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永州土改試點(三)

感謝豹君子大大的打賞!感謝老書蟲666666666(我不是托馬斯)的打賞!下週沒推薦,本心情低落,你們的打賞讓我開心許多,很是謝謝!

...................................

馮雲山看着《聖國田畝制度》的六條主要內容,心中充滿成就感!

這些都是他親手起草的,雖然很多是參照歷史上的《天朝田畝制度》和某國根據地時期的土改政策制定的,但也融合了馮雲山自己的思考。若果幾千年來的以土地問題爲首的封建剝削,能在自己手中解決,那是何等幸事!

滿清嘉慶和道光年間,尤其是中英鴉片戰爭失敗之後,農民在封建地主、官紳的殘酷剝奪下,對平分土地的日夜渴求,他們企求“不飢不寒”的低標準、低消費的平等社會是十分強烈的。正如後世某國領袖所說:農民之渴望獲得自己的土地,連做夢也想着土地!

滿清治下的百姓在水深火熱中,一代復一代的熬煎着,“樂歲終身苦,豐年不免於死亡”。他們甚至爭土地爭“永佃制”,甚至對收取五成租子的鄉紳感恩涕零,爲的是求得個溫飽。

如今太平聖國宣佈將田地分給他們,保護他們的田產,可以想象他們是如何地狂喜,如何地感激擁護聖國?!

後世歷史中,滿清的《賊情彙纂》說湖廣、安徽、江西等地農民,“賊至爭迎之”,其根本原因就是太平軍將地主老財的土地分給他們。

哪怕最後收成全部要聖庫,自己只留口糧,也歡喜無限,紛勇迎接擁護太平軍。

現在,自己制定的《聖國田畝制度》比歷史上的太平軍可更加優待得多,不但直接將田地分給他們,爲他們辦理土地證,而且,除了20%~25%左右的稅收外,收成的大部分都留給他們自己。

這必將引起巨大反響!可以想象,就此一點,便可讓一干百姓狂熱擁護太平聖軍,爲了他們的土地,爲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也必須要讓太平聖軍發展壯大,好永遠將此政策推行下去。

至於其他的戶籍、教育制度,則是馮雲山埋伏的強民治政的手段。

讓馮雲山最重視的,也最爲頭痛的,便是教育。

馮雲山深知,教育才是富民強國的根本大計。東洋之所以在19世紀末迅速強大,便是得益於現代教育制度的推廣實施。但關鍵是,現在他即便想開展教育,也卻對應的教師人員。無奈,暫時只得打算請些私塾先生湊數,但私塾先生又不會講授馮雲山希望的內容,因此還必須得編制規定的教材,強迫讓私塾先生先接受,再行傳授。

之所以在每個鄉都開設小型教習所,便是根據後世九年制義務教育得來的經驗,強制要求所有適學兒童,都必須進教習所接受教育。兒童的接受能力最強,不受長期以來的封建思想約束,思想最是活躍,接受新事物新式教育也最適合,還可以從小灌輸忠於聖王、忠於聖國的思想。可以想象,等這批兒童學成之時,聖國發展必定後勁十足。

馮雲山讓人去搜集清初洋人南懷仁的《坤輿圖說》、《歐洲天文學》,魏源的《海國圖志》,準備將其中的沒有傾向性的部分科普內容摘錄出來,再加入傾向聖國的政治內容,另行編修、合訂成《聖國開眼手冊》。

魏源的《海國圖志》,此時已有一定名氣。馮雲山記得,小時候學歷史時曾講過,連東洋國也翻刻了《海國圖志》60卷本,爭相購讀,作爲明治維新的啓蒙思想讀本之一。

馮雲山又準備抽空親自編制了一門《聖國國民手冊》,內含常用而簡單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世界地理、世界歷史等內容。其中化學、世界歷史等都挑選一些最基本的簡單介紹,不至於暴露太多馮雲山的底牌。目前,馮雲山還不想和衆人分享他的專業,等他地盤擴大,地位穩固些,纔會將自己專業傳授出來,但也只是給部分輔佐他的人。

不過,這些都是暫時想想,目前,他還真沒時間靜下來編制這些教材,只能以後一有空便編一點,慢慢編修了。

因爲,他前日一宣佈永州進行土改試點,今早便有細作秘密傳來消息,道州、江華都有幾個地主豪族秘密召集組織鄉勇,準備聯絡清軍,進行叛亂。

看來,是要土改的消息傳了出去,刺激到他們,坐不住了。要說這些豪強也真是大膽。貪戀土地,到了如此地步!他們不清楚永州府一帶的形勢麼?滿清朝廷暫時根本就沒能力來幫他們,憑藉他們組織些鄉勇,也想翻天?

當即,馮雲山命令曾觀瀾和林啓榮分別調聖兵,在細作的帶領下,對那幾個反動地主官紳進行鎮壓,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道州何紹福、江華鳳龍富爲首的七家豪族劣紳全部抓捕,就地關押,等待公審判決。其餘附從謀反的近二千鄉勇,全被打散遣送至桂陽、郴州、嘉禾等地,送礦洞開礦。

這天,道州的早上,已經有點微涼。

道州北城門外的大片空地,有一座連夜搭設的高臺。高臺上方,有兩面大紅條幅,一條寫着“地主惡霸公審大會”的字樣,另還有一條寫着“道州土改實施大會”。

高臺四周,已經有擠滿了道州城內和城外附近四周的鄉民,黑壓壓的數千人,在着急地等待着。

從城內的高地往外望去,還能看見不停有成羣結隊的鄉民從四周鄉野往道州城趕來。

昨日,在得知將那幾個反動地主官紳全部抓獲後,馮雲山便決定次日在道州城北門外召開公審大會,同時接機在會上宣佈進行土改。

曾觀瀾連夜派出數百聖兵,至道州城四周村寨,敲鑼打鼓告知此事。今日一早,道州北城外才會集聚如此多鄉民。

臨近半大上午,日頭開始曬人。

眼見差不多了,馮雲山在數十名親衛簇擁下,上了高臺。高臺兩旁也密密麻麻地站滿了親衛。

馮雲山命人將道州東郊的豪強何紹福等三人架上高臺。臺下衆鄉民有認識何紹福的,開始給身旁不認識的人介紹,紛紛指點議論起來。

曾觀瀾在馮雲山的示意下,走到高臺邊,大聲喝道:“衆位鄉親,我太平聖軍自從來到道州,趕走清妖,修橋造路,救窮濟困,一向爲衆鄉親們擁戴!很多鄉親的年輕子弟,也加入到我們太平聖軍當中,一道保護家園。”

略微停頓下,曾觀瀾看着臺下肅靜一片,紛紛注視着他,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喊道:“前陣子,太平聖王回到道州,準備在我們道州試點,開展土地改革!知道什麼是土地改革嗎?”

衆人大多搖搖頭,也有少部分人在臺下竊竊私語,彷彿知道點什麼。

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734 章 緬甸戰略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182章 這不是誤會,這是侵略第693 章 議策(四)第1245章 掌控奧斯曼帝國銀行第1080章 難以攻克的維克斯堡751章 蘇直鐵路聖東段通車830章 菲律賓總督的秘密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1100章 範汝增與西華德的繼續合作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1160章 貝奈德克元帥第1126章 幕後真兇第1205章 ****第369章 人心惶惶第141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下)第1155章 正式宣佈大不列顛王國戰敗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1085章 戴爾斯堡血戰(端午節)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第641章 洪秀全的頑固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第452章 天京城內風雲涌動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1346章 三年(感謝諸神老大的打賞!)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827章 南洋新城——雞籠坡(下)第201章 過年,1852年第1098章 三國和平844章 派你做第一任爪哇總督第156章 與法國的交易第173章 虎門炮臺激戰(三)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807章 坤甸要塞903章 維多利亞女王問策第577章 清妖京畿兵力竟達十萬之巨第702 章 攻伐西北第147章 風起雲涌(求收藏支持!)830章 菲律賓總督的秘密第249章 小刀會起義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第714章 劉長清和朱洪英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782章 國庫收支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666 章 各有算盤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533章 粵賊不是賊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四十一章 繳獲頗豐第1195章 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1132章 慘敗造成內閣紛爭第536章 崩潰的曾國藩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354章 鑄幣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1004章 借債打仗的南北兩方(不求月票求訂閱)第123章 攻奪廣州城(六)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077章 新奧爾良遭受攻擊1243章 求助普魯士(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1005章 瓜分債務的金融巨頭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927章 威遠炮臺第521章 19世紀的第一個煉油裝置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450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下)第677章 開挖河道920章 設什麼局?第1051章 決不投降的坎寧總督第1265章 未雨綢繆第358章 意見分歧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1231章 司家營鐵礦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748章 英軍大敗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700 章 繅絲廠開工(上)
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734 章 緬甸戰略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182章 這不是誤會,這是侵略第693 章 議策(四)第1245章 掌控奧斯曼帝國銀行第1080章 難以攻克的維克斯堡751章 蘇直鐵路聖東段通車830章 菲律賓總督的秘密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1100章 範汝增與西華德的繼續合作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1160章 貝奈德克元帥第1126章 幕後真兇第1205章 ****第369章 人心惶惶第141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下)第1155章 正式宣佈大不列顛王國戰敗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1085章 戴爾斯堡血戰(端午節)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第641章 洪秀全的頑固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第452章 天京城內風雲涌動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1346章 三年(感謝諸神老大的打賞!)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827章 南洋新城——雞籠坡(下)第201章 過年,1852年第1098章 三國和平844章 派你做第一任爪哇總督第156章 與法國的交易第173章 虎門炮臺激戰(三)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807章 坤甸要塞903章 維多利亞女王問策第577章 清妖京畿兵力竟達十萬之巨第702 章 攻伐西北第147章 風起雲涌(求收藏支持!)830章 菲律賓總督的秘密第249章 小刀會起義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第714章 劉長清和朱洪英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782章 國庫收支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666 章 各有算盤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533章 粵賊不是賊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四十一章 繳獲頗豐第1195章 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1132章 慘敗造成內閣紛爭第536章 崩潰的曾國藩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354章 鑄幣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1004章 借債打仗的南北兩方(不求月票求訂閱)第123章 攻奪廣州城(六)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077章 新奧爾良遭受攻擊1243章 求助普魯士(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1005章 瓜分債務的金融巨頭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927章 威遠炮臺第521章 19世紀的第一個煉油裝置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450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下)第677章 開挖河道920章 設什麼局?第1051章 決不投降的坎寧總督第1265章 未雨綢繆第358章 意見分歧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1231章 司家營鐵礦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748章 英軍大敗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700 章 繅絲廠開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