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覆沒

二輪炮擊的戰果要更勝於一輪炮擊,殺傷騎軍二百有餘。

兩輪炮擊之後,便是分成三段射擊的火銃兵了。

隨着鳴哨聲音,車營中頓時閃爍起無數火光,隨即便是大團大團的濃厚白煙升起,大半個車營好似被煙霧籠罩,嗆人的硝煙味道到處都是。

不知多少鉛彈鉛丸激射出去,比雨點還要細密。一瞬間,繼續衝鋒的騎兵好似遇到了一道無形的牆壁,直接從馬上一頭栽下。

火銃兵分爲三層,最外層首先發射火銃,繼而後退,然後第二層、第三層繼續發射,在二三層發射時,第一層裝填彈丸和火藥,三層輪流開火,沒有絲毫停歇。

騎兵們不敢硬衝,開始圍着車陣轉圈放箭,伺機衝陣。

一片呼嘯的箭雨過來,幾個沒有戰車遮掩的炮手,身上中箭,立時慘叫着向後摔倒出去。部分火銃兵有戰車掩護,只露出半個上身,也免不得被利箭射中臉頰面門,大叫撲倒地上。

不斷有人中箭,不過銃兵們還是一排接一排上前,保持着三段射擊。

又有一些騎兵衝得更近,鐵蹄踏破了地上的鐵蒺藜,衝開拒馬,一掠而過,投來了一大片標槍、飛斧、鐵骨朵之類的拋射武器。

車營內開始出現傷亡,幾門火炮已經啞火,若是銃兵一亂,無法繼續壓制,騎兵立時就能衝陣,不過遼東的車營始終不亂分毫,近距離的火銃發射,打在騎兵的人馬上,無論他們披了幾層甲,都是中彈滾落馬匹的下場。

景修還準備了八百人的預備隊,若是哪邊防線支撐不住,隨時可以支援,替換死傷於箭矢之下的火銃兵。

弓箭與火銃對射,一方有戰車爲屏障,一方坐在馬上,就是個大號靶子。火銃主要是裝藥填彈,並不耗費多少力氣,只要彈藥充足,就能一直射擊,弓箭卻對臂力有極高的要求,註定難以連續射箭,時間一長,孰勝孰劣,已經不言而喻,不斷有騎兵落馬,其餘騎兵則越來越無力。

緊接着,隨着哨官的一聲令下,又是大股的濃煙騰起,三十門小炮再次炮擊。一片鐵雨過去,至少幾十名騎兵被射成了篩子,而且不同於死於刀槍箭矢之人,血肉模糊,十分震撼人心,打擊士氣。

箭雨越來越稀疏,又有一隊銃兵擡出十餘架迅雷銃,銃聲細密如疾風驟雨,威力更是驚人。

此時這些大魏騎兵既是畏懼,又是窩囊,早就聽聞遼東邊軍如何厲害,可沒想到竟是這般厲害,自己根本無法突破遼東的車營。

其實這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了,若是車營的銃兵面對衝鋒的騎兵產生畏懼情緒,或是被弓箭壓制,不能保持連續不斷的三段式射擊,騎兵立時就能衝入車營之中,形成屠殺之勢。可如果車營的銃兵沉着冷靜,就能憑藉火力的優勢拒敵於門外,反而是騎兵不能一氣衝陣,就會陷入到被屠殺的境地之中。

說到底,勝敗的關鍵還在於人,同樣的工匠技術,同樣的火器,在遼東大軍和大魏官軍的手中,完全是兩個樣子。

面對遼東的車營連續不斷的三段式火銃射擊,大魏騎軍的表現尚且不如金帳騎軍,僵持了不多時後,甚至沒能衝入車營展開肉搏,不知是誰發了一聲喊,調轉馬頭,接着便開始全面潰退,大批騎兵調轉馬頭,向後狂奔。

只是在逃亡的過程中,遼東的車營又繼續發炮,使得許多騎兵死在了潰敗的路上。

如此一來一回,大魏騎軍已經減員達千餘之數。

便在此時,一直在車營兩翼待命的遼東騎兵,終於是動了。

雖然景修這次只帶了一千五百騎兵,不足以在正面戰場與徐載元的騎兵對衝,但追殺幾千已經不成建制的潰兵,卻是綽綽有餘。

徐載元通過手中“千里望”看到這一幕後,臉色蒼白,知道這一戰是徹底敗了。

在他周圍雅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於說話,氣氛壓抑,又有無法言說的恐懼。

徐載元喃喃道:“紙上談兵,紙上談兵,合該有此等大敗,難道真是我大魏氣數已盡嗎?”

不過徐載元很快便回過神來,下令剩餘將士嚴陣以待,嚴防潰兵衝散自家陣勢。若是自家陣勢一亂,那便是兵敗如山倒,一千餘精銳騎兵就能將他們這萬餘大軍徹底殺穿。

如此一來,潰兵就只能四散而逃,免得陷入到被兩面夾擊的處境之中,

這些潰兵,雖然沒有身死當場,但是逃散之後,多半落草爲寇,然後被遼東大軍慢慢掃清,只有部分人能夠迴歸本隊,自然也要算在傷亡的範疇之中。許多時候,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大部分人都是或逃或降,並非全部戰死。

徐載元也是暗自慶幸,這次遇到的是遼東先鋒軍,兵力不足萬人,想要一口吃掉自己,還是力有不及,只是這潞縣是如何也守不得了,待到遼東主力一到,頃刻間就要將自己包了餃子。

便在此時,有一員遊擊連滾帶爬地進了大帳,滿臉惶恐,伏地稟報道:“稟、稟督師,東北方向,一路騎軍正朝我軍而來,大約有五千餘人,皆是身着玄甲,應是遼東的精銳騎軍。”

徐載元心中大驚,自己此時正值大敗,軍內人心浮動,若是再來一路大軍,對自己攔腰一擊,自己這數萬兵馬豈不是要盡數覆滅於此?

這一路領軍之人名爲韓藿,出身於遼東望族韓家,與韓邀月有些親誼,只是兩人並不親近,平日沒什麼往來,而且他也不是忘情宗弟子,而是補天宗弟子,故而韓邀月死後,他並未受到牽連,反而還在遼東軍中做到了參將之位。

此番他奉秦清之命,率領五千騎軍,不顧損耗馬力,急援景修,剛好將徐載元截了個正着。

這五千騎兵並非那種不倫不類的“龍騎兵”,而是正統的騎兵,也就是世人口中的遼東鐵騎,以長槍馬刀爲主,只是配備了三眼銃等火器,真正可以與金帳騎兵正面衝鋒而不落下風。

不多時後,徐載元便親耳聽到如雷鳴一般的蹄聲。

他不由閉上雙眼,知道自己這路大軍,今日斷無幸理。他也知道自己就算逃回帝京,那些心狠手辣的儒門之人也不會放過自己,不由心生死志,死於亂軍之中,還能得個力戰而死的美名,總好過別人給自己羅織罪名。

五千騎軍迅速逼近,與大魏騎軍並無什麼本質不同,開始不斷加速。

爲首的韓藿抽出腰刀,高高舉起,身先士卒。

沒有金帳騎兵衝鋒時的呼喊怪叫之聲,遼東騎軍異常安靜,只有拔刀聲和馬蹄聲。

景修也隨之全軍出擊,向前推進。

徐載元麾下大軍全面潰敗。

天寶九載,五月十五。

潞縣的消息傳回帝京。

三萬大軍全軍覆滅,幽燕總督徐載元戰死。

這一次,天寶帝沒有發怒,而是極爲哀慟,下旨追封徐載元爲郡王,諡忠襄,又在京中爲徐載元設衣冠冢,供人祭拜。

帝京城內更是哭聲一片,不僅僅是因爲徐載元軍中有許多勳貴子弟,更是因爲前途黯淡。

總共三路勤王大軍,已有一路大軍全軍覆沒。

這帝京城還守得住嗎?

在這個形勢下,遼東大軍長驅直入,除了攻佔潞縣之外,分陷平谷、武清等地,各地守軍望風而逃,帝京震動,內閣不得不加急催促秦中總督和荊楚總督率軍勤王,並急召薊鎮兵馬入衛。

遼東那邊就比較風輕雲淡,景修只是向秦清稟報了戰果,並未鄭重其事地報大捷。

此戰,遼東大軍傷亡八百餘人,斬敵四千餘人,俘虜一萬餘人,另有萬餘潰兵四散而逃。斬殺總督一人、總兵一人、副總兵一人、參將四人,遊擊以上者八人。投降被俘者,總計總兵一人、副總兵兩人、參將以上六人。另有隨軍文官、贊畫等二十餘人。這些贊畫就有不少是出身勳貴世家。景修請示應該如何處置這些人。

秦清回覆景修,不必押往大營,令景修自行酌情處置一干人等。

此戰關鍵是佔領了潞縣,得以掌握大運河,就算荊楚總督截斷部分漕運,不能直通江南,也能通過運河從齊州調運糧草。

因爲秦清嚴令大軍不得襲擾沿途百姓的緣故,在此之前,都要從幽州調運糧草,同時火器需要的彈藥也要從遼東調運,使得遼東大軍的後勤壓力極大。

自古以來,行軍打仗,一旦戰線拉長,就難免後援不濟,因爲運送糧草的輜重部隊本身也要消耗糧草,如果戰線過長,就會出現運送的糧食還不夠運糧輜兵嚼用的尷尬局面。漕運比起陸路運輸,最起碼省去了馬匹的消耗,需要的人手更少,大大緩解遼東大軍的後勤壓力。

與此同時,秦襄大軍則是與荊楚總督的勤王大軍狹路相逢,雙方在真定府正定縣展開激戰。

雖然秦襄只是一路偏師,因爲渡海的緣故,沒有攜帶馬匹、火炮,但是在齊州接收了大量朝廷官軍的火器、馬匹,固然比不得秦清率領的主力大軍,卻也比朝廷官軍強上許多,一戰打得荊楚總督大敗,使其不得不退守真定府的府城。

如此一來,三路勤王大軍就只剩下一路。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湖畔第九十六章 澹臺雲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人露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白骨流光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六十七章 對坐夜談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姓姐弟第七十九章 血神經第七十一章 神力金甲第二百六十章 屠龍(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雙刀第二十二章 青陽五鹿第一百七十八章 身後之事第九十六章 醒來第九十章 百獸真經第六十五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五章 寺內激鬥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第一百零六章 清水白菜第一百八十一章 女子香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一十三章 臘月二十八(上)第一百章 小紫府第九十章 血刀傳人第九十九章 三位東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風樓第一百八十四章 渾天太元經第二百零八章 帝京城外第一百三十章 靜禪寺第二百零六章 司徒玄策第五十八章 入蜀第九十九章 銅甲屍第五十七章 各自出手第七章 藏書樓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三百章 地下遺蹟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手第一百零七章 派系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一百三十章 另有古怪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二百零七章 觀海樓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六章 非仙非俠第一百零八章 船堅炮利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三十九章 陸夫人第三十章 女子劍客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三十九章 四刀六劍第二十三章 沈大先生第一百四十三章 擊退強敵第一百零八章 天師地師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十一章 簫聲再至第七十九章 正一掌教第六十四章 人心可用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邊煉獄第一百六十四章 合道天地第五十九章 三清祖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門無友第七十六章 了結諸事第五章 閒情逸致第一百五十一章 鬼域伎倆第三十一章 兩指斷劍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三十八章 煙霧嫋嫋第二百二十三章 驚雷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一百四十章 明心見性第一百三十七章 道高一丈第六十一章 木劍敕鬼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一章 趙姓公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妙姬第一百零五章 南海來客第四十一章 抽刀分水第二十二章 奇正相合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九十四章 一枚梨子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一百四十二章 秋雨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十六章 又不太平第一百九十三章 星陣第五十五章 集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途第五十二章 一劍殺敵望北邙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湖畔第九十六章 澹臺雲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人露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白骨流光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六十七章 對坐夜談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姓姐弟第七十九章 血神經第七十一章 神力金甲第二百六十章 屠龍(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雙刀第二十二章 青陽五鹿第一百七十八章 身後之事第九十六章 醒來第九十章 百獸真經第六十五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五章 寺內激鬥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第一百零六章 清水白菜第一百八十一章 女子香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一十三章 臘月二十八(上)第一百章 小紫府第九十章 血刀傳人第九十九章 三位東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風樓第一百八十四章 渾天太元經第二百零八章 帝京城外第一百三十章 靜禪寺第二百零六章 司徒玄策第五十八章 入蜀第九十九章 銅甲屍第五十七章 各自出手第七章 藏書樓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三百章 地下遺蹟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手第一百零七章 派系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一百三十章 另有古怪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二百零七章 觀海樓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六章 非仙非俠第一百零八章 船堅炮利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三十九章 陸夫人第三十章 女子劍客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三十九章 四刀六劍第二十三章 沈大先生第一百四十三章 擊退強敵第一百零八章 天師地師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十一章 簫聲再至第七十九章 正一掌教第六十四章 人心可用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邊煉獄第一百六十四章 合道天地第五十九章 三清祖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門無友第七十六章 了結諸事第五章 閒情逸致第一百五十一章 鬼域伎倆第三十一章 兩指斷劍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三十八章 煙霧嫋嫋第二百二十三章 驚雷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一百四十章 明心見性第一百三十七章 道高一丈第六十一章 木劍敕鬼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一章 趙姓公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妙姬第一百零五章 南海來客第四十一章 抽刀分水第二十二章 奇正相合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九十四章 一枚梨子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一百四十二章 秋雨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十六章 又不太平第一百九十三章 星陣第五十五章 集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途第五十二章 一劍殺敵望北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