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將錯就錯

此時,斯科特已經收到了由海軍部發來的消息,即美軍已經確認,中國艦隊經巽他海峽進入了印度洋。此外,中國海軍還出動了一支油水補給艦隊,大概在二十八日爲艦隊補充了燃油。?

問題是,這些情報已經沒有價值了。?

即便沒有收到海軍部發來的消息,斯科特也能推斷出中國艦隊走的巽他海峽,並且在二十八日前後進行過燃油補給。?

當然,收到這份情報,讓斯科特做出了肯定判斷。?

中國艦隊沒有襲擊科倫坡,而且在孟加拉灣活動的巡邏機與巡邏艦艇也沒有發現,足以證明中國艦隊在印度洋中部海域活動。那麼,中國艦隊肯定會向西航行,而且肯定會來到馬爾代夫羣島。?

問題是,馬爾代夫羣島不是一座小型羣島,其南北跨度接近兩千公里。?

如果以艦載機五百公里的作戰半徑爲準,那麼第二印度洋艦隊所覆蓋的區域,僅有馬爾代夫羣島的一半。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準確掌握中國艦隊的行蹤,斯科特就不一定能夠找到中國艦隊。?

此外,斯科特還得考慮一個問題。?

這就是,如果中國艦隊直接開赴馬爾代夫羣島,除了中國艦隊指揮官認爲第二印度洋艦隊在阿拉伯海活動之外,也有可能是其知道第二印度洋艦隊就在馬爾代夫羣島,因此就會在到達之前做好戰鬥準備。?

如此一來。第二印度洋艦隊首先暴露行蹤的可能性就不會小到哪裡去。?

顯然,斯科特非常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繼續留在馬爾代夫羣島,不見得十分安全,說不準還會遭受慘重損失。甚至有可能輸掉這場海戰。?

想到這,斯科特沒有遲疑,立即做出了決定。?

事實上,斯科特絕對不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只要想好了,他就會採取行動,從來不會瞻前顧後。在他參與的幾場海戰中,都有過類似的表現。即從來不在抉擇上花太多時間,更多的是行動。?

斯科特沒有率領艦隊北上,而是走了相反的方向。?

顯然,這與他不瞭解當時的情況有很大的關係。即他並不知道,補給艦船發回的那份電報已經被中國海軍獲得了。?

如果他知道的話,就肯定不會選擇向南航行。?

原因很簡單,這等於把第二印度洋艦隊送到了一條單行道上,不管李向龍指揮的第21艦隊走哪一條航線。第二印度洋艦隊最終都得與之決戰,絕對不會出現第二種可能,更不可能在不利的情況下撤退到安全海域。?

雖然斯科特不是優柔寡斷的艦隊指揮官,但是他也從不會把自己逼上絕路。?

在偷襲威廉港的戰鬥中。即便斯科特的行動極爲冒險,他也爲自己留了退路。而不是讓艦隊無出可去。?

這次,斯科特就走上了絕路。?

只是。在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並不知道會在前方遇到什麼。?

問題是,李向龍也不知道斯科特會率領艦隊南下。在他看來,就算斯科特艦隊埋伏在馬爾代夫羣島,也應該在羣島北部海域。道理很簡單,斯科特艦隊沒有絕對優勢,即便在均等的情況下,擊敗第21艦隊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也正是如此,斯科特纔會想方設法的伏擊第21艦隊。問題是,伏擊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伏擊戰術被對手識破,那麼獵人與獵物就很有可能對換。?

做爲一名優秀的艦隊指揮官,斯科特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如此一來,在決定艦隊作戰行動的時候,斯科特自然會爲自己留條後路,而最好的選擇就是機動到馬爾代夫羣島北部海域。如此一來,即便作戰不利,第二印度洋艦隊也可以退入阿拉伯海。?

顯然,李向龍會盯住羣島北部海域。?

在決定艦隊行動的時候,李向龍自然會做出相應的安排,不會重點盯住羣島南部,甚至不會想到第二印度洋艦隊在這邊。?

可以說,雙方的指揮官在這個時候都做出了錯誤判斷。?

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戰爭是雙方互動的結果,而雙方在指揮艦隊作戰的時候都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最終就導致海戰變得不確定,使得雙方的艦隊指揮官必須得不斷的調整作戰策略。?

之前的多場海戰證明,戰鬥的最終勝負,不是看誰犯的錯誤最少,而是看誰能夠最快利用對方犯的錯誤,或者說是抓住對方的漏洞,並且以此創造取勝的機會。戰鬥中,不怕犯錯誤,怕的是沒有抓住機會。?

第二印度洋艦隊向南航行的時候,第21艦隊已經轉向到西北。?

可以說,李向龍一直喜歡冒險,而且在他指揮的好幾場海戰中,都是靠冒險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次,李向龍依然選擇了冒險。?

重要的是,李向龍從不做沒有把握的冒險。?

第21艦隊轉向西北的時候,伴隨行動的兩艘油水補給艦在驅逐艦的陪同下,轉向到了西南。也就是說,這四艘戰艦沒有跟上第21艦隊的步伐。這與李向龍的安排有關,即第21艦隊在與斯科特艦隊作戰之後,如果打勝了,肯定需要進行一次燃油補給,如果打敗了,也需要在返航途中進行燃油補給。更重要的是,第21艦隊的目的地是馬爾代夫羣島北部,因此最可能的撤退方式就是向南航行。如此一來,不管出現任何一種情況,第21艦隊在馬爾代夫羣島南部海域進行燃油補給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即便出現意外情況,比如第21艦隊必須向西南方向撤退,也可以讓油水補給艦調轉航向,前往斯里蘭卡島南面,並不會對補給作業產生太大影響。?

這個安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這也不是李向龍做的唯一安排。?

第21艦隊向西北航行,必然靠近印度本土,因此最大的顧慮,還是部署在印度的岸基航空兵。當然,李向龍並不是擔心遭到岸基航空兵的打擊。在出發之前,他就知道英國在印度沒有部署多少作戰飛機,而且部署的作戰飛機都十分落後,根本不適合用來攻擊擁有強大防空能力的航母戰鬥羣。李向龍只擔心一點,即那些巡邏機會發現第21艦隊,從而使其戰術意圖暴露無餘。?

爲此,李向龍把艦隊防空範圍擴大到了兩百公里,而且讓戰鬥機前出掩護。?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防空戰鬥機在艦隊的航線前方巡邏,攔截有可能發現艦隊的海上巡邏機,或者是讓艦隊及時規避。按照李向龍的安排,攔截還是其次的,主要就是讓艦隊獲得規避的機會。?

雖然海上巡邏機有足夠遠的航程,但是根據李向龍獲得的情報,部署在印度的海上巡邏機都沒有配備對海搜索雷達,因此只能靠飛行員目視搜索。如此一來,巡邏機的搜索範圍將非常有限。即便在天氣良好的時候,飛行員的最大目視距離也在三十公里以內,一般情況下能達到二十公里就很不錯了。也就是說,巡邏機的搜索範圍,僅限於其航線兩側二十到三十公里的海域。因爲部署在印度的巡邏機並不多,所以英國皇家海軍不可能用巡邏機搜索整片海域。如此一來,只要及時發現巡邏機,並且及時調整航向,就能夠避開巡邏機,不被巡邏機發現。?

當時,李向龍沒有考慮過使用戰艦上的對空警戒與搜索雷達。?

主要是,對空雷達即便在探測中高空目標的時候,作用距離也只有一百公里左右,探測低空目標的距離在四十公里以內,因此提供給艦隊的規避時間非常短。此外,英國沒有在巡邏機上安裝對海搜索雷達,但是有能力安裝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設備,也就有可能截獲雷達發出的電磁波。?

也正是如此,第21艦隊實施了嚴格的無線電管制。?

轉向之後,李向龍就下令關閉了所有可以產生電磁信號的設備,包括戰艦上的雷達,並且命令在沒有得到他的允許的情況下,任何戰艦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啓動雷達,艦隊內部通信則依靠旗語與燈光信號。?

可以說,李向龍這麼做非常冒險。?

要知道,防空戰鬥機並不承擔警戒任務,也不可能照顧到所有方向,更不可能保證發現每一架逼近的敵機。?

要不然,也不用在戰艦上安裝對空警戒與搜索雷達了。?

此外,第21艦隊總共只有兩艘艦隊航母,而且“唐太宗”級的載機量並不比“秦始皇”級高多少,每支艦載航空兵聯隊也只有八十多架戰機,其中戰鬥機中隊把備用機算上也只有二十一架,兩艘航母上總共只有四十二架。正常情況下,防空戰鬥機必須分三批,一批在空中巡邏,一批在飛行甲板上待命,另外一批則在機庫內進行檢修等準備工作,因此每次能夠出動的戰鬥機不會超過十四架。?

十四架戰鬥機能做什麼??

可以說,如果防空戰鬥機沒能發現巡邏機,那麼第21艦隊就很有可能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暴露行蹤。(未完待續。。)?

第377章 好與壞第498章 僵持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6章 坐收漁利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0章 海軍起航第22章 迫敵決戰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454章 南下第5章 明爭暗鬥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138章 進攻第33章 停戰條件第211章 火藥桶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4章 政治體制第7章 軍事行動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2章 搭檔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03章 餘波第160章 餘熱第501章 不堪用第171章 振作第77章 創造機會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385章 掉隊第139章 轉折點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52章 奮戰到底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75章 夜戰第8章 人間地獄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585章 威脅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67章 血誓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69章 毅然決絕第84章 核心之爭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0章 利益同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86章 相互妥協第33章 停戰條件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75章 出發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73章 戰機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70章 圈套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3章 倒計時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108章 備戰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4章 海軍之父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377章 好與壞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7章 冷眼旁觀第97章 血戰蔚山第599章 談判第7章 矛盾根源第73章 別無選擇第85章 嘎然而止第80章 全速北上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16章 追擊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85章 陣營第157章 搶先攻擊
第377章 好與壞第498章 僵持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6章 坐收漁利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0章 海軍起航第22章 迫敵決戰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454章 南下第5章 明爭暗鬥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138章 進攻第33章 停戰條件第211章 火藥桶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4章 政治體制第7章 軍事行動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2章 搭檔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03章 餘波第160章 餘熱第501章 不堪用第171章 振作第77章 創造機會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385章 掉隊第139章 轉折點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52章 奮戰到底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75章 夜戰第8章 人間地獄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585章 威脅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67章 血誓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69章 毅然決絕第84章 核心之爭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0章 利益同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86章 相互妥協第33章 停戰條件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75章 出發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73章 戰機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70章 圈套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3章 倒計時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108章 備戰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4章 海軍之父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377章 好與壞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7章 冷眼旁觀第97章 血戰蔚山第599章 談判第7章 矛盾根源第73章 別無選擇第85章 嘎然而止第80章 全速北上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16章 追擊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85章 陣營第157章 搶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