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領軍北伐

如果說西北戰事還侷限在冷兵器,火器已經佔據了遼東各種軍械兵器的半壁江山,這種差距,源於雙方財政和體制。

體制方面,秦清和澹臺雲被並稱爲東西二王。可在實際上,澹臺雲並不擅長治國,以前有地師徐無鬼輔佐,西北還算有幾分朝廷氣象,可隨着兩人決裂,地師徐無鬼離開西京,整個西京很快便從一個小朝廷退變爲一個大宗門,可謂無道宗就是朝廷,朝廷就是無道宗,六部九卿淪爲擺設,大小衙門變成堂口,內外上下一塌糊塗。這便迫使澹臺雲不得不西進,因爲西域佛門也好不到哪裡去,無道宗也好,西域佛門也罷,都是以宗門治天下,誰也不比誰高明,可以一戰。在這一點上,澹臺雲頗有自知之明。

反觀遼東方面,秦清大力整合遼東之後,遼東逐漸有了朝廷的氣象。秦清地位最高,是爲人主,總掌全局。其下軍政分開,也就是文武官員。文官主政,以趙政爲首。武官領兵,以秦襄爲首。秦道遠居於三人之後,成爲第四號人物,也是文官派系中僅次於趙政之人,手握財政大權,趙政類似於內閣首輔兼任吏部尚書,主管人事,秦道遠則類似於內閣次輔兼任戶部尚書,主管錢糧。秦襄本人作爲領兵大將,事實上直接聽命於秦清本人,與大魏朝廷的文官領兵還是有極大區別。

當然,李玄都並不在這個體系之內,甚至秦道方也不算在這個體系之內,反而秦道方能夠勉強算到李玄都麾下。

財政方面,遼東擁有海岸線最長的奉州,船隻可以暢通來往於鳳鱗州,又連接東海和南海,等同於可以前往婆娑州和極西諸國,海貿興盛。而且在關內戰亂頻繁的情況下,遼東幾成一處淨土,大批人口涌入,改變了地廣人稀的局面,遼東得以大力發展,其繁榮甚至有了直追江南的趨勢,這纔是遼東能養兵二十餘萬人的底氣所在。

在這一點上,李玄都可以算是整個遼東的貴人。

首先是秦李聯姻,直接打通了存在最大變數的東海,如果李道虛不允許遼東商船通過東海,以清微宗的海上力量,遼東沒有任何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秦清迎娶了白繡裳,遼東的船隊也不可能飛過東海來到南海。這也是爲什麼多年以來,秦清遲遲不曾續絃,待到女兒定親,就立刻決定與白繡裳再續前緣,不僅僅是顧忌女兒感受那麼簡單,李玄都的原因也佔了很大比重。

其次是李玄都主導的太平宗,稱之爲富可敵國也不爲過,地師徐無鬼因此幾次對太平宗下手。李玄都第一次前往遼東,便給遼東帶來了一份禮物,那就是太平宗的借款,雖然是借款,並非無償贈予,但不收取任何利息,這也極大緩解了遼東在近幾年來因爲步子太大而造成的財政窘境。

正因如此,秦家人對李玄都這位女婿是一百個順眼,根本沒有所謂的刁難或是瞧不起,甚至李玄都還未到遼東,景修就已經在晉州相迎,到了榆關,又是秦清親自相迎,最後到了朝陽府,秦道遠和趙政一起接待李玄都,不可謂不重視。至於李玄都和秦素的婚事,自然是一拍即合、暢通無阻。

所以李玄都無論怎麼反對師父李道虛的觀點和做法,卻從不反對李道虛本人,始終對李道虛抱有極大的感激,且不說當年是李道虛把他從死人堆裡撿了回來,僅僅是李道虛的教導以及給予他的地位和身份,他便無以爲報,也纔有了今日的他。如果他只是個江湖散人,如何能讓堂堂大天師另眼相待?如何能輕易跨過秦家的門檻?又如何與相府公子小姐相知相交?更遑論日後的種種機緣了。

隨着李玄都成功接掌清微宗、李家的消息傳來,秦家這個年節很是熱鬧了一陣,秦家的核心子弟都明白,同樣是李家和清微宗,李玄都掌權和李道虛掌權大不一樣。倒不是說李玄都會出賣李家的利益,而是有利於兩家同盟,一則是女婿更爲親近,親家公始終差了一層,二則是李玄都的目標明確,比起厭世之心日重的李道虛更有進取之心。

果不其然,李玄都掌權之後的一個月,清微宗的船隊北上炮轟渤海府,使得朝廷爲之震動。這個消息傳來,遼東上下無不振奮雀躍。

如果說李玄都和秦素婚事促使了秦清和白繡裳的聯姻,那麼李玄都這次決定在齊州開戰,則促使秦清下定舉兵北伐的決心。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雖說如今金帳因爲內鬥的緣故而無暇顧及遼東,但不意味着金帳沒有這個能力。換而言之,打或不打的主動權始終在金帳的手中,遼東想要徹底掌握主動權,就要讓金帳失去進攻遼東的能力,也就是臥榻之旁無人酣睡。

這便是秦清籌劃這次北伐的目的所在。

秦清這次北伐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籌備已久,只是遲遲沒有合適的機會,正如秦清擔憂入關時被金帳進攻遼州,秦清同樣擔心北伐金帳時朝廷趁機攻打幽州。眼下金帳困於內鬥,李玄都將朝廷的大部分注意力全部吸引到齊州,無疑是北伐的最好時機。

這次北伐的戰略也十分明確,並非要直搗王庭,而是要儘可能消滅金帳在遼東一線的有生力量。

爲此,秦清在遼州黑水府召集有關軍政高官會議時明確表示,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殺雞用牛刀,爭取速戰速決,而且不同於大魏太祖、太宗兩代帝王的北伐,此次北伐,不佔地,不掠奪牲畜人口,不設立都司衛所,力求迂迴包圍,逐個擊破,殲敵速回。

此戰,分三路進軍。景修領左軍三萬餘人,自幽州出兵;秦襄領右軍三萬餘人,自遼州出兵;而秦清親領中軍四萬餘人,自奉州出兵。總計十萬餘人,佔據遼東總兵力的半數,不容小覷。

秦清臨行之前,因爲女兒不在身邊,就只與白繡裳作別。

白繡裳倒是不擔心秦清的安危,畢竟金帳國師已死,薩滿教損失慘重,再加上金帳內鬥不休,想要留下一位長生之人,不說癡人說夢,也是力有不逮。

白繡裳玩笑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雖然不是第一次領兵,但如此大規模領兵作戰,尚屬首次,我倒是不擔心你的安危,只望你不要鬧出笑話,丟了臉面。”

秦清不以爲意,笑道:“遙想當年冠軍候,經驗固然重要,可有些時候,還是要講究天分的,而且這次隨軍將領不在少數,我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實在不行,我還可以衝鋒陷陣,一騎當千,總是可以的。”

秦清素來謹慎,不喜歡像宋政那般行險,自是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在決定親自領兵之前,他早早做過一番權衡估算。他的劣勢正如白繡裳所言,第一次大規模領軍,難免經驗有所不足。他的優勢是,雖然首次領軍萬人以上,但不存在威望不足不能壓服衆多將領的問題,不必擔心底下將領不服,可以做到令行禁止。考慮到遼東大軍經過這些年的整軍經武,依靠火器,實力已在金帳鐵騎之上,只要秦清中規中矩,就基本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秦清道:“《謀攻篇》有言:‘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意思是說,不瞭解軍隊的內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行政,就會使得將士迷惑;不懂得軍事上的權衡機變,而去幹涉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得將士產生疑惑。從這兩點上來說,遼東鐵騎能有今日,我始終參與其中,自然不存在‘不知三軍之事’。關鍵就在於‘三軍之權’,不親自領軍,便永遠都是紙上談兵,這也是我決定親自領軍的原因之一。”

關於這一點,在李玄都上次與秦清面談的時候,秦清也透露過一定的口風,詢問徵求李玄都的意見,李玄都則表示支持。

說來也是好笑,李玄都不通兵事,之所以給出肯定答覆,是因爲當初在“天下棋局”之中,秦清派遣景修率領騎軍兩萬先行入關,秦清親率步騎三萬徐徐跟進,再加上輔兵和隨軍民夫,共號稱二十萬大軍南下入關。與宋政的青陽教交戰之後,大小連勝十三戰,迫使青陽軍只能固守帝京、晉州、中州和部分直隸府縣。

從“天下棋局”的推演結果來看,秦清本身的領兵能力並不算差,再加上李玄都前往金帳的時候,曾經見過小股夜不收與金帳騎兵作戰的場景,對於遼東大軍的戰力很是信任,李玄都自然不會反對秦清親自領兵。

白繡裳伸手幫秦清整理了下衣甲,柔聲說道:“早去早回,靜候佳音。”

秦清點了點頭,轉身走出大帳,舉目望去,盡是一片鐵甲崢嶸。

四萬軍,分成三個巨大戰陣,黑壓壓蔓延到視線盡頭。

有侍從爲秦清牽過坐騎,秦清翻身上馬,通體烏黑的戰馬緩緩踩踏出幾步。

秦清一提繮繩:“拔營!”

大軍轟然而動。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一百四十三章 靈丹妙藥第一百六十九章 逝者已矣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人放火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五章 問計第九十二章 揣測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八十章 妖女宮官第四章 西域尋蹤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一百五十七章 子母天鬼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九十章 樓蘭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白老第一百四十八章 松竹館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二百八十一章 廣寒宮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章 爲民請命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六十四章 聖人大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二十九章 平原府第四十六章 故人夜談第三百章 地下遺蹟第二十三章 沈大先生第十六章 齊王殿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二百五十七章 清微四老第二百二十六章 覆沒第四十七章 大典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八十七章 伏擊刺殺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方齊震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尾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六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一百零一章 陸時貞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四章 盜墓賊第四十二章 改頭換面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九十二章 血祭大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一五十九章 蜀山劍派第二十三章 故地遊第一百九十章 付之一炬第一百四十五章 帝京雪第三百一十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紫府白絹第一百七十九章 晉州晉陽第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第六十七章 天下兩刀第九十三章 異象第十一章 鬼客棧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陽法身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八十七章 小年第九十二章 大賢良師第十五章 二三事(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家公子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二十一章 落雪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一百八十五章 沈元舟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章 小紫府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三百零八章 巫咸第六十三章 時光之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結束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一六十七章 期限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六十一章 三綱陣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已分第七十章 符陣第六十章 一線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青白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雷之變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一百四十三章 靈丹妙藥第一百六十九章 逝者已矣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人放火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五章 問計第九十二章 揣測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八十章 妖女宮官第四章 西域尋蹤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一百五十七章 子母天鬼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九十章 樓蘭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白老第一百四十八章 松竹館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二百八十一章 廣寒宮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章 爲民請命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六十四章 聖人大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二十九章 平原府第四十六章 故人夜談第三百章 地下遺蹟第二十三章 沈大先生第十六章 齊王殿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二百五十七章 清微四老第二百二十六章 覆沒第四十七章 大典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八十七章 伏擊刺殺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方齊震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尾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六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一百零一章 陸時貞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四章 盜墓賊第四十二章 改頭換面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九十二章 血祭大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一五十九章 蜀山劍派第二十三章 故地遊第一百九十章 付之一炬第一百四十五章 帝京雪第三百一十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紫府白絹第一百七十九章 晉州晉陽第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第六十七章 天下兩刀第九十三章 異象第十一章 鬼客棧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陽法身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八十七章 小年第九十二章 大賢良師第十五章 二三事(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家公子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二十一章 落雪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一百八十五章 沈元舟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章 小紫府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三百零八章 巫咸第六十三章 時光之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結束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一六十七章 期限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六十一章 三綱陣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已分第七十章 符陣第六十章 一線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青白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雷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