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91章 人心

第91章 人心

張浚驚惶失措,馮益失措驚惶,趙官家面癱如常。

但很快,張德遠還是恢復了一個精英士大夫應該有的姿態,他直起身來鄭重其事拱手相對:“官家,臣爲御史中丞,如何會不懂祖宗家法,私自交接內侍?至於韓世忠,臣雖然近來與他有些交往,但昨夜他也絕沒有往臣那裡報訊說什麼與官家討論的機密軍情,只是今日早上有個韓世忠的侍從上門說了一些亂七八糟的雜事……官家若不說,臣都不知道他昨晚來過,還勸官家改換了心意!而後面這件事情,官家可以戰後請韓世忠來對質,臣絕無違制之舉。”

“德遠。”趙玖在座中微微蹙額。“說實話,我也不信你會與內侍交通到這個份上,至於你與韓世忠交往緊密更是我刻意放縱、甚至算我親自暗示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爲韓世忠性格潑皮,我朝武臣又多無好下場,所以希望你能在朝中保一保他……但你須知道,昨日你還主動順着我的意思推動作戰,今日卻一改常態勸我不要戰,委實奇怪;而且你何時有本事,對軍事有如此妥善的考量了?”

張浚聽到官家用‘我’而非‘朕’,多少鬆了一口氣,聽到最後,知道純屬誤會,更是放下心來,唯獨一想到自己在官家那裡還是個‘不知兵之人’,卻又有些無奈。

當然了,事到如今,他也無可躲閃,便俯身相告:“不知道官家可知道唐太宗時馬周的典故?”

趙玖茫然不答。

張浚不由尷尬一咳,方纔委婉言道:“唐時太宗皇帝有個臣子,喚做常何,常何此人是個粗魯戰將,平素無文,但是忽然間有一陣子,此人的奏摺言之有物,凡二十餘條皆中要害,太宗奇怪,便直接問他緣故,常何就直接告知太宗,奏疏是他門客馬周寫的……此時馬周方三十歲,當時便被留到門下省以作諮詢,一年內三次被升遷,到最後更是成爲太宗後期的肱股之臣。”

趙玖的政治歷史水平再次也聽明白了:“德遠是說……這是有人在後面教你?”

“前觀文殿大學士劉韐于靖康中殉死,其長子劉子羽扶靈歸鄉,方纔歸來,正隨臣一起居住,這些話本是臣回去後與他商議時他所說的。”張浚終於透了底。“劉韐生前多爲帥臣,早在哲宗時便爲陝西轉運使,後來平方臘、抗金多有建樹,而劉子羽自幼隨父在帳中,早年便頗有知兵之名。據說他從小到大,每日清晨必然要和官家每日傍晚一般,往坊中射箭百餘支,所以不是尋常文臣……”

且說,趙官家聽到這個名字和這番敘述後,未免有些讀劣質穿越小說的感覺,衙內出身、文官身份、又懂軍事,而且還國仇家恨……關鍵是那個名字太齣戲!

但是,隨着張浚繼續敘述不停,趙官家才漸漸釋然,意識到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譬如說此人叫劉子羽確實齣戲,但那是後來一羣撲街寫手的鍋,不關人家的事,人家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劉子翬,一個劉子翼,這一聽不就很合理了?

而且,其父劉韐的經歷經過張浚的暗示,趙玖也有所醒悟,乃是和尚未趕到的老太尉楊惟忠一樣,都是哲宗朝那批起於西北的興復之人,所以在徽宗朝一直遊離於邊緣,始終不能成爲主流,這就爲劉子羽少年的軍旅生涯做了註腳。

不過,趙官家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因爲經過昨日一事,他對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紙上談兵之輩都保持了一定的警惕性,天知道這個劉子羽是不是湊巧蒙對了?而且此人名字這麼特殊,如果真的在這個時代做出一點事來,沒理由他趙官家記不住啊?牛皋他都記住了對不對?!

當然了,無論如何,此時正當用人之際,這麼一個人才,哪怕真是紙上談兵,放在身邊做個參謀也成啊。

畢竟俗語有云:兩個趙括抵得上一個諸葛亮。大家多湊活一下,起碼能提高容錯性吧?

於是乎,一念至此,趙玖復又正色相對:“如此人物,你爲什麼沒有推薦上來呢?明明之前你推薦了那麼多人,我都予以了任用……”

“官家。”張浚愈發無奈。“劉子羽正是胡寅那廝彈劾前一日臣記在本子上的人,如何敢頂風施爲?”

趙玖一時恍然,卻讓對方速速回去將這劉子羽帶來,然後又讓跪在那裡的馮益起身……其實昨天他就想處理後者了,因爲這個內侍的表現太有那些傳統戲劇中所謂閹人的諂媚姿態了,但真要處置卻居然找不到合適理由,甚至因爲在路上,連個合適安置的地方都尋不出,便只好暫且放下,安心相待那劉子羽。

出乎意料,張浚來的快去的也快,須臾便將那劉子羽帶來。

而雙方見禮完畢,趙官家就勢賜了座,先隨意打量幾分,見此人容貌端莊,身材高大,坐在那裡腰桿挺直,風采凜然……如果說楊沂中是天生的武將外貌模板,那此人就是典型的帥臣姿態了……對此,趙官家當然更加心存疑慮。

須知,哪有如此萬全之人?真要是長得跟那位閻孝忠閻知州一般,說不得趙官家反而信了三分。

不過這些都是題外之話,也都是趙玖私心亂想,歸根到底還是要當面問一問的。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睡眠不足的緣故,趙官家一張口卻不知道從何處問起,又不好乾張着嘴,便只能趁勢向身側張浚隨意開口:“德遠(張浚字)如何回來的這般快?”

“好教官家知道。”張浚此時心結已下,自然隨口而答。“臣一出官家駐蹕之處,便在街上遇到了劉彥修(劉子羽字),他也是聽到風聲,正要尋呂相公報名,準備出去招攬外圍義軍……”

趙玖聞言愈發不安起來……須知道,這個決策是他刻意爲之,乃是軍情緊急,爲了搶佔城池不得已拿這些行在臣子們的性命去賭,甚至爲了這事,專門把韓世忠連夜趕走……因爲一旦出事,韓世忠連夜來見自己的消息又傳開,行在文臣們怕是要把氣撒到韓良臣身上。

而回到眼前,這劉子羽此時去做此事,要麼是個糊塗蛋,沒看懂自己的心思,要麼是個明知危險卻忠心耿耿的,但最後這種可能不免讓此人更加顯得虛幻起來。

而另一邊,那劉子羽端坐在這汝陽府衙後堂的一側,低頭思索片刻之後,卻是主動開口了:“臣冒昧,敢問官家可是憂慮此番招攬義軍、搶佔南陽東北諸城,會有反覆?”

趙玖沉默片刻,覺得還是不要冒風險跟這種人撒謊,便緩緩搖頭:“朕是擔心所謂各處義軍、盜匪立場不同,今日去的諸多人中,或許並不能全然順利,甚至有人因此喪命也可能,所以頗有愧疚之意。”

劉子羽聞言即刻起身拱手言道:“官家仁念,但事到如今,我軍野戰乏力,想要與金人鐵騎抗衡,非速速據有城池是不行的。而且這個時候,國家遭難,中原混亂,何處不死人?爲人臣者更應該不懼危難纔對……況且,依臣來看,官家此舉着實巧妙,也並無太多危險!”

趙玖並不言語,不知道是不以爲然還是不想置可否,又或是純粹在等對方解釋。

不過,好在有張浚在此,隨着張憲臺微微示意,劉子羽即刻會意,然後主動解釋了下去:

“官家,依臣看,此時去招募各處義軍、盜匪委實沒有太大風險……原因有三,一則,韓太尉與副都統制王德引合計四五萬衆在外,足以震懾彼輩,這是威;二則,官家未免小瞧了天子和行在的意義,有官家駐蹕汝南,親自派出朝臣招撫,那彼輩紛亂之徒,除非是真起了潑天的野心,又有誰會不認官家的言語呢?這是仁;三則,事到如今,真有反覆之徒或者劇盜大寇,也早該降金或自立了,沒降金或自立的,此時只能隨波逐流,這是勢。”

這話是有道理的,趙玖也略微點了下頭,但並沒有太過振奮。

說白了,眼前此人又不是韓世忠,還不能夠讓他趙官家徹底信任。而且經過昨日反省之後,趙官家對自己的‘威德’不免有些懷疑,或者說他自己絕不能把這份威德當回事。

須知,自古以來,哪個獨夫死到臨頭之前不是以爲自己依然威德充沛呢?

靖康之恥的兩三年前,那二聖中的宋徽宗不還豐亨豫大了嗎?

結果呢?

劉子羽一番侃侃而談,並未換來趙官家多大反應,而他本人尚未有氣餒之態,那邊張浚反而有些着急了,便趁勢在中間多了句嘴:“如彥修這般說,劉光世、丁進二人結果不會對這些人有所震動嗎?之前行在一直憂慮此事。”

“下官以爲不會。”劉彥修依舊姿態昂然,卻又轉向趙官家繼續侃侃而談。“官家……請官家想一想,劉光世是什麼人?此人世代將門,乃官家登基後軍中第一個建節之人,堪稱武人首腦。丁進又是什麼人?擁兵數萬,還曾阻攔過行在,全然狼子野心之態。他們這種人落得如此下場,且不說咎由自取,便是引來人震動與警惕,放在此刻周邊,也只是範瓊一人!而眼下京西那些擁兵數千、數百之徒,如何能與此二人相比?又如何與此二人共情?又如何會爲此事而不信官家?”

趙玖這下子覺得有些意思了:“京西這些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正是臣要說的。”劉子羽俯首以對。“官家,眼下京西看似紛亂,處處皆有兵馬,人人相互交戰,宛如戰國之事,但其實細細分來無外乎是四類人……一則是降金之輩,隨金人行動劫掠,如今多在唐州、鄧州,挨着金人主力行動;二則是忠心報國之人,本爲官身,一心一意恪守職責,這也不必多言。真正的區分在後兩類,也就是所謂官家此番去招攬的亂人中的兩類不同之人,臣喚他們爲主客之別!”

聽到這裡,趙玖終於動容,卻是如醍醐灌頂一般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話說,趙官家還是不懂得理論結合實際……他之前聽到彙報,只以爲京西真的是亂成一鍋粥了,再加上之前遭遇的盜賊中丁進這個地方上起勢之人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趙官家一直以爲京西的情形也會類似,也有無數人起了野心,不再把大宋朝廷當一回事。

但其實不是。

結合着之前的情報,再加上眼下劉子羽‘主客’二字的提醒,趙玖哪裡還不明白,京西這種亂象只是戰亂中理所當然的局勢,之所以看起來嚇人,只是因爲這裡面牽扯到中國千百年來貫穿不停的主客之爭。

北面戰亂,大量的流民和潰兵南下,偏偏又沒糧食補給,自然要仗着自己短時期的人力、戰力優勢去掠奪,而後本地人自然不甘被魚肉,再加上此時金人恰好又犁了一遍,以至於官吏清空,缺乏官吏來組織協調雙方的矛盾,那麼必然會有地方上的豪強之輩奮起,組織兵馬,無論是誰一律防範!

說白了,之所以亂到人人看起來都是不法之徒,人人相互交戰,是因爲主客之間因爲生存必須的生產資料產生了劇烈矛盾,這種時候,再拿宋金兩國的立場,和野心不野心來評判,反而有失公允。

至於非要說雙方誰對誰錯……從普通人的道德感官中當然會覺得是北面來的流民和潰兵胡作非爲,也就是這些客的錯誤,而且事實上細細一想,翟衝、翟興、翟進,以至於牛皋,這些目前看起來最可信的力量,依然都是本土力量,而那些作亂起野心的,實際上也多是東京、西軍下來的潰兵,他們手上第一時間就有刀嘛。

但事實上,大家本質上都是求個活路而已,錯的只有二聖和金人!不過這個道理可能只有趙官家一個人敢說,這些拿性命爲二聖的錯誤還賬的人未必能有這個覺悟,便是趙玖親自說話,也只能在行在裡扯幾句,真正發佈出來,還是要暫時止於金人,號召大家一致對外的。

所以說,這個時候趙官家出面去招撫他們,他們看起來性格不一,行事作風不同,但從根本上而言還是沒理由拒絕的。

尤其是在宋金兩方官方力量的擠壓下,眼下的京西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有丁進那種力量成爲第三方來搖擺……西京洛陽那裡是有一個劇寇的,喚做楊進,卻也是正式降了金,被金人用來圍剿二翟的。

總而言之,劉子羽一言道破,卻是讓趙官家徹底認定此人有幾分本事之餘,漸漸放下心來……如若如此,只要招撫順利,韓世忠又能進軍迅速,這完顏銀術可便也只是虛驚一場。

一念至此,趙官家眉頭稍展,也不管對方依然在侃侃而談,便直接開口:“劉卿,朕看你談吐不凡,又是忠良之後,加上行在正缺懂軍務之人,何妨來兵部判職方司事……”

“官家!”張浚忽然打斷了趙玖,便是劉子羽也忽然拱手俯身。

“怎麼?”趙玖一時不解。

“劉彥修已經是五品文官散職……放在尋常直接出去知州都無妨礙的,差遣顯得輕了一些。”張浚小心提醒。“若官家想留他用作軍事上的參謀,何妨再加一個高一些但清閒的差遣?”

趙玖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又犯錯了,於是從善如流,復又給了對方一個國子監的什麼差遣,這纔算就此了斷。

就這樣,趙玖被這個劉子羽一番開解,多少對京西前途又少了幾分憂心,而後又讓馮益帶劉子羽去取了一些賞賜,並私下與張浚說了幾句話,然後又讓馮益送二人出去,最後卻是睏乏無力自去補覺。

且不提趙官家如何再去補覺,只說張劉二人出得汝陽府衙來,轉入外面街上,然後並馬而行於上午豔陽之下,這劉子羽卻終於忍不住開口質問:“憲臺剛剛爲何不讓下官自請出外招撫,或爲前線軍州?官家身側的軍事參謀,固然是近臣,但囿於中樞,我委實不想爲。”

“因爲此時天下最難的地方便是官家這裡。”張浚一聲嘆氣。“留在此處,開解官家,爲官家出謀劃策,便是你最該做的……子羽,你這人萬般皆好,就是眼界有限,不懂大局。”

劉子羽張口欲言,卻沒有說話,儼然還是有些不服氣。

“彥修,你知道官家剛剛趁你和馮益一起出去領賞賜的時候與我說了什麼嗎?”張浚見狀只能勒馬正色相詢。

“我如何能知道?”

“他問我如何能將無罪的馮益驅逐出去!”張浚一聲嘆氣。“而我問官家爲何無罪反而要驅除,官家卻說馮益伺候的太好了……當此國難之時,他怕自己享受沉溺過度!”

劉子羽一時訝然:“不意官家自律如此。”

“非只如此!”張浚再度搖頭。“還有一事……”

PS:感謝小飛毯菌的打賞……多句嘴,雖然我性格偏宅,但是眼下這種情況,依然越來越頹廢,越來越急躁……是隻有我一個人嗎?

不管如何,還是希望大家穩住心態,多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睡眠,一定能熬過去的。

(本章完)

361.第356章 有初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146.第145章 夜叉212.第210章 小問題223.第221章 回鄉201.第199章 殿試(中)135.第134章 五道238.第236章 回思91.第90章 虛妄405.第400章 天驚374.第369章 旨意369.第364章 夏雨9.第9章 新局337.第332章 赴宴363.第358章 江東286.第282章 白馬134.第133章 戰間172.第170章 江湖多風波(續)268.第265章 羊頭第258章 辨經180.第178章 瀟灑送日月(續)239.第237章 耗殆262.第259章 述欲58.第58章 元宵(上)84.第84章 流光(上)101.第100章 南陽(下)18.第18章 平叛(祝瀟瀟大佬生日快樂)227.第225章 彙集269.第266章 魚羹436.第429章 將死(續)379.第374章 冷言冷語191.第189章 是他非他111.第110章 歸城(續)154.第153章 進軍286.第282章 白馬417.第411章 河流471.同人23:明小說《北宋誌異》節選——Te438.第431章 延續66.第66章 水泊(下)283.第280章 蠟燭36.第36章 雪渡(上)332.第四卷卷末總結398.第393章 破綻17.第17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下)147.第146章 一丈青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177.第175章 獨恥事幹謁(續)241.第239章 軍令146.第145章 夜叉177.第175章 獨恥事幹謁(續)436.第429章 將死(續)4.第4章 英雄氣23.第23章 榮辱359.第354章 取捨(下)291.第287章 順逆383.第378章 且行且觀138.第137章 悖論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445.番外——退婚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165.第164章 左右兼濟(下)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121.第120章 通寶240.第238章 奔援434.第427章 驅魚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墜45.第45章 文書(續)335.第330章 勸說(2合1)439.第432章 斷絕47.第47章 帳內(下)292.第288章 神佛156.第155章 並旗201.第199章 殿試(中)347.第342章 秋風410.第404章 柳下(續)280.第277章 星漢108.第107章 失控357.第352章 取捨(上)207.第205章 徵詢279.第276章 秘閣277.第274章 新酒123.第122章 出兵296.第292章 緣由34.第34章 公私361.第356章 有初431.第424章 回首181.第179章 君臣留歡娛201.第199章 殿試(中)127.第126章 呵斥113.第112章 解煩(續)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12.第12章 界溝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426.第420章 傳旨172.第170章 江湖多風波(續)324.第320章 色彩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241.第239章 軍令302.第298章 條子102.第101章 流言(上)
361.第356章 有初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146.第145章 夜叉212.第210章 小問題223.第221章 回鄉201.第199章 殿試(中)135.第134章 五道238.第236章 回思91.第90章 虛妄405.第400章 天驚374.第369章 旨意369.第364章 夏雨9.第9章 新局337.第332章 赴宴363.第358章 江東286.第282章 白馬134.第133章 戰間172.第170章 江湖多風波(續)268.第265章 羊頭第258章 辨經180.第178章 瀟灑送日月(續)239.第237章 耗殆262.第259章 述欲58.第58章 元宵(上)84.第84章 流光(上)101.第100章 南陽(下)18.第18章 平叛(祝瀟瀟大佬生日快樂)227.第225章 彙集269.第266章 魚羹436.第429章 將死(續)379.第374章 冷言冷語191.第189章 是他非他111.第110章 歸城(續)154.第153章 進軍286.第282章 白馬417.第411章 河流471.同人23:明小說《北宋誌異》節選——Te438.第431章 延續66.第66章 水泊(下)283.第280章 蠟燭36.第36章 雪渡(上)332.第四卷卷末總結398.第393章 破綻17.第17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下)147.第146章 一丈青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177.第175章 獨恥事幹謁(續)241.第239章 軍令146.第145章 夜叉177.第175章 獨恥事幹謁(續)436.第429章 將死(續)4.第4章 英雄氣23.第23章 榮辱359.第354章 取捨(下)291.第287章 順逆383.第378章 且行且觀138.第137章 悖論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445.番外——退婚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165.第164章 左右兼濟(下)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121.第120章 通寶240.第238章 奔援434.第427章 驅魚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墜45.第45章 文書(續)335.第330章 勸說(2合1)439.第432章 斷絕47.第47章 帳內(下)292.第288章 神佛156.第155章 並旗201.第199章 殿試(中)347.第342章 秋風410.第404章 柳下(續)280.第277章 星漢108.第107章 失控357.第352章 取捨(上)207.第205章 徵詢279.第276章 秘閣277.第274章 新酒123.第122章 出兵296.第292章 緣由34.第34章 公私361.第356章 有初431.第424章 回首181.第179章 君臣留歡娛201.第199章 殿試(中)127.第126章 呵斥113.第112章 解煩(續)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12.第12章 界溝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426.第420章 傳旨172.第170章 江湖多風波(續)324.第320章 色彩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241.第239章 軍令302.第298章 條子102.第101章 流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