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嫁妝風波

時間漸漸到了六月,前來長安參加科舉的士子越來越多,但最初的喧囂卻消失了,士子們紛紛閉門讀書,開始最後的衝刺,因科舉引發的熱鬧告以段落,長安變得安靜了很多。

而另一件大事卻引發了長安人的極大興趣,那就是曹劉兩國的聯姻,隨着時間進入六月,聯姻也提到了迎娶的環節。

劉璟和曹操使者陳羣定下了大概的時間,但具體細節卻是和尚書省的禮部商議,另外雙方約定,由尚書司馬懿和禮部丞趙璘爲漢王代表,前往鄴都迎娶曹操之女曹憲。

隨着迎娶之日臨近,不僅長安人引頸期待,就連鄴都也變得熱鬧起來,大街小巷都在談論魏公之女西嫁,其實大家更關心的是,會不會因爲這次聯姻,劉曹兩家從此罷兵,形成兩國並立的局面。

但很多明眼人卻看出,這次劉曹聯姻其實意義並不大,只是漢國爲了統一南方而採取的和解手段,最多也只能換取兩年的和平。

而且劉曹聯姻已經談了好幾年,屢屢因故中斷,這一次也不過是爲了完成從前的約定。

陳羣在這次聯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他的出使敲定了聯姻日期和具體細節,而且他還要出任送婚使,這段時間他裡裡外外張羅,格外地忙碌。

這天一早,陳羣來到了副丞相府,副丞相府也就是世子曹丕的府邸,目前,曹操基本上不過問日常政務,連同軍隊的日常事務也一併交給了世子曹丕,當然,重大軍國政務還是需要曹操來拍板。

魏國的日常政務處理基本上都在副丞相府內進行,府內格外忙碌,處理文書的幕僚,送牒文和批文的從事,從早到晚忙碌個不停。

陳羣一路走到曹丕的官房院子前,一名侍衛拱手笑道:“世子正在等中丞,請隨我來。”

走進院子,立刻有侍衛上大堂稟報,隨即出來對陳羣道:“世子請陳中丞進屋。”

陳羣走進了大堂,只見曹丕坐在桌前批閱牒文,陳羣連忙上前見禮,“微臣參見世子!”

曹丕放下筆笑道:“中丞請坐!”

陳羣坐下,曹丕翻了翻桌上擺着厚厚一疊地方送來的牒文,問陳羣道:“這次中丞去漢國,有沒有和對方談起出丁令之事?”

“微臣確實和徐庶談到了此事。”

“他們怎麼說?”

陳羣想了想道:“徐庶說,讓豪門權貴交出土地和人口不是一般的艱難,光靠魏公的一道命令是無濟於事,還必須有切實的手段。”

“比如什麼手段?”曹丕急問道,

曹丕之所以很關心這件事,是因爲魏國頒佈出丁令遭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各郡縣紛紛上書,若強行實施,會激起各大豪門世家舉事叛亂,將影響到魏國的安危,實際上就是推行不下去。

讓曹丕也無可奈何,更重要是,魏國的土地及奴隸狀況極其錯綜複雜,有從前漢王朝賞賜,有他父親曹操賞賜,也有私人購置,要執行出丁令,必定會觸犯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軍方各曹氏宗族的利益,父親把一紙出丁令頒佈出去,然後讓自己實施,他怎麼辦得到?

現在曹丕被這件事搞得焦頭爛額,父親等着看結果,而他又無計可施,難道向父親說,自己威信和能力不夠,那會讓父親怎麼看自己?

曹丕也聽說漢國有類似的措施,實施得頗爲成功,他極也爲感興趣,希望能從中吸取漢國的經驗。

陳羣苦笑一聲說:“徐庶所說的手段恐怕我們難以實施。”

“你說就是了,究竟是什麼手段?”

“徐庶說,首先要摸清楚情況,倒底誰佔了多少人口和土地,這些具體情況必須弄清,然後有的放矢,找準突破口,漢國是用荊州的蔡家和益州的費家爲突破,其次是上行下效,漢王自己沒有就土地和奴隸,各大將領也主動退還土地和人口,最後是建立封賞制度,讓漢國官員有失有得,這樣就可以推行下去了。”

曹丕連連點頭,這些辦法他都考慮過,事實上,下面人根本不買帳,佔據土地最多是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他可能拿他們開刀嗎?

曹丕無奈地嘆了口氣道:“有時候我也希望這裡是漢國,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利益關係,什麼事情都好做,可我們就不行啊!首先出丁令就不包括軍方,可如果軍方大將不執行,你讓別人怎麼服氣,自然誰都不幹,實施還不到一個月,各郡縣都打了退堂鼓,合計釋放出來的人口還不到萬戶,這讓我怎麼向父親交代?”

陳羣想了想說:“世子只要據實相報就是了,我相信魏公也很清楚這件事的難度,不會太爲難世子。”

“也只能這樣了。”

曹丕便不再問此事,話題一轉笑道:“今天我找中丞來,其實是想問問我妹妹出嫁之事,中丞覺得這件事還會有變故嗎?”

陳羣笑道:“這一次和從前不同,是對方主動提及,我相信劉璟要攻打江東和交州,統一南方,他就必須穩定住北方,所以微臣相信這次聯姻一定會成功,算起來,這兩天司馬懿應該到鄴都了。”

“劉璟不親自來迎親嗎?”

“魏公也是希望劉璟能親自來鄴都迎親,還承諾了他的安全,但漢國上下都反對,所以劉璟只能在蒲津關迎親,我想這樣也好,雙方都不用太操心。”

曹丕沉思片刻,對陳羣道:“估計這兩天父親就要和中丞商議陪嫁聘禮之事,上一次兩個妹妹嫁給天子,父親出陪嫁之禮是束帛玄緞五萬匹,我很擔心父親這次再依舊例,說實話,我們承擔不起這麼高的嫁妝,上次嫁天子是左手給右手,拿出再多也無妨,可這一次是送給漢國,我擔心..”

曹丕沒有再說下去,意味深長地看着陳羣,陳羣這才醒悟,原來是世子是爲嫁妝之事來找自己,陳羣便笑道:“我明白世子之意,世子請放心,我會勸說魏公,儘量低調簡樸。”

曹丕苦笑一聲說:“低調是不可能了,儘量簡樸吧!”

陳羣起身告辭,曹丕送他出去,又走回自己官房,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曹丕是非常贊成曹劉聯姻,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既然他當了這個家,他比誰都清楚魏國最需要什麼,魏國最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兩年還不夠,最好是五年,魏國才能漸漸恢復元氣。

果然不出曹丕的所料,下午曹丕便被父親曹操叫去銅雀臺,和他商議嫁妝之事,當然,陳羣也在坐,有陳羣在,很多話就不需要曹丕來說了。

“我最虧待的就是我這個女兒,在家中守了這麼多年,終於出嫁了,我不想再讓她再受委屈,劉璟之妻陶氏不必說,那是天下第一鉅富之女,當年嫁妝轟動天下,我聽說就連孫權之妹出嫁,嫁妝也足足有一船,所以我女兒的嫁妝,必須要和劉璟正妻一樣,而且要以娶正妻之禮來迎娶。”

曹操說話很直接,幾乎沒有什麼商量餘地,他注視着曹丕道:“我還有一點積蓄,如果不夠,就由府庫來補足!”

曹丕低頭不敢反駁,只得應道:“孩兒遵命!”

他心中焦急,希望陳羣趕緊替自己解圍,這時陳羣不慌不忙道:“魏公愛女之心微臣深爲敬佩,不過微臣覺得,厚嫁對憲姑娘未必是好事。”

“爲什麼?”曹操目光又轉到陳羣身上,不解地問道。

“這次微臣先拜訪了漢王,其間漢王妃也出來了,她明確告訴微臣,漢國倡導簡樸,漢王府更是以身作則,無論王妃還是次妃,都要生活簡樸低調,她希望這次迎娶不要太過於鋪張。”

“那劉璟的態度呢?”曹操有些不高興問道。

“漢王的態度基本和漢王妃一樣,他說儀式可以隆重,但厚娶之風不可長,一旦迎娶曹妃過於奢華,則會上行下效,不利於漢國倡導簡樸,而且也會增加兩國的負擔。”

“這是他的原話?”

“回稟魏公,微臣不敢隱瞞,這是漢王的原話。”

曹操沉吟片刻,又回頭問曹丕道:“你的意見呢?”

“孩兒願聽父親之言,不過孩兒有件事需要澄清一下。”

“你要澄清什麼事?”

“就是關於王妃陶氏和次妃孫氏嫁妝之事,並不是父親所說的那樣,據孩兒所知,陶氏的嫁妝是戰馬和糧食,那其實是陶氏當年用嫁妝爲藉口支持劉璟軍隊,而陶氏本人的嫁妝並不多,至於孫氏,並沒有一船的嫁妝,只是樓船的其中一層,而且大部分都是孫氏自己收集的兵器,孫氏真正的陪嫁只有四十口箱子,這是有記錄的,至於父親想給妹妹的陪嫁,其實孩兒也不想讓妹妹委屈,尤其不想讓妹妹出嫁後受到委屈。”

曹丕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含蓄提醒父親,不要超過正妃的嫁妝,否則引起漢王妃不滿,將來妹妹的日子不會好過。

曹操只是愛女心切,想給自己和女兒掙面子,但在陳羣和曹丕的提醒之下,他也有點想通了,女兒的幸福不在於出嫁的風光,而在於出嫁後過日子,尤其是和王妃和次妃的相處。

若嫁妝過於寒酸,會讓別人輕視嘲笑,但如果過於鋪張奢華,勢必又會引起漢王府內宅的敵對,女兒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所以嫁妝不能多,但也不能少,關鍵要符合出嫁身份。

這種人情世故曹操當然懂,他想了想便對曹丕和陳羣道:“這樣吧!出嫁的儀式要儘量隆重,至少在魏國境內要如此,而嫁妝則和次妃孫氏持平,這件事我就交給你們了,不準委屈了我的女兒。”

曹丕心中暗喜,連忙道:“請父親放心,孩兒會和母親再商量,一定會把此事辦妥,讓妹妹風風光光出嫁!”

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36章 赤壁酒館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73章 局勢複雜的江夏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557章 走投無路(下)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694章 孫思曹謀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63章 深夜急令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75章 許都之謀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212章 隔牆有耳
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36章 赤壁酒館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73章 局勢複雜的江夏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557章 走投無路(下)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694章 孫思曹謀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63章 深夜急令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75章 許都之謀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212章 隔牆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