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一秒★小△說§網..org】,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君主爲天下公僕?”

萬斯同的手微微一抖,硯臺中的墨汁頓時濺了出來。恩師的突然驚人之語,讓他內心顫動不已。

“不錯!”

說起自己這熬夜寫就的《原君》說,黃宗羲很是自得,看着書稿如看自己孩子般,目光滿是柔和之情。

“君主本就當是天下公僕,爲天下謀利。然千年以來,歷世君主卻總以天下利於己,害於人,使得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大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這不妥,完全不妥。”

聽着老師的暢談,萬斯同面色卻極其古怪,因爲恩師的這原君說,怎麼聽着倒是和顧炎武的那篇《留都議國公揭》中提出的“虛君”十分相像的。不同的是,恩師沒有直接提出虛君而矣。但這君主乃是天下公僕一說,傳出去恐怕影響不比顧炎武的虛君低。畢竟華夏千年以來,還從未有人敢提出過君主只是人民公僕一說的。便是亞聖孟子也僅僅是提出“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這一說,恩師現在卻說皇帝只是百姓的奴役僕人,這實在是有些聳人聽聞了。

就在他困惑之時,耳畔傳來老師的擲地有聲辭:“依我之見,這視天下爲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的君主,非爲好君主。季野,家天下已然不公!”

萬斯同一驚,家天下不公?

自儒學興起,本朝又以程朱理學爲科舉正道以來,“君爲臣綱”便是萬千讀書人心目中的聖道。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便是這聖道的體現。現在黃宗羲突然提出家天下不對,那麼便是否定了“君爲臣綱”,否定了封建傳承,這給萬斯同帶來了很大沖擊。

黃宗羲沉浸在自己的新學說理論中,他頗是興奮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這才設官以治之。所以這爲官者,其實就是君主的分身。故而君也好,臣也好,名異實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既然如此,這君主就不應該高高在上,處於獨尊地位。相反,在爲師看來,這君主應該儘自己應盡責任,何爲君主之責?爲天下興利除害便是其責!”

萬斯同怔了片刻,問道:“若君主不盡責呢?”

黃宗羲不加思索便道:“不盡責的君主,自然就當遜位讓賢,而不應鰓鰓然,唯恐後之有天下者不出於其子孫。至於爲臣者,應該明確自己是君之師友,而不是其僕妾。”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緩緩說道:“爲師來南都出仕也,是爲天下,非爲君也;是爲萬民,非爲一姓也。季野,可明白?”

萬斯同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黃宗羲很是高興,又道:“若爲臣者只認爲自己是爲君主而設,只以君主一身一姓起見,視天下人民爲君主囊中私物,視自己爲君主看門犬,置斯民於水火不顧,這樣的人,即便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嘗不背也。所以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一番見解下來,黃宗羲有些口渴,端起茶喝了一口。只覺精神更好,擡眼看外面,已是陽光入院來。

“恩師,恕學生直言,恩師這原君說和那顧炎武的公揭有何不同?若恩師贊成顧炎武,又何必出面駁斥於他?”

萬斯同終是鼓氣勇氣將心中的疑惑給道了出來。黃宗羲聽後,將目光從院外收回,也不瞞他的弟子,沉聲道:“其實這番見解也是恩師從顧炎武那篇公揭感悟而來。”

“那老師是贊同顧炎武了?”

“是,也不是。”

黃宗羲搖了搖頭,對萬斯同道:“季野,我等乃是爲天下萬民出仕,所以不當爲一君謀利。只要斯民好,我們便是改奉新君,也是合聖人大道的。”

“老師的意思是莫非是?...”萬斯同心中更是驚駭。

黃宗羲沒有直接回答弟子的疑問,而是說道:“顧炎武搞出那篇公揭,說天下要由有本事的人主持,君主無能便當退居一邊,垂拱之治。我等聖人子弟也當反思今日國難根本,這番話,對也不對,不對也對。且不問他對還是不對,爲師的意思是,君主只一人,天下還是要由許許多多臣子來做事,所以只要我們的大道不偏,問心便可無愧。”

大道不偏,問心無愧?

萬斯同是越發琢磨不透恩師的主張到底是什麼了。

黃宗羲沒有對最器重的弟子明言,他內心深處的真正想法是通過自己的門人大造君主爲天下公僕、爲君不賢者當遜位聲勢,如此一來,當真事不可爲時,周士相篡位自立,他也可以通過這一理論來制衡周士相,使其不得不重視他黃宗羲。

畢竟,黃宗羲所提出的新學說不但可以成爲周士相篡位的法理依據,也能爲其得到讀書人的支持,相比顧炎武那個虛君,天下事由有能者主持更能迎合周士相的自立之心。只要周士相採納了自己的學說,那周士相這個皇帝便得重用他黃宗羲和其門人。

黃宗羲的算盤打得不錯,在沒有周士相的這個時代,他反清一輩子,臨到老了卻大肆讚美滿清,吹捧康熙,可見此人並非如顧炎武那般有大氣節,也是很知道靈活圓通的。

...........

鎮江,周士相正在主持大都督府會議,重點是討論最近的鎮反運動。

已經擴大化的鎮反運動進行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因爲擴大化難免多殺人、多抓人,也帶來了一定的思想混亂問題。這個問題現在不但但是各級官府,還蔓延到了太平軍內。

會上,周士相對部屬們說道:“現在有人覺得,和韃子勾結的士紳地主們也有好人,咱們不應該將他們統統殺了,而是要區別對待。汪士榮那裡呈上來好多案子,有些我看了,有些我沒看。我的理解是,這些人當中肯定有所謂的好人,而且不止一兩個,是有一批。

他們在地方上修橋補路,建福濟院收養孤兒,還經常施粥舍米,說是大善人也不爲過。我們太平軍辦事要實事求是,必須承認這些人是好人,不能顛倒黑白,將他們統統都當作壞人。

但,這是不是說我們的鎮反運動做錯了?抓他們抓錯了?肯定不是!如果因爲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是所謂的好人,就不去追究他們和韃子勾結,禍亂地方,那就是縱容他們。就等於告訴這些人,只要他們施捨出一些錢糧來,哪怕他們帶人殺人放火,哪怕他們替韃子做嚮導,做內應,我們都可以寬恕,這怎麼行?....

在江南,我周士相就幹了兩件大事。一是堅決打擊士紳特權,打破他們對輿論的壟斷,讓老百姓們能夠聽我們說,而不是聽他們說;二是堅決摧毀地方宗族勢力,讓國法完全取代族權、族規。這兩件事,直接關係我們太平軍能不能在江南立足,能不能建設好江南,所以,誰不肯認同這兩件事,就是不認同我周士相。

鎮反絕對沒有錯,不管是軍內還是軍外,都要統一這個認知,各地駐軍要嚴格執行命令,各級官府也要嚴重查辦通虜士紳,絕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能姑息養奸。總之,誰要不跟我周士相走,那我就請他跟福臨走!”

說完,周士相起身離席,下面的事自有人會主持,該說的他已經說了,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一些有猶豫的人明白過來,那他也沒辦法。反清大業任重道遠,跟不上腳步的自會被淘汰。

.............

在江南,我周士相就幹了兩件大事。一是堅決打擊士紳特權,打破他們對輿論的壟斷,讓老百姓們能夠聽我們說,而不是聽他們說;二是堅決摧毀地方宗族勢力,讓國法完全取代族權、族規。這兩件事,直接關係我們太平軍能不能在江南立足,能不能建設好江南,所以,誰不肯認同這兩件事,就是不認同我周士相。

鎮反絕對沒有錯,不管是軍內還是軍外,都要統一這個認知,各地駐軍要嚴格執行命令,各級官府也要嚴重查辦通虜士紳,絕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能姑息養奸。總之,誰要不跟我周士相走,那我就請他跟福臨走!”

說完,周士相起身離席,下面的事自有人會主持,該說的他已經說了,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一些有猶豫的人明白過來,那他也沒辦法。反清大業任重道遠,跟不上腳步的自會被淘汰。說完,周士相起身離席,下面的事自有人會主持,該說的他已經說了,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一些有猶豫的人明白過來,那他也沒辦法。反清大業任重道遠,跟不上腳步的自會被淘汰。說完,周士相起身離席,下面的事自有人會主持,該說的他已經說了,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一些有猶豫的人明白過來,那他也沒辦法。反清大業任重道遠,跟不上腳步的自會被淘汰。

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三百六十六章 幹了這一票!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十七章 豪傑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投降 遜位 送太后第一千八十一章 鄭夫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十章 官員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八章 逃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九百五十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
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三百六十六章 幹了這一票!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十七章 豪傑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投降 遜位 送太后第一千八十一章 鄭夫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十章 官員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八章 逃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九百五十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