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業論

想到這些,劉晉也是忍不住直搖頭。

稅收這東西,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明朝的稅收是非常、非常低的,這一點無論是古今中外都可以算得上是最低的。

可即便是如此低的稅,依然有人不滿足,最好是不收稅,這樣才最好。

可是沒有足夠稅收的支持,朝廷就沒有辦法良好的運轉起來,其中最重要的軍隊建設方面,根本就很難搞起來。

明朝的軍隊其實是非常強大的,朱元璋能夠靠着它打天下,朱棣能夠靠着他五次攻打漠北,這都說明了明朝軍隊的強大。

可是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的軍隊就彷彿一下子抽調了脊樑骨,再也不是那個橫掃天下的明軍了。

導致明軍戰鬥力急速下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文官統領武將,武將地位低下,沒有話語權和領導權,外行指揮內行。

但真正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明朝軍隊所需要的資金、物資得不到保證,軍戶制度下,在制度開始的時候,軍戶們還有足夠的軍田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戰鬥力有保證。

可是隨着時間的退役,軍戶的軍田被高級軍團、勳貴們所侵佔,軍戶們就越過越慘,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你能指望他們去保家衛國?

事實上到了明朝中後期,無論是剿滅倭寇的戚家軍還是後期抗擊韃子的遼東軍、關寧軍、白桿兵等等,都已經是職業軍隊了,靠着朝廷的軍餉和糧餉過活,已經不是原先的軍戶了。

原先的軍戶早已經糜爛不堪,沒有絲毫的作用。

此外朝廷沒錢,根本就沒有辦法做一些公共性的基礎性建設,比如給黃河修堤壩,疏通淮河之類的。

黃河的堤壩年久失修,年年不是洪災就是旱災,淮河淤塞,漕運運轉不通,南方的糧食沒辦法及時支援到北方等等。

這些問題都在明朝中後期不斷的迸發出來,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有錢的士紳、商人不交稅、不納糧,沒錢的貧苦老百姓卻是承受着越來越重的稅賦。

大明朝廷豈能不亡?

再看看現在,經過了劉晉的稅務改革,成立稅務衙門,開徵商稅,朝廷國庫的收稅一年比一年多,到了現在一年的稅收超過五億兩白銀。

再加上大量收上來的糧食、布匹、茶葉等等實物稅收,大明朝廷一下子就有了足夠多的錢來辦事。

不僅僅可以對軍隊進行改制,實行義務兵役制度,養起百萬的脫產大軍,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對外屢戰屢勝,不斷開疆拓土。

而且還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官員的俸祿和待遇,不至於出現洪武朝餓死朝廷大員的事情出來,也可以讓那些想到清官的官員有底氣。

還可以大規模的大搞基建,修公路、鐵路、建橋樑、修堤壩、建水庫、建港口等等,甚至於年年進行大規模的移民。

這些那一項不要花錢?

如果不是進行了稅務改制,朝廷國庫有了銀子,根本就不可能將這一件件大事給辦起來。

也就不可能出現現在弘治朝的繁榮富強鼎盛的局面。

所以稅收是一定要堅持去收的。

銀子在這些大家族、大士紳、大商人的手中就是埋在地窖裡面的疙瘩,沒有絲毫的作用,可是到了朝廷手中,它就可以起到大作用,促進整個大明帝國的發展。

“老王,需要我這邊提供什麼支持嗎?”

劉晉沉吟一番說道。 WWW ¤тt kān ¤c○

“當然要,我需要你的全力支持。”

“要是沒有你在支持我的話,我恐怕是早就已經被人給弄下去了。”

王守仁笑了笑鄭重的點點頭。

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

王守仁在江南地區負責總督江南稅務,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這些人的背後就是朝廷之中的一位位官員。

彈劾王守仁的奏疏不會比彈劾劉晉的少多少。

有好幾次朝中都御史言官在朝會上彈劾王守仁,想要將他弄出江南或者是換個地方爲官。

老王不是一般的人,江南地區的這些人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逃稅漏稅,老王就見招拆招,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逼你交稅。

再加上老王本身自己根基深厚,又有彩雲紡織廠這樣下金蛋的母雞,那真是水潑不進、刀插不進,拿老王沒有任何的辦法。

只能夠通過彈劾的方式將老王給弄走。

但是這些都被劉晉給擋住了,而且弘治皇帝也非常喜歡王守仁,在做腸癰手術之前都對朱厚照叮囑和交代過,治國之能臣只有劉晉和王守仁,如果自己不幸離開的話,要朱厚照在未來重用劉晉和王守仁。

故而對於彈劾王守仁的奏疏,也是置之不理。

但王守仁在江南地區遇到的掣肘很多,稅務總督的權力也只是僅限於徵稅,其它方面沒有任何的權力。

“我知道了~”

劉晉看看王守仁,接着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正好南直隸布政使馮時庸回家種紅薯了,自己正在考慮這個位置的人選,現在想想,老王再合適不過了。

有他來做這個南直隸布政使,主管南直隸,劉晉就放心多了。

等他在南直隸這邊幹上幾年,到時候再調回京城這邊當一個尚書什麼的,到了那個時候,朝廷上面實幹的官員就會更多。

老王這升官的速度,比起他爹來還要更快,現在他爹王華也不過是三品的官員,而老王很快就要超過他老爹了。

兩人一邊聊,也是一邊在工廠裡面視察。

“這江南一直以來都是我大明最爲富庶之地,這一畝田地,在其它地方可能僅僅只需要兩三兩銀子就足夠了,可是在江南這邊,即便是最差的一畝地都要七八兩銀子。”

“然而,這些年來,江南卻是開始落後於北直隸了。”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爲什麼北直隸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超越江南地區,要知道江南的富庶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起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歲月的積累和沉澱的。”

王守仁和劉晉很談得來,來自後世的劉晉有着這個時代人所不具備的知識和見識,每次和劉晉談話,王守仁總是能夠獲益良多。

故而和劉晉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有很多事情想要和劉晉去討論。

“後來我慢慢的研究之後才知道,真正讓北直隸超越江南地區的並不是別的什麼,而是眼前的這些工廠和機器。”

“哦?”

劉晉一聽,眉毛微微一揚,示意王守仁繼續說下去。

“傳統的財富積累,主要是依靠土地的生產,一畝地一年也就只能夠產出那麼多的糧食來,江南地區之所以富裕,那是因爲江南地區的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再加上桑蠶和茶葉以及靠海煮鹽,這才早就了江南的富庶。”

“但是這種財富的積累是非常緩慢的,一年、十年積累下來的財富也並不多,以我家來說,在浙江也算是大家族了,數代人的積累,最多的財富其實也就是家裡面的那點田地。”

“然而工廠和機械就不同了,這些機器的生產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一個人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的效率是以前的十幾倍、幾十倍、甚至於是上百倍。”

“一個工廠,佔地往往只有幾畝、十幾畝,卻是可以同時養活成百上千的工人,一年生產出幾十萬兩、上百萬兩的財物出來。”

“而且還不分時節,不分晴雨,這樣恐怖的創造財富的速度,正是北直隸能夠迅速超越江南的原因。”

“機器的力量和速度遠超人的力量和速度~”

“在未來,隨着越來越多強大機器的出現,工廠的生產效率還會更高,創造財富的速度還會更快,而傳統的以農業爲主的財富積累將遠遠落後,並且被越拉越大。”

“故而一個地方,想要快速的發展起來,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工廠、作坊和機器!”

王守仁以自身爲例子來說明機器的強大,說明北直隸迅速超越江南的原因。

聽到王守仁的話,劉晉也是笑了起來。

後世伴隨着工業化的發展,首選完成工業化的國家輕輕鬆鬆就能夠吊打全球其它的封建王朝,工業化所帶來的強大生產力,創造財富的速度遠超以往的任何時候。

“江南地區還是有自身的優勢,人口密集、有錢人多,又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在未來,伴隨着江南的地區大量工廠的涌現,江南地區極有可能會很快就再次超越北直隸。”

“淞滬發展極其的迅猛,勢頭非常強,極有可能會成爲我大明下一個天津。”

王守仁非常肯定的斷言,在江南,他看到了江南的優勢和潛力,也清楚的知道江南地區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老王,你說的很對,工業纔是強國的根本!”

“傳統的依靠農業爲主的社會,其實是非常的脆弱的,因爲農業產出是非常有限的,一年產出的糧食就那麼多,吃掉之後就沒剩下多少,財富的積累很難、很難,但工業就完全不一樣了,它具有無限的可能!”

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90章,燒玻璃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522章,眼紅了第1554章,家國天下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339章,會試第1580章,各有算計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535章,價格飛漲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532章,涼涼了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855章,這是好事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040章,鬥牛士的怒火第1624章,這還是種地嗎?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523章,月牙城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395章,大明早報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338章,誰會贏?第382章,近戰炸藥包第497章,恐怖火槍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366章,鹽這東西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1795章,吃和穿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332章,吃香的傻熊第395章,大明早報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731章,教化他們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668章,大淞滬第1771章,山民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1536章,湖廣、江西之爭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269章,猜字謎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028章,鉅艦大炮的時代第695章,瓊州第582章,建州女真第191章,水泥馬路第2198章,梁贊府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業論第2069章,青黴素第622章,對外當行王道第279章,刷題大法第51章,海納百川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2197章,皇子帶動邊疆發展第832章,炮轟古裡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1519章,我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1028章,鉅艦大炮的時代第613章,這可是肥差第107章,二牛回家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1041章,黑海第2142章,戰爭時期什麼生意都特別好做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
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90章,燒玻璃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522章,眼紅了第1554章,家國天下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339章,會試第1580章,各有算計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535章,價格飛漲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532章,涼涼了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855章,這是好事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040章,鬥牛士的怒火第1624章,這還是種地嗎?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523章,月牙城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395章,大明早報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338章,誰會贏?第382章,近戰炸藥包第497章,恐怖火槍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366章,鹽這東西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1795章,吃和穿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332章,吃香的傻熊第395章,大明早報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731章,教化他們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668章,大淞滬第1771章,山民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1536章,湖廣、江西之爭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269章,猜字謎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028章,鉅艦大炮的時代第695章,瓊州第582章,建州女真第191章,水泥馬路第2198章,梁贊府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業論第2069章,青黴素第622章,對外當行王道第279章,刷題大法第51章,海納百川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2197章,皇子帶動邊疆發展第832章,炮轟古裡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1519章,我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1028章,鉅艦大炮的時代第613章,這可是肥差第107章,二牛回家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1041章,黑海第2142章,戰爭時期什麼生意都特別好做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