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十分之爭,將死之人

王仙芝環視四周,意態蕭索,眼前的徐鳳年雖然帶來些許驚喜,但比起想象中的那一戰,仍然遜色太多,若是陳芝豹不曾出涼入蜀,若是徐偃兵提着剎那槍而來,再加上那個似乎跟北涼有着隱秘牽連的洛陽,三人聯手,爲年輕藩王壓陣,才能真正打上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僅有兩個徐鳳年露面,就算機關迭出,到底還是不夠看也不夠打。

徐鳳年擡起頭,只見在王仙芝所站位置的天空上方,風捲雲涌,大塊大塊的彩雲迅速匯聚,如仙人鋪開巨幅錦緞。道教丹鼎派所載金玉良言中,有“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一說,可當下景象,顯然已經遠遠超出這個範疇。一位即是酒仙又是文豪更是劍俠的先賢,曾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後世往往感觸不深,不識其中機鋒真味。徐鳳年嘆了口氣,王仙芝估計是終於按捺不住,準備遞出殺招,殺人之後,就會自開天門,但不是一鼓作氣去飛昇天庭位列仙班,而是爲人間武夫坐鎮天門。

徐鳳年深深呼出一口氣,仍是沒有急於讓身旁的出竅魂魄與自己融爲一體,而是凝氣站定,等待王仙芝馬上水落石出的雷霆一擊。

王仙芝吸了一口氣,滿頭銀霜白髮,瞬間轉爲烏青顏色,原本一個魁梧老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正值壯年的男子。

徐鳳年沒有去欣賞那般化腐朽爲神奇的玄通,輕輕閉上眼睛,臉龐上紫金光彩縈繞流轉,吸氣之後,衣袖鼓脹,恍恍惚惚,給人遺世獨立的感覺。這便是大黃庭中口訣中的“門外鬧市不去管,掩門閉戶即溪山”。

攻勢守勢,各有奇妙。

轉眼過後,徐鳳年和王仙芝兩人之間十餘丈距離,出現了不下二十尊王仙芝高大身形,姿態稍有不同,但完整展現出了王仙芝的前衝奔雷之勢。

徐鳳年第一次被被擊退,就一口氣退到了百丈外,這百丈路程又連綿不絕浮現出近百位王仙芝的清洗身影。

徐鳳年看似毫無還手之力的第二次後退,退出了一百五十丈。

此消彼長,王仙芝愈戰愈勇,身形越加繁複,一線之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兩百多個根本來不及消散的雄魁影像。

一味被動挨打的徐鳳年只是一退再退,憑藉着高樹露的渾厚體魄和大黃庭的抱朴守拙,大體上不見頹敗跡象,只是細看之下,先前被王仙芝三寸雷電刺穿身軀的傷口,人貓韓貂寺因扶龍而成的紅絲赤蛇,已經徹底放棄掙扎,但是鮮血來不及滲出傷口,就如沸水澆雪,化爲淺淡霧氣,反而讓徐鳳年顯得衣衫依舊潔淨。

王仙芝始終出拳不停,哪怕明知此人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機,但是王仙芝何其自負,任你徐鳳年假借拳罡鍛鍊未曾完全融合的高樹露體魄,我自可讓你自討苦吃,總有一拳,會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條在地面上割裂出兩里路之長的直線上,“王仙芝”越來越多,簡直可以爲稱之爲不計其數,恐怕就算武評十人中的高手在旁觀戰,也會頭皮發麻。

可如果王仙芝的高徒,那女子拳法宗師林鴉在場,親眼見識到那一個個保持攻勢的王仙芝,仔細觀摩,肯定可以大受裨益,在武道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因爲這纔是天下間最高明的一幅拳譜!

王仙芝攻出不下六百拳,徐鳳年來者不拒接下六百多道拳罡,終於迎來了轉折點,一直不斷伸長的後退距離,第一次開始縮短。

因爲王仙芝的身形過於迅捷,同時攻勢太過迅猛,即便徐鳳年已經退出將近三里路,但是一直不聞半點聲響。

老人身後終於遙遙炸響一聲遲到的震動巨響。

這興許就是世人都習慣了的先見閃電再聽雷響。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本就是世事常理。

只不過當末尾那個停留原地的王仙芝身影開始消散,彷彿氣勢無法無休止攀升的王仙芝,就像是登高之人,休憩片刻後就繼續攀爬,而且是驀然加快步子登高,一直單手出拳的王仙芝雙手齊出。

作擂大鼓勢!

王仙芝雙拳擊中在交錯格擋的徐鳳年手臂上。

這一下擂鼓,跟身後那姍姍來遲的拳罡雷鳴同時響起。

徐鳳年身體後仰,雙腳扎地,傾斜着向後倒滑出去。

起始處第二尊王仙芝身形也開始煙消雲散,但跟徐鳳年面對面的王仙芝本尊驟然加速,掄起一臂,重重砸下,砸在了徐鳳年的胸口上,一拳便把徐鳳年整個人轟入地面,然後一腳把觸地即彈起的徐鳳年又給踢出去十幾丈。

身體離着地面一尺多高的徐鳳年伸出手,雙手十指勾入沙地,以此來阻滯退勢。

第二次遊歷江湖,羊皮裘老頭兒曾經以不下百道兩袖青蛇錘鍊徐鳳年的神意,這是李淳罡獨有的授道之法,後來吃下北莽國師袁青山一物換一物的紫金包子,徐鳳年也曾讓徐偃兵不遺餘力地捶打,用來消化那隻包子帶來的紫金氣機。這種在武道一途遠遠算不上終南捷徑的笨法子,只要扛得下,就絕對會是能夠打下紮實基礎的一條路。如今天底下,若說剛猛程度,拓拔菩薩拳腳也好,鄧太阿的劍顧劍棠的刀也罷,都比不上王仙芝的拳頭,徐鳳年接納高樹露體魄畢竟時日過短,來不及完完整整化爲己用,於是王仙芝的攻勢,就成了最佳的鍛造。

每一代北涼刀的鍛造,出爐前都少不了千錘百煉。

成了!

徐鳳年如有神助,傷口瞬間痊癒了七八分,這便是火候到了的微妙跡象。

單掌一拍地面,身形旋轉而起,重新站立在王仙芝對面。

徐鳳年在咬牙苦等此刻,王仙芝何嘗不是在“釣魚”,魚餌小了,如何釣得起其名爲鯤的北海大魚?

那幾百位王仙芝同時歸一,徐鳳年已經開始前衝。

幾乎同時,一直選擇袖手旁觀的一魂二魄“徐鳳年”,與徐鳳年合二爲一,回神歸竅,如同遊子返鄉。

如果說距離有十分,那麼王仙芝前衝了六分,徐鳳年只得四分。

然後兩人各自傾力而爲,出了一拳一掌。

不說魂魄神意,這一掌拍去,已經是徐鳳年十成十的武道境界。

王仙芝亦是不再保留氣力,自從甲子之前折斷木馬牛後,就再沒有一次盡力而戰的天下第一人,終於使出了氣力氣機都攀至顛峰的一拳。

王仙芝率先一拳砸在徐鳳年額頭。

徐鳳年一掌稍後便拍在了王仙芝下巴之上。

兩人腳步同時離開地面。

又同時氣沉之下,返回地面,死死紮根原地,俱是死不後退半步的架勢,徐鳳年的腦袋往後一蕩,盪出一個輕微幅度,而王仙芝的頭顱雖未動彈,本已青黑的髮絲又再度出現一抹霜白之色。

兩人接下來都不去想着見招拆招,而是隻管出招,大概徐鳳年應該是存心不惜玉石俱焚,而王仙芝則是寧願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王仙芝的拳頭始終砸在徐鳳年的額頭上,徐鳳年的腦袋每一次向後搖晃,幅度都依次增加,但是王仙芝的白髮添加得就不易察覺,更加致命的是老人頭髮的青黑霜白之間,多次反覆,全然不似徐鳳年這樣止不住積少成多的頹勢。

兩人就各自站在原地,拳掌互換。

徐鳳年的額頭已經出現凹陷,但王仙芝也並不算輕鬆愜意,臉上出現一處處淤青斑點。

徐鳳年酣戰不退,從最先一掌十成十氣勁都可以奉送給王仙芝,在互換六十餘擊後,只剩下八分力道。

酣戰自然而然就成了死戰。

徐鳳年從手掌豎起的拍掌平推,變作了可以天然增加兩寸餘攻擊距離的握拳擊出。

兩人十分實力之爭,徐鳳年已經開始連這點計算都極爲可貴。

甚至到最後,徐鳳年不得不變拳頭爲伸直的手刀,否則就無法擊中王仙芝。

若是換做任意一個其他對手,修爲已經足以躋身天下前三甲的徐鳳年,自身本就所學駁雜,用劍自然可以寫意無雙,用刀一樣氣勢如虹,赤手空拳,照樣閒庭信步,哪裡會像此刻這樣小家子氣的“錙銖必較”?

王仙芝從頭到尾都是出拳。

兩位天人的頭頂,彩雲竟是喧沸翻滾,聚散無常。

當徐鳳年最後一次手刀也僅是以指尖擊中王仙芝。

王仙芝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強弩之末,垂死掙扎!

老人此番赴涼一戰,並未起手就死戰,而是循序漸進,先端水半碗,繼而倒茶八分,最後纔是滿酒十分得醺醉。

可醺醉,仍不是失態大醉。

王仙芝本已氣象鼎盛,在徐鳳年腦袋向後盪出一個半圓弧度之時,老人竟然能夠意氣勃發又一分。

一拳收官!

以十一分精氣神,送你小子一程,也不枉老夫在世間最後一戰!

的確已是強弩之末的徐鳳年不再遞出手刀,而是涸澤而漁,僅剩氣機一起涌現,以頭顱猛然前撞,主動迎向王仙芝的拳頭。

徐鳳年被一拳砸得倒飛出去,整張面目都如一隻將碎未碎的瓷器,絲絲裂開,駭人至極。

不光是臉龐,整個身體也是這般淒涼下場。

王仙芝被一撞之後,也不好受,腳步輕浮,踉蹌後退。

出拳手臂下垂,已是骨折。

徐鳳年在身體即將墜落之時,笑了笑。

剎那之間。

不遠不近的忘憂之人,丟擲出了一根剎那槍!

王小屏死後一劍,洞穿了王仙芝的身體。

這一槍,循着那條軌跡,恰好就再度刺穿了避無可避的王仙芝胸膛!

剎那槍穿過了王仙芝的魁梧身軀,槍頭釘入地面,斜插於大地。

王仙芝被長虹貫日的槍勢裹挾,向後倒飛出去,但比起重重墜地揚起黃沙的徐鳳年,老人在後背觸地之時,就猛然停滯,詭異懸浮在空中,然後緩緩站立起來。

王仙芝面無表情,看着遠處第二個擁有一魂二魄的“徐鳳年”匆忙回神歸竅,但仍是沒有阻止萬千血絲從身體裂縫中流淌而出。

該死之人死不得,想活之人活不下。

血水浸染了衣襟,更染紅了黃沙大地。

徐鳳年就這麼躺在血水中。

瀕死的年輕北涼王,視線模糊,怔怔望向天空。

徐鳳年閉上眼睛,魂魄四散飄蕩而出,連高樹露體魄也不例外,一起緩緩掠向黃龍士和呵呵姑娘那邊。

只希望最後這點修爲,可以保住那個總喜歡扛向日葵的傻姑娘性命。

王仙芝終於開口說話,“可有遺願?”

氣機漸無的徐鳳年沒有說話。

在下武當之前,他就已經佈局完畢,北涼藏有一個形似自己的傀儡“徐鳳年”,哪怕自己一戰身死,北涼沒有了他貨真價實的徐鳳年,可到底還有個北涼王。

如此一來,只要徐家旗幟不倒,北涼軍心就猶在,不至於被北莽百萬鐵騎一衝即潰。

中原大地,大概可以晚些見到狼煙。

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171章 哥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149章 三足鼎立第76章 井中月第345章 一條廣陵江第274章 守歲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413章 謫仙如雨落第97章 到此一遊第59章 下馬第83章 救人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217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中)第304章 西楚霸王(六)第122章 狹路相逢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136章 斬龍第4章 天下第二第三第135章 拋過河第167章 女子心思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252章 日出東方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88章 王仙芝退去一千丈第317章 中原宗師,盡至關外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200章 登仙?番外第八章第63章 得道第240章 噤若寒蟬(三)第223章 北涼四戰(五)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103章 咫尺風雷(上)第2章 白狐兒臉第32章 一肩挑道第124章 她在笑第54章 烏鴉嘴第35章 神仙和凡人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100章 魔頭洛陽番外第九章第64章 北邊畫灰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96章 一步不得入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37章 江湖又巍巍乎千百劍來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28章 大好河山騎驢瞧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166章 回望和回神第405章 拒馬第99章 大王巡山第39章 新武帝(上)第404章 大雁南飛,鐵蹄向北第28章 大好河山騎驢瞧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92章 一襲龍袍七八分第58章 小拓跋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95章 狗刨江湖第195章 喪家犬也有鄉愁第233章 百無一用是(上)第74章 少年俠氣死江湖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49章 白日見鬼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34章 伸手低頭秀色皆是禪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6章 最壞的最好的江湖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348章 魚龍齊聚第69章 謀國之士第333章 秋天的陽光裡第4章 去那座山摘山楂第84章 大王第72章 無名詩第65章 三碗再三碗第67章 聚散第165章 讀書人第128章 與人言一二三第209章 我從山中來,山風翻我書第34章 亂世小歌謠第262章 有個店小二第57章 驕兵南下第6章 六百聲恭送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47章 雪停且捧雪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79章 開門開劍匣
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171章 哥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149章 三足鼎立第76章 井中月第345章 一條廣陵江第274章 守歲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413章 謫仙如雨落第97章 到此一遊第59章 下馬第83章 救人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217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中)第304章 西楚霸王(六)第122章 狹路相逢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136章 斬龍第4章 天下第二第三第135章 拋過河第167章 女子心思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252章 日出東方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88章 王仙芝退去一千丈第317章 中原宗師,盡至關外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200章 登仙?番外第八章第63章 得道第240章 噤若寒蟬(三)第223章 北涼四戰(五)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103章 咫尺風雷(上)第2章 白狐兒臉第32章 一肩挑道第124章 她在笑第54章 烏鴉嘴第35章 神仙和凡人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100章 魔頭洛陽番外第九章第64章 北邊畫灰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96章 一步不得入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37章 江湖又巍巍乎千百劍來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28章 大好河山騎驢瞧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166章 回望和回神第405章 拒馬第99章 大王巡山第39章 新武帝(上)第404章 大雁南飛,鐵蹄向北第28章 大好河山騎驢瞧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92章 一襲龍袍七八分第58章 小拓跋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95章 狗刨江湖第195章 喪家犬也有鄉愁第233章 百無一用是(上)第74章 少年俠氣死江湖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49章 白日見鬼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34章 伸手低頭秀色皆是禪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6章 最壞的最好的江湖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348章 魚龍齊聚第69章 謀國之士第333章 秋天的陽光裡第4章 去那座山摘山楂第84章 大王第72章 無名詩第65章 三碗再三碗第67章 聚散第165章 讀書人第128章 與人言一二三第209章 我從山中來,山風翻我書第34章 亂世小歌謠第262章 有個店小二第57章 驕兵南下第6章 六百聲恭送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47章 雪停且捧雪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79章 開門開劍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