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上兵伐謀

、、、、、、、、、、

江陵,荊州軍進攻荊南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雖然從實力對比來說,這場力量懸殊的戰役應該半個月便可以接受,但事實上,荊州軍隊從一月初開始集結,到現在已經月中旬了,戰爭依然沒有結束的跡象。

從荊州軍傳出的種種戰報來看,是因爲荊州軍在衡陽郡遭遇到了劉備軍隊頑強抵抗,戰爭打得十分慘烈,荊州軍進攻不利。

當然,劉璟是在耐心等待巴蜀的消息,他的八萬軍隊實際上只有一萬軍隊去荊南各郡接收城池,而七萬軍隊則分別駐紮在長江兩岸,等待西進巴蜀的命令。

上午,一艘渡船從長江對岸駛來,劉璟就站在碼頭之上,等待這艘渡船靠岸,從對岸過來之人是零陵守劉之劉賢,對劉璟而言,他見劉賢並不是因爲劉是零陵守,而是因爲劉賢是代表劉氏家族來和自己接觸。

劉氏家族在曹軍南下後被一分二,一小部分隨劉琮去了鄴都,而大部分都南下荊南投靠了劉琦,卻無一人去江夏投靠劉璟,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就出在零陵守劉的身上。

劉在劉氏宗族中的威望很高,僅次於劉表,而且他待族人厚,早在劉表病危之際,他便開始幫助族人在零陵購屋置地,幫他們轉移財產,安排退。

也正是因爲大部分族人的財產都已轉移去了零陵,所以當曹軍南下後,荊州的大部分劉氏宗族都渡江去零陵躲避戰亂,甚至包括劉虎的父母也去了零陵。

還有一個原因是劉備重用劉表族人,除了劉出任零陵守外,劉磐也出任衡陽守,劉璉則出任武陵郡丞,更不用說劉琦還是荊南名義之主。

不過荊南大勢已去,眼看劉備即將南去交州,劉璟將統一荊州,劉氏族人也須作出一個抉擇了。

是繼續跟隨劉備去交州,還是迴歸襄陽?衆人各有想法,不過劉璉意外在西陵縣被俘,帶回來了劉璟的口信。

迴歸襄陽呼聲漸漸在劉氏族人中佔據了上風,隨着荊州軍開始南下,劉便令兒劉賢來江陵和劉璟商談家族的迴歸問題。

儘管劉璟爲反感這些牆頭草族人,當初自己在江夏時無人來投,現在自己統一荊州了,又厚着臉皮,好像還是恩賜於自己,劉璟就恨不得將這些勢力族人統統趕去交州。

但劉璟也知道,他問鼎天下時,還需要這些族人替自己在皇族中吶喊,這些族人對他還有用,他便忍住了心中的不滿,前來迎接劉賢。

渡船緩緩靠岸,劉賢從船頭走了下來,他年約十歲,身材中等,容貌清秀,是一個很典型的讀書人,但他同時協助父親處理政務多年,出任守從事,也漸漸鍛鍊成了一個精明能幹的郡官。

劉賢一眼便看見了碼頭上的劉璟,雖然接觸次數不多,但劉璟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早就曾對父親說過,若族長將州牧之位傳侄不傳,或許纔是明智之舉。

事實證明,他的預言完全正確,劉璟不僅保住荊州,而且在數年的時間內,將荊州打造成一個強大的漢室諸侯,當年族長也遠遠不及。

劉璟笑着迎了上來,拱手道:“兄長一辛苦了。”

劉賢沒想到劉璟會親自來碼頭迎接自己,他心中有些感動,連忙還禮道:“州牧忙之中來接下官,下官感激不盡。”

“這話就見外了!”

劉璟上前挽住他胳膊笑道:“我可不是來迎接守從事,而是來接我的兄長,難道不應該嗎?”

劉璟誠懇的笑容讓劉賢心中感到一絲暖意,同時也倍感有面,他也笑道:“既然是敘親情,那我也就不見外了,璟弟一向可好?”

劉璟大笑,“這就對了,兄長請隨我進城細談。”

兩人上了馬車,馬車向江陵城內疾駛而去,這時,劉賢有些擔憂地問道:“長公真的病故了嗎?”

劉璟嘆息一聲,“他還在襄陽,給他喝酒還有點精神,若沒有酒,他天都撐不住,不過張仲景說他生機已絕,熬不過這個夏天了。”

劉賢默默點頭,他們都知道劉琦這幾年是怎麼過來的,劉備明顯是用酒色慢慢毀掉劉琦,劉備好獨佔荊南,在這一點上,族人對劉備都爲不滿。

劉賢也嘆了口氣道:“所以大家聽說長公病故,都不奇怪,他能活到今天,也是他命大了。”

“不講這些,伯父身體可好?”

“他身體也不好了,不過不是長公那種虛弱,只要用心調養,可以安晚年。”

劉璟點點頭,笑道:“我聽說伯父已經在去年就把郡務全部交給兄長了,荊州事務繁多,我一個人窮於應付,兄長可一定要幫幫我。”

這就是劉璟的一個表態,他不會奪取族人的權力,這也是劉賢來江陵想和劉璟商談之事,沒想到劉璟在馬車上就主動表態了,這使劉賢長長鬆了口氣,也使他看到了劉璟的誠意。

劉賢沉默片刻道:“上次璉弟帶來了璟弟誠意,我們爲此商議多次,最後一致認爲,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們很願意爲荊州劉氏在漢室崛起而盡一份力。”

這句話正是劉璟想聽到的結果,他笑了笑,不露聲色道:“應該這樣,兄弟一心,其利斷金,我們家族不乏人才,象磐兄和賢兄都是州郡之才,甚至一些德高望重的長輩,他們完全可以去鄴都參與皇室宗族的活動,不能讓劉氏宗族忘記我們荊州一支。”

這就是劉璟的真正目的,將一些有威望的族人遷去鄴都,參與皇族的活動,漸漸爲自己在皇室中佔據一席之地。

劉賢明白劉璟的意思,嘆息一聲道:“父親也是這樣說,我們荊州一族從先族長開始就低調,從不和京城皇族往來,漸漸地被京城遺忘了,據說琮弟帶去的族人在鄴都過得很不好,遭人歧視,連購買的房產都被人強佔,父親也希望能扭轉這種局面,關鍵是有荊州在後面支持。”

說到這,劉賢滿懷期待地向劉璟望去,這也是他父親劉的抱負,不再偏安於南方,他也願意走進鄴都,在都城皇族中奠定地位,成爲皇族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這必須要得到劉璟的全力支持,只有強大的後臺支持,劉在京城纔會遊刃有餘,否則只能像劉琮族人一樣地落魄了,說到底,劉想成爲劉璟在鄴都的代表。

劉璟沉思片刻,既然雙方都有此意,那也未嘗不可,他便緩緩點頭道:“如果伯父肯去京城,我會全力支持!”

馬車駛到了城門口,放緩了速,這時守城軍官已在城門口等候,他快步走上前,“啓稟州牧!”

劉璟拉開車簾問道:“什麼事?”

“司馬軍師已經回來了,就在剛剛進了城,他說有急事要找州牧。”

“我知道了!”

劉璟回頭對劉賢笑道:“我可能要先處理一些軍務,兄長先休息片刻,我們下午再談。”

劉賢連忙拱手說:“我不急,賢弟儘管去忙!”

劉璟下了馬車,換乘戰馬向軍衙疾奔而去,劉賢的馬車不慌不忙掉頭向館驛而去。

片刻,劉璟便奔回了軍衙,他翻身下馬,快步跑上臺階,他現在爲關心成都之事,畢竟巴蜀戰略纔是他眼下的重中之重,司馬懿歸來,一定給他帶來了重要情報。

這時,司馬懿迎了出來,他剛剛返回江陵,也急於向劉璟彙報,“參見州牧!”

“軍師辛苦了!”

劉璟笑着安撫他,“巴蜀那邊應該有不少消息吧!”

“確實有很多新情況,很多是我們之前沒有想到之事。”

劉璟點點頭,“到房間去說吧!”

兩人走進官房坐了下來,劉璟又命親衛上茶,這才問司馬懿,”我一早接到成都的鴿信,說益州軍有出兵漢中跡象了,可是軍師說服了劉璋?”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司馬懿嘆了口氣,便將成都發生的事情一一告訴了劉璟,劉璟頓時臉沉了下來,怒道:“竟然敢刺殺我的軍師,他們吃了狗膽了,一個道歉就可以完事了嗎?”

司馬懿又道:“臨走時,劉璋再承諾,一定會給我們一個交代,但我得到一個消息,刺客可能是劉璋之劉循派出。”

“哼!我不管是誰幹的,這件事絕不能善罷甘休,就算他出兵漢中也不行,如果他想不了了之,這件事就是我出兵的藉口。”

司馬懿笑了笑,“劉璋就算給個說法,也不過是找個替罪羊,比如說張鬆門客爲主報仇之類,反正張鬆也被殺了,然後再送幾顆人頭說是策劃者,向我們謝罪,所以這件事就當是意外,州牧也不必動怒,它影響不了大局,關鍵是我們的巴蜀計劃,現在在按計劃進行,不過裡面會有幾個變故。”

“會有什麼變故?”劉璟沉聲問道。

“第一個變故就是劉璋出兵漢中的動機,他可能是想自己吞掉漢中,不會再交給我們,也就是說,他打算撕毀協議了。”

劉璟冷冷笑道:“但這也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不是嗎?”

司馬懿點點頭,“這確實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但這對我們並不重要,不過劉璋居然是讓次劉緯率軍北征漢中,這就耐人尋味了。”

劉璟有些不解,他不明白次帶兵有什麼區別,司馬懿明白劉璟的迷茫,他輕輕嘆口氣道:“所謂知己知彼,戰不殆,可是我們並沒有完全瞭解巴蜀,這是我的責任,我也是從雲紹那裡知道,劉璋的兩個兒劉循和劉緯爲搶世之位,暗中鬥爭激烈,尤其這個劉緯是雍闓的女婿,雍闓是永昌守,他和牂柯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結成方同盟,手中握有甲兵數萬。

這次劉緯率四萬軍北征,實際上在巴蜀的控制力就超過了長劉循,一旦劉璋出事,劉緯絕不會承認劉循接任益州牧之位,巴蜀內戰必起,我懷疑雍闓也會率軍北上。”

這個消息着實讓劉璟沒有想到,他記得上次司馬懿提到過此事,但他們都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真的發生了。

劉璟負手在房間來回踱步,他最早是想挑起東州士和巴蜀本土系的內訌,讓他們自殺廝殺,他們就得到出兵的藉口。

但這樣的代價很大,至少會死傷數萬人,幾乎會將巴蜀毀掉一半,徹底使巴蜀內部分裂,對他將來的巴蜀稅賦不利,所以劉璟也並不是願意採用這個方案,遲遲猶豫不定。

現在劉璋嗣內鬥又給帶了新的機會,劉璟沉思良久說:“雖然這件事我們事先沒有想到,但劉璋的兩相鬥只會對我們更有利,所以也不見得是壞事。”

“可是.....早知如此,我們就沒必要引發東州士和巴蜀本土系的內亂了。”

司馬懿有些懊惱,他經驗還是不足,考慮問題不周全,導致出現了這個重大的遺漏,才使他們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走錯了方向,這令司馬懿心中萬分自責。

劉璟笑了笑,安慰他道:“軍師也不必自責了,一個強大的東州士也並非我的期待,就是不利用他們自相殘殺,我將來也會逐漸削弱東州士的勢力。”

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61章 緊急補救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99章 黃忠授藝第2章 一輛牛車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1055章 試探進攻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228章 成婚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2章 一輛牛車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68章 綿裡藏針第886章 單于之死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1058章 正奇之爭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331章 戰略撤退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80章 初獲良才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86章 初戰于禁第57章 餞別送友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54章 兩個方案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282章 長沙之行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1章 絕地求生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1044章 再搬新家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873章 勇猛激戰
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61章 緊急補救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99章 黃忠授藝第2章 一輛牛車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1055章 試探進攻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228章 成婚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2章 一輛牛車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68章 綿裡藏針第886章 單于之死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1058章 正奇之爭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331章 戰略撤退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80章 初獲良才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86章 初戰于禁第57章 餞別送友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54章 兩個方案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282章 長沙之行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1章 絕地求生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1044章 再搬新家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873章 勇猛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