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

距離葫蘆口不到兩百里的一座幽州軍營內,一名身材瘦弱的獨眼老將緩緩走上閱兵臺,在老人正式露面之前,已經有北涼步軍副統領陳雲垂、幽州將軍皇甫枰、刺史胡魁等人站在臺上,貌不驚人的老人走到臺上中央的位置,奇怪的是,哪怕不熟悉幽州軍伍的門外漢,如果看到眼前一幕,都會將老人的居中爲首視爲天經地義的事情。鐵甲錚錚的老將雙手拄刀而立,看着臺下那些烈日曝曬下紋絲不動的校尉士卒,許久都沒有說話。老人不說話,似乎是想要把這場內近萬即將出徵的步卒都過看一遍,把一杆杆幽州步軍老字營的旗幟都認清楚。

老將臉色不太好看,終於緩緩開口,“大將軍過世了,王爺也沒在咱們幽州,我燕文鸞呢,就算不死在戰場上,估摸着也沒幾年好活了,所以趁着今天這個機會,說點積攢了將近二十年的心裡話。”

老將單手拎起那柄北涼刀,指了指身邊的北涼步軍二把手陳雲垂,“老陳,咱們陳副統領,你們肯定都認得,記得十六年前,這傢伙陪我一起去清涼山王府喝酒,當時陳雲垂還只是個正三品的將軍,大將軍就開玩笑說你陳雲垂在幽州帶四五萬步軍,浪費人才了,不如去涼州關外,給你三萬騎軍,幹不幹?”

燕文鸞沒有拿正眼去瞧這個認識大半輩子的至交老友,僅是拿那柄涼刀點了點一臉尷尬的陳雲垂,“這老王八蛋酒量不行,酒品更差,當時正裝醉呢,結果大將軍這句話一拋出來,立馬就站起身,那對眼招子啊,賊亮賊亮!你們猜咱們北涼如今的步軍副統領說了句話啥?他說啊,幹,咋個就不幹?!當然,最後大將軍也沒挖牆腳挖成功,爲啥?是陳雲垂反悔了?不是,是我燕文鸞急眼了,差點就要跟大將軍幹架!我當時說了什麼,我至今記得一清二楚,我一砸酒杯就起身跟大將軍說,北涼步軍就這麼點老底子,這兩年都給涼州騎軍坑蒙拐騙偷,變着法子弄走那麼多,老的挑得差不多了,連好些年輕的好苗子也沒放過,那我燕文鸞還當個屁的北涼步軍統帥!陳雲垂要去涼州騎軍,不是不行,但大將軍得把袁左宗褚祿山齊當國這三個義子,都給我北涼步軍,都給丟到我們幽州來!”

老將陳雲垂眼觀鼻鼻觀心,好像置若罔聞,但是給燕文鸞這麼不留情面地揭老底,想必很想挖個地洞鑽下去。

燕文鸞又拿涼刀指了指幽州刺史胡魁,“這位刺史大人,是咱們北涼遊弩手前身列矩的締造者,是最正兒八經的騎軍大將,當時胡大人頂替王培芳成爲幽州刺史,來找我燕文鸞套關係,按照官場規矩跟我這個老頭子說說客氣話之類的,然後我就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胡魁來這個前些年境內戰馬還不如陵州多的幽州當官,感覺如何啊?胡刺史是實誠人,就老老實實跟我說,挺憋屈的,說他本以爲自己有機會去虎頭城給劉寄奴當副手,要不然去流州龍象軍跟老部下李陌藩王靈寶一起混,那也不錯。”

燕文鸞重新雙手拄刀,看着那萬餘步軍,“我們北涼有三十萬邊軍,所以離陽那邊,這麼多年從來都是聽說‘北涼三十萬鐵騎雄甲天下’,我就奇了怪了!北涼騎軍在邊軍中從來就沒有超過半數,怎麼就成了三十萬鐵騎?離陽當我們北涼步軍不存在嗎?好像北涼自己也不把我們步軍當回事嘛。”

獨眼老將下巴撇了撇東邊,冷笑道:“薊州有個叫楊慎杏的傢伙,就是後來在廣陵道那邊給幾個年輕人玩弄於股掌的蠢貨,想當年那是給老子提鞋都不配的玩意兒,嘿,手底下有那麼幾萬舊北漢留下的步卒,弄出了個什麼薊南步卒的名頭,然後這十多年來,在離陽上下都給稱爲‘獨步天下’的第一等精銳步卒,除此之外,還有南疆燕敕王麾下第一猛將王銅山率領的無鋒軍,以及吳重軒的大甲,名氣都不小,說來說去,就是沒有咱們幽州步軍的份。”

老人微微停頓了一下,“如果僅僅是這樣,我燕文鸞也能忍,反正咱們也不可能跑去薊州或是南疆跟他們打一場,而且動嘴皮子一向不是咱們北涼人的長項。但是!不去說北涼以外,就說咱們北涼,不說涼州陵州,甚至不說流州,就說我們幽州自己!鸞鶴城我步軍老字營給摘掉營號,是誰在過河州入薊州,最終在葫蘆口將一萬人打到只剩下三千多人?!千里奔襲輾轉,接連大戰死戰,殺敵將近三萬!把北莽蠻子的東線補給打得幾乎徹底癱瘓!”

燕文鸞自嘲道:“怎麼,覺得咱們幽州軍也是有英雄好漢的?”

燕文鸞笑道:“這個是當然,不過可惜啊,三千四百人的‘不退營’,是幽州第一個騎軍營!跟幽州這一萬騎並肩作戰的王爺,他本人在不退營掛名成爲一個普通士卒!哈哈,跟你們這幫沒有戰馬只有兩條腿的可憐蟲,沒有半顆銅錢的關係!”

老人臉色有些猙獰,“咱們不去說幽州騎軍副將鬱鸞刀,不說立下顯赫戰功,得以分別晉升爲檄騎將軍驃騎將軍的石玉廬和範文遙,就說那個田衡,新任三萬幽州騎軍的主將,這老傢伙當時嫌棄王爺不敢死戰,還說王爺的膽子都在抗拒聖旨入涼後用光了,所以早早卸甲歸田去了,這才讓鬱鸞刀當了一萬幽騎的同將軍,就田衡這麼個沒去薊北更沒去葫蘆口外的混蛋,如今見着我,都敢拍胸脯說老燕啊,你放心,我田衡保證再給你弄出一支有營號的騎軍來。”

老人重新在腰間懸好那柄涼刀,伸手狠狠揉了揉臉頰,向前走出幾步,沉聲問道:“什麼時候,我幽州步卒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了?”

滿場寂靜,但是人人眼神通紅。

燕文鸞伸手指了指自己,“我燕文鸞自從進入徐家軍,跟隨大將軍南征北戰已經三十六年,從第一天起就是個步卒,到今天是正二品的武將,歸根結底,也就是個上了年紀的步卒。不敢說整個北涼步軍,但是你們幽州步軍,都是我燕文鸞一手帶出來的!”

獨眼老人隨手點了點背後的霞光城方向,“在那邊,然後一直往北,都是北莽蠻子,號稱整整二十萬大軍,臥弓城沒了,鸞鶴城也沒了,北莽蠻子放話說霞光城一樣是指日可下。”

老人轉身撂下一句話,“但是我燕文鸞,不答應!”

————

在幽州河州接壤的北部邊境,一杆巨大猩紅旗幟在大風中獵獵作響。

幽騎主將田衡,副將鬱鸞刀,檄騎將軍石玉廬,驃騎將軍範文遙,十餘名騎將的戰馬並排一線。

身後是傾巢而出的三萬幽州輕騎。

老將田衡容貌粗樸,不像個手握大權的將軍,如果不是披甲,倒像是常年田間耕作的老農。這個老人,當時憤懣於年輕藩王的“不作爲”,一氣之下辭官還鄉,藉口是年紀大了身子骨經不起折騰,就可以回家含飴弄孫去了,這才讓後來鬱鸞刀有了獨領一軍出征薊北的機會。但事實上整個幽州都知道老將哪來的子嗣,早就都戰死關外了。後來徐鳳年和鬱鸞刀聯手出現在葫蘆口外,一萬騎最終回來三千多人,軍中資歷並不比燕文鸞陳雲垂等人差多少的老人得知消息後,當天就連夜趕往燕文鸞軍營大帳,後者不見。田衡就堵在外邊,等到懷陽關都護府一紙令下,恢復田衡的將軍身份,燕文鸞仍是不買賬,是最後徐鳳年不得不親自寫信給燕文鸞,幽州才勉強承認了田衡作爲的幽州騎軍一把手的官身。

老人一手按住刀柄,轉頭對鬱鸞刀哈哈笑道:“老燕頭這次肯定要被我氣壞了,不過這可怪不得我,誰讓這傢伙連半輩子交情都不顧,見我一面都不肯。”

鬱鸞刀等人會心一笑。田衡跟大將燕文鸞那是換命交情的老兄弟了,早年一人是步軍校尉一人是騎軍校尉,田衡爲了救深陷敵軍大陣的燕文鸞,違抗軍令主動出擊救下了燕文鸞,大將軍一怒之下,田衡這才從校尉給直接貶成了普通騎卒,在競爭激烈的徐家軍中,田衡這一步慢,那就是步步慢,那些後輩如同騎軍後起之秀徐璞、王妃親弟弟吳起和袁左宗胡魁這撥人,都是在那個時候超過田衡成爲獨當一面的騎軍主將,等到徐家入涼,田衡也只是當到了從四品的將軍,是燕文鸞親自跟大將軍要人,田衡才官升一級從涼州來到幽州,但是十多年時間,比起早已從高位辭任榮歸故里的尉鐵山之流、或是現任騎軍副帥錦鷓鴣周康的這些軍中大佬來說,田衡可以算是十分抑鬱不得志的北涼軍老人了。

田衡收起笑意,對鬱鸞刀說道:“鬱將軍,北莽東線那五萬精騎說是去打薊州,其實咱們都知道,這幫蠻子就是直接奔着幽州來的,要配合葫蘆口的楊元贊,一口氣拿下霞光城攻入幽州境內。咱們原本的謀劃是你我分兵兩路,一路在幽河邊境阻截那五萬人,一路沿着葫蘆口外圍邊緣繼續北上,當時開拔前是說你和石玉廬領一萬五騎在此等候北莽大軍,我則和範文遙帶一萬五千騎北上,以鬱將軍你麾下的不退營爲先鋒。但是我想啊……”

鬱鸞刀笑着打斷道:“將軍就別但是了,既然事先說好了是這般用兵,就沒有臨時更改的道理。”

田衡瞪眼道:“幽州三萬騎軍,是我田衡是主將,還是你鬱鸞刀是主將?”

相較有儒將風範的範文遙,新北涼第一撥獲得將軍稱號的石玉廬性子就要糙些,忍不住笑出聲,這是是是的還挺拗口。

鬱鸞刀有些無奈。

田衡放眼望着遠方的風沙,“雖然上頭沒有明說,但是這次流州那麼大的一個危局,連王爺都親自趕去,北涼境內各支駐軍的騎軍力量都緊隨其後奔赴流州,那麼咱們幽州騎軍在這節骨眼上反其道而行,必然不簡單,用範文遙這小子講的話就是……所謀甚大?北莽五萬精騎,不說那東越駙馬爺王遂,東線上的秋冬兩個捺鉢也不簡單。”

田衡突然笑了,“你鬱鸞刀別以爲在薊州和葫蘆口打了兩場大勝仗,就敢不把我田衡放在眼裡,我拿起第一代徐家刀的時候,你小子還在吃奶呢。”

石玉廬是老將田衡“一把屎一把尿”從小伍長帶到檄騎將軍的,所以言談也沒什麼忌諱,玩笑道:“老將軍,話可不能這麼說,鬱將軍年輕歸年輕,打仗可真是一點都不含糊,不比老將軍你……”

田衡猛然提高嗓音,“嗯?!”

石玉廬趕忙嚥下那個“差”字,嘿嘿道:“不比老將軍你好。”

田衡重重冷哼一聲,眼中卻有笑意,“就這麼說定了,鬱鸞刀,石玉廬,還有範文遙你們三人,帶兩萬人馬一起前往葫蘆口外。我帶一萬人守在這裡,也不奢望什麼大破敵騎,終歸要是拖住他們進入幽州的腳步。”

範文遙眉頭緊皺,欲言又止,給了石玉廬一個眼神,後者心領神會,小聲道:“老將軍,沒你這麼胡亂更改既定行軍方略的嘛……”

田衡擺手道:“葫蘆口最要緊,到底能不能甕中捉鱉,就看你們這兩萬騎能否抓緊口袋的口子了!”

雖然懷陽關都護府只有一封秘密軍令傳遞到幽州騎軍,但是在場幾人都能猜測出幾分真相,雖然都感到震驚,但誰不是爲此熱血沸騰?

你北莽董卓要拿流州作爲突破口,那我們北涼鐵騎就把你東線葫蘆口大軍給一鍋端了!

田衡看着這些遠比自己年輕的臉龐,輕聲道:“都是自己人,也不說什麼虛的,三萬幽州騎軍,當時說好北上趕赴葫蘆口的那一萬五千人,年輕人居多,爲啥?因爲死磕王遂大軍,活下來後,即便有軍功,但不大,肯定跟去葫蘆口沒法比。我田衡這輩子能夠做到正三品武將,足夠了。當年入伍從軍,不比你鬱鸞刀是書生意氣,我啊,當年就是要全家餓死,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投的軍,哪裡能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當上個將軍?想不到的。”

田衡開心笑了,“也甭跟我廢話,我田衡什麼脾氣你們不曉得?認準的事情,別說老燕頭擰不回來,當年就是在大將軍面前,該咋樣還是咋樣。”

這個時候一隊斥候疾馳而來,是都尉範奮領銜的一標人馬,跟範奮並駕齊驅的一騎竟然是個孩子,腰間懸着兩把略顯不成比例的北涼刀,就那麼站在馬背上,雙手攏在袖子裡,很有高手風範。範奮跟幾位將軍回稟軍情,前方五十里內俱無北莽馬欄子的身影。

田衡喊住就要轉身北上的這標斥候,對那個孩子笑問道:“你就是咱們幽州騎軍的小將軍餘地龍?聽說你一個人就在葫蘆口外殺了好幾百的北莽蠻子?”

孩子板着臉點點頭。

範奮忍不住拆臺道:“田將軍,這孩子其實就是在外人面前臉皮薄,這不剛纔還問我嗯,說是等他還完了債,再立了功,是不是也可以當個正式斥候了。這孩子那兩把涼刀,一把是別人送他的,另一把還是咱們標暫借給他的,這不就想着能名正言順擁有第二把涼刀。”

田衡爽朗笑道:“從現在起,你就是我幽州騎軍第八標斥候的伍長了!”

餘地龍問道:“你說話管用?我師父說得按規矩來,否則他就不讓我待在幽州不退營了。”

田衡頓時無言以對,有些下不了臺,他敢跟生死相交的燕文鸞耍賴,還真不敢跟那位年輕王爺打馬虎眼。

鬱鸞刀笑着解圍道:“幽州騎軍一切軍務,田將軍說了都管用。而且別忘了,你師父還是我們不退營的普通士卒,所以不用田將軍發話,我鬱鸞刀作爲不退營主將校尉,讓你餘地龍擔任第八標斥候的伍長,照樣管用!”

站在馬背上的孩子握緊腰間那柄涼刀,認真道:“將軍們請放心,我這次殺敵絕對比上次多!”

田衡笑着揮揮手,孩子和斥候都尉範奮一行人策馬離去。

然後田衡對鬱鸞刀三人正色道:“我田衡是從那場春秋戰事中闖出來的老傢伙,如今氣力畢竟不比當年,所以往後北涼就靠你們了。”

田衡低頭看了眼腰間第六代徐家刀,擡頭後突然說道:“鬱將軍,我這輩子沒留下什麼東西,就一棟值不了幾個錢的破宅子,但是家中還有五柄戰刀,如果……那麼就交由你鬱鸞刀替我保管了。以後有機會跟後輩說起,順嘴提幾句有關那個幽州老將的故事,如何?”

鬱鸞刀石玉廬範文遙三人,都默然無聲。

田衡雙手抱拳大笑道:“告辭!”

————

虎頭城攻守大戰正酣。

一支人數僅在萬人左右的騎軍,以獅子搏兔之勢,悄然離開駐地往東而去。

爲首騎將正是北涼騎軍統帥袁左宗!

氣勢如虹。

幾乎與此同時,有兩支從未在戰場上完整現世的騎軍,分別前往涼幽北方交界處的兩座險要關隘。

兩地關隘皆有重兵把守,清一色的精銳幽州步卒。

關隘附近方圓百里,戒備森嚴,一直有着無關人等一旦出現皆是殺無赦的鐵律。

在幾個月前,隨着兩座關隘內增添了一大批密封物品,這兩處更是開始有大量北涼頭等遊弩手隱秘遊曳。

兩支騎軍,人數加在一起也不過九千多人。

一人雙馬也許並不奇怪,但是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些戰馬,竟然每一匹都是北涼甲等戰馬!

要知道在整個北涼,流州只有三千龍象騎軍可以配備甲等戰馬,幽州境內只有三四百匹!陵州則是連一匹都沒有!

這些分明不佩涼刀也不負弓弩的古怪騎卒,卻無一不是身材健碩膂力出衆之邊軍精銳,其雄健體魄和那股剽悍氣焰,哪怕他們連輕甲都不曾披掛,仍是讓人望而生畏。

一支是胭脂軍。

一支是渭熊軍。

當他們在戰場上人馬皆披甲冑。

那就是胭脂重騎軍,渭熊重騎軍!

————

在虎頭城大戰之際,在流州告急之際,在燕文鸞不得不調動一萬死士步卒增援霞光城之際。

兩萬幽州輕騎!

一萬大雪龍騎軍!

北涼鐵騎中的鐵騎,九千真正意義上的重騎軍!

將一起出現在葫蘆口外!

第137章 父子第165章 百足之蟲,夫妻之間,強弩之末第80章 羊皮裘去時開山第156章 水滸第303章 西楚霸王(五)第114章 暗流第46章 魚龍混雜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8章 東魁第159章 第三杯儒聖梅子酒第230章 痛痛快快第164章 江湖飄總挨刀第160章 天下不平事,總有拔刀郎第98章 刀與劍,共出塞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156章 銅錢加銅錢第44章 北涼以北,徐驍以後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159章 第三杯儒聖梅子酒第113章 永子十局一段事第144章 銅錢第231章 轉折點第90章 青燈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48章 讀書種子第84章 斬旗斥劍來第172章 殿下姓徐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57章 雀騎鷹第115章 家賊第166章 風起鳳飛,柳環賣花聲第29章 燒紙不易死人易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第394章 生氣歌第407章 豪賭第175章 步步長生蓮第41章 杯中龍捲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19章 可好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28章 菩薩過河第98章 燈籠第57章 驕兵南下第28章 春秋之尾,草蓆之旁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32章 過河第165章 狹路相逢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361章 如花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71章 青羊宮上看神仙第136章 斬龍第145章 活水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44章 白衣戰黑衣,白頭殺白頭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54章 烏鴉嘴第118章 徐家年年有餘第42章 何地不心涼第113章 地滿血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68章 高手風範第150章 要走了嗎第75章 青城王低頭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36章 武無第二第137章 父子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129章 春神謠第81章 待客隋斜谷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309章 野草第64章 遊獵第97章 登船的跳船的都可惡第414章 北涼不敢一戰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100章 魔頭洛陽第209章 一塊肉第16章 最好真好第164章 祥符之春,匹夫之勇,國士之風第134章 拋人皮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159章 江西龍虎江東軒轅第204章 觀潮拋劍第87章 上山入城進宮(上)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67章 聚散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90章 青燈第56章 陸地神仙第91章 坐黿觀劍(中)
第137章 父子第165章 百足之蟲,夫妻之間,強弩之末第80章 羊皮裘去時開山第156章 水滸第303章 西楚霸王(五)第114章 暗流第46章 魚龍混雜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8章 東魁第159章 第三杯儒聖梅子酒第230章 痛痛快快第164章 江湖飄總挨刀第160章 天下不平事,總有拔刀郎第98章 刀與劍,共出塞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156章 銅錢加銅錢第44章 北涼以北,徐驍以後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159章 第三杯儒聖梅子酒第113章 永子十局一段事第144章 銅錢第231章 轉折點第90章 青燈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48章 讀書種子第84章 斬旗斥劍來第172章 殿下姓徐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57章 雀騎鷹第115章 家賊第166章 風起鳳飛,柳環賣花聲第29章 燒紙不易死人易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第394章 生氣歌第407章 豪賭第175章 步步長生蓮第41章 杯中龍捲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19章 可好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28章 菩薩過河第98章 燈籠第57章 驕兵南下第28章 春秋之尾,草蓆之旁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32章 過河第165章 狹路相逢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361章 如花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71章 青羊宮上看神仙第136章 斬龍第145章 活水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44章 白衣戰黑衣,白頭殺白頭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54章 烏鴉嘴第118章 徐家年年有餘第42章 何地不心涼第113章 地滿血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68章 高手風範第150章 要走了嗎第75章 青城王低頭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36章 武無第二第137章 父子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129章 春神謠第81章 待客隋斜谷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309章 野草第64章 遊獵第97章 登船的跳船的都可惡第414章 北涼不敢一戰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100章 魔頭洛陽第209章 一塊肉第16章 最好真好第164章 祥符之春,匹夫之勇,國士之風第134章 拋人皮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159章 江西龍虎江東軒轅第204章 觀潮拋劍第87章 上山入城進宮(上)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67章 聚散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90章 青燈第56章 陸地神仙第91章 坐黿觀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