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光明教

雲錦山大真人府,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繕,大真人府的主體部分已經大體修繕完畢,不過先是地師攻打大真人府,後是大真人府之變,導致雲錦山的地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這些卻是難以恢復,就算能夠勉強恢復原貌,也要長年累月之功才行,非是一時半刻可以做到。

張鸞山收到秦素的傳書之後,派人將顏飛卿、張岱山請了過來,待到兩人看過傳書之後,問道:“不知你們怎麼看?”

顏飛卿與張岱山對視一眼,顏飛卿開口道:“關乎魔道中人,不可小覷,這次又是儒道兩家聯手,我們也不應推辭。”

張岱山點頭道:“顏師弟所言極是。”

張鸞山見兩人並沒有異議,這才說道:“我的意思是,這次由我親自帶隊馳援秦大小姐,你們兩人留守大真人府。”

過去的正一宗,無論是張靜修也好,還是張靜沉也罷,或是往上追溯到張清衍,都是一人獨掌乾坤,因爲正一宗的宗主之位和大天師之位都在一人身上。經過了大真人府之變,在李玄都的主導下,這兩個位置分開,又加上了一個張岱山,調和張氏族人和外姓弟子的矛盾,於是變成了三人共治的局面。不過三人之中,毫無疑問是以張鸞山爲首。

聽得張鸞山如此說,兩人都微微一怔,顯然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張鸞山不等兩人開口發問,主動開口解釋道:“當年老天師在世的時候,曾經對我提起過這位雲霄五嶽神,雖然被視作魔頭之流,但實則是道門中的前輩高人,只因其離經叛道、胡作非爲,終於是落到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境地之中。”

顏飛卿和張岱山沒想到還有如此一說,略感震驚。不過正一宗傳承久遠,從不曾衰弱斷絕,始終屹立世間,甚至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道門之首,知道許多密辛也在情理之中。

顏飛卿道:“倒要請教師兄。”

張鸞山沉吟道:“說起此人,還要追溯到前朝大晉。儒門自聖人和亞聖之後,又出過兩位聖人,分別是大晉年間的理學聖人和本朝年間的心學聖人,故而大晉年間的時候,儒門仍舊位居正統。不過三教之中,我們道門已經壓過佛門,有了神霄宗祖師通真達靈先生林靈素與佛門僧人鬥法,林靈素向大晉皇帝進言:‘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爲宮觀,釋迦改爲天尊,菩薩改爲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爲德士,皆留髮頂冠執簡’。皇帝依奏,下詔改佛爲道,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不久又改尼姑爲女德。皇太子上殿爭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五臺僧二人、道堅等與林靈素鬥法,結果僧人大敗,情願戴冠執簡,由此促成了佛道合流,再加上儒門中有談玄和逃禪的傳統,甚至有了三教合流的趨勢。”

顏飛卿和張岱山都知道此事,微微點頭。

張鸞山繼續說道:“不過也正因爲佛道合流,導致了大晉年間各路教派層出不窮,這些教派也如佛道合流一般‘博覽衆家之長’,最終結果卻成了四不像。在這衆多教派之中,想來你們應該聽說過‘光明教’的名字。”

張岱山道:“此教也算是源遠流長,早在明空女帝年間,就已經傳至西域。”

張鸞山點頭道:“此教原名摩羅教,又被稱作‘魔羅教’。傳至西域的時候,已經糅合了極西之地的景教教義和起源於婆娑州的佛門教義。傳入中原後不久,遭逢武宗帝滅佛,因爲魔羅教的教義中有大量佛門教義,所以被牽連其中,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爲秘密結社,並吸收部分不得志的道門中人,從而改稱光明教。光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朝廷之舉。自大晉末年起,江南皆曾發生光明教造反之事。”

顏飛卿問道:“師兄說光明教曾經吸收部分道門中人,是否與雲霄五嶽神有關係?”

張鸞山點頭道:“當年道門初創,天下有兩張。一個是天師教張氏,也就是我們這一支,還有一個是太平道張氏,兩家一南一北。我們這一支雖然曾經割據一方,但並未叛出朝廷,太平道卻是要推翻朝廷,最終被鎮壓。太平道張氏由此徹底消亡,只剩下幾個分支,衍生出瞭如今的太平宗和清微宗。總體而言,清微宗更像當年的太平道,反而是太平宗受墨家的影響更大一些。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些許太平道後人零散分佈各地,不成氣候,不過是勉強傳承。”

聽到這裡,顏飛卿已經隱隱明白了,說道:“光明教吸收的道門之人就是太平道之人。”

“正是。”張鸞山點頭道,“於是光明教尊太平道祖師爲教祖,又敬魔羅爲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在大晉年間,因爲佛道合流,給了光明教趁亂而起的機會,光明教由此興盛,流傳各地,後來曾經割據江南的方十三便是出身此教。”

說到這兒,張鸞山微微一頓,拿過秦素的傳書,說道:“秦大小姐的傳書中提起過方十三和雲霄五嶽神的淵源,當年是方十三驅逐了雲霄五嶽神,成爲光明教的教主,這倒也不錯。因爲這要涉及到光明教的教義,不同於我們道門只有一位大掌教,光明教其實有兩位教主。”

顏飛卿和張岱山對於方十三的事蹟都知道個大概,卻不知道還有這等緣故,顏飛卿說道:“由此說來,這兩位教主就是方十三和雲霄五嶽神。”

張鸞山道:“按照光明教的教義,光明和黑暗並存,光明佔據北、東、西三方,黑暗佔據南方,光明的極致是黑暗,黑暗的極致是光明。倒是對應了我們道門的陰陽之說,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光明一派融合了相當多的佛門教義,尤其是明王之說,故而教主被稱爲明父、大明尊。黑暗一派有五種神通,煙火、悶氣、颶風、污泥、毒水,這一派的教主由此被稱作五類魔,按照光明教的說法,兩位教主以光明教主爲尊,寓意人生於黑暗,光明之神派遣使者大明尊,拯救世人。”

顏飛卿道:“五類魔和雲霄五嶽神都有一個‘五’字,恐怕不是巧合。”

張鸞山道:“根據老天師所言,方十三是光明教主,雲霄五嶽神則是黑暗教主,兩派相互對立卻不爲敵,大概類似於朝廷中文官和宦官的關係。只是方十三和雲霄五嶽神都是中原人,並不認可兩位教主並立的傳統,而是認爲天無雙日、國無二主,於是雙方的爭鬥也在所難免,最終以方十三取勝而告終。”

顏飛卿恍然道:“世人不瞭解光明教的教義,不知有兩位教主之說,所以就謠傳爲方十三篡奪了教主之位。方十三兵敗身死之後,光明教主的傳承就此斷絕,反倒是黑暗教主這一派得以倖存,這也是傳說中雲霄五嶽神並非專指某一個人的緣故,並非雲霄五嶽神代代傳承,而是光明教的黑暗教主代代傳承。”

張岱山問道:“這位雲霄五嶽神究竟是何人?”

張鸞山回答道:“說起此人,還有一段故事。他也姓張,名叫張祿旭,祖上不是太平道張氏的嫡系子弟,只是旁系子弟,因此躲過了太平道覆滅時的大劫,得以倖存,並保存了太平道的傳承。”

張岱山一驚:“難道是‘太平青領經’?”

“應該是,就算有所缺漏之處,也不會遜色太平宗、清微宗太多。”張鸞山道,“此法之厲害,已經不必多言,李紫府便是以此法爲根基。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們這一家沒有太平宗和清微宗的實力,卻掌握如此傳承,便如三歲小兒持黃金過鬧市。好在他們也知道其中厲害,所以多年來隱姓埋名,不敢走漏風聲。直到張祿旭這一代,還是被人得知,許多江湖散人,甚至是宗門,殺上門來搶奪傳承,張祿旭一家雖然也修爲不俗,但寡不敵衆,被殺盡滿門,張祿旭僥倖逃走,時值兵荒馬亂之際,屍橫遍野,他藏身於一個萬人坑中,躲過了追殺。”

顏飛卿和張岱山都沉默不語,藏身萬人坑中,僅僅是想象那個畫面便讓人不寒而慄。

張鸞山嘆息一聲:“也許是此事對他打擊太大,讓他性情大變,後來爬出萬人坑,機緣巧合之下被光明教中人所救。他爲報仇,將自家傳承獻於光明教,由此成爲教中重要人物。他不僅修煉自家傳承,還以此融匯光明教的各種法門,最終自成一家,而且他爲報仇,不願循序漸進,選了一條捷徑,走了神仙之道。”

顏飛卿輕聲道:“神仙之道需要從衆生汲取香火願力,很難修成。”

張鸞山道:“當時正值亂世,人命猶如草芥一般,以符水治病等手段,很容易吸納教徒信衆,這也是當年……天師道和太平道的常用手段,所以張祿旭很快便藉助光明教的信衆成就神仙。”

顏飛卿和張岱山都露出震驚之色。

竟然是一位長生之人。

張鸞山道:“如今我境界修爲最高,又有仙物助力,責無旁貸,所以還是由我走上一遭。”

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第六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八十九章 佩劍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二十六章 結盟第五十六章 賜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天半子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零九章 大成若缺第八十章 長生石第二百二十六章 書中世界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九章 撐傘盲女第二百五十九章 鳳求凰第一百八十二章 衣鉢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四十四章 重回北邙第一百八十九章 佩劍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七十三章 大罪十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雀湖畔第五章 請神之術第一百零六章 小別(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五十三章 玄都的劍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二百三十五章 由盛而衰第二百一十五章 取勝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啓程遼東第七十三章 玉盈法師第四十九章 影之術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三重天第二十一章 無欲則剛第四十章 出拳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七十五章 聽雨讀書第六十七章 帝京貴人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六十六章 大雨傾盆第八十七章 才俊之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劫法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三十五章 寺內激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藏書樓第八十二章 平安縣城第六十五章 趙姨娘第二百九十七章 四方激戰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九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二十八章 大僞似真第七十五章 鎮魔井洞天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倉皇而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衛第一百零二章 平地起高樓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劫齊至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十三章 落雪第一百零一十一章 深夜訪客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炷香第一百四十章 媾和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劍退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張銀票第八章 定親第三十七章 呼延勝明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二百三十章 二龍不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師徒相見第八十一章 練劍練拳第一百四十二章 秋雨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二百一十章 玄陰屠第九十二章 血祭大陣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此世故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萬川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負第一百二十三章 講學議政第五十六章 新舊交替第二十九章 一波未平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九十七章 羅夫人第二章 太平客棧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
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第六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八十九章 佩劍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二十六章 結盟第五十六章 賜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天半子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零九章 大成若缺第八十章 長生石第二百二十六章 書中世界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九章 撐傘盲女第二百五十九章 鳳求凰第一百八十二章 衣鉢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四十四章 重回北邙第一百八十九章 佩劍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七十三章 大罪十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雀湖畔第五章 請神之術第一百零六章 小別(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五十三章 玄都的劍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二百三十五章 由盛而衰第二百一十五章 取勝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啓程遼東第七十三章 玉盈法師第四十九章 影之術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三重天第二十一章 無欲則剛第四十章 出拳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七十五章 聽雨讀書第六十七章 帝京貴人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六十六章 大雨傾盆第八十七章 才俊之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劫法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三十五章 寺內激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藏書樓第八十二章 平安縣城第六十五章 趙姨娘第二百九十七章 四方激戰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九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二十八章 大僞似真第七十五章 鎮魔井洞天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倉皇而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衛第一百零二章 平地起高樓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劫齊至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十三章 落雪第一百零一十一章 深夜訪客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炷香第一百四十章 媾和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劍退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張銀票第八章 定親第三十七章 呼延勝明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二百三十章 二龍不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師徒相見第八十一章 練劍練拳第一百四十二章 秋雨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二百一十章 玄陰屠第九十二章 血祭大陣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此世故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萬川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負第一百二十三章 講學議政第五十六章 新舊交替第二十九章 一波未平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九十七章 羅夫人第二章 太平客棧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