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軍壓境

本來這個決斷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拿定的,相較之下他吳襄也是漢人,同樣也不希望看到建奴將燕雲之地控制在他們手中,而且這麼多年下來他吳襄也和建奴打了這麼多年,他們吳家族人死在建奴手中的也着實不少,所以他也痛恨建奴,投降肖天健的大中軍,對他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想想連盧象升、孫傳庭、丁啓睿這幾個大明重臣現如今都投靠了他們,更何況他這個武進士出身的武夫,投靠肖天健本來並不是什麼難做的決定。

可是陰差陽錯之下,偏偏去年朝廷卻將他的兒子吳三桂調入關內去和肖天健作對,結果卻死在了肖天健手中,這件事讓吳襄可以說是恨透了肖天健,他吳襄這麼多年來,可以說將所有吳家對未來的期望全部都放在了吳三桂他這個兒子身上,對於吳三桂他可以說是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現如今他這個寶貝兒子卻死在了肖天健的手中,這可是殺子之恨呀!

他吳襄自問報仇是不可能了,可是要讓他投降肖天健,這件事卻成了他最大的心結,無論如何吳襄都無法邁過這道心坎,投降大中軍。

於是在兩方的催促之下,吳襄這幾天時間是左右搖擺不定,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糾結的是一塌糊塗,幾天下來,他茶飯不思,嘴脣上便起了一層的燎泡,人也瞬間顯得蒼老了許多。

一支支建奴的大軍,抑或是騎着健馬,抑或是徒步而行,更有大批建奴的包衣奴爲他們趕着大車,滿載着糧秣兵帳之物,緩緩的出現在了山海關之外,更有打着各色旗幡的漢八旗的漢軍,用健壯的騾馬,拖拽着一門門重逾兩三千斤的重型紅衣大炮,緩緩的朝着山海關一線進逼而來,如同人海一般的匯聚到了山海關外面,紮下了綿延出幾十裡的大營。

一隊隊韃子兵的哨旗出現在了山海關一線的長城外圍,囂張到了極點的在關城外面來回馳騁,向着關牆上駐守的明軍炫耀着他們的武力,更有一些建奴,囂張的將一些俘獲的大明女子,拖至關牆外面,按在地上肆意的凌辱,他們還將一些俘獲的明軍兵將和漢民,拉到關牆下用各種殘忍的方式,一批批的屠殺,將這些人的屍首就丟棄在關下,來威懾守關的明軍。

關城和關牆上的明軍大部分都是面如死灰,一個個敢怒不敢言,只能忍着強烈的恐懼和憤怒,看着關牆外面發生的一幕幕慘劇。

這種事情是建奴大軍慣用的伎倆,每每他們要攻城的時候,便會使用這種卑劣的手段,來嚮明軍守軍施壓,從精神上摧垮明軍,並且通過這種方式,逼迫明軍放棄抵抗,投降他們,而且這些年這種手段可以說是屢試不爽,許多關外鎮守城堡的明軍,正是因爲承受不住這種壓力,怕建奴攻破他們的城堡之後,以同樣的方式屠殺他們,所以最終精神崩潰,便投降了建奴,這一次建奴大軍犯境,少不了還要使用這種方式向鎮守長城沿線的明軍兵將施壓。

而且這種手段可以說有着很好的作用,成功的令守軍兵將們產生出了恐懼之感,士氣更是跌落的厲害。

吳襄聽聞消息之後,也帶着家丁登上了城樓,遠遠的朝着山海關之外望去,看罷之後心中可以說是哇涼哇涼的一片,建奴大軍此次入寇,可謂是精銳盡出,單單這些多爾袞率領的前鋒兵馬,兵力便達到了七八萬之衆,幾乎將山海關外面給堵了個水泄不通,兵力之盛可謂是前所未聞。

別說是那些鎮守關城的明軍兵將們害怕了,即便是吳襄這個主將,現如今也是看罷了建奴大軍的軍容之後,同樣是心驚膽戰手腳冰涼,可以說是未戰先怯了幾分,不過吳襄還是故作鎮定,在關城上面下令,令諸軍做好防禦的準備,一旦建奴大軍進攻,便死守各處城堡隘牆,不得放建奴軍攻上關頭。

山海關在這個時候被稱爲天下第一雄關絲毫不爲過之,此關最早乃是明洪武年間,大將徐達率領數萬明軍在此建關,後來又歷經二百餘年的不斷擴建和修葺,使得這裡形成了一個令人震撼的防禦關城體系。

山海關不單單只是長城加上一座關城這麼簡單,而是整體佈局是由七座城堡、十大關隘和長城上的三十座敵樓、六十二座城臺、十八座烽火臺、十六座墩臺等組成的城防建築羣。結構嚴謹、功能齊全,構成了主體兩翼,左輔右弼,二城爲哨,一線逶迤,互爲犄角之勢的格局,所以說其爲天下第一雄關,絕不是對它簡單的吹捧,而是實至名歸。

別看建奴這些年屢屢入寇關內,但是建奴大軍每每入寇,都是通過長城沿線的其它關隘偷襲進入的關內,這麼多年以來,建奴也不是沒有打過山海關的注意,但是建奴方面卻從攻破過山海關,所以這一次建奴要入關,調集如此多的人馬前來山海關處,也是想要以真正的實力,來拿下這座爲大明鎮守邊關的雄關,從此掌握住南下的最重要的通道,大開南下方便之門,爲下一步大軍南下做充分的準備,省的還要繞道其它險要之處,極不方便的去偷偷摸摸的入關。

多爾袞在率部抵達山海關外之後,在關外數裡遠處下令紮下了大營,命部下以殺俘的手段,先去震懾一下山海關的守軍,而他則坐在帳中,對前去送信給吳襄的一個漢人問道:“山海關守將吳襄收到信之後,有何反應?爲何到現在還沒有做出投降我們大清的動作?反倒是看上去要死守此關?”

被派去聯絡吳襄的乃是一個明朝在關外的小吏,此人前幾年投靠了建奴,充當了建奴的狗腿子,這會兒一臉的獻媚像,而且非常懼怕的跪在多爾袞的面前,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奴下前幾日已經將聖上的親筆信送入了關內,並且親自交給了明將吳襄,當時吳襄並未對小的說太多,僅僅是收下了信之後,說會考慮,便派人將小的送出了關!

這說明吳襄其實並未真就決心替明朝死守山海關的想法,眼下他不過是還在考慮之中,另外據說有一支刑天賊的兵馬,近期也已經從居庸關入關,他們沒有直逼大明京師城下,反倒是一路疾行趕到了薊州鎮一帶,主力便陳駐在了永平府,同樣虎視眈眈在覬覦着山海關。

小的以爲,這支刑天賊的人馬,肯定也是想要在我們大軍奪取山海關之前,先於我們奪佔山海關一帶,控制住山海關,防禦我們大軍入關!

他們定是也已經對吳襄勸降了,現如今吳襄肯定是還在兩邊搖擺,拿不定到底該投靠我們還是投靠刑天賊那邊的主意,所以還請睿親王稍等一下,不妨再對吳襄施壓一下也好,迫使吳襄儘快投降親王!開關讓睿親王率軍儘速入關!”

多爾袞聽罷之後,一聽見刑天賊三個字,頭便覺得有點疼了起來,這一次他們南下打算入關先行奪佔燕雲之地,本來是佔得了時間上的先機的,而且他們還調集了大批的人馬,形成了對關寧一帶明軍的巨大優勢,可是偏偏在寧遠城,卻被洪承疇和一批明軍拖延了月餘時間,使之無法揮師攻打山海關,現如今刑天賊倒好,肯定是也得知了消息,便也開始進兵大明京畿之地,搶在了前面先進入了大明京畿,現如今不但破了居庸關,倒還幾乎和他們同時都進逼到了山海關。

而刑天賊放着大明的京師不打,卻丟下大明京師先跑到了山海關另一側,虎視眈眈的盯着山海關,不用多想,也知道這些刑天賊肯定是將他們大清軍視作了最大的敵人,寧可先放着熟透了的京師這個果子不摘,也要先將他們抵在山海關外面。

如果他不能有效的說服明軍山海關守將吳襄投降他們大清的話,一旦吳襄選擇投降了刑天賊的話,那麼山海關恐怕就不太容易打下來了。

回想一下崇德三年末也就是崇禎十一年末那一次他率軍入寇關內京輔之地的時候,碰上的刑天賊的兵馬,幾戰下來,他們的自傲,幾乎差點被這支刑天賊給打沒了,區區一兩萬刑天賊,在京輔之地到處找他們的麻煩,每每交手,便打的他們無力招架,杜度更是險一些被他們給打死,令他們入關的各旗都損失慘重,差點還引起了蒙古八旗的異心,讓他們出關之後,好一陣子忙活,纔算是又鎮住了蒙古諸部,重新恢復了受損各旗的兵力。

所以對於刑天軍,時下他和麾下的諸將,都有點心寒,野外浪戰他們尚不能在刑天賊的手頭上討去便宜,一旦要是讓刑天賊再捷足先登控制了山海關的話,那麼這一次南下,弄不好他們大清走到這裡也就算是到頭了。

不過幸好這一次趕到山海關另一面的刑天賊只有區區一萬多人,而他們大清軍這邊卻集結起了近二十萬大軍,數量上他們佔據了巨大的優勢,即便是單單算他麾下的前鋒軍,兵力也遠超過對面另一側的刑天賊軍數倍之多,所以吳襄只要不是傻子,也能看出來孰強孰弱,應該能做出明智的選擇的。

第58章 可悲可喜第67章 慘烈屠殺第206章 奇兵2第168章 先捏軟柿子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43章 救人第88章 再下一城第189章 輕取鳳陽第72章 斥候的對決第91章 亂局之下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51章 展示武力第179章 重拾舊業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82章 定裝顆粒火藥第45章 京師第140章 大考將至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1章 困頓督臣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187章 大裁軍第27章 合作第65章 撲城第44章 兩強相遇第25章 難民潮第217章 皇長子第195章 破南陽第30章 各懷心思第155章 星夜回援第1章 烏龍之戰第108章 白旗第67章 紛雜局勢第69章 看破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109章 義子第143章 僥倖第2章 畝產千斤第5章 密道第198章 扶植第82章 波濤洶涌第88章 醫護隊第8章 勢如破竹第68章 佈置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9章 戰略失誤第11章 託大第214章 罷兵第18章 老調重彈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18章 豁然開朗第164章 兵餉制第35章 鎖定目標第142章 爲何而戰第232章 制服控第54章 兩強之戰10第153章 一聲嘆息第136章 人選第151章 巧匠第46章 卑鄙之極第237章 大閱兵4第173章 困獸之地第210章 絕地反擊第97章 絕非君子第176章 貴客第151章 巧匠第185章 海貿集團公司第60章 棄城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66章 吳三桂第10章 定四川第133章 名儒第73章 以殺立威第31章 好大綠帽第33章 暗箭2第43章 殺牛第49章 滿門盡屠第94章 伊河之屠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04章 襄外&安內第76章 僱傭關係第99章 夜襲2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3章 警醒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6章 交易第174章 好消息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242章 意在燕雲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156章 將錯就錯第226章 班底2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46章 檢驗第33章 英魂第71章 事有詭異第24章 洪流
第58章 可悲可喜第67章 慘烈屠殺第206章 奇兵2第168章 先捏軟柿子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43章 救人第88章 再下一城第189章 輕取鳳陽第72章 斥候的對決第91章 亂局之下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51章 展示武力第179章 重拾舊業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82章 定裝顆粒火藥第45章 京師第140章 大考將至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1章 困頓督臣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187章 大裁軍第27章 合作第65章 撲城第44章 兩強相遇第25章 難民潮第217章 皇長子第195章 破南陽第30章 各懷心思第155章 星夜回援第1章 烏龍之戰第108章 白旗第67章 紛雜局勢第69章 看破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109章 義子第143章 僥倖第2章 畝產千斤第5章 密道第198章 扶植第82章 波濤洶涌第88章 醫護隊第8章 勢如破竹第68章 佈置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9章 戰略失誤第11章 託大第214章 罷兵第18章 老調重彈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18章 豁然開朗第164章 兵餉制第35章 鎖定目標第142章 爲何而戰第232章 制服控第54章 兩強之戰10第153章 一聲嘆息第136章 人選第151章 巧匠第46章 卑鄙之極第237章 大閱兵4第173章 困獸之地第210章 絕地反擊第97章 絕非君子第176章 貴客第151章 巧匠第185章 海貿集團公司第60章 棄城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66章 吳三桂第10章 定四川第133章 名儒第73章 以殺立威第31章 好大綠帽第33章 暗箭2第43章 殺牛第49章 滿門盡屠第94章 伊河之屠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04章 襄外&安內第76章 僱傭關係第99章 夜襲2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3章 警醒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6章 交易第174章 好消息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242章 意在燕雲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156章 將錯就錯第226章 班底2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46章 檢驗第33章 英魂第71章 事有詭異第24章 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