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二

太平四十年,巫羅和紫光真君逃走之後,道門再次舉行了金闕議事。

這次的議事規格從小議變成了中議,除了大掌教和部分無法及時返回祖庭的真人沒有列席之外,其餘真人全部到齊,由大真人秦素主持議事。

大真人李太一、顏飛卿出席議事,姚湘憐代替上官莞出席,代爲行使副掌教大真人職能。

嚴格來說,道門大真人的全稱是“副掌教大成真人”,所以秦素和張鸞山辭去的其實是副掌教之位,仍舊保留了大成真人的名號。

同理,三十六位真人的全稱是“參知金闕議事真人”,簡稱“三十六真人”或者“參知真人”,若是請辭或者革職,也是失去參知金闕議事之權,仍舊保留真人名號。

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叛教、謀反等大罪,道門不會革去大真人、真人的名號。

普通真人有旁聽金闕議事的資格,普通大真人仍舊有參與金闕議事的資格,爲區別副掌教大真人,被稱爲“平章金闕議事大真人”,簡稱“平章大真人”。所謂“平章”,平理之,使之協和,教以禮法,章顯之,使之明着。

總而言之,道門上層可以分爲五級,最高是掌教大真人,也稱大掌教,其次是副掌教大真人,再次是平章大真人,然後是參知真人、普通真人。

故而秦素仍舊可以主持金闕議事,因爲她還是道門的平章金闕議事大真人,與她大掌教夫人的身份沒有關係。

議事開始,顏飛卿首先發言,將他在幾年前秘密前往西域,奉大掌教李玄都之命面見太陰真君,以幫助太陰真君飛昇爲條件,與太陰真君達成隱秘聯盟,使得太陰真君倒戈道門等經過,如實說明。

接着李太一又補充了他是如何發現紫光真君奪舍張非山的夫人,以及紫光真君、巫羅、司命真君等人突襲道門的經過。

唯一出乎顏飛卿和李太一意料之外的是,佛門也參與了此事。

秦素這些年已經不大理會道門的各種俗務,不過遇到了此類大事,尤其是李玄都不在的情況下,必須親自出面,只有她才能一錘定音。

坐在主位上的秦素聽完李太一和顏飛卿的發言之後,輕嘆了一口氣:“自天寶八年以來,我們先後有三大心頭大患,儒門的隱士、佛門的佛主、道門的真君。道門的真君們暫且不提,儒門的隱士已經是隱士黃花,唯有佛門的佛主……”

姚湘憐輕聲道:“那佛主神威無量,只怕尋常長生之人也不是他的對手,是否要等大掌教親自裁決?”

秦素不置可否,轉而望向李太一和顏飛卿,問道:“兩位大真人是什麼意思?”

如果說道門內部也有主戰和主和兩派,那麼李太一無疑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

主和派並非是投降派,如今道門坐擁天下,是爲正統,也沒有投降派立足的根基。而主和派和主戰派的最大分歧在於方法上的不同。一派主張立刻就打,以強硬手段掃除異己,寧錯殺,不放過,斬草除根。一派主張徐徐圖之,分而治之,必要時候也可以暫且退步來韜光養晦。

顏飛卿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他說動太陰真君倒戈道門,便是貫徹自己徐徐圖之並從中分化對手的主張。

兩人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誰也沒有急於開口。

金闕議事就這麼陷入沉默之中。

過了片刻之後,李太一輕聲問道:“不知師姐是什麼看法?”

秦素的目光隨之轉移到陸雁冰的身上,這些年來,雖然陸雁冰未能成爲大真人,但卻是直屬於李玄都的九位真人之首,有些類似於天子近臣的身份,位卑而權重,就是幾位大真人也不敢小覷。

秦素道:“冰雁,不妨說一說你的看法。”

如今的陸雁冰較之當年,少了幾分輕佻,多了幾分穩重,緩緩起身之後,說道:“依我之見,此事關係重大,牽扯到的也不是我們道門一家,三教向來同氣連枝,不如將儒門之人請到玄都,共商大計。”

當年的儒門是道門的頭號大敵,不過自從儒門被道門擊敗之後,不僅被道門廢除了兩大學宮,而且許多人事變動都要經過道門的許可,經過四十年的努力,儒門已經逐漸淪爲道門的半個附庸。

如今的儒門沒有首領,由李玄都兼任儒門的首領。

其實李玄都在聲勢最爲鼎盛之時,甚至可以算是三教共主,只是隨着佛主出世,李玄都逐漸失去了對佛門的掌控,只能直接掌握道門和儒門。

在太平十年的時候,李玄都對儒門進行了一次改制,取消了山主和副山主,改置大祭酒和祭酒兩級,分別對應道門的大真人和真人。

隨着儒門的老輩大祭酒相繼故去,年輕一輩的大祭酒們爲了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宣稱只對李玄都一人效忠,而不向任何一位道門大真人低頭。

如今的問題是李玄都不在,哪怕是秦素,也無法調動儒門的大祭酒,所以陸雁冰纔會說把儒門請過來,共商大計。

秦素點頭道:“此法可行,一事不勞二主,就由冰雁你去請儒門的三位大祭酒吧。”

“是。”陸雁冰領命而去。

如今道門內部共有三大派別,分別是太平道、正一道、全真道,分別對應三位大真人。

儒門內部也有三大派別,分別是理學、心學、氣學,分別對應三位大祭酒。

其中理學和心學都是鼎盛一時的顯學,正如道門的正一道和全真道,傳承有序,不必多言。

氣學則如太平道一般,曾經一度近乎覆滅,待到理學和心學大敗於道門之手後,這才趁勢而起,一躍成爲與心學、理學並列的第三大學派。

理學一派的祖師是理學聖人,心學一派的祖師是心學聖人,氣學一派的祖師可以追溯到亞聖,“氣學”二字中的“氣”字便是來源於亞聖提出的“浩然氣”,不過真正發揚氣學的卻是橫渠先生等人。

橫渠先生正是說出“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儒門先賢。

氣學一派認爲世界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見的萬物,一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兩部分都是由“氣”組成的。

“氣”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凝聚,一種是消散。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沒有此物,只不過是肉眼看不到而已。氣學以“太虛“”表示“氣”的消散狀態,這是本來的原始狀態,“氣”是“太虛”與萬物的合稱。

橫渠先生又曰:“知虛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通一無二。”

氣學、理學、心學三家之間同根同源又各有分歧。

心學與理學的關係已經不必過多贅述,心學聖人在悟道之前本就是理學弟子。

氣學在過去被認爲是理學的分支。

氣學認爲“通天地,亙古今,無非一氣而已”,認爲“氣”是天地萬物的根本,“理”是“氣”變化的條理秩序。

正所謂“初非別有一物,依於氣而立,附於氣以行也”,氣學不同意理學聖人“理與氣是二物”的見解,認爲“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氣”是實體,而“理”是規律。

由此分成兩大個完全不同的派別。

自太平十年之後,儒門的三位大祭酒不再以學宮劃分,而是以學派劃分,分別是理學大祭酒、心學大祭酒、氣學大祭酒。

聽到秦素如此說,李太一起身道:“既然如此,便暫且休會,等到三位大祭酒蒞臨玄都之後,再行議事,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秦素點頭道:“好。”

第五十七章 髒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醜奴兒第七十七章 國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百歲乃去第五十六章 太清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二十八章 發難第二十六章 孤臣孽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是李玄都第二十六章 兀述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四十一章 殺與不殺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下策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三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一百九十一章 仙台頂第六十二章 宋政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一百二十四章 蘇大家第七十九章 將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二章 病與藥第一百三十六章 魔高一尺第四十六章 朝日第一百二十一章 欺軟怕硬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八十七章 羅老鏢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二百一十五章 取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師徒父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三十四章 道可道第三十一章 趙姓公子第四十二章 由荊入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色如血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萍書局第四十四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三十六章 雷霆之威第七十六章 遼東三州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三百零四章 弄假爲真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番外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十一章 女冠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江湖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問九式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氣星辰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邊煉獄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江陵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第一百零六章 小別(下)第二百零五章 訪客第四十一章 殺與不殺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九十八章 俗人雅人第二百零一章 陰陽倒轉第四十三章 出劍(一)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雀湖畔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衆擊寡(六)第一百章 煮酒而言第六十章 不義之財第二百五十三章 說人心道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丹入腹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一百八十九章 月涌江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紫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告辭離去番外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七十八章 一劍落九天第二百二十六章 異常第一百七十章 道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家國大義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三十二章 純陽紫氣第三百零一章 陵墓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番外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巷別院第一百八十七章 師徒第一百六十章 身外化身第一百九十六章 巷中殺人第七十一章 煉屍之陣
第五十七章 髒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醜奴兒第七十七章 國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百歲乃去第五十六章 太清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二十八章 發難第二十六章 孤臣孽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是李玄都第二十六章 兀述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四十一章 殺與不殺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下策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三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一百九十一章 仙台頂第六十二章 宋政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一百二十四章 蘇大家第七十九章 將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二章 病與藥第一百三十六章 魔高一尺第四十六章 朝日第一百二十一章 欺軟怕硬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八十七章 羅老鏢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二百一十五章 取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師徒父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三十四章 道可道第三十一章 趙姓公子第四十二章 由荊入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色如血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萍書局第四十四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三十六章 雷霆之威第七十六章 遼東三州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三百零四章 弄假爲真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番外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十一章 女冠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江湖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問九式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氣星辰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邊煉獄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江陵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第一百零六章 小別(下)第二百零五章 訪客第四十一章 殺與不殺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九十八章 俗人雅人第二百零一章 陰陽倒轉第四十三章 出劍(一)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雀湖畔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衆擊寡(六)第一百章 煮酒而言第六十章 不義之財第二百五十三章 說人心道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丹入腹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一百八十九章 月涌江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紫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告辭離去番外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七十八章 一劍落九天第二百二十六章 異常第一百七十章 道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家國大義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三十二章 純陽紫氣第三百零一章 陵墓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番外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巷別院第一百八十七章 師徒第一百六十章 身外化身第一百九十六章 巷中殺人第七十一章 煉屍之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