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偃旗息鼓

到中午十二點左右,“唐高宗”號才完成了出動艦載機的準備工作。

到這個時候,第二印度洋艦隊的剩餘戰艦正在全速撤退,而且戰場的氣象環境也開始變得對航空作戰不利。

突然到來的颶風,拯救了第二印度洋艦隊。

十二點不到,第21艦隊所在海域的海況就達到了五級,而“唐太宗”級的最高作業海況就是五級。也就是說,如果氣象環境繼續惡化,“唐高宗”號就算出動了艦載機,也無法回收艦載機。

李向龍猶豫了。

在出動艦載機之前,李向龍首先派出了氣象飛機。

在任何一支艦隊裡,都有數架氣象飛機,而且大多是護航戰艦上搭載的水上飛機,其主要任務就是搞清楚艦隊所在海域的天氣情況。一般情況下,艦隊在進入交戰海域之後,就會出動氣象飛機。在與第二印度洋艦隊遭遇之前,李向龍確實出動了氣象飛機,只是動用的數量並不多。主要就是,當時有很大一部分水上飛機得執行偵察任務,因此也就沒有按照規定向所有方向派出氣象飛機。

結果就是,李向龍根本不知道這場從馬爾代夫羣島西面刮過來的颶風。

突然轉變的天氣,讓李向龍不得不放棄繼續攻擊的念頭。雖然“唐高宗”號能夠趕在海況變得更加惡劣之前出動艦載機,但是肯定無法回收艦載機,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營救落水飛行員。

更重要的是,第二印度洋艦隊的兩艘艦隊航母已經完蛋了。

顯然,爲了趕掉兩艘快速戰列艦,就讓飛行員去冒險,太不值得了。

十二點十五分,李向龍下達了撤退命令,只留下兩艘輕巡洋艦負責救援落水飛行員,其他戰艦全速向東南方向航行。

事實上,當時李向龍還沒有打算放過第二印度洋艦隊。

當時,第二印度洋艦隊在向西南方向撤退。雖然颶風來自西面,因此第二印度洋艦隊將率先進入風暴區。問題是,印度洋上的風暴不會持續太久,而且運動速度非常快,第二印度洋艦隊不可能一直呆在風暴區裡,很有可能在風暴過去之後,從馬爾代夫羣島西面北上前往阿拉伯海。李向龍讓第21艦隊向東南方向航行,一是爲了避開颶風,二是爲了縮短與第二印度洋艦隊的距離。也就是說,在風暴過去之後,第21艦隊可以全速向西追擊,趕上第二印度洋艦隊。

關鍵就是,這場風暴會持續多久。

艦隊轉向後不久,李向龍讓“河北”號出動了一架氣象飛機。

報告讓他非常失望,風暴的覆蓋範圍在五百公里以上,而且風暴中心的風力已經超過十一級,還有繼續增強的趨勢。

顯然,追擊第二印度洋艦隊很不現實。

就算追上了,能夠作戰的也只有兩艘快速戰列艦與兩艘防空巡洋艦,包括艦隊航母在內的其他戰艦都無法抵抗如此強大的風暴。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是李向龍不得不考慮的。

這就是,原本計劃用來爲第21艦隊提供燃油補給的兩艘油水補給艦已經被第二印度洋艦隊擊沉了。雖然在此之後,新加坡海軍基地派出了兩艘油水補給艦,但是這兩艘補給艦剛剛進入安達曼海,離第21艦隊還有差不多三千公里。如此一來,如果第21艦隊向西追擊第二印度洋艦隊,將無法及時與補給艦會合。如果追擊航程超過一千五百公里,第21艦隊就沒有足夠的燃油返航。

最終,李向龍放棄了追擊第21艦隊的想法。

這場印度洋上的第一次大規模海戰,即“馬爾代夫海戰”就此宣告結束。

這場海戰,基本上確定了印度洋的局面。

雖然第二印度洋艦隊在四天後進入了孟買港,而且英國皇家海軍與皇家空軍也在月底的時候向印度增派了兩百多架作戰飛機,增強了駐印英軍的空中力量,而且這些戰機大多部署在孟買附近,讓中國艦隊難以偷襲孟買港內的第二印度洋艦隊。但是自此之後,第二印度洋艦隊就很少外出活動,基本上成了一支“港口艦隊”,並沒有爲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做出太大貢獻。

當然,這場海戰,對雙方都有很大的啓示。

八月份,中國海軍就頒佈了一條新的作戰規定,即在戰鬥中,航母上的航空指揮軍官可以決定是否讓帶傷返航的艦載機降落。如果航空指揮官認爲降落有危險、或者會對航母構成威脅,就有權命令飛行員在附近的海面上迫降。當然,如果飛行員也認爲降落存在太大的風險,也能自行決定是否在海面上迫降。

當時,中國海軍還投資研發專門用來回收受損艦載機的裝置。

只是,直到大戰結束,這種裝置都沒有研製成功。此外,隨着斜角飛行甲板的大型航母出現,降落的安全問題也有了很大改善。

事實上,這場海戰,也正是推動了中國海軍開始建造斜角飛行甲板的航母。

在此之前,馮承乾還在猶豫是否需要在“明成祖”級之前建造一種噸位適中,但是作戰性能有很大改善的艦隊航母。畢竟,“明成祖”級的設計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預計將在一九四三年開始建造,而“唐太宗”級的第二批佔用着船臺,因此幾家主要造船廠已經沒有多餘的建造能力了。此外,在兩批“唐太宗”級服役之後,即便除掉戰損的航母,中國海軍也有十一艘艦隊航母可用,而美國海軍的“埃塞克斯”級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服役,在一九四五年纔有可能超過中國海軍。也就是說,海軍對艦隊航母的需求迫切性並不高,如果“明成祖”級能夠在一九四五年建成服役,就能夠應對新的威脅,確保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依然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馬爾代夫海戰後,馮承乾立即批准了“白起”級的建造項目。

當然,前面已經提到過,“白起”級原本是做爲快速戰列艦設計的,而馮承乾批准的則是艦隊航母。

說白了,馮承乾玩的是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建造快速戰列艦的經費拿來建造艦隊航母。

就此,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建造數量最多、性能最突出、參與海戰最多、收穫戰果最的艦隊航母終於從設計圖紙變成了現實。

事實上,“白起”級也是整個大戰期間,中國海軍中唯一能夠與“埃塞克斯”級抗衡的艦隊航母。嚴格說來,“白起”級的綜合作戰能力超過了“埃塞克斯”級,是大戰期間最出色的艦隊航母。

相對而言,“白起”級最大的改動,就是採用了斜角飛行甲板。

受排水量限制,“白起”級與後來出現的大型航母有很大的區別,即依然只有兩部液壓彈射器,一部安裝在艦首起飛區的右側,即一號升降機的前方,另外一部安裝在降落區的左側,也就是二號升降機的前方。也就是說,“白起”級的航空出動能力,只比“唐太宗”級稍有改善,主要就是升降機的佈置方式更加合理,大大縮短了戰機從機庫到起飛點所花的時間,此外待飛區的面積也更大,因此可以讓更多的戰機在甲板上待命,減少了提升戰機所花的時間。真正的改進,在回收戰鬥機上,即“白起”級在採用了斜角飛行甲板後,降落區與起飛區隔開,而在回收艦載機的時候,整個起飛區都用來安放已經降落的艦載機,因此不會出現“唐太宗”號上那樣的事故。此外,如果回收的艦載機不太多,即沒有佔用起飛區的停機點,那麼在回收艦載機的時候,“白起”級還能使用起飛區的彈射器,讓艦載機升空,具備了在回收艦載機的時候出動艦載機的能力。當然,在出動大規模攻擊機羣的時候,這種辦法就行不通了。

由此可見,“白起”級主要就提高了回收艦載機的能力。

說得直接一點,在回收艦載機的時候,即便降落失敗,艦載機也不用停下,而是可以直接從降落區前端飛出去,再返回進行第二次降落。在前兩種艦隊航母上,降落失敗的艦載機就只能用回收網阻攔,無法復飛。

當然,這也對艦載機的飛行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或者說改變了降落方式。

以往,艦載機在降落的時候,飛行員別無選擇,而且爲了避免撞上已經降落的戰機,必須降低發動機的速度功率。說得直接一點,飛行員在降落的時候,基本上是孤注一擲,不管成功與失敗,都得落到飛行甲板上。在“白起”級上,飛行員在降落的時候,不但不能降低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還應該讓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達到最大,以便在降落失敗、也就是沒有掛住阻攔索的情況下,有足夠的速度復飛。只有在成功掛住阻攔索之後,飛行員才能夠收回油門。

爲此,中國海軍還在“白起”級服役之後,組織所有飛行員進行了適應訓練。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160章 覺悟第61章 中興干將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240章 下坡路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77章 伏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139章 轉折點第451章 登陸前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章 笑談天下第81章 內訌第622章 價值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246章 核裁軍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52章 奮戰到底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26章 得手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33章 停戰條件第321章 迷霧第159章 主動權第21章 撲空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32章 轉折點第29章 落荒而逃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6章 整裝待發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86章 圍攻第442章 證明第65章 生存競賽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17章 算計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43章 出頭鳥第52章 同盟軸心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77章 新局面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79章 直擊要害第221章 新賽場第36章 利益博弈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59章 主動權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29章 落荒而逃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577章 信號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245章 駕駛員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82章 親自上陣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87章 絕地反擊第444章 減負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51章 中立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85章 嘎然而止第46章 臨危不亂第52章 奮戰到底第582章 立場第486章 預警機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9章 一八九二第43章 拖累
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160章 覺悟第61章 中興干將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240章 下坡路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77章 伏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139章 轉折點第451章 登陸前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章 笑談天下第81章 內訌第622章 價值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246章 核裁軍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52章 奮戰到底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26章 得手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33章 停戰條件第321章 迷霧第159章 主動權第21章 撲空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32章 轉折點第29章 落荒而逃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6章 整裝待發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86章 圍攻第442章 證明第65章 生存競賽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17章 算計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43章 出頭鳥第52章 同盟軸心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77章 新局面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79章 直擊要害第221章 新賽場第36章 利益博弈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59章 主動權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29章 落荒而逃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577章 信號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245章 駕駛員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82章 親自上陣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87章 絕地反擊第444章 減負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51章 中立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85章 嘎然而止第46章 臨危不亂第52章 奮戰到底第582章 立場第486章 預警機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9章 一八九二第43章 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