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

皇帝趙惇御駕臨邊,太子殿下趙篆順勢監國,離陽朝政並未因此而生髮動盪,恰恰相反,在儲君趙篆的調度下,以及儲相殷茂春在內一干永徽之春公卿的大力輔弼下,甚至呈現出比以往更具生命力的景象,趙篆表露出與當今天子如出一轍的勤勉,從不缺席朝會,通宵達旦地硃批,頻繁召見臣子,太子殿下不負衆望彰顯出來的明君氣度,無形中使得祥符元年之末籠罩在太安城頭上的濃重陰霾,淡化了幾分。

在趙篆主持下,王朝中樞展開了一系列堪稱眼花繚亂且影響深遠的權力變遷,齊陽龍衆望所歸地入主原本主官一職始終空懸的中書省,一舉成爲離陽曆史上極爲罕見的宰相,與尚書省領袖張鉅鹿被京城百姓並稱爲“首輔”大人;一直在京城累官升遷至戶部尚書的王雄貴平調外放爲廣陵道經略使;與此同時,同出於永徽年間的趙右齡辭任吏部尚書,官階擢升半品,進入中書省輔佐那位年歲已高的中書令齊陽龍;被朝野上下一直譽爲儲相但官階其實不過正三品的翰林院掌院殷茂春,終於跨出實質性的那一大步,不但受封爲離陽六位殿閣大學士中排名第二的中和殿大學士,而且接任吏部尚書,有京察和地方大評作爲鋪墊,離陽朝堂對這項調動毫不奇怪。禮部尚書白虢則補上了王雄貴離任後的空缺,從禮部輾轉進入戶部,雖說品秩相同,但一個是清水衙門的禮部,一個是掌管天下疆土賦稅的戶部,明眼人都看出白虢也踩上了一個新臺階,並未落下趙右齡殷茂春兩人太多。至於與理學宗師姚白峰國矛盾公開的國子監右祭酒晉蘭亭,成爲離陽王朝近五年來升遷速度最快的幸運兒,在原禮部左侍郎按部就班升任尚書後,這些年在太安城風口浪尖上的晉三郎再次給所有人一個天大驚喜,晉升爲從二品的禮部左侍郎,本該在情理之中執掌禮部的左祭酒姚白峰成了那個意料之外。用兵無方導致平叛大業磕磕碰碰的前方主帥盧升象,竟然不貶反升,雖說辭去了兵部二把手的左侍郎官職,但獲得了一個實打實正二品的驃毅大將軍,而先前被視爲有望領兵南下出徵的龍驤將軍許拱,非但沒能取代那公認碌碌無爲名不副實的盧升象,這位姑幕許氏的頂樑柱,反而被“雪藏”爲兵部左侍郎,並且任職之後據說即將要被“趕出”太安城,前往北線巡邊。

很難想象,如此恢弘的風起雲涌,從頭到尾都與那位紫髯碧眼兒全然無關。

去年京察,趙右齡和殷茂春向皇帝陛下遞交了在京一千八百餘官員的有關提拔和申斥事項,今年是外察即地方大評年,殷茂春前段時間返京後,很快就碰上了天子巡邊,於是在一封由遼西進京的聖旨授意下,地方大評的詳細狀況就送到了太子殿下手上,趙篆被授予全權負責此事。今日早朝後,太子殿下讓司禮監掌印宋堂祿傳話給所有殿閣大學士、中書門下兩省大佬、六部尚書侍郎主事官員以及一些數位趙姓宗親公侯,參與這場在離陽朝廷也算司空見慣的臨時午朝。議事房內,吏部稽功司郎中、驗封司郎中和新任考功司郎中三位官員負責稟報具體情況,太子殿下和那二十幾名離陽王朝內權柄最重的名公巨卿紛紛傳閱檔案,還有司禮監秉筆和隨堂在內幾大太監旁聽,這些身披鮮豔大紅蟒袍的內宦主要還是添加炭火和更換茶點。

首輔張鉅鹿受邀卻並未列席。

溫暖如春的屋內,新面孔不多,可許多老臉孔都換上了嶄新官袍朝服,未新年便已有新氣象了。原吏部尚書趙右齡已是從屈指可數的一品大員,今天坐在中書令齊陽龍身邊,有意無意瞥了眼同是張廬出身的殷茂春,低頭悠悠然喝茶時,嘴角悄悄翹起。某人被喊了十來年的儲相,時至今日,不過是當了個外廷吏部尚書,無非是吃自己剩下的殘羹冷炙,差不多塵埃落定,還不是依然沒能丟掉一個“儲”字?何時才能擔任名副其實的“相”?永徽之春中,公認那白虢才氣最盛,卻視你殷茂春最具宰輔器格,但我趙右齡如今卻是先行一步了啊。你殷茂春身上那個所謂的中和殿大學士,不過是皇帝陛下施捨給你一份當不成尚書令的補償罷了。

其實在前半個月,趙右齡還有些隱憂,他不怕蟄伏多年的殷茂春在這場升官盛宴中一鳴驚人,怕就怕殷茂春繼續被壓制在翰林院那一畝三分地,因爲這意味着等到某人徹底倒臺後,屆時殷茂春就會註定成爲最大獲利者。如今朝廷將吏部尚書給了,殿閣大學士也給了,那麼熟稔天子心思的趙右齡就可以放心了。

略微潤了潤嗓子,心情舒暢的趙右齡手指捻動杯蓋,以眼角餘光漫不經心打量了一眼新任戶部尚書白虢,他從未把這個不爭氣的傢伙視爲敵手。別看白虢在朝廷上有口皆碑風評上佳,但是一旦爬到了他們這個高度,只注重四個字,簡在帝心。果然,白虢既沒能進入坦坦翁的門下省,也未能拿到之前有望問鼎的六部第一尚書。說到底,屋子內,最失意的是殷茂春,第二大失意人,就是咱們的新戶部尚書了。不過在趙右齡看來,沒有什麼根基的白虢能夠撈到手一個戶部尚書,也該知足了。

趙右齡擡了擡眼皮子,視線所及,剛好瞧見那蓄鬚的年輕晉三郎也輕輕看過來,趙右齡面無表情,多次鯉魚跳龍門的新任禮部左侍郎晉蘭亭趕忙微笑致敬,趙右齡根本沒有搭理,轉身放下茶杯,心中冷笑不止,一個專門靠走歪門邪路勉強躋身王朝中樞重地的“幸運兒”,真以爲能長盛不衰?廟堂之上,不怕君子之爭,甚至不怕朋黨之爭,可最忌諱的就是因私怨四處樹敵,出身北涼地方上一個不入流的小士族,短短几年內,就惹惱了桓溫和姚白峰,就算你憑藉大勢僥倖扳倒了某人,事後豈是你一個晉蘭亭能收場的?

除了晉蘭亭是頭一次正式參加這種最高規格的午朝,還有個比晉蘭亭更讓太安城感到陌生的官員,那就是江南道豪閥姑幕氏的許拱。他身爲兵部侍郎,這位哪怕錯過了春秋戰事卻仍然有名將美譽的龍驤將軍,此時正襟危坐在頂頭上司盧白頡的身側,眼觀鼻鼻觀心,神情堅毅而刻板。相較棠溪劍仙盧尚書的清逸風姿,許拱就更像是一位正統意義上的沙場武將,體形魁梧,相貌粗礪。他此次的上位,是在座職位有過變更的諸位中最爲撲朔迷離的一個,照理說許拱既無巨大邊功,也不是顧劍棠的嫡系,在朝中臺面上也沒有什麼可以依傍的大樹,本不該被納入京城朝堂,可這次先是突兀地橫空出世,然後迅速被排斥出京城,使得許拱更像是一個天大笑話。

朝會一直進行到黃昏才進入尾聲,已經六十來歲的工部尚書和刑部侍郎尤其難掩疲態。

太子趙篆吩咐司禮監秉筆去讓御膳房送些吃食來,在此期間,所有臣子都可以抽空休息,或者走出屋子透透氣。

桓溫是資歷、官聲和功績都極其足夠的重臣了,自然不會像一些六部侍郎那麼拘謹侷促,率先離開屋子。

太子趙篆很快就跟隨起身,快步走出,笑着喊住了坦坦翁,然後結伴而行。

這幅場景落在有心人眼裡,不可謂不引人遐想。

晉蘭亭始終坐在位置上沒挪動屁股,也沒有主動跟屋內某位前輩客套寒暄,顯得格外形單影隻。

屋外廊中,桓溫微笑問道:“不知殿下有何事?”

四下無人,太子眨了眨眼睛,偷偷做了個舉杯飲酒的手勢。

桓溫也不客氣,嘿嘿笑道:“這敢情好。”

兩人走去了遠處偏屋,身後只跟着司禮監掌印太監宋堂祿。

太子猶豫了一下,說道:“國子監右祭酒一職暫時空缺,姚大家也未舉薦誰擔任,坦坦翁可有什麼建議?”

桓溫愣了一下。

太子趙篆笑着不說話。

桓溫也笑了,也不含糊,直截了當說道:“國子監右祭酒的人選沒有,老臣那邊的門下省倒是缺個稱心如意的輔官,趕巧了,藉此機會正好跟殿下要個人。”

趙篆皺了皺眉頭,輕聲問道:“難道是?”

雖然太子殿下沒有說出名字,但是坦坦翁已經點頭。

雙方心知肚明。

是勤勉房的陳少保陳望。

寒士出身,進士及第,沒有躋身一甲三名,但也堪堪夠格進入翰林院成爲清貴的黃門郎。

然後擔任天子近侍的起居郎,後成爲短暫的東宮侍講和考功司郎中,清貴歸清貴,可官位都不高。

“少保”,也僅可算是天子人家的恩賜勳位。

可要是陳望能夠前往門下省成爲桓溫的左膀右臂,那麼沒有一個正三品的高位就說不過去了。

甚至從二品都不是沒有可能。

如此一來,當下在太安城炙手可熱的晉蘭亭比之也要失色許多。

桓溫突然一拍腦袋,說道:“國子監右祭酒的人選,老臣倒是想到一個十分不合適的人選。”

太子殿下忍俊不禁,有些無奈道:“坦坦翁,你這個說法……”

桓溫哈哈大笑,也不再說話了。

但是雙方再一次心知肚明,兩個官職,就這麼在尚未喝上酒之前就已經敲定了。

一個是陳望,去門下省。

一個是孫寅,去國子監。

似乎皆是出自北涼。

第74章 北涼親家第16章 小試牛刀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72章 無名詩第42章 陰間換刀,陽間喝酒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149章 亭前青衣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285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八)第76章 巷中互殺第391章 祿球兒第13章 帶刀老魁,背匣老黃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126章 一劍生佛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113章 永子十局一段事第68章 高手風範第13章 立足之地第60章 笑話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57章 截殺截殺截殺第407章 豪賭第84章 幾笑一飛劍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215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82章 龍王爺一竿攔江第231章 轉折點第91章 知了第155章 紅樓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295章 燈火闌珊處,獨坐城頭人第274章 守歲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359章 劍開雲海第177章 坐山觀虎鬥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198章 鄧太阿彈指有六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186章 四大天師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77章 先手五十第117章 離陽失其鹿(中)第354章 真正的血腥第120章 酣暢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94章 江湖之遠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217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中)第267章 俠客行(下)第16章 東西南北第156章 水滸第84章 幾笑一飛劍第196章 壺酒雙碗,端酒借劍一千九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164章 骨灰第76章 雨傘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294章 在不在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76章 雨傘第97章 登船的跳船的都可惡第142章 你斬溪水我養意第384章 西楚雙璧(上)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27章 茶與血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261章 回涼州第195章 中原何曾少豪氣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25章 與南雁一起北歸第83章 霜殺百草(一)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21章 坐井觀天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91章 坐黿觀劍(中)第85章 鯉魚躍龍門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108章 大戰在即第49章 呵呵姑娘第73章 你請神仙我請真武第105章 女子種桂收官章一無他無中原第172章 天人相見第58章 水珠對水甲
第74章 北涼親家第16章 小試牛刀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72章 無名詩第42章 陰間換刀,陽間喝酒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149章 亭前青衣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285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八)第76章 巷中互殺第391章 祿球兒第13章 帶刀老魁,背匣老黃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126章 一劍生佛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113章 永子十局一段事第68章 高手風範第13章 立足之地第60章 笑話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57章 截殺截殺截殺第407章 豪賭第84章 幾笑一飛劍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215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82章 龍王爺一竿攔江第231章 轉折點第91章 知了第155章 紅樓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295章 燈火闌珊處,獨坐城頭人第274章 守歲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359章 劍開雲海第177章 坐山觀虎鬥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198章 鄧太阿彈指有六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186章 四大天師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77章 先手五十第117章 離陽失其鹿(中)第354章 真正的血腥第120章 酣暢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94章 江湖之遠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217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中)第267章 俠客行(下)第16章 東西南北第156章 水滸第84章 幾笑一飛劍第196章 壺酒雙碗,端酒借劍一千九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164章 骨灰第76章 雨傘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294章 在不在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76章 雨傘第97章 登船的跳船的都可惡第142章 你斬溪水我養意第384章 西楚雙璧(上)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27章 茶與血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261章 回涼州第195章 中原何曾少豪氣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25章 與南雁一起北歸第83章 霜殺百草(一)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21章 坐井觀天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91章 坐黿觀劍(中)第85章 鯉魚躍龍門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108章 大戰在即第49章 呵呵姑娘第73章 你請神仙我請真武第105章 女子種桂收官章一無他無中原第172章 天人相見第58章 水珠對水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