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忠烈之臣

隨即喜峰口的關牆上面,便如同開鍋了一般,開始接二連三的噴吐出了一道道的烈焰,守軍設置在關城上面的各種大小火炮,此時同時開始被點燃,幾十門各式火炮,如同一柄柄燒紅的大掃帚一般,散彈掃在了進攻的這些建奴頭頂。

僅僅是一下子打下去之後,這些本來還耀武揚威的烏真超哈營的兵將們,便跟撞上了釘板一般,撞得是滿頭滿臉都是血,當即便被掃翻了一片,打的這些建奴兵將們是猝不及防,一個個驚恐之下連滾帶爬的便逃了回去。

石廷柱目瞪口呆的望着喜峰口的關隘和關牆,一時間都有點反應不過來了,好一陣子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他沒想到喜峰口的守軍根本就不是被他們給嚇住了,而是等着他們上門,好痛揍他們一番,於是眼看着守軍火力旺盛,於是趕緊下令收兵後撤,重新整兵。

而後面遠遠觀戰的阿巴泰和豪格也被嚇了一跳,他們同樣也沒有想到喜峰口的守軍突然間變得這麼強硬,炮火居然如此猛烈,可見的這裡的守軍其實是早有提防,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心中都是咯噔一下,暗叫壞事了!

可是他們好不容易纔來到了這裡,雖然意外發現喜峰口守軍增強了實力,而且抵抗顯然是很頑強,這個喜峰口看來是不太好打了,可是既然來了,他們也總要想辦法試試才行,山海關已經打成了那副德行,如果他們這邊又攻不下喜峰口的話,這次南下豈不便成了笑話了嗎?那麼他阿巴泰和豪格回去也沒法向皇太極交代呀!

於是阿巴泰立即便令人增援石廷柱,加強進攻的兵力,並且派人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隨行拉來的幾門紅夷大炮也加上,開始對準喜峰口一帶的關城開始了猛轟。

一時間喜峰口一帶也開始傳出了此起彼伏的炮聲和喊殺之聲,整整三天時間下來,喜峰口的關城被建奴的大炮轟的是千瘡百孔,可是卻依舊巋然不倒,守軍好像是王八吃秤砣了一般,鐵了心要跟喜峰口同生共死了一般。

這三天時間阿巴泰和豪格可以說想盡了辦法攻打喜峰口,幾次甚至於都險一些要攻下關牆,可是卻被喜峰口守將周遇吉在最關鍵的時刻,領親兵殺之,將他們攻上城牆的建奴軍兵將給殺退了下來,特別是石廷柱麾下的漢軍鑲紅旗的烏真超哈營的漢兵們,在關下是死傷慘重,三天下來建奴軍的士氣便低落了許多。

阿巴泰和豪格面面相覷,本以爲輕而易舉便可攻入關內的這一仗,沒成想打成了這幅德行,眼看着鎮守喜峰口的這批明軍,居然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般,變得強悍無匹,前赴後繼的拼死在關牆上面抵抗,又是發炮轟擊,又是火銃齊鳴,又是弓箭如雨一般發『射』,總之擺出了一副於城同殉的架勢,於是二人都不由得萌生了退意。

在他們看來,既然喜峰口不好打,他們也犯不着在這裡死磕,現在三天下來,他們已經損失了近兩千兵將,天知道如果強攻下喜峰口,還要死多少人,他們這次入關是要去搶大明的天下的,不是要把血都在這關城一帶流光的,所以他們不必在這裡,非要死磕到底,喜峰口不好打,他們可以再去打古北口打黃崖關,這兩處關隘,聽說沒有多少明軍駐防,倒還不如去打那兩處關隘去,省的在這裡拖着進退不得。

不過他們還是有點不甘心,第四天一早,還是再一次對喜峰口發動了一次猛攻,可是戰至中午,卻還是不能攻取關城,於是阿巴泰無奈之下,只得下令收兵後撤,放棄攻打喜峰口,轉而繼續在山中尋路朝西,向着密雲方向的古北口和黃崖關一帶進兵,另尋入關之路。

可是如果阿巴泰和豪格知道喜峰口關內的情況的話,肯定會爲他們的這個決定悔得腸子都要綠了,因爲他們連續對喜峰口發動了四天時間的猛攻,對於周遇吉來說,也不好過,畢竟建奴的兵力太多,而且火力也不弱,特別是哪幾門紅夷大炮,每每齊放一次的時候,關牆上的守軍都傷亡慘重,而且許多關牆剛剛臨時修葺了一番,並不堅固,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被建奴的大炮轟的垮塌。

雖然盧象升和閻重喜送他了一批炮銃和彈『藥』,還補給他了二百大中軍兵將,加強了他的實力,可是這幾天下來,他麾下的兵將作爲主力,始終都堅守在一線,損失極爲慘重,而且他拿出的那點銀子作爲賞金犒賞兵將,兩天便被髮了個精光,到了這後兩天時間,他只能給有功兵將打白條了,不過好在這個時候兵將們也殺紅了眼,早已不在乎什麼賞金不賞金的事情了,一個個依舊奮勇作戰。

建奴幾次發動的猛攻,都險一些突破他們的防線,攻破關城,但是往往最後一刻,都是周遇吉親自領兵殺至,一刀一槍的硬把建奴給撞了下去,可是守軍的傷亡也日益加重,到了第四天的時候,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而周遇吉在第四天上午的激戰之中,也在城上身負重傷,身上不但中了銃彈,而且還被建奴弓箭手命中了數箭,更是在他率兵擊退一羣攻上城牆的建奴的時候,還被一個建奴用長槍刺中了腰腹,雖然勉力打退了建奴的進攻,但是周遇吉也已經是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再也站不起來了。

雖然周遇吉身負重傷,但是眼看着奴軍正攻的激烈,周遇吉強忍着傷痛,不肯讓手下將其擡下城牆去接受醫官的救治,生怕有人看到他倒下了,便軍心大散,以至於守關之戰功虧一簣,於是他咬着牙令手下用家丁在城牆上立起一個架子,他背靠着架子又讓兩個強壯的家丁左右架着他,強撐着繼續站在城牆上鼓舞士氣,雖然肋骨已斷,不時的還在大口吐血,可是他依舊站在關頭大喊殺奴不止。

手下的那些家丁們看到周遇吉腳下的血,流了一大灘,各個都放聲大哭,一個個瘋了一般的在城頭上跟建奴廝殺不已,期間發生了衆多可歌可泣之事,許多家丁在這一戰之中,抑或是戰死城頭,抑或是抱着攻上城牆的建奴翻下了城牆,於敵同歸於盡,一直廝殺到建奴膽寒,最終收兵退去。

而周遇吉一直在城牆上堅持着看着建奴大軍退去之後,才暈倒了過去,許多人這才知道,周遇吉早已身負重傷,卻還在堅持着指揮他們與敵激戰,各個都頗受感染,在周遇吉被擡下城牆之後,許多人還堅守在城牆上,死死的盯着撤退的建奴大軍。

周遇吉傷勢非常重,被擡下城牆之後,昏『迷』了很長時間,才甦醒過來,這個時候有手下的兵卒前來告訴他,喜峰口之外的建奴大軍,已經知難而退,撤離了喜峰口,可能是另尋關口去想辦法了。

周遇吉聽罷之後放聲大笑了幾聲,接着又吐了幾口鮮血,這才長嘆一聲,掙扎着命人將他攙扶起來,跪在地上對着京師方向磕了三個頭,喃喃的說道:“聖上,周遇吉身受皇恩,不能替聖上鎮守京師,但是卻替聖上在此地擋住了建奴大軍入關!微臣也算是對聖上盡忠了!還望聖上能自己保重!微臣先走一步了!”

說罷之後周遇吉便再次暈倒,後來他又甦醒了一次,不過已經是處於彌留狀態了,因爲他的傷勢實在是太重,有沒有及時救治,血幾乎流乾了,神仙也無力再將他救活過來,在他彌留之際,他將手下的諸將招致面前,告訴他們,令他們務必要堅守此關,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放棄這裡,今後如果天下真的要變,這幾個手下的部將,自己決定今後何去何從,他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不會怪罪他們的!

幾個手下各個都放聲大哭,跪在地上對周遇吉磕頭稱是,保證他們絕不會放棄此關,定要堅守到建奴退兵回關外去之後再說!

而周遇吉交代了後事之後,隨即便撒手人寰,極其壯烈的死在了喜峰口關城之中,而他死後,喜峰口所有軍民,全部披麻戴孝,爲他送行,一個軍中文吏更是將這一次喜峰口守關之戰,詳細的寫了下來,詳詳細細的描寫了周遇吉之死的細節,以及他死之前對京師方向磕頭說的那些話,然後派人將這一份奏報,連夜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了京師。

後來京師之中的皇帝朱由檢看罷了這份奏疏之後,重重的嘆息了一聲,當即追封周遇吉爲太保、賜諡號忠武,而大明亡之後,大中皇帝則承認了他對周遇吉的追封,同時下旨爲周遇吉在喜峰口建起了一座大墓,供後人祭拜瞻仰,而周遇吉的家眷也受到了大中朝的特殊照顧,後來周遇吉之子,還成爲了大中朝的一員水師大將。

而周遇吉死後,他麾下的殘部忠實的執行了他的命令,駐守在喜峰口,並未因爲周遇吉的死而作鳥獸散,一直堅持到了大中軍前來接防之後,才全軍投降了大中軍,並且他們的全部沒有被大中軍解散,而是被肖天健下旨保留了下來,單獨編爲了一營,歸入到了劉耀本麾下的近衛軍之中,賜名爲周遇吉營,並且下旨將此營永久保留下去,以此作爲對周遇吉功勞的表彰!以後凡是編入這個營的人,全部都會由他們的前輩,將周遇吉孤軍死守喜峰口之戰,傳給這些新兵們,使得能入此營之人,都爲此感到非常榮耀。

這在大中軍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畢竟周遇吉代表的是大明的一支軍隊,他死前始終是忠於大明朝廷的,死後大中朝卻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一個屬於大中軍的部隊,這種事情在大中軍之中,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使得周遇吉自此永享榮光,也成爲了後來大中國的一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而阿巴泰和豪格,則是在後來才知道了鎮守喜峰口的明軍守將周遇吉,其實在他們撤走的時候,已經身負重傷,僅剩下了一口氣了,他們二人得知此事之後,都捶胸頓足後悔的腸子都快綠了,當時如果他們稍微再堅持一下的話,那麼便可能會攻破了喜峰口,可是最後一刻,他們卻選擇了退縮,以至於招致了後來的失敗,後來二人自己勸自己,說這也許冥冥中也代表了天意,以此來安慰自己罷了。(未完待續)

第93章 偵查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194章 雙風貫耳第13章 成功脫逃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15章 下馬威第35章 鎖定目標第62章 軍情第81章 驅降攻城第74章 忠奴第102章 血案元兇第4章 打劫目標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11章 莫名其妙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99章 夜襲2第85章 巡視鄉里第88章 再下一城第38章 真相大白第66章 密旨第125章 名臣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29章 再戰石橋第112章 崇禎的宿命第11章 宿命第5章 口水戰第99章 夜襲2第19章 千金馬骨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177章 困獸之鬥第40章 告慰苦主第184章 賜宴第132章 朝議第5章 夾生飯第47章 惱羞成怒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27章 合作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144章 大考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106章 春耕第107章 屠城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31章 舌頭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4章 北伐第5章 傳教士第12章 斷然拒絕第237章 大閱兵5第66章 試槍第23章 震懾第3章 困境第117章 絕殺第110章 紫禁城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12章 單刀赴會1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88章 再下一城第118章 遺詔第35章 隴州之戰2第214章 飛速發展第113章 面和心不合第215章 非議第40章 騎戰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48章 盧象升之憂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21章 複合手雷第210章 大霧第43章 叛徒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83章 無奈就範第212章 南下北進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69章 再戰再敗第9章 事敗第83章 參謀部第118章 遺詔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97章 緊鑼密鼓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4章 終歸要來第230章 失望第144章 大考第100章 逆襲2第60章 反目成仇第72章 斥候的對決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69章 磨刀霍霍第81章 得勝還師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46章 兩強之戰1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7第89章 奴酋困局
第93章 偵查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194章 雙風貫耳第13章 成功脫逃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15章 下馬威第35章 鎖定目標第62章 軍情第81章 驅降攻城第74章 忠奴第102章 血案元兇第4章 打劫目標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11章 莫名其妙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99章 夜襲2第85章 巡視鄉里第88章 再下一城第38章 真相大白第66章 密旨第125章 名臣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29章 再戰石橋第112章 崇禎的宿命第11章 宿命第5章 口水戰第99章 夜襲2第19章 千金馬骨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177章 困獸之鬥第40章 告慰苦主第184章 賜宴第132章 朝議第5章 夾生飯第47章 惱羞成怒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27章 合作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144章 大考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106章 春耕第107章 屠城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31章 舌頭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4章 北伐第5章 傳教士第12章 斷然拒絕第237章 大閱兵5第66章 試槍第23章 震懾第3章 困境第117章 絕殺第110章 紫禁城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12章 單刀赴會1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88章 再下一城第118章 遺詔第35章 隴州之戰2第214章 飛速發展第113章 面和心不合第215章 非議第40章 騎戰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48章 盧象升之憂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21章 複合手雷第210章 大霧第43章 叛徒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83章 無奈就範第212章 南下北進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69章 再戰再敗第9章 事敗第83章 參謀部第118章 遺詔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97章 緊鑼密鼓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4章 終歸要來第230章 失望第144章 大考第100章 逆襲2第60章 反目成仇第72章 斥候的對決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69章 磨刀霍霍第81章 得勝還師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46章 兩強之戰1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7第89章 奴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