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興強國

老牌強國與新興強國的野心,再次使遠東地區戰雲密佈。

年底,按照馮承乾的建議,腓特烈三世決定向遠東地區增派兩艘主力艦與兩艘裝甲巡洋艦,增強遠東艦隊的實力,並且向青島部署一支規模在兩千人左右的陸戰隊,增強在大清山東地區的控制力度。

只是,進入一八九八年,發生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一八九八年二月十五日,在哈瓦那保護本國僑民的美國戰艦“緬因”號被炸沉沒,美西戰爭的導火索被點燃了。

消息傳回來的時候,馮承乾正在接待大清勞工代表。

到一八九八年初,已有五十萬大清勞工赴德。因爲拓寬基爾運河主要爲海軍服務,所以工程由海軍部監管。之前一直由提爾皮茨負責相關事務,在他去了遠東之後,馮承乾任命了一位海軍工程師。幾年下來,大清勞工的素質得到了帝國的認可,馮承乾也在想方設法爲勞工爭取利益。比如在去年,馮承乾就說服威廉皇儲,正式向德皇提出,給予工作期滿五年的勞工準國民待遇,准許其居留。

有趣的是,爲勞工利益奔走最積極的不是馮承乾,也不是威廉皇儲,而是企業家。

如果一切順利,帝國議會將在一個月之後審議一份專門針對勞工定居權的法案,而提起者正是代表帝國企業家的幾位議員。在這份法案中,達到條件的勞工都將獲得除選舉權之外的帝國國民所享有的權力,准許在帝國長期定居。如果這份法案獲得通過,那麼數十萬勞工都有望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國。

企業家如此積極,並不是在做慈善事業。

前面提到,與英法俄等老牌帝國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國最大的問題是蓬勃發展的本國工業資本與資源、市場、勞動力緊缺之間的矛盾。資源與市場,依靠海外殖民地,勞動力也不例外。

拿英國來說,雖然移民英國的外籍人士並不多,但是英國企業通過向外轉移,比如到印度開辦工廠等,有效的降低了本土的勞動力負擔,從而解決了勞動力緊缺導致的問題,工業得到飛速發展。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廣闊的殖民地。

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之後,工業發展迅速,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根據馮承乾掌握的信息,現在帝國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產業工人,很多企業都因爲招工困難難以迅速發展壯大。

五十萬大清勞工,絕對是一支勞動力大軍。

帝國的企業家盯上這些勞工,也就不足爲奇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馮承乾親自出面,通過勞工代表與勞工集團進行聯繫,就是爲了控制這支勞動力大軍。

要知道,這些身強力壯的勞工在特定情況下,能夠轉化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當然,爲了獲得勞工的支持,馮承乾必須做一些實事。

這幾年,馮承乾已經爲大清勞工做了不少實事。比如在第一批勞工赴德之後,馮承乾就從緊張的海軍預算中拿出了十萬帝國馬克,聘請數位語言老師,開辦了語言補習班,專門爲勞工教授德語與英語。隨後,馮承乾每年都從海軍預算中拿出數十萬帝國馬克,對勞工進行技能培訓。

按照馮承乾的安排,最終赴德的大清勞工將超過一百萬,在完成工作之前,都將接受語言與勞動技能培訓。雖然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會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爲沒有選舉權的特殊國民,還有一部分會返回大清,但是肯定有一部分會留在馮承乾身邊,成爲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那麼十多年後,這支力量就將發揮關鍵作用。

馮承乾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五萬到十萬勞工願意留下來,願意爲了民族的未來進行抗爭與犧牲,那就足夠了。

萬事開頭難,總得一步一步的做起。

這個時候,馮承乾只物色了幾個能力出衆的勞工代表,正在考驗他們的忠誠度,沒有急於擴大隊伍規模。

送走勞工代表後,馮承乾急匆匆的去了波茨坦皇宮。

除了臥病不起的俾斯麥,帝國重臣都已到達,德皇腓特烈三世正在詢問情況,以及各位大臣對“緬因”號被炸沉的看法。

這件事與帝國有什麼關係?

討論了半天,大部分大臣都沒有提出有見解的看法,馮承乾也沒有急着表達。

御前會議結束後,腓特烈三世照例把馮承乾留了下來。

“開始你什麼都沒說,現在可以說了吧。”

“陛下覺得,我們可以利用美國與西班牙的衝突?”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他正是這麼想的。

“這確實是一個機會,但是沒辦法利用。”

“爲什麼?”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不可否認,美國的發展勢頭在帝國之上。雖然也是沒有多少海外殖民地的新興強國,但是美國幅員遼闊,橫跨北美大陸,僅開發西部地區就足以滿足本國工業發展需要。在勞動力上,美國可以依靠拉丁美洲,還能從遠東地區吸收勞動力。在資源方面,美國更是得天獨厚。至於地緣位置,恐怕沒有哪個國家能與美國相比。假以時日,美國肯定會發展壯大。”

“按照你的邏輯,美國就是英國的敵人。”

“如果僅從國家來說,美國確實是英國的對手,可是從民族成分上講,美國與英國更是盟友。”

“這……”

“短期內,美國會把重點放在國內,即便向外擴張,也只是爲了擴大在大西洋對岸的影響力。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不在拉丁美洲,而是在印度、遠東與非洲,因此美國對外擴張暫時不會對英國構成威脅。不可否認,美國會在對外擴張的時候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可是浩瀚的大西洋是一道比北海開闊得多的天然屏障,英國在提防美國的時候,更得提防北海對面的威脅。如果我是英國人,首先考慮的就是近在咫尺的威脅,而不會首先盯住遠在天邊的潛在威脅。”

“你的意思是……”

“如果英國沒有信心單獨擊敗我們,聯合法俄又不大可靠,那麼英國很有可能選擇跟美國結盟。”

“這……”

“不管怎麼說,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哪怕曾經有矛盾,在利益面前,也會再次成爲朋友。更重要的是,美國的主體是新英格蘭人,也就是英國移民後裔。”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換個角度來看,精明的美國人不會當出頭鳥。如果有得選,在英國衰敗之後取而代之,絕對要比直接挑戰英國划算得多。可惜的是,我們沒有這樣的選擇機會,美國卻有。”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不管怎麼說,美國開始擴張不是壞事,至少英國又多了一個煩惱,對我們的關注程度也會降低。”

“你的意思是,我們只需要靜觀其變?”

“如果我們做什麼都起不到關鍵性作用,爲什麼要強出頭呢?”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說道:“這樣也好,帝國的實力還不夠強大,沒有必要參與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見德皇已經明白,馮承乾也就沒再多說什麼。

接下來幾個月發生的事情,與馮承乾的預測相差不大。四月下旬,美國正式對西班牙宣戰,隨即出兵菲律賓,西班牙的遠東艦隊在馬尼拉全軍覆沒,美軍迅速佔領菲律賓。兩個月之後,美軍圍殲了困守聖地亞哥的西班牙艦隊,奪得了古巴,緊接着佔領了波多黎各。在戰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西班牙不得不請求法國出面調停。八月中旬,美國宣佈停戰,美西戰爭結束。

美國與西班牙實力相差懸殊,這場戰爭根本沒有懸念。

只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擴張行動,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而最受影響的就是同樣正在崛起的日本。

在俄法德共同出面干預,導致臺灣被法國佔領之後,不但伊藤博文內閣垮臺,日本軍方也調整了戰略計劃。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日本的戰略以北上爲主,但是爲了支持北上進軍大清滿洲地區,日本必須獲得資源產地,也就得同時推動南下計劃。除了臺灣,能供日本南下的只有菲律賓。

美國佔領菲律賓,等於堵住了日本南下的通道。

俄國強租遼東半島,等於堵住了日本北上的通道。

到此,日本別無選擇,要麼困死在孤島上,要麼在美國與俄國之間選擇一個對手,打開發展之路。

美國,還是俄國?

如果僅僅看遠東的形勢,日本應該選擇美國,畢竟美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對外擴張的慾望並不強烈,軍事力量不夠強大,俄國則可以依託正在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擴大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實力,而且具有極強的擴張慾望。可是縱貫國際形勢,日本只能把俄國當成頭號對手。

原因很簡單,日本必須依靠英國,而英國把俄國視爲遠東地區的頭號對手,美國則是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奧援。也就是說,日本要想依靠英國就不能開罪美國,只能把矛頭朝向與法國結盟的俄國。

由此可見,美西戰爭也是日本向俄國發動戰爭的基石之一。

;

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70章 錯失第321章 迷霧第246章 核裁軍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52章 奮戰到底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75章 出發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8章 逃跑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497章 苦戰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98章 僵持第372章 誘餌第84章 見好就收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94章 航空力量第160章 餘熱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6章 整裝待發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401章 將才第437章 快節奏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148章 警報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379章 戰列第498章 僵持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184章 圈套第444章 減負第150章 拷問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67章 血誓第3章 帝國之路第85章 嘎然而止第71章 下基層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155章 得手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77章 新局面第230章 嘗試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137章 綱領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84章 大禍臨頭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86章 隱患第43章 出頭鳥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60章 精氣神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69章 恩仇第28章 叔侄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2章 奮戰到底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60章 精氣神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87章 關鍵建議
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70章 錯失第321章 迷霧第246章 核裁軍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52章 奮戰到底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75章 出發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8章 逃跑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497章 苦戰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98章 僵持第372章 誘餌第84章 見好就收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94章 航空力量第160章 餘熱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6章 整裝待發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401章 將才第437章 快節奏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148章 警報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379章 戰列第498章 僵持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184章 圈套第444章 減負第150章 拷問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67章 血誓第3章 帝國之路第85章 嘎然而止第71章 下基層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155章 得手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77章 新局面第230章 嘗試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137章 綱領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84章 大禍臨頭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86章 隱患第43章 出頭鳥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60章 精氣神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69章 恩仇第28章 叔侄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2章 奮戰到底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60章 精氣神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87章 關鍵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