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15章 韓世忠反了!

第15章 韓世忠反了!

金人主力忽然出現的消息,隔着六七百里路的距離,便幾乎將整個行在的文武都嚇破了膽。

有人涕泣求見趙玖,請求罷免李綱的相位,理由是金人分明就是用這個主戰派李綱引來的,不然爲何之前兩月無事?

還有人不顧一切,請求即刻御駕親征……不過不是徵金,而是讓趙玖以天子之尊親自駕臨淮河上游的光州,臨陣招降此時在彼處聚集兵馬的丁進,這樣就能速速趕路,連韓世忠都不需要等了!

也不是沒有人勸趙玖回頭的,但是隻轉回明道宮便可,因爲韓世忠在那裡,屆時行在與韓世忠合兵足有一萬三四,完全可以扔下丁進,繞路轉淮東下海,直接南下揚州,甚至杭州!

總之,原形畢露這四個字,此時用來極爲貼切。

對此,不知爲什麼格外冷靜且沒有什麼波瀾的趙玖卻是半憂半喜。

憂的是,雖然他早有準備,但這些文武平日裡看起來真的是像模像樣,個個能文能武的,以至於他幾乎信了這些人的鬼,而金人真的來了,他們也終於是恢復了原形;而喜的是,到底只是幾乎,還是有這麼一點人沒有嚇破膽的,而且還是有一些人堅持了立場的。

李綱不必說,他幾乎是行在中和趙玖一樣唯二保持冷靜之人,關鍵之時,這位尚書左僕射臨時處置罷免了數人,強行逐回了那些找趙玖哭訴的朝臣,並以金人距離極遠爲理由,要求第二日再召開政事堂會議……最後他居然在兒子的伺候下,直接睡到了佛堂正殿,而且大冬天的敞開大門,任人觀看,算是勉強穩住了人心。

然後,張浚以及張浚近來推薦的那幾個年輕人也沒有讓趙玖失望,關鍵時刻,都沒有出幺蛾子,反而是站穩了立場,選擇了對李綱的支持。

而最讓趙玖驚訝的則是宇文虛中這個人,這個昔日在靖康中負責與金人議和的大學士,這一次卻顯示出了極大剋制和風範,唯獨立場不明,否則趙玖真想把他立即放入東西二府爲相的——宇文虛中自陳當日負責議和卻至二聖北狩,國家瀕亡,常常自責,所以自請北上,一則力求拖延一二;二則看看能否說服對方退兵;三則看看有沒有希望迎回二聖。

趙玖當然不許,然後宇文虛中便和其他人一起被李綱逐出了後殿。

然而,正所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殊不知自己也是風景,整個行在,自昨晚騷動以來,行在上下文武,所有人最驚訝的一件事不是別的,卻正是趙玖的冷靜!

聯想到他之前與宗澤交流時,那對金兀朮引金軍主力南下的神奇判斷,就更是讓人驚愕了。

“這有什麼好驚訝的?”

翌日早上,又一次御前-佛堂-政事堂會議召開,趙玖依舊好整以暇,依舊如可達鴨一樣麻木,說起話來也是面無表情。“金人本自漁獵部落聯盟而起,彼時不知何爲奢儉,不知何爲權鬥,不知何爲君臣,十三載而起,便是急速沾染這些東西,卻也簡單至極……諸卿不是不懂,而是想多了。”

“爲何是金兀朮(完顏宗弼)?便是因爲他是阿骨打四子,僅此罷了。”

“想那金太祖阿骨打一代天驕,功成身死,皇位轉入其弟吳乞買手中,然其人開國之威在金國國中委實不可侵,所以二太子斡離不(完顏宗望)雖死,可金國國主吳乞買、元帥粘罕(完顏宗翰)卻根本無法動搖阿骨打諸子絲毫權勢。”

“再一條,便是金國人兵法傳自狩獵,兵馬左右分翼已成定勢與傳統,不可輕易更改。而阿骨打諸子多年幼,二子斡離不既死,唯三人而已……金國以勃極烈制掌大權,長子斡本(完顏宗幹)必然要在中樞繼續做他的勃極烈;而三子訛裡朵(完顏宗堯),原本在西路軍粘罕麾下,多有根基,此番無論是獨立出來掌握燕京中軍還是如何,卻是萬萬不會扔下本部的;故此,金兀朮雖然年輕,卻是被諸兄弟推出來繼承阿骨打嫡系在東路軍中權柄的唯一人選!”

一番長篇大論下來,已經拆瞭如來佛像(拿去刮金粉了)的佛堂之中,端是一片寂靜,而稍待片刻,卻不知道是誰由衷讚歎了一聲:

“陛下真是洞若觀火,明燭萬里!”

趙玖依舊面無表情,心中卻忍不住暗暗吐槽——你若是知道答案,也能反推出來這麼一個過程,可能比我還有理有據!

“可是陛下之前爲何篤定金軍會即刻再度南侵呢?”御史中丞張浚忍不住追問了一句。“若以六月算起,這才區區四月,金人居然便去而復返。”

“諸卿自東京來,比朕經歷的要多得多,爲何還會對金人稍有幻想?”聞得此言,趙玖終於動容,卻是冷笑不止,嘲諷之意溢於言表。“金人稱不上善惡,只是野蠻狡猾,宛如野獸一般,哪有野獸白吃了一頓肉,便不再回來的道理?!”

而言至此處,趙玖復又看向了宇文虛中,語氣也加重了不少:“而若不將野獸打疼,也更沒有與他們講道理的說法!”

此言既出,宇文虛中且不提,堂中諸多大臣也將腹中之話嚥了下去,因爲他們終於確定,這位官家目前暫時是不可能廢棄主戰思想的……當然了,真要是金兵兵臨城下,那就不好說了,畢竟有先例嘛……且再觀望一二。

趙玖難得發作一回,眼看着李綱李相公也略顯詫異的盯着自己,便趕緊肅然,然後繼續端坐於去了佛像的蓮花寶座之下,去裝木雕了。

李綱沉默了片刻,然後回過頭來,一張口卻再無往日聲音之宏亮……原來,其人昨夜爲了安定人心,專門睡在此處,卻又敞開堂門,點燃火盆,結果一夜寒風吹來,直接感了風寒,連嗓子都沙啞起來。

“此事我已有決斷!”

李綱雙目中皆是血絲,聲音也低沉,但一開口堂中諸人便立即嚴肅起來,隱約比之前對待趙官家的發言還要嚴肅一些。“昨日連番快馬軍報,軍情已無疑,卻是金軍主力大軍南下,少則五六萬……然以金軍東西路軍的常設來看,必然還有後續,最終十萬主力應當無疑,且此番應該是衝着京東兩路而來(今山東省地區),不至於威脅行在……咱們不必過於憂慮。”

“此事我有異議。”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不開眼的打斷了李相公的沉着安排,引得衆人紛紛怒目而視,待發現居然是官家插嘴後,便又幹脆調整表情,一臉期待起來。

“陛下有何異議?”李綱愈發蹙眉不止,這官家近些日子來雖然聽話,但畢竟有前車之鑑,而且近來一兩月,眼見着他極善拉攏人心,身旁聚集了好一撥近侍文武,卻也不得不防。

“金人不可能只取京東兩路的。”

事關重大,趙玖也懶得計較什麼三朝開濟老臣心,以及老臣是不是在病中了,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之前宗留守便說汜水關吃緊,未必是假,可見粘罕說不得也要發兵南下!”

李綱再度沉默了片刻,然後是在止咳,過了一陣方纔勉力相對:“陛下說的有理,而粘罕若發西路軍南下,必然是要取洛陽、陝州,乃至於關中……”

衆人瞬間驚悚起來……如果是這樣,且不說二十萬金軍再度南下,關鍵是若按照原來的安排,行在走南陽轉洛陽或者長安,豈不是正羊入虎口?

然後靖康之事重演?!

“那就暫時到南陽不動,觀望一二如何?”有人出言建議。

“也只能如此……真要事有不諧,何妨從南陽往南,入襄陽呢?”有人更加保守。

“就不能打一仗嗎?”趙玖今日明顯話很多。

此言既出,佛堂中即刻鴉雀無聲。

而不用其他人來說,天字第一號主戰派李綱便一聲輕嘆,然後難得用沙啞口音輕聲勸起了這位趙官家:

“陛下,天下人盡皆知,臣向來一力主戰,故若中原之地,真有以一二可戰之力,臣又怎麼可能讓陛下往南陽去呢?便是此時,關中且不論,京東兩路,只有劉光世萬餘人,其餘皆爲賊寇、地方州軍新募丁壯弓手之流,以臣對金軍戰力的猜度,怕是年前,泰山以北便要盡數淪陷了。”

“若如此,便也無須想什麼去處了。”趙玖也感嘆起來。“金人既能立破京東兩路,便立能知曉行在虛實與位置,屆時有什麼理由不追來呢?”

李綱剛要安慰趙玖,卻不料這位趙官家已經繼續說了下去:

“李相公,我之前說金人如野獸,你說野獸見獵物背對自己動身逃離,哪裡會忍耐的住?現在這個局勢,與你的決斷無關,乃是當日行在從南京(商丘)拔營向南開始,便已經註定了的。金人既然破京東防線,又知中原虛實,復見行在南逃,而金兀朮年輕氣盛,初掌大軍,必然起輕視之意,又欲建不世之功與粘罕爭雄,十之八九怕是要扔下一切,直接逐朕而來的。”

“那陛下以爲該如何呢?”李綱愈發蹙眉相對,而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似乎精神不振,需要借皺眉捏勁來提神,因爲他的襆頭兩側硬翅明顯在微顫。

“我這些日子思索良久,無外乎就是這麼一個應對而已……能戰則戰,不求大勝,但求小勝以振民心士氣便足以告慰天下了;而不能戰則守,儘量佈置兵馬,禦敵於江淮河網,稍保後方平安;至於不能守……”一身圓領紅袍的趙玖說至此處,卻並沒有說下去。

不過,堂中人皆是飽讀詩書的,聞言早已會意,卻知道這是司馬懿當日論軍的言語,所謂能勝則戰,不戰當守,不守則走,可要是走不脫,就只能或死或降罷了。

李綱聽得此言,心中稍作思量,卻又搖頭:“陛下的意思臣清楚,但臣也說了,中原着實不可戰!不過,宗澤在東京,劉光世在泰山,或許還是可以守一守的。”

“能不能戰,李相公說了不算。”趙玖今日儼然有了些跟李綱別勁的趨勢,卻是讓堂中不少人心中活泛起來。“當日李相公自己也曾上書自陳不知兵……”

可能是大敵當前,也可能是趙玖的立場畢竟是好的,還可能是身上有病,所以李綱並未生氣,也沒發作,只是苦口婆心懟了回去:“若臣不知兵,說了不算,誰又能說了算?陛下,你也不知兵,也未曾上過陣……”

“朕知道自己不懂戰事,所以朕以爲,能戰不能戰,當問韓世忠!”趙玖終於道出了他今日的真正訴求。“韓世忠天下名將,而國家淪喪至此,難道沒有戰事不問將,卻以中樞文臣遙隔千里爲主的緣故嗎?依朕說,早年在河北設四個藩鎮,金人何至於飲馬黃河,鬧出靖康之變?!”

這個話題格外敏感,但李綱依然即刻做出了回覆:“國家喪亂,陛下可以用武人,但不可使之掌權!今日之語更是荒唐!至於中樞文臣遙隔千里爲主的教訓,臣也知道,所以使宗澤、張所爲帥臣在前,馭將爲戰。”

趙玖也不與之爭執,只是微微斂容以對:“但從今以後,戰事上的事情總該諮詢一下前線諸將吧?”

堂中文臣議論紛紛,幾名行在中隨侍的武將卻個個殊無表情,好像此番爭論與他們無關一般,而李綱也稍作退讓:“若只諮詢,陛下自可私下召見,亦可臨時召於宰相身前詢問,但之前那番藩鎮之論,文武之論,還請陛下自重身份,莫要多言,以文馭武之道,實乃國家安定之根本……而一旦開禁,以武人之無德,怕是爲虎作倀也未必沒有,屆時金人不能擋,反而徒壞大局。”

趙玖得到李綱准許,自然不會再說這些意氣之語,直接點頭便是。

且說,趙官家與李相公各自收了神通,剩下的事情便自然順暢起來,很快堂上便議定了方略,或者說是通過了李相公的方略:

一則,既然張所來不及去京東兩路了,便只能快馬傳訊,讓宗澤、劉光世小心佈置兩處防務,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放權讓他們自己處置;

二則,雖說金兵遠在六七百里外,且兵鋒對準的是青州、淄州、齊州等地,但如今行在後有金軍,前有賊寇,還是應該即刻轉入州城中以安人心爲好……因北面陳州曾有過一次小叛亂髮生,再加上此時很難說服行在文武向北,西南面又是叛軍重兵雲集,所以即刻議定了去南面偏東的順昌府落腳(後世阜陽,原名潁州);

三則,無論金人是否追來,前方淮西賊丁進都必須即刻、迅速的處置掉……對此,行在定下了一個果決而又大膽的方略,一面派本地出身的官吏去招撫,一面以原定的劉正彥爲將,領三千精兵,外加苗傅、劉晏二人本部合計四千餘兵馬,直接渡過潁水,跟在使者後面向前逼近,一旦招降不成,即刻改爲軍事攻略。

這麼做當然是很大膽的,但不是指丁進那邊,而是說一旦如此的話,行在這裡短期內會有一個空窗期,只有楊沂中領着幾百御前班直進行護衛。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反對,因爲莫忘了,今日已經是十一月初二了,韓世忠部隊的前鋒絕對已經進入了京東西路的範圍,哪怕行在主動向順昌府(原名潁州、後世阜陽)轉移,早則今日,晚則後日,他必然能趕到行在保護官家與諸文武。

換言之,即便是劉正彥引軍離去,行在也處在兩支最可靠御營部隊的環形護衛下,只是距離稍遠一點罷了。

畢竟嘛,別看李相公一口一個武臣無德,但對於韓世忠還是很信任的……這也是廢話,韓世忠都不可信,眼下這個局勢還能信誰?

當然了,這個方略還有一點點小心思,趙玖不懂,其他人也沒說,那便是既然要入州城,就不好帶太多部隊進去,否則會出亂子的,最好是行在文武先入城中,然後韓世忠引兵到城下環衛。

事情既然議定,以李相公之雷厲風行,便即刻執行起來。

諸般繁雜且不提,反正不關趙官家的事情,而當日下午,趙玖便又一次開始了遷移,習慣了騎馬的他也絲毫不以爲意。

然而,這一日傍晚,只剩數百班直和幾百文武及其家眷的行在順潁水南下,一路跋涉,走到稅子步鎮(後世太和縣北部)暫時落腳,剛剛準備起晚飯之時,卻忽然有人自東北面來……不是別人,正是今日早上議定方略以後,負責去迎接聯繫韓世忠的兩位殿中侍御史之一的趙鼎!

而渾身污泥、狼狽不堪的趙鼎甫一跳下馬來,就給麻木不仁的趙官家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官家,韓世忠那廝反了!”

剛剛端起一碗飯的趙官家目瞪口呆,久久難言……韓世忠都反了可還行?

PS:五千字大章慶祝新羣出現——紹宋書友羣875387356……歡迎來吹水。

(本章完)

25.第25章 一將之論448.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404.第399章 傾訴301.第297章 明月438.第431章 延續414.第408章 天意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282.第279章 題記465.同人17:氣球上的貝指揮——素來不言465.同人17:氣球上的貝指揮——素來不言89.第88章 召見(下)123.第122章 出兵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11.第11章 天日昭昭(續)56.第56章 苦累217.第215章 親征392.第387章 舉火成炬218.第216章 名將121.第120章 通寶398.第393章 破綻367.第362章 問法153.第152章 決策428.第422章 保全430.寫完新章,來給大家道個歉67.第67章 水泊(續)38.第38章 雪渡(下)43.第43章 文書(中)270.第267章 團結314.第310章 名使(續)226.第224章 陝西人372.第367章 安排48.第48章 浮橋(4k二合一,不分章了)448.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152.第151章 夜色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120.第119章 跋扈376.第371章 私信252.第249章 往來(中)239.第237章 耗殆27.第27章 一走了之122.第121章 兵力306.第302章 表決(2合1)154.第153章 進軍287.第283章 胙城290.第286章 前後340.第335章 猜度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34.第232章 無二165.第164章 左右兼濟(下)117.第116章 郊遊(續)199.第197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417.第411章 河流45.第45章 文書(續)33.第33章 摜首(下)27.第27章 一走了之265.第262章 桑林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227.第225章 彙集297.第293章 祭祀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39.第237章 耗殆282.第279章 題記88.第87章 召見(上)(感謝白銀盟大佬‘。371.第366章 夏雨(再續)351.第346章 試探144.第143章 亂像367.第362章 問法47.第47章 帳內(下)28.第28章 一夢方醒312.第308章 虛張359.第354章 取捨(下)34.第34章 公私347.第342章 秋風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289.第285章 騎步274.第271章 風聲(2合1繼續還債)313.第309章 名使271.第268章 炒慄(2合1還債)190.第188章 你知我知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379.第374章 冷言冷語155.第154章 來回348.第343章 秋火25.第25章 一將之論438.第431章 延續343.第338章 問答235.第233章 進發262.第259章 述欲36.第36章 雪渡(上)268.第265章 羊頭236.第234章 方略194.第192章 其易其難153.第152章 決策289.第285章 騎步92.第91章 人心475.同人27:夏侯遠傳——夏侯寧遠
25.第25章 一將之論448.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404.第399章 傾訴301.第297章 明月438.第431章 延續414.第408章 天意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282.第279章 題記465.同人17:氣球上的貝指揮——素來不言465.同人17:氣球上的貝指揮——素來不言89.第88章 召見(下)123.第122章 出兵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11.第11章 天日昭昭(續)56.第56章 苦累217.第215章 親征392.第387章 舉火成炬218.第216章 名將121.第120章 通寶398.第393章 破綻367.第362章 問法153.第152章 決策428.第422章 保全430.寫完新章,來給大家道個歉67.第67章 水泊(續)38.第38章 雪渡(下)43.第43章 文書(中)270.第267章 團結314.第310章 名使(續)226.第224章 陝西人372.第367章 安排48.第48章 浮橋(4k二合一,不分章了)448.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152.第151章 夜色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120.第119章 跋扈376.第371章 私信252.第249章 往來(中)239.第237章 耗殆27.第27章 一走了之122.第121章 兵力306.第302章 表決(2合1)154.第153章 進軍287.第283章 胙城290.第286章 前後340.第335章 猜度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34.第232章 無二165.第164章 左右兼濟(下)117.第116章 郊遊(續)199.第197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417.第411章 河流45.第45章 文書(續)33.第33章 摜首(下)27.第27章 一走了之265.第262章 桑林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227.第225章 彙集297.第293章 祭祀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39.第237章 耗殆282.第279章 題記88.第87章 召見(上)(感謝白銀盟大佬‘。371.第366章 夏雨(再續)351.第346章 試探144.第143章 亂像367.第362章 問法47.第47章 帳內(下)28.第28章 一夢方醒312.第308章 虛張359.第354章 取捨(下)34.第34章 公私347.第342章 秋風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289.第285章 騎步274.第271章 風聲(2合1繼續還債)313.第309章 名使271.第268章 炒慄(2合1還債)190.第188章 你知我知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379.第374章 冷言冷語155.第154章 來回348.第343章 秋火25.第25章 一將之論438.第431章 延續343.第338章 問答235.第233章 進發262.第259章 述欲36.第36章 雪渡(上)268.第265章 羊頭236.第234章 方略194.第192章 其易其難153.第152章 決策289.第285章 騎步92.第91章 人心475.同人27:夏侯遠傳——夏侯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