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衣鉢

徐無鬼上前一步,沒有看向旁人,獨獨望向了李玄都,“紫府,自你我相識以來,我一直想讓你做我的衣鉢傳人,無奈緣分不到,始終差了一線。如今我飛昇在即,有些話想要對你說。”

李玄都臉色鄭重,“徐先生請講。”

徐無鬼道:“你不止一次問過我,所求爲何。我現在可以回答你,我之所求,不在於一姓帝王尊位,也不在於個人恩怨,更不在一時一地之太平,而在於千秋萬世。”

李玄都心中明白,一姓之帝王尊位,說的是澹臺雲、秦清、李道虛等人,個人恩怨和一時一地之太平,說的卻是他李玄都了,而徐無鬼認爲,李玄都也好,李道虛等人也罷,都不如他。

李玄都輕聲道:“願聞其詳。”

徐無鬼道:“我生於鐘鳴鼎食之家,自小就見慣了廟堂紛爭,年紀漸大之後,又行於江湖。所見所聞,廟堂也好,江湖也罷,真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地,乃至一國,都是在不斷重複前人舊事,也就是天下無新事。”

“誠如司空道玄所言,歷朝歷代對於土地兼併都視爲大敵,就算不能徹底遏制,也要想辦法減緩。一是因爲有田地的百姓是賦稅主要來源,良家子從軍也是最好的兵源,二是因爲抑制兼併能夠有效防止失地流民出現。大晉不抑兼併,在王朝初期就使得大批百姓變流民,爲了防止流民起事,朝廷就組建廂軍,不作訓練,只充勞役,造成毫無戰力的冗兵。爲了不讓世家大族在朝堂上一家獨大,又不得不放開科舉,大量吸納寒門子弟以求平衡,造成冗官。大魏到了如今,又何嘗不是,世家高閥不納稅,百姓們淪爲佃戶,朝廷沒有稅收,加徵賦稅,導致更多百姓淪爲佃戶,再加上又要用兵,只能放權於地方督撫,導致各地督撫相繼坐大。”

“土地如此,人也是如此。一朝之初,吏治清明,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只因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漸漸好轉了,朝廷穩定了,也就漸漸怠惰了,少數變爲多數,繼而怠惰成風,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難以補救,這就是張肅卿要推行考成法的緣故。也有的爲功業欲所驅使,黨同伐異,到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形勢便複雜起來了。煌煌史冊,‘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無甚新意。正應了那句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我所思所想的,便是能否在天下之間找出一條路,跳出這個重複了無數次的怪圈。後來我也的確找到了一條出路,那就是儒門曾經提倡過的‘禮’,儒門認爲人人知禮,則天下大同。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想要讓人知禮,要先做到倉稟實和衣食足,要讓百姓們吃得飽飯,不必整日辛勞都耗費在謀生一事上,然後才能讀書識字,最終由下而上,改變世道人心。”

“如何才能倉稟實?糧食是關鍵。紫府,你還記得我們在來崑崙路上所說的那些嗎?一味節流是無法扭轉局勢的,非要開源不可,從刀耕火種到畜力鋤耕,每畝田地的糧食產量翻了一倍不止,現在就是一畝田地的極限了嗎?我看未必。爲此,我做了許多嘗試,也包括古皁閣宗的‘八部衆’,至今算是卓有成效,我預留了一些種子,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不過在此之前,想要推行這些,非要一個能夠對天下如臂指使的朝廷不可,這也是我另立大周的緣故,如今的大魏和徐家實在是太過腐朽了,就好像是一個病入膏肓之人,沉痾難救,爲了葬送大魏和徐家,我也只好苦一苦當下之人,利在後世之人。紫府能看到救天下求太平,難能可貴,可是你只看到了現在,卻沒有看到以後,卻是不足了。”

李玄都聞言之後,良久無言。

過了許久之後,李玄都纔開口道:“我認可徐先生的想法,卻不能認可徐先生的做法。”

“哦?”徐無鬼輕笑一聲,“不知紫府哪裡不認可?”

李玄都沉聲道:“敢問徐先生,當下之百姓何罪之有?若是有罪,請徐先生言明,若是無罪,敢問徐先生,何以苦一苦無罪之人?”

徐無鬼淡然道:“大丈夫行事,總要有舍有得。”

李玄都道:“可那些被捨棄的百姓願意嗎?他們願意爲了後世的千秋萬代犧牲己身嗎?有個典故,殺一人而救十人、百人,你願意嗎?許多人都是願意的,可被殺的那一人就是自己,還有幾個人願意?”

徐無鬼望着李玄都,沉默不語。

李玄都繼續說道:“如果徐先生就是那個被殺之人,那麼徐先生願意爲了十個、百個無辜百姓去死嗎?我並非慈悲,我也並非聖人,恰恰相反,我是個俗人,我只是不想去做那個被殺之人,我不想死,由自己推及旁人,大約他們也是不願意做那個被殺之人。”

徐無鬼問道:“紫府何以認爲自己會成爲那個被殺之人?”

李玄都道:“這便是我和徐先生最大的不同了,徐先生出身鐘鳴鼎食的天家宗室,從來都是高居人上,生殺予奪,所謂的百姓就是個數字而已。而我卻是被師父從死人堆裡撿回來的孤兒,我的父母就是徐先生口中被苦一苦的百姓,他們就在那些死屍之中,已經成了被殺之人。父母之死,前車之鑑,錐心之痛,豈敢相忘?!”

徐無鬼說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紫府將自己置於此種境地,何談天下太平?”

李玄都正色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我於天下人之間,爲何不能求得天下太平?”

李玄都又道:“方纔徐先生說苦一苦百姓,那麼多的權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去動他們,卻要苦一苦百姓,這是什麼道理?不過有一點,我是認可的,大魏徐氏的確太過腐朽了,想要天下太平,必須要把他們清理乾淨。”

此言一出,秦清和澹臺雲均是露出贊同的神情,李道虛卻是面無表情,讓人看不出心中所想。

徐無鬼沉默了許久,忽而笑道:“一世太平和千秋萬世,百姓的兒子和皇帝的兒子,這便是你我二人的分歧所在。也許是我想錯了,也許是你想錯了,只是我已經沒有機會再去驗證了。也罷,這個天下是我們這些老人的,終究還是你們這些年輕人,它最終會走向何方,也由不得我了。”

李玄都聽出了徐無鬼話語中的蕭瑟之意,雖然他是在笑,但那份功敗垂成的寂寥,還是難以掩飾。李玄都想起兩人自相識以來的種種,也是頗有些感慨。

過了片刻,徐無鬼又說道:“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說法。大梵天王率衆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衆人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衆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道:‘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以觀察智,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鉢盂授與迦葉。這就是‘拈花一笑’和‘衣鉢真傳’的典故。”

“紫府,我一直視你爲衣鉢傳人。你學了我的‘太陰十三劍’和‘逍遙六虛劫’,此皆小道耳,我今天把我的想法也送給了你,大道盡在其中,如何去用,全在於你。以後的路,希望你能求得真正的太平。”

話音落下,一道光柱自飛昇臺始,一直延伸至渺渺不可測的九天之上。

被光柱籠罩的徐無鬼、張靜修、巫陽三人開始緩緩上升。

天幕上的五色雲霞愈發濃郁,其後有金光萬丈,給彩雲鑲嵌了一道耀眼的金邊。

李玄都發現自己體內的“雷咒”不知何時解開了,他上前幾步,仰望着三位地仙聯袂飛昇的壯觀景象。

天風呼嘯,李玄都的衣衫獵獵作響,雲霞縫隙間灑落的金光落在他的身上,讓他看起來好像整個人都在熊熊燃燒。

天地間的光明越來越盛,無數由純粹光明形成的“雪花”灑落人間。天空中的五色雲霞涌動翻滾,似是慶賀。

三人的身形越來越高,最終消失在光明之中。

待到光柱散去,飛昇臺自成的一方小天地也隨之消失不見,只有四件仙物和兩塊龜甲懸于飛升臺上。除了“三寶如意”之外,其中的“天師印”和“天師雌雄劍”本就是出自崑崙洞天,由道祖賜予祖天師,長留人間,一閃而逝,直接返回正一宗的萬法宗壇了。而“陰陽仙衣”則是受到李玄都體內“太陰十三劍”的氣機感應,飄到了李玄都的手中。

徐無鬼的那番話是鉢,“陰陽仙衣”是衣,李玄都沒有想到,他竟然真成了徐無鬼的衣鉢傳人。

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五十章 金剛不壞第三十九章 養屍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龍城第八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第六十九章 殺人償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七十六章 一刀生滅第一百五十章 四脈傳承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三十三章 馮神通第七十五章 春雨紛紛第二百二十九章 相爭第十五章 二三事(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倚天照海花無數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價還錢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師第九十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回先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極天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翠雲峰上第九章 陰陽倒錯第四十三章 馮家老店第一百五十八章 四諦寺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爭我奪(上)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四十七章 現出真身第二百三十八章 追逃第二百零二章 荒宅第六章 賢內助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零二章 西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戰而勝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官銀疑雲番外十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四十七章 夫人姓秦第十八章 盧家父女第七十二章 過去今朝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七十章 三根金針第一五十九章 蜀山劍派第七十四章 敕鬼破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靜心堂議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故地尋幽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長老堂第一百三十章 比劍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七十八章 論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海怪人第二十八章 宮官論道第二百章 慕容畫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一十六章 清微宗密辛第七十三章 太上丹經第二十八章 藥木忽汗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九十二章 古廟夜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客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衆擊寡(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激鬥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寶九載第六十五章 所謂劍道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一百五十一章 巫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懷千歲憂第一百六十五章 禍之所伏第二百章 九重樓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三十一章 齊州局勢第三十五章 圍攻第二百六十三章 銀圓第二百六十五章 丐幫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影成三人(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鋒第一百三十章 另有古怪
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五十章 金剛不壞第三十九章 養屍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龍城第八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第六十九章 殺人償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七十六章 一刀生滅第一百五十章 四脈傳承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三十三章 馮神通第七十五章 春雨紛紛第二百二十九章 相爭第十五章 二三事(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倚天照海花無數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價還錢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師第九十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回先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極天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翠雲峰上第九章 陰陽倒錯第四十三章 馮家老店第一百五十八章 四諦寺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爭我奪(上)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四十七章 現出真身第二百三十八章 追逃第二百零二章 荒宅第六章 賢內助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零二章 西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戰而勝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官銀疑雲番外十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四十七章 夫人姓秦第十八章 盧家父女第七十二章 過去今朝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七十章 三根金針第一五十九章 蜀山劍派第七十四章 敕鬼破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靜心堂議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故地尋幽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長老堂第一百三十章 比劍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七十八章 論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海怪人第二十八章 宮官論道第二百章 慕容畫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一十六章 清微宗密辛第七十三章 太上丹經第二十八章 藥木忽汗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九十二章 古廟夜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客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衆擊寡(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激鬥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寶九載第六十五章 所謂劍道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一百五十一章 巫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懷千歲憂第一百六十五章 禍之所伏第二百章 九重樓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三十一章 齊州局勢第三十五章 圍攻第二百六十三章 銀圓第二百六十五章 丐幫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影成三人(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鋒第一百三十章 另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