力量,姚簡葉熙真兩位義子與他們走得也很近,而被扶龍派譏諷爲倒龍系的李義山一派,在總體實力上就要孱弱許多,若非在最後關頭是王妃吳素明確表態不支持徐驍叛出離陽劃江而治,恐怕也就沒有徐家稱王北涼的說法了,也許如今徐鳳年是整個廣陵江以南廣袤疆域的君主,但也有可能是北涼邊軍徹底沒有老人的說法,因爲都是謀逆敗亡的死人。由於這麼一層難以啓齒關係,何仲忽對這位力挽狂瀾的年輕藩王,一直有些晦澀難明的心思,不從左騎軍內部提拔嫡系順水推舟地擔任下任主帥,而是揀選外人鬱鸞刀來鳩佔鵲巢,遲暮老人未必沒有一份補償和贖罪心理。

北涼步軍第一人燕文鸞臉色陰沉,直截了當道:“王爺,有件事想必你也聽說了,李彥超那小子就是頭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何仲忽一手把他帶到今天的位置,對他比親兒子還親,無非是沒給他一個左騎軍主帥,那小子竟敢就要造反,想着跑去給周康當副手!這個小王八蛋帶兵打仗的確不差,可品行不端,以後絕對要用而不能大用,撐死給他當官當到一軍副將!”

徐鳳年還真沒料到極少流露情緒的燕文鸞會如此大動肝火,一時間有些不知如何應對,造反,忘恩負義,品行不端,這些分量極重的詞彙,從燕文鸞這種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嘴裡說出來,那幾乎就能讓任意一名北涼中高層武將徹底無緣實權高位了,事實上徐鳳年對名聲在外的李彥超並不陌生,北涼四牙之一,與典雄畜、韋甫誠和寧峨眉三人齊名,戰功卓著,在邊軍中,是除去燕文鸞陳雲垂何仲忽這撥春秋老人之外,僅次於劉寄奴寥寥幾人的驍將,因爲正值當打之年,是那種可以爲徐家再打二十年勝仗苦仗的重要將領,只不過跟龍象軍副將李陌藩和幽州曹小蛟相似,性格偏激,恃功傲物,都是出了名的刺頭人物,譭譽參半,如果是擱在離陽官場,屬於三天兩頭就要被清流言官往死裡彈劾的角色。

何仲忽瞪了一眼燕文鸞,轉頭對徐鳳年苦笑道:“王爺,天要下雨孃要嫁人,攔是攔不住的,既然周康許諾將來會讓李彥超繼任右騎軍主帥,就由他去吧,彥超這孩子在左騎軍裡征戰多年,立下的軍功也足以當得起這份前程。人往高處走,沒有錯。”

燕文鸞有些無奈,其實不是他對李彥超此人果真有多少不順眼,無非是想着幫何仲忽把話題挑起,由他燕文鸞來做惡人,那麼抹不開面子何仲忽接下來只要點個頭即可,李彥超不是不可以離開左騎軍,但是絕對不能助長此風,否則錦鷓鴣那傢伙手裡的小鋤頭還不得刨得飛起?你何仲忽本就病的不輕,難道將來真要躺在病榻上還要聽見右騎軍分崩離析的噩耗?當真就不怕死不瞑目?燕文鸞嘆息一聲,與何仲忽認了大半輩子,對這個老傢伙是十分佩服的,臨老卻並無家眷,只養了幾匹跛腳老馬,治軍帶兵,就跟一個絮絮叨叨的婆姨差不多,待兵如子,吃喝拉撒都在軍中,與普通士卒無異,絕無半點特殊待遇可言,所以李彥超這些年輕人,可謂都是何仲忽一把屎一把尿從小卒子培養成功勳將領了,聽到李彥超要離開左騎軍,燕文鸞怎能不怒火中燒?清官難斷家務事,看得出來,哪怕到了父子反目一般分家地步,何仲忽仍是不忍心耽誤了李彥超的仕途,唯恐年輕藩王對李彥超產生惡感,以至於到了錦鷓鴣的右騎軍中也難以升遷。

徐鳳年思量片刻,緩緩說道:“說實話,只要李彥超還留在關外,是在左騎軍效力還是轉去右騎軍爬升,對我而言並無區別,再者左右騎軍極端排外的傳統也確實不利於北涼,畢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算沒有李彥超這件事,我原本也想要讓左右騎軍進行一些武將互換,當初我對北涼境內三州軍伍大舉整合,只設置十四實權校尉,但是第一場涼莽大戰在即,我怕動靜太大導致邊軍不穩,會影響到戰局,這纔沒有去動關外邊軍。”

燕文鸞眯起那隻獨眼,沉默不語。

邊軍改制,燕文鸞並不反對。

但是讓這位北涼步軍主帥感到不太適應的一點,是年輕藩王這麼不拖泥帶水地當面提出,尤其是此時左騎軍內亂橫生之際,在何仲忽即將因病退出邊軍之時,這些話,就顯得有些肅殺寒意了。

何仲忽亦是心中感慨萬千,不知從何說起,老人滿臉頹喪落寞,眼神恍惚。

有些垂暮之年的富貴老人,只有等到了人在病中,萬念俱灰,纔開始反羨貧賤而健者。

但是何仲忽不一樣,他雖然在北涼邊軍位高權重,但是膝下無子孫可繼承家業,甚至在北涼關內也無一處置業別院,與懷化大將軍鍾洪武那種把整座陵州當做後院的春秋老將,截然不同。

何仲忽的老態病容,是英雄遲暮。

而這種無可奈何的英雄遲暮,徐鳳年很熟悉。

————

徐鳳年和徐北枳離開院子,徐北枳眉頭緊皺。

徐鳳年笑問道:“橘子,是不是很奇怪我爲何不幫着何仲忽安撫左騎軍?”

徐北枳回望一眼院門,“何仲忽也就罷了,你就不怕惹惱了燕文鸞?不怕兩位老人覺得你心性涼薄?把你當成一個刻薄寡恩的藩王?”

徐鳳年和徐北枳並肩走在陰暗巷弄中,伸出一隻手貼在牆壁上輕輕抹過,邊走邊說道:“那你就當我是欺負老好人吧。”

徐北枳打趣道:“難道不是?整個北涼邊軍誰不知道錦鷓鴣的暴脾氣,會嚷嚷的孩子有糖吃,所以你這個北涼王纔對右騎軍事事忍讓。說到底,何仲忽淪落到此番地步,你算半個罪魁禍首。”

徐鳳年說了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言語,“徐驍以前很喜歡唸叨過一句話,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以前我覺得這種大道理都是屁話,後來才發現大道理之所以是大道理,是因爲真的很有道理。”

徐北枳哈哈笑道:“我就知道,你不會就這麼讓何仲忽窩窩囊囊地離開左騎軍!”

徐鳳年感慨道:“我對鬱鸞刀寇江淮謝西陲這些才華橫溢的外鄉年輕將領,當然很看重,但對何仲忽這些跟隨徐驍榮辱與共的北涼老人,那種感情……”

徐鳳年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徐北枳感受得到,那種感情,大概就像就像自己家中的長輩。

徐北枳笑問道:“既然如此?”

徐鳳年回答道:“那就去會一會李彥超。”

徐北枳猶豫片刻,還是提醒道:“千萬不要意氣用事,李彥超其實意味着很大一撥北涼邊軍將領,野心勃勃,戰功顯著,一心想要向上攀爬,李陌藩曹小蛟皆是如此,這些人跟燕文鸞何仲忽相似又有不同,徐家的家業,是大將軍和身邊老人打下的江山,而更年輕一些的,不可能奢望人人都像劉寄奴那麼淡泊名利,而且大戰在即,有野心不是壞事,你要潑些涼水,不是不可以,但總不能讓人覺得自己被剝光了扔到冰天雪地裡。”

徐鳳年微笑道:“以前聽說書戲文,經常能聽到一句話,叫做‘寒了衆將士的心’,道理我懂。”

徐北枳突然盯着這個傢伙,“怎麼聽着不太對勁?”

徐鳳年嬉皮笑臉地伸手去跟徐北枳勾肩搭背,諂媚道:“還是橘子懂我啊!”

徐北枳沒好氣掙脫開去,沒好氣道:“一邊涼快去!”

就在兩人彎來拐去來到另外一棟院子的時候,剛好有名青壯歲數的武將從他們身後一路狂奔,屁顛屁顛往院子衝,也許是情況緊急,撞開了徐北枳的肩膀,大步踏上臺階後,猶然不罷休,大大咧咧轉頭瞪了一眼,結果冷不丁這一瞧,頓時就噤若寒蟬,當過陵州刺史的徐北枳他不認得,可是堂堂北涼王他豈會認不出?!

不等這位左騎軍悍勇校尉請罪,徐鳳年笑問道:“是不是給李彥超通風報信來了?好給他提個醒,本王剛剛去過了何老將軍的院子?”

這名校尉頓時滿頭冷汗,耷拉着腦袋,如喪考妣。

徐鳳年一笑置之,走上臺階跟這個校尉擦肩而過,率先跨過院子門檻。

院內人聲鼎沸,聚集了不下十位邊軍武將,年紀都不大,可頭銜都不小,衆星拱月,圍着一個約莫三十五六歲的將領,此人身材英偉,即便坐着,也有一股鋒芒畢露的氣態。

正是左騎軍第三副帥李彥超,是根正苗紅的左騎軍出身,聲望極高,自然而然被視爲未來左騎軍掌舵人的不二人選。

離陽設置四徵四鎮四平十二位常設將軍,徵字頭官身最高,正二品,與六部尚書相當,鎮字將軍是從二品正三品皆有,平字將軍則是清一色正三品,照理說一位藩王轄境,不該出現足夠媲美鎮字頭將軍的頭銜,最多與平字將軍持平,比如執掌一州兵事的主將就是正三品,但是在北涼道,很有意思,何仲忽、周康和顧大祖、陳雲垂這些騎步副帥,跟燕文鸞袁左宗兩位主帥一樣,都是從二品武將,僅比北涼都護褚祿山低半階,所以幾乎所有青壯武將,都眼巴巴盯着這幾個炙手可熱的位置,等着什麼時候各自軍中的老頭子們退下去了,按部就班輪到他們往前走一步,不說坐上燕文鸞袁左宗屁股底下的那頭兩把交椅,有朝一日擔任左右騎軍主帥,要麼去那支大雪龍騎軍,或是最不濟離開邊軍擔任一州將軍,都是不錯的路子,所以當新涼王不拘一格提拔了些“外人”之後,無疑會讓人心思起伏,尤其是鬱鸞刀等人的迅猛崛起,皇甫枰和寇江淮以及韓嶗山三人分別佔去三州將軍的份額,石符緊隨其後擔任涼州將軍,如此一來,盼頭和念想就要少去很多了。

衆位武將看到這位大駕光臨的年輕藩王后,震驚之後,所有人都從椅子凳子上不約而同地猛然起身,抱拳沉聲道:“末將參見王爺!”

原本手腳無措站在徐鳳年和徐北枳身後的左騎軍校尉,也趕緊小跑到同僚隊伍中,這才如釋重負。

一位武將連忙給年輕藩王騰出兩條椅子,徐鳳年和徐北枳坐下後,擡手向下虛按兩下,“諸位都坐下說話,今天不是軍務議事,不用講究繁文縟節。”

所有將領在看到李彥超坦然落座後,這才小心翼翼各自坐回原位,被搶了位置的兩位武將就站在不遠處,一個個眼神熠熠生輝,睜大眼睛看着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新涼王。

人屠嫡長子,武評大宗師。

殺過王仙芝,最近又殺了洪敬巖。

大鬧過太安城欽天監,據說連那些從掛像裡走出的天上仙人,已經證道飛昇的龍虎山的老祖宗們,都被這位年輕人一鍋端了!

何況眼前這個平易近人的離陽唯一異姓王,在沙場上也從不含糊,虎頭城下一戰,葫蘆口外的千里奔襲,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所以哪怕這些武將都是左騎軍裡的桀驁之輩,但面對這位年輕藩王,實在是不敬畏不行,而敬畏之餘,又有由衷欽佩。

北涼百姓尚武,邊軍最重軍功。

新涼王帶領北涼鐵騎大勝北莽蠻子,葫蘆口內斬首築京觀,何等大快人心!

越是如此,在座各位就越是忐忑不安。

年輕藩王爲何會出現在小院,他們心知肚明,肯定是奔着李彥超負氣離開左騎軍轉投右騎軍一事來了。

但是整座北涼道誰不知道那鬱鸞刀,是新涼王的心腹愛將?甚至不惜以藩王尊貴身份,還在那支幽騎新營裡掛了名。而這次風波的起源,正是老將軍舉薦鬱鸞刀進入左騎軍!

李彥斌神色平靜,但是眼神深處,透露出濃郁的心有不甘。

在這名心思深沉的猛將看來,既然新涼王親自來到這裡,雖然尚未擺出興師問罪的架勢,可他李彥斌就斷然不會有好果子吃了。

與李彥斌一起出生入死的將軍校尉們,都替李彥斌捏了一把冷汗,唯恐年輕藩王驟然翻臉,到時候他們這些傢伙怎麼辦?且不說他們有沒有膽子跟這位名動天下的新涼王對着幹,就算有那份氣魄膽識,可有意義嗎?這一院子人,夠新涼王一隻手嗎?

徐鳳年笑問道:“這裡有沒有酒?有的話,拿出來。”

李彥超平淡道:“王爺,我們這趟跟隨主帥進入懷陽關,不曾帶酒。”

徐鳳年轉頭對徐北枳說道:“勞煩你一趟?”

徐北枳點了點頭,起身離開院子,自然是去跟褚祿山打秋風。

徐鳳年在徐北枳離去後,玩笑道:“喝酒之前,有件事要跟各位說明白,以前本王曾經在虎頭城內和劉寄奴褚汗青馬蒺藜這些人,喝過一次酒,然後他們就都死了,你們怕不怕?”

李彥超抿起嘴脣,那張棱角分明的英毅臉龐愈發顯得深刻。

領頭羊李彥超不說話,小院氣氛就尤爲沉悶凝重。

先前撞了一下徐北枳的校尉眼珠子轉動,打哈哈出聲道:“能跟王爺喝過酒,足夠末將等人回到左騎軍後,好好跟下屬們吹噓它個三五年,雖死不怕!”

徐鳳年點頭道:“在座各位,不怕戰死沙場,我毫不懷疑。”

然後徐鳳年又笑道:“我們北涼邊軍,不怕死不奇怪,如果說有誰怕死,那才奇怪吧?”

這句話一出來,就連李彥斌都扯了扯嘴角,有幾分會心笑意。其餘武將更是鬨然大笑。

徐鳳年玩笑過後,就不再說話。

北涼王沉默,李彥超跟着沉默,那麼所有人就只能乖乖眼觀鼻鼻觀心。

徐北枳從都護府拎了兩壇綠蟻酒過來,徐鳳年拍開一罈酒的泥封,小院裡有些杯碗,像徐鳳年和李彥超兩位肯定是分到盛酒更多的大白碗,其餘將領校尉就看着辦了。唯獨徐北枳沒有喝茶的意思,也沒誰敢勸這個酒。

徐鳳年端起酒碗,“敬各位。”

李彥超和衆人舉起杯碗,大聲道:“敬王爺!”

徐鳳年一飲而盡後,沒有繼續倒酒,“酒喝過了,那本王就隨口說幾句,這次請你們喝酒,談不上敬酒罰酒,只不過是借這個機會見見大家,本王不認識各位,但如果說誰自報了姓名,本王也能夠說出你們的履歷軍功,這些東西,拂水房諜報上早就有,我也一字不差都早早看過,比懷陽關都護府的檔案還要詳細。”

徐鳳年瞥了眼另外一罈還未開封的綠蟻酒,然後望向李彥超,“你覺得在左騎軍爬升無望,就想去右騎軍掙取戰功當上一軍主帥,對於一名武將來說,這沒有什麼過錯,而且我剛剛從何仲忽的院子過來,老將軍也沒覺得你對不住他,反而還勸本王來着,生怕本王在以後的日子裡給你李彥超穿小鞋。”

李彥超欲言又止。

徐鳳年淡然道:“老將軍這十幾二十年中待你們如何,你們比我更有體會,不用本王多說什麼,北涼邊軍在徐驍手上,就只看軍功不認出身,所以你李彥超在何仲忽的左騎軍是殺敵,在周康的右騎軍一樣是殺敵,也許有了有望躋身主帥的盼頭,殺敵只會更多。但是,老將軍,到底還是老了,就像我徐鳳年,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不怕,可還是會怕看到徐驍生前那幾年的光景,走到清涼山山頂都要歇息。我爹徐驍也好,把你們當兒子的何仲忽也罷,等到他們真正老了的時候,知道事情纔會他們心甘情願服老嗎?”

徐鳳年自問自答道:“那就是覺得自己的兒子出息了,他們纔敢承認自己老了。”

徐鳳年站起身,看着李彥超和左騎軍衆人,“今天在那座院子裡,我沒有看到什麼經歷過春秋戰事的北涼左騎軍主帥,就只看到一個老人。所以我來這裡,請你們喝一罈酒,也希望剩下一罈酒,你們能帶去請那位即將離開沙場的老人,請他喝上一碗,讓老人不要帶着遺憾離開邊關。”

寂靜無聲。

李彥超默默起身,捧起那壇綠蟻酒,走出小院。

到頭來,只留下徐鳳年和徐北枳。

徐北枳嘆息一聲,“我本以爲你想殺人的。”

徐鳳年給自己倒了一碗酒,低頭說道:“誰說我不想了?”

徐北枳愣了一下,然後笑道:“給我也來一碗。”

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310章 君子第126章 一劍生佛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39章 赤腳第70章 還是打劫的第80章 羊皮裘去時開山第13章 萬人擋我,一口唾沫第362章 磨刀兩百五十四章 大膽呂洞玄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179章 想不想坐那張椅子第76章 巷中互殺第1章 小二上酒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5章 勿念勿等第258章 事了拂衣(中)第56章 陸地神仙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262章 有個店小二第200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上)第96章 一步不得入第165章 讀書人第164章 骨灰第120章 酣暢第2章 白狐兒臉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85章 王仙芝前來收官第13章 帶刀老魁,背匣老黃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144章 銅錢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58章 小拓跋第200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上)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13章 萬人擋我,一口唾沫第173章 歌謠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96章 英雄總要遲暮第119章 大河之上彩衣截白衣第73章 廟堂之高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75章 大雨撐小傘,指玄對金剛第358章 如今江湖亦有癡人第197章 風起西北隴上(上)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76章 巷中互殺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421章 衣衫如雪徐鳳年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8章 東魁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16章 東西南北第382章 大戟橫江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52章 北涼大馬第338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五)第364章 解籤第104章 舊賬第71章 青羊宮上看神仙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161章 鎮靈歌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395章 牽馬第135章 拋過河第111章 不共戴天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1章 胭脂探花第86章 霜殺百草(四)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58章 小拓跋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111章 撈網漏魚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191章 風緊不扯呼了第15章 一個福字,三說徐鳳年第99章 孤城白首第213章 此地起佛國,他處下大雨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81章 一步入天象番外第一章第52章 北涼大馬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34章 十分之爭,將死之人第45章 好鳥第55章 當下憂鬱啊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57章 截殺截殺截殺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
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310章 君子第126章 一劍生佛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39章 赤腳第70章 還是打劫的第80章 羊皮裘去時開山第13章 萬人擋我,一口唾沫第362章 磨刀兩百五十四章 大膽呂洞玄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179章 想不想坐那張椅子第76章 巷中互殺第1章 小二上酒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5章 勿念勿等第258章 事了拂衣(中)第56章 陸地神仙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262章 有個店小二第200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上)第96章 一步不得入第165章 讀書人第164章 骨灰第120章 酣暢第2章 白狐兒臉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85章 王仙芝前來收官第13章 帶刀老魁,背匣老黃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144章 銅錢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58章 小拓跋第200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上)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13章 萬人擋我,一口唾沫第173章 歌謠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96章 英雄總要遲暮第119章 大河之上彩衣截白衣第73章 廟堂之高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75章 大雨撐小傘,指玄對金剛第358章 如今江湖亦有癡人第197章 風起西北隴上(上)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76章 巷中互殺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421章 衣衫如雪徐鳳年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8章 東魁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16章 東西南北第382章 大戟橫江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52章 北涼大馬第338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五)第364章 解籤第104章 舊賬第71章 青羊宮上看神仙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161章 鎮靈歌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395章 牽馬第135章 拋過河第111章 不共戴天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1章 胭脂探花第86章 霜殺百草(四)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58章 小拓跋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111章 撈網漏魚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191章 風緊不扯呼了第15章 一個福字,三說徐鳳年第99章 孤城白首第213章 此地起佛國,他處下大雨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81章 一步入天象番外第一章第52章 北涼大馬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34章 十分之爭,將死之人第45章 好鳥第55章 當下憂鬱啊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57章 截殺截殺截殺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