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解決辦法

天寶帝聽完白鹿先生的一席話,臉色已經是十分蒼白,大袖下的雙手緊緊握成拳頭,顯示出他並不平靜的心情。

過了良久,天寶帝緩緩說道:“先生說天下大義也不能束縛遼東,此言何解?”

白鹿先生嘆息一聲:“亞聖有云:‘民貴君輕,社稷次之。’又有云:‘天命有常,唯有德者據之。’何謂有德?自然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天下,可是太平?”

“據老朽所知,關內中原,除了江南、京畿等地尚且還好以外,其他等地大多是流民遍地、赤地千里,如今每天都有大批流民逃往遼東,因爲遼東有飯吃,有活路。遼東本就是地廣人稀,缺的是人口,收攏大批流民,正是一舉兩得。此消彼長,人心偏移已經是不可避免之事。許多有識之士,諸如當年追隨張相的清平先生李玄都等人,也轉而支持遼東……”

“此人算什麼有識之士,不過是亂臣賊子罷了。”天寶帝冷哼一聲。

白鹿先生並不反駁天寶帝,轉而說道:“其實亂臣賊子也好,忠臣良將也罷,擺在陛下面前的問題是,爲何支持張相的李玄都、收復西北的秦襄都投向了遼東?而原本只能藏身於幕後的秦家爲何敢於來到臺前?他們原本都是朝廷的臣民,現在卻背離朝廷而去,這不正是人心發生了變化嗎?”

天寶帝皺起眉頭,沉聲說道:“都說儒門有教化之功,先生是儒門之人,那請問先生,爲何儒門未能阻止這種人心變化?”

白鹿先生嘆道:“儒門的核心不在於‘仁’,也不在於‘義’,而在於一個‘禮’字。《牧民》一書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們是不知禮的,只有衣食無憂,他們纔會講究禮節,纔有精力顧及自己的榮辱。”

“陛下沒有見過,流民百姓爲了一個饅頭,可以毫無尊嚴,甚至連骨肉親情都拋卻了,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活下去,爲了活下去,他們可以拋卻一切。面對這樣的人,儒門又能如何教化他們呢?只有架起鍋來煮白米,沒有架起鍋來煮道理。想要人心向上,首先要吃飽飯。遼東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人心便偏向了遼東,任憑我們大儒說再多,也是無用。”

天寶帝怒道:“這幫賤民,毫無廉恥,爲了苟且偷生,竟置家國大義於不顧。”

白鹿先生又是一聲長嘆:“這便是老朽要說的第二點,遼東之人並非異族,與天下人同宗同源,存續相依。如果是金帳人來做這些事,我們還可以用家國大義來抵禦、號召,許多百姓們也不會屈從於韃子,可換成遼東來做,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便沒什麼牴觸了,畢竟自古以來,興亡更迭……”

白鹿先生話音未落,天寶帝猛地將桌上的硯臺、鎮紙、奏疏全部掃到地上,氣息粗重,已是怒極。

白鹿先生臉色不變,緩緩站起身來,輕聲道:“陛下息怒。”

天寶帝靠在椅背上,深深呼吸了幾次,逐漸平靜下來,歉然道:“是我失態了,先生請坐。”

白鹿先生並不在意,又重新坐下,只是不再繼續剛纔的話題。

天寶帝問道:“那麼請問先生,應該如何改變這種境況?”

白鹿先生道:“直到如今,朝廷還是佔據了大義正統的名分,若論潛力,坐擁江南等賦稅之地並且有天下九成人口的朝廷遠在遼東之上,所以遼東對於入關也是顧慮重重,這正是陛下的機會。想要改變這種局勢,關鍵要有一支精兵,只是養兵練兵都要用錢,朝廷坐擁天下,富有四海,爲何屢屢國庫空虛?爲何處處左支右絀?錢都去哪了?爲何有稅卻收不上來?”

天寶帝只覺得還剩下一層窗戶紙未曾捅破,已經十分接近了。

白鹿先生忽然輕聲笑道:“過去的時候,守邊將士,每至秋月草枯,出塞縱火,謂之燒荒。也就是燒草原,每次都要出動萬餘人。由此生出一個笑話,說戶部下發了十萬兩銀子,用以燒荒,等到了遼東總兵手中的時候,只剩下一萬兩銀子,總兵拿出一千兩銀子燒荒,結果效果不好,於是向兵部上報說今年雨水太多,十萬兩銀子燒荒效果不佳,反而不慎燒了糧草和部分軍械,需要十萬兩銀子重新購置軍械,另外再請朝廷補發十萬兩銀子二次燒荒,以防金帳南下。”

天寶帝卻是笑不出來,臉色鐵青。

白鹿先生收斂了笑意:“雖然是笑話,有所誇大,但其中的道理沒錯,朝廷撥出一百萬兩銀子的糧餉,能有五十萬兩銀子用於兵事就是幸事。百姓們交一百萬兩銀子的稅,能有半數進入國庫,也是幸事。”

“幸事?”天寶帝臉色鐵青,氣喘加劇,“朝廷花錢要花雙倍的錢,朝廷收稅只能收一半的稅,這還是幸事?朝廷的錢,事事都要分走一半,這個朝廷到底誰的朝廷,這個天下又是誰的天下?!”

白鹿先生淡淡說道:“有道是:‘與士大夫共天下’。”

天寶帝狠狠一拍桌子。

白鹿先生說道:“所有的法度,無論多麼高明,最終都要靠人來實施執行,所以陛下要做的就是整肅吏治,這纔是一切根本。”

……

李家宗祠的神堂中並無李道虛的牌位,因爲嚴格來說,李道虛並沒有身故,只是不能重返人間而已。所以按照規矩,李道虛沒有牌位供奉,而是在神堂的偏殿中懸掛畫像,是李家的第三位飛昇之人。而李玄都則有望成爲第四位飛昇之人,並且畫像懸掛於李道虛之側。

李玄都來到偏殿之中,舉目望去。

第一幅畫像並非李家始祖,而是李家定居北海府後的第一位族長,是個老者形貌,白髮、白鬚、白眉,仙風道骨,北海府李家的基業便是由這位老祖開創。

第二幅畫像是個中年男子,一身石青色常服,氣態威嚴,面容冷肅,一看便是不苟言笑之人,這位是“春”字輩的祖先,是個武癡人物,境界修爲極高,可治家、治宗都乏善可陳,與李道虛相較,卻是相差甚多。

第三幅畫便是李道虛了,用的是李道虛老年時的畫像,若是讓李玄都來評價,頗有帝王氣,雍容又從容,不怒而威,還是頗爲傳神。

過去幾百年,李家從未能與長生之人輩出的上清府張家相提並論,直到李道虛這一輩,纔算是與上清府張家並駕齊驅,待到李玄都這一輩,才壓過了張家一頭。從這一點上來說,李道虛其實是李家的中興之主,地位不遜於開創之祖。

李玄都目光一轉,發現李道虛畫像旁邊的位置已經準備就緒,只差一張畫像,不由啞然失笑。李家人的心思都用在了這裡,這儼然是在說李玄都進入這座神堂偏殿是板上釘釘之事,無疑要比許多當面的奉承高明許多。

李太一也跟在李玄都的身後,仰頭望向三張畫像,敬仰有之,嚮往亦有之。

李玄都笑了笑:“東皇,希望有朝一日,你的畫像也能被懸掛於此,從老爺子這裡算起,一門三地仙,也算是流傳後世的一段佳話了。後人們還能在老爺子的評價中加上一句‘教子有方’。”

李太一輕輕點頭。

李玄都從李如是的手中接過三炷香,插在了畫像下方供桌的香爐中。

李玄都轉身離開這處偏殿,在神堂中等候的衆人立時簇擁在李玄都身旁,老少皆有。

這便是權勢了。

李玄都環視一週,說道:“今日就到這裡,大家暫且散了,明日出城祭祖。”

李家衆人紛紛應是,依次離開神堂,向外行去。

李玄都走在了最後,如李太一、李如是、陸雁冰等人,便也只能跟隨李玄都走在最後。

李玄都今天的心情還算不錯,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渾人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跟他作對,一切都是順順利利,他正式接掌李家,那麼便完成了掌握清微宗的最後一步。

這就像正一宗的宗主之位和大天師之位,大天師實際上是張家的族長,只有在擔任大天師的同時兼任正一宗太上宗主或宗主,纔算是真正掌握了正一宗,如果二者缺其一,便意味着被分權。

李家也是如此,李家作爲清微宗中內部最大的勢力,如果李玄都僅僅是清微宗的宗主而不是李家的族長,便會被人掣肘,而李家又是自家人,不到萬不得已,李玄都不想傷害自己的族人,所以這個家主之位還是十分重要的。

李玄都望向一直不發一言的李元嬰,忽然說道:“三師兄,你曾經出任宗主,統率全宗上下,如今若是讓你再去擔任堂主,居於他人之下,你也是心中不願,那你日後就留在李家,處理族務,做一名族老,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元嬰猛地望向李玄都。

谷玉笙心中一緊,生怕兩人再起衝突。

不過李元嬰這次沒有去頂撞李玄都,過了片刻,低垂眼簾,說道:“李元嬰謹遵族長之令。”

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赴約第十章 屍丹之用第二百章 忘八無恥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話第三十八章 人若無心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十四章 圍殺局面第一百零一章 五城十二樓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三十六章 拖延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七十章 埋屍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駐世百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金帳疑雲第三十七章 二次和談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避暑行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江陵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道友助我第一百零七章 妓院第一百二十二章 買房置地第五章 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刀劍第四十章 鬥毆第一百六十八章 痛下殺手第二百四十章 以衆擊寡(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一百三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章 天井激戰第二百三十章 三位堂主第十一章 鬼客棧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神宗第一百二十二章 胭脂長街第九十五章 升座大典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一百章 我佛如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秦唯肅第八十三章 江湖盛事第一百零六章 爛柯人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零五章 異獸之血番外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老天師第九十四章 過橋渡河第二百二十五章 年輕人們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七十五章 春雨紛紛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花流雲第一百四十六章 石頭和莠草第一百四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九十章 把水攪渾第一百章 嚴夫人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一百六十一章 雙方鬥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六十四章 只是出劍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十八章 蘇小仙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無人如我二人第二百零一章 未竟一戰第二十四章 符望閣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魂第一百五十六章 錢玉樓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洞天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地之正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雙修之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一百零八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二百四十章 談和第二十四章 符望閣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一百六十七章 對影成三人(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魔刀第十三章 以一敵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魔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一百四十一章 撤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一百八十五章 醉春風第二百四十一章 以衆擊寡(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鬥陸吾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山第八十四章 江湖兒郎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三百零七章 女帝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二百零八章 請客登島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樓月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
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赴約第十章 屍丹之用第二百章 忘八無恥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話第三十八章 人若無心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十四章 圍殺局面第一百零一章 五城十二樓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三十六章 拖延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七十章 埋屍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駐世百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金帳疑雲第三十七章 二次和談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避暑行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江陵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道友助我第一百零七章 妓院第一百二十二章 買房置地第五章 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刀劍第四十章 鬥毆第一百六十八章 痛下殺手第二百四十章 以衆擊寡(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一百三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章 天井激戰第二百三十章 三位堂主第十一章 鬼客棧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神宗第一百二十二章 胭脂長街第九十五章 升座大典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一百章 我佛如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秦唯肅第八十三章 江湖盛事第一百零六章 爛柯人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零五章 異獸之血番外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老天師第九十四章 過橋渡河第二百二十五章 年輕人們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七十五章 春雨紛紛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花流雲第一百四十六章 石頭和莠草第一百四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九十章 把水攪渾第一百章 嚴夫人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一百六十一章 雙方鬥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六十四章 只是出劍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十八章 蘇小仙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無人如我二人第二百零一章 未竟一戰第二十四章 符望閣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魂第一百五十六章 錢玉樓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洞天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地之正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雙修之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一百零八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二百四十章 談和第二十四章 符望閣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一百六十七章 對影成三人(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魔刀第十三章 以一敵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魔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一百四十一章 撤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一百八十五章 醉春風第二百四十一章 以衆擊寡(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鬥陸吾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山第八十四章 江湖兒郎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三百零七章 女帝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二百零八章 請客登島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樓月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