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西楚霸王(五)

顧劍棠的這句話不亞於他使了一手方寸雷,只不過徐鳳年聞言後沒有一驚一乍,毫不猶豫就跟遠處店小二揮手多要了碗水餃,然後笑眯眯問道:“一大碗也就二十多隻餃子,整個離陽版圖不過三十州,一隻餃子價值一個州?顧大將軍就不覺得這筆買賣虧大了?”

顧劍棠一笑置之,沒有回答,好像只是個飢腸轆轆的旅客,耐心等着那碗皮薄肉多的水餃。

徐鳳年先前狼吞虎嚥吃得快,姜泥小口小口自然吃得慢,徐鳳年率先放下筷子,心滿意足地吐出一口氣,滿嘴的大白菜味道。顧劍棠的神色古井不波,跟這位年輕藩王坦然對視。兩人歲數上相差一個輩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相差一個“春秋”,老一輩的春秋四大名將,大楚葉白夔用兵最正,一生大小戰事七十餘場,無一敗績,可惜最後只輸了一場西壘壁就全盤皆輸。東越駙馬爺王遂最具春秋風神,總能化腐朽爲神奇,善用奇兵,每每總能出人意料,能贏不能贏的仗,但也能輸不能輸的仗,而且輸得讓對手都感到莫名其妙,所以才華最盛,反而成就最低。徐驍個人韜略最爲遜色,但勝在堅忍不拔,韌性最強,屢敗屢戰,不論如何兵敗,總能死灰復燃,哪怕人死氣猶在,所以徐家軍心始終凝聚不散,這才笑到了最後。顧劍棠奇正分別不如葉王兩人,但勝在用兵從無短板缺陷,故而此生在沙場上獲得戰果輝煌的同時,敗仗只有小輸從無大敗,比之很早就八百老卒出遼東的徐驍,顧劍棠進入春秋稍晚,一步遲步步遲,最終只有兩國之功,而徐驍則有六國之功在手。離陽朝廷大多數的兵家史家縱橫家,都不以爲顧劍棠調兵遣將不如徐驍,而是輸在了“徐早顧晚,顧不逢時”。

而顧劍棠的生平事蹟,耐人尋味,留在京城擔任兵部尚書後,一口氣打散舊部分到離陽各地,如蔡楠董工黃等人,都在地方上擔任封疆大吏,太安城的顧廬雖然跟張鉅鹿的張廬有過雙峰對峙的格局,但是從來都只說碧眼兒權傾朝野,沒有顧劍棠隻手遮天的說法。而顧劍棠作爲歷屆武評十人之一的武道宗師,從不在意名次高低,也從無去過武帝城跟王仙芝一較高下,作爲當之無愧的天下用刀第一人,更不會跟用劍的武道宗師橫眉豎眼,十多年來,除了祥符元年曹長卿和姜姒聯手闖入太安城,顧劍棠以離陽武臣身份出手用方寸雷攔阻過,就再沒有傳出顧劍棠主動跟人交手的消息。二十年來,顧劍棠在離陽朝堂屹立不倒,無一人質疑過這位功勳大將的忠心,先帝趙惇沒有,新君趙篆沒有,滿朝文武更沒有,在離陽眼中,這位老兵部尚書不但是對抗北涼鐵騎的不二人選,還是離陽最大的主心骨,沉默的顧劍棠,就像老百姓家中傳家寶的存在,不掏出來示人,就意味着家底還在,底氣還有,所以哪怕去年廣陵道戰事那般糜爛不堪,負責兩遼邊防的顧劍棠都不曾領兵南下,離陽百姓也因此始終不認爲西楚叛軍能夠成事。

但是今天,在西楚已經註定大廈將傾的關鍵時刻,正是這位離陽王朝唯一的大柱國,說要讓一個不姓趙的年輕人當皇帝。

徐鳳年看着坐在對面拿起筷子輕輕戳了戳油污桌面的顧劍棠,看着他夾起一隻水餃開始細嚼慢嚥,徐鳳年臉色如常,那是無數次死戰廝殺磨礪出來的定力,但是不妨礙他內心的驚濤駭浪。

顧劍棠一口氣吃了七八隻餃子,略作停頓,擡頭看着這位只有一面之緣的年輕藩王,瞥了眼他身邊那個身份敏感的年輕女子,淡然道:“不信?今時今日的顧某,還需要用言語矇騙誰嗎?”

三次遊歷江湖加上一場涼莽大戰和兩次京城之行,徐鳳年早已不是意氣風發的愣頭青,笑道:“難道你這趟南下不是找曹長卿,而是算準了我會攔你?”

顧劍棠夾起一隻水餃,輕輕抖了抖筷子,抖落些許蔥花,不急於放入嘴中,搖頭道:“你要是不來,我就直奔太安城去殺曹長卿,換成之前,面對儒聖曹長卿我最多有四分勝算,自然更加殺不掉轉入霸道的曹長卿,此時的曹長卿是誰都擋不住的,可他要執意要以人力戰天時,消磨離陽趙室氣數,到時候我就有了可趁之機。你既然來了,那更好,相信你已經知道我爲何對曹長卿懷有殺心,原本他答應我一旦西楚事成,姜氏成爲中原共主,之後北莽戰功全部歸我,這個邀請,我不拒絕。”

徐鳳年皺眉道:“西楚事敗,不是一樣嗎?你顧劍棠甚至不用揹負一時罵名。”

顧劍棠冷笑道:“我這二十年,做了什麼?還不是不得已的養寇自重?西北有徐驍,朝中有張鉅鹿,這纔有我顧劍棠的安穩,藩鎮割據藩鎮割據,除了你們這些尾大不掉的藩王,別忘了還有一個‘鎮’字,廣陵戰事,死了多少原本不會死的將領,削減多少武將勢力?閻震春在內的所有騎軍盡沒,楊慎杏的薊州步卒所剩無幾,廣陵王趙毅的水師步軍全部打爛,淮南王趙英更是戰死。文臣任你如何官高權大,皇帝找個罪名說殺也就殺了,可邊關武將的話,豈是說殺就殺的?說反就反了還差不多,既有起兵禍亂的本錢,也無文人忌憚青史罵名的顧慮。換成我顧劍棠當皇帝,爲了長遠的家天下,一樣要重文抑武。”

顧劍棠吃着餃子,緩緩道:“你以爲先帝趙惇死前就沒有對我下手?且不說我舊部唐鐵霜田綜等人入京爲官,就說盧升象許拱這兩人,分明就是用來取代我的人選,許拱代替天子巡視邊關,盧升象用廣陵戰事積攢履歷,兩人用卻不重用,爲何?無非是免得過早功無可封,真正用他們還是要用在以後的北莽戰事之中,他們要羽翼漸豐,畢竟還要很長一段路要走,說句難聽的,給他們十幾二十年戎馬生涯,撐死了也就是第二個顧劍棠,到時候離陽大局已固,要他們卸甲歸田,總比要我顧劍棠捲鋪蓋滾蛋要簡單很多。撼大摧堅,徐徐圖之,張鉅鹿元本溪爲先帝訂立的策略,不壞,可作爲當事人,我顧劍棠豈會束手待斃?趙家人如何對待功臣,需要我多說嗎?”

顧劍棠又夾起一隻水餃,忍不住瞥了眼揹負劍匣的大楚女子皇帝,笑意玩味,“徐鳳年,知道曹長卿和她當時找到我的時候,是用什麼理由說服我的嗎?”

徐鳳年突然滿臉怒氣,咬牙切齒道:“他孃的!曹長卿是不是答應你的某個兒子當……‘皇后’?!如果真是這樣,我不攔你,我給你顧劍棠當幫手!看老子不把曹長卿打得一點都霸道不起來!”

桌底下徐鳳年的一隻腳背被狠狠踩中,反覆碾壓。也許是覺得一隻腳力道不夠,某人身子矮了幾分,兩隻腳都踩在徐鳳年的腳背上。

顧劍棠啞然失笑,“曹長卿還不至於如此……無聊。曹長卿只說他能夠任由我踏平北莽,也敢讓我顧劍棠率軍獨力完成徐驍也沒能做成的壯舉,理由嘛,很簡單,他曹長卿生前,我顧劍棠軍功再打,也造反不得,因爲他曹長卿能夠跟我同歸於盡,就算他曹長卿死在我前頭,到時候一統中原而且吞併了北莽的大楚,也還有個人,只要我敢圖謀不軌,一樣有人能夠單槍匹馬殺我顧劍棠,而且那個人肯定會比我活得長久,所以顧家不管如何勢大,五十年內註定安生,至於五十年後具體形勢如何,姜顧兩家無非是順應天命而已。既然如此,我就沒有後顧之憂,全然不怕功高震主,大楚姜氏對待葉白夔如何,離陽趙室對待徐驍如何,我心知肚明。”

徐鳳年揉了揉下巴,眯眼笑道:“這話纔像話嘛。”

看着那個洋洋得意的傢伙,還沒有吃完水餃的姜泥啪啦一下把筷子摔在大白碗上。

徐鳳年非但沒有心虛,反而瞪眼道:“一碗水餃足足五文錢!碗裡還有六隻餃子,浪費了一文錢你不心疼?反正我沒帶銀子,等下你結賬!”

姜泥先是愕然,然後冷哼一聲,但到底還是默默拿起了筷子。

饒是心志堅韌如鐵石的顧劍棠也有些哭笑不得。

顧劍棠微微搖頭,笑道:“同理,你徐鳳年當皇帝,有徐驍善待舊部在前,又有你親自征戰在後,我顧劍棠不害怕生前身後兩事。”

徐鳳年嘆息一聲,喃喃道:“當皇帝啊。”

顧劍棠夾起碗中最後一隻餃子,笑道:“徐鳳年,我很好奇徐驍這輩子到底有沒有想過造反,或者說有沒有想過要你坐龍椅?”

徐鳳年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問道:“可知曹長卿是如何說服王遂的?可知如今王遂又是如何感想?”

顧劍棠猶豫了一下,“前者簡單,王遂一直放不下淪爲離陽走狗的東越皇室,曹長卿應該許諾過他將來東越皇族子弟,得以出仕甚至封侯拜相。至於後者,就不好說了,也許王遂一怒之下,就真的幫助北莽南侵中原,也許從此心如死灰,固守一地,純粹以統兵大將的身份跟你我二人在沙場上過招分生死,畢竟我跟他是死敵,他對於當年徐家滅春秋也有不小怨念。”

徐鳳年感慨道:“春秋人人放不下春秋。”

吃完餃子的顧劍棠放下筷子,看着徐鳳年。

徐鳳年回過神,“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入秋北莽就要大舉南下,我儘量說服王遂哪怕不與你我合作,也別做那攪屎棍。”

顧劍棠點頭沉聲道:“如此最好,膠東王趙睢已經答應我不管事態如何變化,他都會保持中立。只要你能說服王遂按兵不動,在涼莽大戰陷入僵局後,我顧劍棠會親自率領兩遼精銳北入大漠腹地,一鼓作氣截斷北莽南朝和北庭的聯繫!到時候你我二人以北涼和南朝兩地作爲縱深,兵力總計五十萬,更坐擁鐵騎二十萬,且不愁兵源,進退自如,哪怕夾在北莽離陽兩國之間,又有何懼?!”

徐鳳年沉默片刻,猛然一拍桌子。

姜泥嚇了一跳,顧劍棠眼皮子一顫。

只聽徐鳳年高聲喊道:“夥計,再來三碗餃子!”

姜泥深呼吸一口氣,黑着臉,不情不願嘀咕道:“兩碗就夠了。”

但是那個不花自己錢不心疼的敗家子下一句話,很快讓她如釋重負,徐鳳年對顧劍棠說道:“賒賬賒賬,今兒勞煩顧大人幫忙墊錢,我和媳婦都囊中羞澀啊,恨不得一顆銅板掰成兩半用啊……”

顧劍棠皮笑肉不笑道:“哦?那一碗就夠了。我跟姜姑娘一樣,不餓。”

姜泥紅着臉輕聲道:“不然還是兩碗吧?我也再要一碗好了。”

那個店夥計站在一旁不耐煩道:“客官,到底幾碗?三大碗也就十五文的事兒,至於嘛!”

離陽大柱國顧劍棠說一碗。

大楚皇帝姜姒說兩碗。

北涼王徐鳳年說三碗。

店夥計怔怔看着三人,惱火道:“得嘞,你們仨也甭扣扣索索的了,今兒我掏錢請你們白吃三碗餃子!”

三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水餃端上桌子,顧劍棠率先吃完,跟徐鳳年起身告辭後,牽馬走向攤子老闆,留下那匹價值數百兩銀子的遼東大馬,孤身北返。

小攤老闆和夥計面面相覷,最後兩人笑得合不攏嘴。

徐鳳年吃完餃子後,安靜等着姜泥吃完。等他看到姜泥把筷子擱在碗沿上,笑着幫她把筷子從碗上拿下,整齊放在白碗旁邊的桌面上,“老徐家爲數不多的規矩,吃完飯筷子不能放在碗上。”

她紅了臉,眨了眨眼睛,小聲問道:“你真要當那啥?”

徐鳳年輕聲道:“顧劍棠說的話,可信但不可盡信。一個人能夠從洪嘉隱忍到永徽再到祥符,太可怕了。”

姜泥點頭道:“我不喜歡這個人,棋待詔叔叔說過你爹是出林虎,葉白夔是江畔蛟,王遂是澗頭蟒,顧劍棠是洞口蛇,前三人都是可以不計個人生死榮辱的雄傑,唯獨顧劍棠心思最爲陰沉難測。”

徐鳳年嗯了一聲,“我會小心的。”

姜泥心大,什麼顧劍棠什麼當皇帝都是聽過就算了,她突然哀傷起來,可憐兮兮道:“你就不能救一救棋待詔叔叔嗎?如果北涼有棋待詔叔叔出謀劃策,你也就不用那麼累了啊。”

徐鳳年無奈道:“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也救不得啊。”

沉默許久,姜泥突然小心翼翼說道:“棋待詔叔叔算計過你,你不要生氣。”

徐鳳年搖頭笑道:“我生不生氣不重要,我只知道那位西楚霸王對這個天下很生氣,所以要拿太安城撒氣。”

小泥人低下頭,開始擦拭眼淚,抽泣道:“我不想棋待詔叔叔死。”

徐鳳年不知如何安慰她,只是輕輕說道:“春秋,真的結束了。”

————

太安城,一波波箭雨就沒有停歇過,朝那一襲青衫瘋狂傾瀉而去。

但是城外落子越來越快,幾乎是一條光柱剛剛砸在太安城頭頂,第二條從九天青冥中墜落的璀璨光柱就緊隨其後,每一次落子每一條光柱現世,那麼所有箭矢就在半空中粉碎,根本無法近身。

太安城內的殿閣屋檐碎了,寺廟道觀的鐘鼓高樓也低矮了幾分,滿城雀鶯飛鴿也像是感受到了天空下沉的威壓,高度越來越低,已經低於高臺樓閣,不得不在屋檐下焦躁盤旋。

春水解凍漸漸暖,河水湖水池水裡原本悠哉遊哉的游魚,開始跳出水面,與天空中的飛鳥遙相呼應。

城頭上的柴青山已經出過一劍,所背長劍“野狐”真正展現出地仙一劍的氣勢,破空而去,光芒絢爛,劍氣之雄壯,劍意之磅礴,以至於在城頭和青衫下棋人之間,掛出一道圓弧形的巨大白虹。

白虹起於城頭,落在青衫曹長卿的頭頂,結果白虹如撞一座不可逾越的無形雷池,濺起一大團火花電光,聲響刺破耳膜。

眉發皆張的東越劍池宗主高高舉起手臂,牽引氣機,那柄野狐在盤膝而坐的曹長卿四周急速飛旋,可惜不論如何聲勢浩大,飛劍只如無頭蒼蠅亂撞,始終不得近身三丈內。

當那柄飛劍不堪重負折斷後,柴青山嚥下涌到喉嚨口的鮮血,向前踏出一步,雙指併攏向前一指,輕喝一聲“借劍”,少女單餌衣所背長劍頓時出鞘遠遊,如一尾年幼蛟龍出水,一道粗如水井口子的青色罡氣筆直撞去。

如今的離陽江湖,雖未至香火凋零的地步,但明眼人都看出一股由盛轉衰的光景,傳言黃三甲倒行逆施,把春秋八國殘餘氣運倒入江湖這座池子,因此二十來年,水滿則盈,離陽的武林,看似草木叢生,生機勃勃,但其實一枝獨秀的大木紛紛折斷,已是所剩不多了。烈火烹油,熱鬧不長久的。

這座天下首善之城,顧劍棠謝觀應皆已不在城中,而楊太歲、韓生宣、柳蒿師和祁嘉節又相繼死去,欽天監練氣士死傷殆盡,作爲陣眼的兩座大陣又毀在徐鳳年手上。

所以柴青山不得不站出來。

老人爲宗門,爲徒弟,也爲自己的劍道。

當少女那柄鞘中長劍如游龍撲面而來,曹長卿依然無動於衷,笑容恬淡,右手拈子,左手拂過右手袖口,如同與人低語:“我大楚曾有人用兵多多益善,勢如破竹,七十二大小戰役,無一敗績,心神往之。”

輕輕落子。

氣勢如虹的飛劍在三丈外傾斜墜入地面,如萬鈞大石砸在地上,塵土飛揚。

曹長卿不看長劍,只看着一枚黑子跳出棋盒,順着棋子視線落在棋盤上,同時伸手去拈起一枚圓潤微涼的白子,微笑道:“我大楚有人詩文如百石之弓,千斤之弩,如蒼生頭頂懸掛滿月,讓後輩生出只許磕頭不許說話的念頭,真是壯麗。”

一子落下,太安城中國子監門口的那些碑文,寸寸崩裂。

“我大楚有人手談若有神明附體,腕下棋子輕敲卻如麾下猛將廝殺,氣魄奇絕。”

一子落下,曹長卿微微將那枚稍稍偏移的生根白棋擺正,與此同時,所有激射向他“對面之人”的牀弩箭矢都被一股罡風吹散,迅猛滑出原先軌跡。

“我大楚百姓,星河燦爛,曾有諸子寓言、高僧說法、真人講道,人間何須羨慕天上。”

棋盤上,黑白棋子,落子如飛。

吳家劍冢的老祖宗吳見終於出手,這位家學即天下劍學的劍道魁首,不是從城頭上掠下。

從外城到皇城,一道道城門同時打開,隨後有一道細微卻極長的劍氣,從北到南,一路南下。

這一縷劍氣,有千騎撞出的壯烈聲勢。

柴青山出劍後不轉頭,吳見出劍後仍是不轉頭。

曹長卿輕聲道:“春秋之中,風雨飄搖,有人抱頭痛哭,有人檐下躲雨,有人借傘披蓑,唯我大楚絕不避雨,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籬下活。”

劍氣在曹長卿三丈外略微凝滯些許,驟然發力,蠻橫撞入兩丈半外。

綿延意氣層層疊疊,劍氣直到兩丈外才緩緩消散。

第二道劍氣出城之時,恰好有一道光柱砸在皇城門口的老人頭頂。

吳家劍冢的老家主擡手揮袖將其拍碎,臉色蒼白幾分,所站地面更是凹陷下去,背對皇城大門的老人緩緩走出大坑,一腳重重踏出。

從身前到太安城正南城外的御道一條直線上,地上出現的裂縫恰似一線長劍。

這一劍寬不過寸餘,長卻達數裡。

剎那之間,劍氣即將出城。

曹長卿剛好落子在身前棋盤最近處。

城門內的御道起始處,一道光柱落下,如長劍斬長蛇。

原本跟隨劍氣一起出城的吳見站在城門口,手中無劍,卻做了個拔劍勢,大喝道:“曹長卿!來之不易,回頭是岸!”

曹長卿拈起一子,這一次不等他落子,指尖那枚棋子砰然粉碎。

他側面的高空,憑空出現一道雪白劍光。

隨後就是巨大的碰撞聲響,如同洪亮發聲在耳畔的晨鐘暮鼓。

城頭城下衆人不約而同地瞪大眼睛,只看到那襲青衫所坐之處,塵土漫天,已經完全看不清楚那一人的身影。

等到塵埃落定,所有人又同時提心吊膽。

曹長卿非但沒有死在那一劍下,而且繼續紋絲不動。

他所在的位置,地面泥土已經被削去幾尺,所以曹長卿就那麼坐在空中。

棋盤上星羅密佈的黑白棋子,更是紋絲不動。

那個雙鬢霜白的中年儒士,終於擡起頭,不是看向北面城門內的劍冢家主,而是轉頭望向南方,柔聲道:“你生死都在這樣的大楚,我也在,一直都在。”

就在此時,幾乎所有人都心口一顫。

太安城內某棟高樓處站起身一名紫衣女子。

她輕輕落在御道上。

她身體微微前傾,開始向城外奔跑。

形意氣神,無一不是當世巔峰。

以至於站在御道盡頭的吳家劍冢老祖宗都不得不避其鋒芒。

就讓她那麼撞出城外。

曹長卿這一次落子,極其緩慢。

紫衣紫氣紫虹,一鼓作氣衝到了曹長卿身側一丈外。

徽山大雪坪,軒轅青鋒。

紫衣轟然撞入一丈內,然後瞬間停滯不前,只見這名女子五指如鉤,距離曹長卿的頭頂不過兩三尺。

對此無動於衷的曹長卿身體前傾,一手扶住袖口以免拂亂棋局,當這枚棋子落下,聲音格外清脆。

隨着落子聲在棋盤上輕輕響起。

她整個人被倒撞出去,身軀在空中翻滾不停。

軒轅青鋒後背貼在城頭之上,她眼神冰冷,雙肘彎曲死死抵住城牆,膝蓋上血肉模糊,嘴角滲出猩紅血跡。

不知何時已有白髮生的青衫儒士安安靜靜坐在原地,咬緊嘴脣,搖搖頭。

大楚儒聖曹長卿,他終於說出一句話,一句他整整二十年不曾說出口的話。

“這個天下說是你害大楚亡國,我曹長卿!不答應!”

在他這次一人臨城之後,第一次拈子高高舉起手臂,然後重重在棋盤上落下一子!

雲霄翻滾,齊齊下落。

中原天空,低垂百丈。

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295章 燈火闌珊處,獨坐城頭人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61章 淚水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83章 最後一趟江湖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261章 回涼州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364章 解籤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196章 壺酒雙碗,端酒借劍一千九第113章 地滿血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20章 火燒雲下第370章 頭籤第244章 噤若寒蟬(七)第57章 雀騎鷹第153章 三國第19章 教你一劍第422章 馳來北馬多驕氣第411章 北莽壓境拒北城第200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上)第139章 一青繡鞋第149章 亭前青衣第380章 北涼悲涼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213章 此地起佛國,他處下大雨第280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三)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18章 那些壇黃酒第173章 歌謠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84章 大王第257章 事了拂衣(上)第11章 胭脂探花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205章 碗裡來碗裡去第74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下)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232章 兩個消息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169章 可惱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5章 勿念勿等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54章 陸地朝仙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121章 第一刀第115章 家賊第183章 劍仙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77章 女國手曲指斬長生第153章 書生和書生第396章 李義山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63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下)第7章 與江湖講道理第108章 念來念去都是情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297章 大龍吐珠,天上人間第290章 南渡北歸時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143章 西北遍地起狼煙,京城人人得太平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28章 皇后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05章 咫尺風雷(下)第22章 沒有你們的天下十人第108章 雙雙入城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第49章 白日見鬼第238章 噤若寒蟬(上)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12章 新故兩人第394章 生氣歌第74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下)第230章 痛痛快快第191章 風緊不扯呼了第101章 白衣觀世音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65章 胃口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
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295章 燈火闌珊處,獨坐城頭人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61章 淚水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83章 最後一趟江湖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261章 回涼州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364章 解籤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196章 壺酒雙碗,端酒借劍一千九第113章 地滿血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20章 火燒雲下第370章 頭籤第244章 噤若寒蟬(七)第57章 雀騎鷹第153章 三國第19章 教你一劍第422章 馳來北馬多驕氣第411章 北莽壓境拒北城第200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上)第139章 一青繡鞋第149章 亭前青衣第380章 北涼悲涼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213章 此地起佛國,他處下大雨第280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三)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18章 那些壇黃酒第173章 歌謠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84章 大王第257章 事了拂衣(上)第11章 胭脂探花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205章 碗裡來碗裡去第74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下)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232章 兩個消息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169章 可惱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5章 勿念勿等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54章 陸地朝仙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121章 第一刀第115章 家賊第183章 劍仙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77章 女國手曲指斬長生第153章 書生和書生第396章 李義山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63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下)第7章 與江湖講道理第108章 念來念去都是情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297章 大龍吐珠,天上人間第290章 南渡北歸時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143章 西北遍地起狼煙,京城人人得太平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28章 皇后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05章 咫尺風雷(下)第22章 沒有你們的天下十人第108章 雙雙入城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第49章 白日見鬼第238章 噤若寒蟬(上)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12章 新故兩人第394章 生氣歌第74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下)第230章 痛痛快快第191章 風緊不扯呼了第101章 白衣觀世音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65章 胃口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