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

........

漢人常說,罪不及子孫,禍不及妻兒。到了周士相這裡,卻成了誰得利,誰該死。

福州城發生的一切是周士相理念的最好註解。

也許對漢人揮動屠刀的是他(她)們的祖父和父兄、丈夫,可他(她)們卻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染血的果實,他(她)們從未因此指責過他(她)們的父兄、丈夫,他(她)們只在學習如何繼承父兄殺漢人的本領。那麼,他(她)們的死,便註定是合乎天理的。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周士相聽得膩了,君子要報仇,只在今朝。

“城中沒有平民,只有士兵,無論男女老少。”

滿州全民皆兵,他們在出現之初就是一個強盜集體,在這個集體裡,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在盡一個強盜的職能,他們分工有序,從上至下沾滿漢人的鮮血。對付這樣一個強盜集團,仁義和寬恕只會讓人覺得可笑。

至少,周士相沒有下令屠殺城中的任何一個人,無論滿人還是漢人。所以,他心安理得的等着福州真正變成空城,一座空無一人的城池。

當週士相終於踏進福州城時,卻意外的發現這城中還有一個活人,一個活着的滿州婦人。她叫什麼名字,沒有人知道,因爲這個婦人已然瘋了。瘋了的婦人懷中抱着一具骸骨,看着像是幼兒的屍體,只是除了發黑的腦袋外,屍體只剩下骨架。

周士相嘆惜一聲,他無意去想這個滿州婦人遭遇了什麼,他善心發作,於是瞎子李一錘結束了這個可憐婦人的性命。

臘月的寒風中,數萬將士轉行做行了清潔工。

無數屍體被從城中發現,無數骸骨從井中被打撈起。

焚燒屍體的大火整整燒了七天七夜。

經計點,福州慘案被殺漢人百姓計有十七萬七千餘,另有滿州駐防八旗及其家眷6500餘、漢軍綠營兵4000餘死於圍困。

桂永智被任命爲福州知府,同時署理福建布政使,以負責閩地及福州善後事宜。

周士相帶領大軍南下,在此之前,得知鄭鳴俊和鄭纘緒叔侄帶領金廈水師主力叛亂投奔齊王后,鄭襲很是識趣的向朝廷上了奏疏,請朝廷派發大軍以助其討平逆賊鄭經。

鄭襲的奏疏名義上是上給南都定武皇帝的,可是使者卻是直接來的福州城。除了那道給皇帝的奏疏,鄭襲還給周士相送來表文,表達歸順之意。

鄭襲很聰明,雖然黃昭等人不同意向周士相臣服,可是在甘輝、蕭拱辰等將領的支持下,他還是毅然放下了鄭家子弟的高傲,放棄了鄭家數代經營,放棄了稱藩獨立於朝廷之外的野心。

鄭鳴俊叔侄帶走的不僅僅是鄭經的“長處“,也同樣是他鄭襲的“長處”。沒有了水師可以依靠,鄭襲知道僅憑自己部下的這兩萬餘兵馬,斷然是敵不過太平軍的。更何況在此之前,他還要和鄭經分出勝負。如果沒有水師之變,或許鄭襲在擊敗鄭經之後還有底氣能夠抗衡太平軍,從周士相那裡爭取到一些好處。現在,他卻是再也沒有這個資格了。於其最後連閩親王的封號都保不住,倒不如大大方方的交出軍隊和權力,給鄭家,也給死去的大兄一個交待。

襲公子性格軟弱不假,可他不傻,真的不傻。

“大兄在時就曾言過,將來總要將金廈交給朝廷,我不過是秉承大兄遺命而矣。”

鄭襲搬出了死去的大兄,黃昭等強硬派面臨兵權被蕭拱辰等親朝廷派奪去的現實,束手無策之外也只能長嘆鄭家幾十年經營毀於一朝了。

鄭襲的識趣讓周士相更加沒有後顧之憂,出於對鄭森的尊重,他也無意削去鄭襲的閩親王封號,只要鄭襲老老實實的享受親王應該有的榮譽和地位,閩親王可以讓鄭家世代相襲下去。反正,鄭家提供給他的水師在將來所能獲取的利益別說養一個親王了,就是養上萬個親王也不過是小事。

以齊王之尊代行天子之事的周士相很自然的以朝廷名義頒令諭旨,督促鄭經懸崖勒馬,早日歸降,否則大軍一到,灰飛煙滅。

在給鄭經的私人信件中,周士相用了“勿謂言之不預”的字眼,明白告訴鄭經,他如果再不歸順,則中國再大,也斷無他容身之地。

周士相也沒有在福州乾等,金廈的事固然要緊,可是北方的事情更加重要。他親自帶領三鎮兵馬南下,只爲趕在年關之前能將金廈徹底併入大明版圖之內。

南下這一路,周士相的心情也不平靜。境內多丘陵的福建本就貧瘠,十多年的戰亂下來,比起鄰省浙江而言,那是差了太多太多,比起南邊的廣東,也是弱了許多。以前是人多地少,現在卻是人少地也少。

清軍在福州的屠城,幾乎殺害了福建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從福州往南至閩縣這一路,周士相是一個人都沒有看到,官道也是破敗不堪。大軍所需的糧草根本無法從當地籌集,完全依賴浙江的輸送。原本鄭軍駐紮的長樂一帶,也是人煙稀少,進入福清境內後,村莊才漸漸多了起來。

在一個官道邊的小村子裡,周士相短暫的停留,村民們惶恐不安的看着打着明軍旗號的太平軍從村口魚貫南下。

村子的里正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他被帶到了周士相面前。

周士相問他:“村裡現在還有多少人,有多少畝地?”

里正一一說了,待得知村裡只有八十多人,丁口不過三十幾人,土地一百多畝後,周士相搖了搖頭。他知道里正沒有說謊,因爲這個村子所在的地段多是丘陵,能開墾的土地實在是少。

想到福州一帶已成無人區,而這些村民卻守着貧瘠的土地生活,周士相便對里正道:“你們可以去福州,那裡官府正在接受百姓報名,只要去了,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十畝地,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分地之後,五年免納賦稅,種滿十年之後,這地就歸百姓所有。”說完,他又補以了一句:“只要去了,官府提供耕牛、種子和一年的口糧,住的地方官計也能提供,到了那裡生活,要比你們守在這裡好過得多。”

里正一聽還有這麼好的事,不由心動,可卻又猶豫,他怕官府說話不算數。邊上的徐應元見狀笑着將周士相身份托出,那裡正一聽是大明齊王殿下發話,哪裡不信,當下就將這好事和村裡人說了。村民們得知後,都是興奮異常。他們可不管福州那裡剛剛死了好多人,他們只知道去了福州不但能分田,還能免稅,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官府給的一年口糧和種子。村民實在是窮,他們的糧食也是少得可憐,雖然鄭軍也是明軍,但是在途經這些小村子時,爲了籌集軍糧,難免對這些村民進行逼迫,以致村民們看到軍隊過來就遠遠逃開,一是害怕官兵搶他們的口糧,二則是害怕被官兵強拉夫子。

守着良田,日子溫飽,村民們是不會願意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地方的。可現在,他們就是不去,也不能讓妻兒溫飽。窮怕了,纔會背井離鄉,纔會想着通過雙手給自己,給妻兒換來救命糧。去福州分田免稅給種子、口糧的消息自然讓村民們激動不已,因爲那樣意味着他們會過上比現在要好的日子。

福建全省人口情況肯定不容樂觀,周士相樂觀估計恐怕能有七八十萬,加上逃往山裡的,也不會過百萬。這個數字放在他的前世,恐怕也就一個縣的人口,放在現在,卻是一省人口,由此可見,清軍入關帶給中國的是何等的破壞。金廈那邊的情況也許會好些,畢竟那是沒有周士相的時空中,金廈乃大明最後的一方土地,無數心懷故明的仁人志士聚集在那,使得人口暴增,以致鄭森在時不得不想辦法謀取新的地盤,獲取新的糧草基地,不然根本養不活如此多的人口。周士相計劃取得金廈之後,便將金廈及沿海的人口往福建各地遷移,首先選擇適宜耕種的地方安置,如此休養上一二十年,人口必然會繁衍擴大,屆時再一步步往外散擴,最終恢復、增加人口。

畢竟,人口,纔是一個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基礎。沒有了人,漢族這個民族也將不復存在。無論未來漢族是否還要面臨異族的危機,面臨天災**,只要人口足夠多,這個民族便終會再次崛起。

分田地,卻不需打土豪。福建的情況和江南大大不同,採取的措施自然也就不一樣。很快,福建光復各府便陸續開始了分田政策。

“聽說官府在分地呢,只要去報名就有。”

大山裡,一個看起來很是老實巴交的男人放下邊子豁了幾個口的大碗,碗裡是一碗米粥。可是說是粥,米湯卻是清澈見底。男人放下碗,看着女兒將掉在桌上的米粒撿起放進嘴裡,妻子的碗裡則是連米粒也見不到時,咬牙拿定了主意。他要去報名,去領取官府分給自己的土地,讓孃兒倆能夠吃上一頓飽飯。男人的妻子很瘦,長期吃不飽讓她身上連女人味都沒有,胸前很平。

“官府真的給咱們分地,還分房子嗎?”

男人的妻子有點不相信世上有這好處,逃荒到這山裡前,她和丈夫是地主家的佃戶,從她嫁到夫家起,她就想擁有自己的土地,可是十年了,她和丈夫卻依舊什麼都沒有。現在官府突然說要給窮人分地,還分房子,給口糧種子,這簡直就是做夢纔有的事。這事情越是太美好,就越是讓她懷疑,總覺得不可能。

“不管是不是真的,總得去了才知道。閨女大了,總不能跟着咱們就這麼受窮吧。”

男人起身將女兒抱起,讓妻子和他一塊下山,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去看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今天無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284章 朕發誓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赫赫戰果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九百二十六章 清欠 哭廟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
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今天無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284章 朕發誓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赫赫戰果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九百二十六章 清欠 哭廟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