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巔峰對決

嚴格說來,“德夫林格”級已經不是英國皇家海軍定性的戰列巡洋艦了。

在英國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即爲了使航速達標,在火力配製上往往比同期戰列艦稍微差一點。比如“獅”級就比同期的“鐵公爵”級少了一座炮塔,而“聲望”級則比“伊麗莎白女王”級與“復仇”級少了一座炮塔。由此可見,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在火力上做了犧牲。

最初,帝國海軍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即犧牲火力來提高速度。

到了“德夫林格”級,就不一樣了。在火力上,“德夫林格”級與同期戰列艦,即“拜仁”級沒有半點區別,都是四座雙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而“德夫林格”級提高航速的手段是增加排水量。

建成時,“德夫林格”號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三萬八千五百噸,比帝國海軍最終批准的還多了三千五百噸,比“拜仁”級多了將近五千噸,而同期的“聲望”級戰列巡洋艦也只有三萬三千噸。

可以說,“德夫林格”級是第一種在排水量上超過了同期戰列艦的戰列巡洋艦。

除此之外,“德夫林格”級的防護性能也明顯高於“聲望”級,其主裝甲在一定範圍能甚至能夠扛住十二英寸穿甲彈。要知道,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艘戰列巡洋艦能夠應付戰列艦級的主炮穿甲彈。

這意味着什麼?

說得直接一點,“德夫林格”級在各項性能上,超過了當時的所有戰列巡洋艦,是一種介於戰列巡洋艦與戰列艦之間的主力艦。

用這種主力艦去打戰列巡洋艦,自然不在話下。

相比之下,英國皇家海軍的三艘戰列巡洋艦就顯得有點寒酸了。

“虎”號就不多說了,雖然在主炮數量上與“德夫林格”級相當,但是主炮的口徑差了一個級別,因此在有效射程、毀傷能力等各項性能上,均遠不如“德夫林格”級,在遠程交戰時的炮擊準確性也差了一大截。

“聲望”級還有得一比,因爲它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一種配備了十五英寸艦炮的戰列巡洋艦。問題是,“聲望”級對應的是“復仇”級,而英國皇家海軍在設計“聲望”級的時候採用了最簡單的辦法,即減少一座主炮炮塔,用騰出來的空間與節約的排水量,增加了幾臺鍋爐與輪機。結果就是,“聲望”級只有三座雙聯裝十五英寸主炮炮塔,主炮數量爲六門,比“德夫林格”級少了兩門。要知道,六門主炮是一艘主力艦的最低標準了,再少的話,連進行校準射擊都辦不到。原因很簡單,在校準射擊的時候,需要三枚炮彈的單着點數據,而校準射擊一般又由半數火炮進行。

對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來說,沒有幸運之神的幫助,肯定打不過三艘德艦。

這也正是漢密爾頓瞻前顧後的原因。

雖然雙方戰列艦的速度都不算滿,“伊麗莎白女王”級能達到二十五節,而“拜仁”級能跑到二十六節,基本上與大戰初期的戰列巡洋艦持平,但是與大戰期間建成的戰列巡洋艦相比,這個速度就不算快了。“虎”號的最高航速是二十八節,“聲望”級爲三十一節,“德夫林格”級也能達到三十一節。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在新式戰列巡洋艦面前,之前的快速戰列艦根本就不算快。

漢密爾頓擔心的,正是他的三艘戰列巡洋艦被擊潰之後,三艘德艦會利用速度上的優勢包抄與追擊他的三艘戰列艦。如此一來,他就沒有任何機會脫身,甚至得用三艘戰列艦抗衡七艘德艦。

真要打成這樣,漢密爾頓的最佳選擇就是投降。

爲此,漢密爾頓首先要保住的,就是隊列最後面的三艘戰列巡洋艦,必然讓這三艘戰列巡洋艦首先戰敗。

如此一來,自然得保持好交戰距離。

漢密爾頓沒有做錯,而且對後面三艘德艦的判斷也很準確。這三艘戰列艦中,除了“德夫林格”號是在一九一六年服役,另外兩艘都在一九一七年服役,而且三艘戰列巡洋艦都沒參加過戰鬥。只要保持好交戰距離,就算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也不會有好的表現,但是至少能夠多堅持一陣。

問題是,漢密爾頓忽視了一點。

這就是,前面的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能夠堅持多久,特別是他的擊鍵“巴哈姆”號能夠堅持多久?

隨着交戰距離縮短,英艦的表現終於好轉。

可是,德艦的炮擊命中率也開始提高,而且在距離縮短到一萬八千米、而不是英國皇家海軍認爲的一萬六千米的時候,四艘“拜仁”級上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能對“伊麗莎白女王”級構成致命威脅。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拜仁”級與“伊麗莎白女王”級是兩種旗鼓相當的戰列艦。

原因很簡單,“拜仁”級在設計的時候就直接針對“伊麗莎白女王”級,在主炮數量與口徑、裝甲厚度、航速、甚至是艦體的總體佈局等方面,兩種戰艦都極爲相似,甚至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只是,實戰證明,這兩種戰艦的差別非常大。

火力上,雖然十五英寸艦炮與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在口徑上相差不大,而且主要彈藥的質量也差不多,但是三百八十毫米艦炮的身管比十五英寸艦炮長一些,因此炮彈的初速就要高一些。更重要的是,帝國海軍率先區分了重彈與輕彈,而英國皇家海軍到這個時候,依然沒有這麼做。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不管是在遠程炮戰、還是在近距離炮戰中,“伊麗莎白女王”級都很難佔到便宜。要說什麼的話,只能說使用一種穿甲彈,簡化了瞄準程序,減輕了炮手、特別是槍炮長與炮長的負擔。可問題是,通過嚴格的訓練,以及採用更好的觀瞄設備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防護上,“拜仁”級的優勢更加突出。雖然在設計“拜仁”級的時候,帝國工程師沒有采用馮承乾提出的“重點防護概念”,主裝甲帶依然由艦首鋪到艦尾,但是卻重點提高了關鍵部位的厚度,並且削弱了次要部位的厚度。由此帶來了一個極爲明顯的好處,即在不增大排水量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高關鍵部位的防護能力,從而大幅度提高戰艦在激烈戰鬥中的生存能力。相反,“伊麗莎白女王”級沒有采用類似的設計,關鍵部位的防護不足、而次要部位的防護過量,使其在戰鬥中極易遭到致命打擊。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帝國首先研製與生產出表面滲碳裝甲鋼,並且首先應用到了主力艦上,大幅度提高了主力艦的防護能力。說得直接一點,英國在裝甲鋼的生產技術上遠不如帝國,因此就算英艦的裝甲厚度與德艦相當,在實際防護能力上仍然有較爲明顯的差距,而那些紙面上的數據並不等同於實際性能。

至於航速,“伊麗莎白女王”級也比“拜仁”級稍慢。

在英吉利海戰中,這兩種戰艦就交過手,而且分出了勝負。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即便是一對一的決戰,英艦也佔不到半點便宜。更何況,現在是三艘英艦對面四艘德艦,而且其中兩艘德艦參加過海戰,在官兵素質上優於英艦。

距離縮短到一萬八千米的時候,雙方的差距就體現了出來。

在第十七次齊射中,“拜仁”級取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命中率,兩枚穿甲彈分別打在了“巴哈姆”的a炮塔正面與艦橋左側。幾乎同時,“巴登”號也在第十五次齊射中,打中了“巴哈姆”號的z炮塔。

這下,“巴哈姆”號損失了一半的主炮。

雖然僅僅一分鐘之後,“巴哈姆”號就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在只用四門主炮開火的情況下,非常幸運的擊中了“拜仁”號,而且命中點在後部艦橋附近,導致“拜仁”號的一臺主測距儀被毀,使得後面兩座主炮炮塔只能使用備用測距儀。但是這一炮並沒有決定性意義,因爲交戰距離很快就縮短到了一萬七千米,只到縮短到一萬六千米,“拜仁”號的備用測距儀所測得的數據不比主測距儀差。此外,“拜仁”號上有兩部主測距儀,只要有一部能夠正常使用,就能統一指揮全部主炮。

這也是“巴哈姆”號的最後一次命中記錄。

八點三十七分,“拜仁”號與“巴登”號聯手取得了決定性戰果。

首先是“巴登”號打出的一枚穿甲彈直接命中了“巴哈姆”號y炮塔,並且貫穿了炮塔的正面裝甲,在炮塔內爆炸,還引爆了沒有用掉了兩個發射藥包,直接炸死了炮塔內的全部炮手,還炸飛了炮塔的頂部裝甲。因爲英艦吸取了以往海戰的教訓,制訂了更加嚴格的交戰守則,比如在戰鬥中,必須時刻關閉提彈通道的防火防爆門,甚至在主跑炮塔的提彈通道內增設了一道防火防爆門,所以炮塔內的爆炸,只毀壞了兩道防火防爆門,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火防爆門擋住了爆炸產生的高溫氣體,保護了下面的主炮彈藥庫,沒有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只不過,這只是暫時的。

僅僅十多秒後,一枚從“拜仁”號上打來的穿甲彈,再次擊中了y炮塔!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枚重彈!

第484章 捷徑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503章 下一步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74章 僥倖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章 無妄之災第20章 強者第387章 預備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03章 激戰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07章 妥協第80章 多此一舉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97章 秘密潛入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40章 下坡路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66章 主考官第78章 不得不戰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43章 消耗品第46章 聯軍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7章 軍事行動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55章 風雲再起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99章 別無選擇第38章 大東溝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70章 報道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再接再厲第57章 開戰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75章 夜戰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83章 受捉弄第159章 復仇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50章 誰去誰留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92章 信心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484章 捷徑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39章 義無返顧第176章 生或死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精氣神第171章 振作第449章 最後衝刺
第484章 捷徑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503章 下一步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74章 僥倖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章 無妄之災第20章 強者第387章 預備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03章 激戰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07章 妥協第80章 多此一舉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97章 秘密潛入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40章 下坡路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66章 主考官第78章 不得不戰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43章 消耗品第46章 聯軍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7章 軍事行動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55章 風雲再起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99章 別無選擇第38章 大東溝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70章 報道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再接再厲第57章 開戰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75章 夜戰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83章 受捉弄第159章 復仇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50章 誰去誰留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92章 信心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484章 捷徑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39章 義無返顧第176章 生或死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精氣神第171章 振作第449章 最後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