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諸葛來使

、、、、、、、、、、

此時劉璟並沒有返回襄陽,而是在江陵等待劉備和司馬懿的消息,雖然他之前承諾過將建平郡和宜都郡讓給劉璋,但那只是一種口頭承諾,並非毫無條件。【閱】

攻打秭歸縣的艱難使得劉璟不可能再作繭自縛,將難以攻打的秭歸和巫城交到劉璋手中,所以他的條件比較苛刻,需要劉璋協助他奪取漢中。

當然,一旦劉璋承諾出兵漢中,他也可以給巴蜀一點甜頭,先把建平郡也就是巫城還給巴蜀,不過前提是隻能駐紮龐羲的軍隊。

奪取巴蜀,對實力強勁的荊州來說並不難,難得是他需要找到一個充足的藉口,歷史上,劉備得到藉口是劉璋主動邀請他的軍隊入蜀。

現在劉璋不可能再邀請荊州軍入蜀,所以,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對劉璟而言至關重要。

儘管這是個崇尚實力的時代,但朝廷未亡,政治道義也同樣重要,否則曹操也就沒有必要挾天以令諸侯了。

一早,劉璟在數十名親兵的護衛下,來到江陵城北的一所住宅前,住宅被軍隊嚴密看管,這裡軟禁着關羽父二人。

“他們情況怎麼樣?”劉璟問一名負責看管的軍官道。

“回稟州牧,他們情況很好,情緒很穩定,關將軍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書。”

劉璟點了點頭,走進了房宅,卻迎面看見了在院裡練劍的關平,劉璟停下腳步,負手站在一旁看關平練劍。

看了片刻,劉璟微微笑道:“劍勢剛猛有餘,但柔韌卻略顯不足,這可不是持久之道啊!”

關平收了劍,回頭卻見是劉璟,他的神情立刻冷淡下來,冷冷哼了一聲,轉身便走。

儘管他們的關係曾經很好,但此時,關平無論如何無法和劉璟敘舊情,他們畢竟是敵人,他畢竟是戰俘。

劉璟沒有叫住關平,而是望着他快步走遠,劉璟搖了搖頭,走進了內院,走進院,卻見房門開着,關羽正在拿着一本書,坐在火盆前全神貫注地看書。

劉璟微微一笑,“打擾關將軍了?”

關羽擡頭,見是劉璟走進院,他起身呵呵笑了起來,“原來是劉州牧到了,失禮!”

相比關平的冷漠,關羽卻更明白事理,他知道劉璟如此善待他們父,就沒有把他們當做敵人,他將劉璟請進屋,擺手笑道:“州牧請坐!”

劉璟也不客氣,直接在火盆旁坐了下來,他關切地對關羽道:“關將軍有什麼困難和需要,儘管吩咐守衛,他們一定會盡量滿足將軍的要求。”

關羽淡淡道:“作爲一個戰俘,能得到如此好的待遇,我已經很滿足了,如果可能的話,能否再給我一些書?”

劉璟笑了起來,“這個容易,我回頭吩咐手下給關將軍送些書來,另外,關將軍有什麼家信,我可以替將軍送去公安。”

劉璟剛說完,只聽院裡傳來關平冷冷的聲音,“不敢勞劉州牧大駕,家信之類還是免了吧!免得家人看不到真實的消息。”

關羽大怒,喝道:“孽障,你怎敢如此無禮,還不快過來賠禮!”

劉璟一擺手,止住了關羽的怒氣,笑道:“義武兄一向是性情中人,我不會生他的氣,關將軍也不用苛責於他。”

關羽狠狠瞪了兒一眼,“你既然不想道歉,就不要在這裡給我丟人現眼,滾出去!”

關平本想來提醒父親不要被劉璟的話語迷惑,從而中了他的圈套,不料卻被父親狠狠罵了一頓,他滿臉羞愧,退了下去。

關羽嘆了口氣道:“說起來我這個逆也是十歲的人了,卻一點不懂事,任性妄爲,和州牧比起來,簡直差得遠,有時候我也覺得奇怪,人和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關將軍此言就錯了,義武將軍本性淳厚,待人真誠,只是因爲立場不同,所以對我有所成見,再者,當年在新野,義武將軍曾救我於困璟,我不會忘記當年之恩,請關將軍不用擔心。”

既然劉璟這樣說,關羽一顆心微微放下,他沉吟一下又問道:“不知州牧打算怎麼處置我們父?”

劉璟笑了笑,“關將軍此話言重了,請關將軍安心住下,我想用不了多久,劉皇叔就會把關將軍和義武兄接回去。”

關羽臉色一變,語氣變冷下來,“莫非州牧是想拿我們父向我大哥交換什麼?”

劉璟仰頭笑了起來,他笑聲隨即一收,也冷冷道:“關將軍也未免小看我劉璟了,我隨時可以集結十萬大軍,戰船千艘,請問劉皇叔的一萬多軍隊能抵擋多久?我有必要用關將軍和劉皇叔交換什麼嗎?”

關羽默然,他知道劉璟說的是實話,以荊州現在的實力,滅掉他們不過是舉手之間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劉璟爲何遲遲沒有動手。

這時劉璟又道:“我之所以沒有對荊南用兵,是爲了不再讓荊南民衆飽受戰火之苦,我可以坦率地告訴關將軍,荊南我會南下,劉皇叔既然是交州牧,他可以去交州,我不會阻攔,至於關將軍,我不會勸關將軍投降,我會成全劉關張的義氣,不過既然是戰爭中被俘,那就必須按規矩來,關將軍可以回去,但劉皇叔必須付出代價。”

探望了關羽,劉璟返回郡衙,剛走了沒多久,後面一名親兵飛奔而來,“州牧請停步!”

劉璟勒住繮繩,回頭問道:“什麼事?”

“啓稟州牧,碼頭那邊來了公安的使者,是劉備軍師諸葛亮。”

親兵又靠近劉璟低聲道:“諸葛亮還帶來一人,好像是琦公。”

這個消息讓劉璟微微一怔,他知道劉備會派使者前來,他在江陵很大程上也是爲了等劉備的使者,諸葛亮前來也不足爲奇,但他卻沒有想到劉琦會回來。

劉璟心念轉得快,他立刻意識了劉備決定撤出荊南了,所以劉琦對他已經沒有了意義,諸葛亮是想用劉琦來換關羽。

但諸葛亮卻敢直接把劉琦帶來,在沒有任何協議約定之下,諸葛亮也未免自信了,劉璟不由冷笑一聲。

這時,正好李嚴從對面過來,李嚴因丟失秭歸,被劉璟降爲南郡郡丞,霍峻也降爲別部司馬,但李嚴在關鍵時刻奪回了秭歸碼頭,將劉備阻截於江對岸,爲荊州軍最後奪下秭歸和巫城立下大功,所以劉璟雖然降他爲郡丞,但還是準備在奪取益州提拔他。

“微臣參見州牧!”

劉璟微微一笑,“正好劉備使者到來碼頭,煩請李郡丞替我前去迎接,可好?”

李嚴連忙拱手道:“卑職願爲州牧分憂。”

李嚴翻身上馬,帶着幾名隨從向城外奔去,劉璟見他走遠,這纔對手下親兵令道:“先回郡衙,等候客人來訪!”

一羣人催馬向郡衙疾奔去

公安縣到江陵並不遠,也就一個多時辰的水,雖然諸葛亮的船隻停靠的是民用碼頭,但此時江陵依舊戒備森嚴,就算商人也不能輕易進城。

諸葛亮在碼頭上耐心等待,不多時,李嚴帶着幾名隨從騎馬疾奔而至,他飛奔上前,翻身下馬笑道:“讓諸葛先生久等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原來是李守,失敬了,不知州牧可在江陵城內?”

“現在我已不是守,暫任郡丞。”

李嚴解釋了一句又道:“州牧在城內,特地命我來迎接先生,先生請隨我來。”

“呵呵!麻煩郡丞了。”

諸葛亮也騎上一匹馬,跟着李嚴慢慢向城內而去,一邊走,諸葛亮若無其事地問道:“我聽說司馬軍師去了成都,回來了嗎?”

“這個不清楚,或許他在建平郡,最近那邊事情很多,千頭萬緒,需要得力之人整理。”

“那倒也是!”

不多時,兩人來到了郡衙,衙門內有劉璟的臨時官房,門口兩名親衛見李嚴陪着諸葛亮到來,連忙稟報道:“啓稟州牧,諸葛先生到了。”

“請進!”

劉璟正站在沙盤前查看巴蜀地形,回頭見諸葛亮走進來,便爽快地笑道:“諸葛先生別來無恙乎?好像比在江夏時更加健朗了。”

諸葛亮深施一禮,“孔明感謝州牧關心。”

這時,諸葛亮看見了巴蜀沙盤,眼睛不由一亮,他也曾經考慮過製作巴蜀沙盤,但因難大而不了了之,他深知製作巴蜀沙盤的艱難,卻在眼前看到了實物,也讓他更加明白了劉璟要奪取巴蜀的決心。

他慢慢走到沙盤前,默默注視了半晌,他發現所有的關隘都標誌着守軍人數以及主將姓名,情報爲詳細,讓他更加心驚,最後諸葛亮嘆了口氣道:“有了這座沙盤,州牧奪取巴蜀,可謂易如反掌。”

劉璟一笑:“我知道皇叔也曾經想取巴蜀,可惜沒有了機會,不知諸葛先生能否教我取巴蜀之策?”

諸葛亮沉思片刻道:“取巴蜀宜早不宜遲,曹操兵力虛憊,無力進軍漢中,正是奪取巴蜀的良機,最好是在明年,錯過明年的機會,一旦曹軍奪取了漢中,再奪巴蜀就難了。”

劉璟點了點頭,諸葛亮所說的時機深合他意,他又問道:“可是劉璋也有十萬蜀兵,又有地利優勢,先生覺得我該用什麼戰術最有效果?”

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91章 積極救援第55章 元日到來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290章 攔路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4章 再陷困境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66章 華麗一筆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79章 刀下留人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87章 真相漸近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250章 偷襲南陽第647章 鄴都風起(中)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86章 初戰于禁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607章 木牛爲餌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347章 賈詡之謀
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91章 積極救援第55章 元日到來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290章 攔路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4章 再陷困境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66章 華麗一筆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79章 刀下留人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87章 真相漸近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250章 偷襲南陽第647章 鄴都風起(中)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86章 初戰于禁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607章 木牛爲餌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347章 賈詡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