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班底2

至於商業,歷史上商人在中國地位都不高,即便是他們有錢也不行,商業的發展更是受到了各種制約,大明的經濟發展甚至還趕不上兩宋時期,所以肖天健認爲,很有必要將商人的地位提升起來,重視對於工商業的開發,畢竟工農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商業,今後許多人其實可以脫離土地的約束,進入到工商業之中,今後爲國家提供有力的稅務財政,儘量減輕對農民的負擔。

對於這一點上,諸臣反應很大,覺得肖天健這麼做,太過給那些商賈們長臉了,按照三六九等劃分,都是士農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最爲低下,特別是在大明,商人更是有錢但是卻沒有地位,現在專門成立商業署,是不是太擡舉他們了?

而且諸臣也看到肖天健的老丈人是個大商賈出身,還以爲肖天健這是爲了討好他老丈人才這麼擡舉商賈呢,於是頓時紛紛提出意見,表示不支持這件事。

肖天健冷下臉對諸臣說道:“爾等難道以爲我肖某單單只是爲了我岳父才這麼做嗎?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富裕與否,關鍵並不是看你產出多少糧食,最終還是要看商業的流通,你們所用之物,低頭看看,哪個不是經過商人之手?沒有他們的話,家家戶戶以後難不成還回去自耕自織?

我要設置商業署,並非就是要擡舉商賈,而是要鼓勵經商,今後從商業和工業之中收取稅金,來減輕農民的負擔,有朝一日的話,如果工商業發達到足夠支撐國家財政的話,那麼我就取消天下農民百姓的稅賦,讓天下的農民都過上好日子!

以後咱們中國的商品,要賣到天下各地區,包括海外的那些蠻夷們,都要用上咱們中國所產之物,讓咱們漢人來賺取天下的錢,到時候可收的稅賦之高,恐怕不是你們可以想象得到的!沒有商賈來做這件事,難不成還學大明,將所有沉重的稅賦徭役都壓在普普通通的農民百姓身上嗎?那樣的話遲早我們國家,還會出現這樣的大亂!什麼時候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你們不理解我這麼做,我可以不怪你們,但是你們要知道,這件事是利國利民之事,當然,經商者不許從政,從政者不許經商,這一條要給我記住,省的官商勾結壟斷市場,橫行於世!這一點今後不會變,省的跟現在的官員一樣,暗中經商,撈的各個盆滿鉢滿,卻一毛不拔不給國家繳納稅賦,只要監察院發現有當官的暗中經商,那就給我滾蛋,去經商好了,總之當官的不許經商,經商的不許當官,以後即便是我的兒女們,也照樣按這條規矩來!這件事就這麼定,鼓勵經商,但是要管起來他們比放任他們更好!”

諸臣一聽,得!這件事只能這麼辦了,想想也是,把商業管起來,總比放任他們隨便胡搞要強,國家還可以收取大批的稅金,這又何樂而不爲呢?

至於兵部方面,肖天健的意見很明確,武不幹政,文不主兵,兵部就是負責天下兵馬的管理調動,主要負責的是對外的戰爭,不許干涉政務,當然文官系統也不能干涉軍隊,軍人就是軍人,單純一點更好,他們服從的是國家最高的控制者,也就是肖天健,最起碼現在是這樣的!

當然爲了防止軍將坐大,尾大不掉,肖天健其實早就在安排這種事,刑天軍諸軍只能從後勤部領取糧秣,戰事情況特殊才能依靠繳獲之類的來滿足需要,平時是不許在駐地徵糧徵餉,後勤部的糧餉又要從戶部支取,軍官的選調也不是軍將可以做主的,一般人想要在刑天軍系統之中,培養出一支效忠於他們私人的軍隊,那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兵部交給軍人去負責管理,也不怕出什麼亂子,這一點最終也得到了諸臣的支持,這些部門不給眼下軍將們留一個也說不過去。

禮部方面肖天健認爲可以儘可能的壓縮,今後主要負責外事方面的事情,說白了就是以後的外交部,一方面負責和外國交往,一方面要負責起來對外的情報蒐集,至於皇室的排場問題,就可以能省則省。

肖天健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現在雖然要立國,但是國家經過這些年的動亂和天災**之後,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排場的事情能免則免,今後省下錢儘可能的用於民事方面的事情,多給老百姓辦點實事。

於是禮部便成了六部之中最小的一個部,同時也屬於最不重要的一個部,諸臣最終也都答應了下來。

最後只剩下了吏部,至於吏部,肖天健也沒有過多的提出太多的意見,但是卻提出來對官員的選拔今後不見得就一定要通過科考來進行,當官要有文化是必然的,但是隻讀四書五經會做八股文,是絕對不成的,學以致用,用人就要有所專才行,讓懂行的去管事,比不懂行的要強太多,這方面就是以後選官的標準,另外就是要設置推行更加嚴格的官吏考覈制度,能上就能下,合格的官員可以舒舒服服的當官,但是不合格的庸才考覈不通過,就直接貶回家種田去,省的禍國殃民。

這些繁雜的事情商量起來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把肖天健和一幫準備的諸臣累的是暈頭轉向,肖天健更是不得不暫時將軍事上的事情委託給了李信負責,令其以總參謀部的名義暫時調派兵馬,在拿下鎮江府、揚州府、松江府、蘇州府之後,轉而便開始朝南對浙江用兵,同時抽調羅汝才和李栓柱的兵馬回湖廣坐鎮,精力放在荊州一帶,爲下一步入四川做準備,

之所以讓羅汝才和李栓柱回師湖廣,做兵發四川的準備,主要原因是近期在肖天健展開對南直隸的攻伐之後,陝西方面也傳來消息,說時下盤踞在漢中的李自成近期發展速度也很快,麾下再次聚起近十萬人馬,一方面在朝北,對西安府、鳳翔府用兵,現已經拿下了鳳翔府,並在圍攻西安府,試圖將陝西省府西安給拿下,時下陝西巡撫汪喬年手中可用的兵將數量很是有限,各邊也已調不來兵力了,而他手中時下僅剩下了左光先、李國奇、高傑這幾員大將爲了保住西安,他已經將時下手頭可以用的官軍都集中在了西安府一帶,很顯然要和李自成在西安決一死戰。

如此一來倒是便宜了正在陝北一帶活動的王承平了,王承平這段時間在閻重喜的支持下,迅速的控制住了榆林衛一帶,並且將兵力推進到了延安府周邊,蠶食掉了陝北大片區域,連李自成的老家米脂縣一帶,也落在了王承平的控制之中,王承平在陝北一帶力量發展也很迅速,麾下招募起了近三萬人馬,其中單是精悍的騎兵就有近萬人之多,下一步僅剩下了攻下延安府,繼續朝着慶陽府和平涼府一帶進兵了,所以李自成想要控制住整個陝西,現在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如此一來,李自成雖然有心拿下西安府,但是也不得不考慮刑天軍這個龐然大物今後對他的威脅,近期情報部門的內線卻傳來消息,說李自成打西安很可能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集兵攻打西安,一方面卻在漢中集結物資,做好了一旦攻不下西安,便率部攻入四川,將四川作爲他今後盤踞的基礎。

如此一來,肖天健便不能坐視不管了,四川一旦要是讓李自成現行奪佔的話,那麼今後待他和李自成攤牌的時候,無疑將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四川多是大山,一旦李自成在這裡站穩腳跟的話,今後想要將他再拔掉,那就不太容易了,所以肖天健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趁着眼下南直隸之戰大局底定,於是便將羅汝才和李栓柱所部抽調出來,返回湖廣做入川的準備,相對於李自成從漢中入川,刑天軍這邊如果從荊州逆江而上的話,入川顯然會更方便一些,肖天健打算搶在李自成入川之前,便先行入川,最起碼也不能講四川整個讓給李自成。

李信接令之後,便調動兵馬,先調石冉到揚州府坐鎮,留部分新編降兵歸入其麾下,讓其一邊對這些新編降兵進行整訓,一邊防範官軍從淮安府一帶南下,其餘的主力人馬一部分交給羅汝才和李栓柱二人通帶,返回湖廣,另一部分則由羅立和劉耀本率領從蘇州府開始朝着杭州府進軍,開始發動對浙江的攻勢。

接下來的戰事肖天健其實不用太操心了,南京會戰之中,官軍損失慘重,而且對於各地官府以及官軍的打擊都很大,浙江本來就沒有多少官軍,而且浙江兵在萬曆戚家軍之後,便再無名將雄兵可言,承平已久的浙江,面對着羅立和劉耀本這兩把肖天健手中的利刃的時候,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什麼還手之力,別看韓、光美率領殘部跑到了杭州,但是以韓、光美這個膿包的本事,想要守住杭州,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第49章 互通有無第89章 三棱刺第36章 萬安王府第200章 建奴入寇第155章 來而勿忘非禮也第113章 金屋藏嬌第18章 擴編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22章 兵部特情處第34章 閹臣高起潛第132章 時不我待冒雨強攻第110章 紫禁城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82章 收穫紅利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88章 困局第93章 三順王第172章 拼死救援第64章 誅心第71章 敲定合作第34章 追查到底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45章 偷雞不成第17章 共同的敵人第153章 問題第225章 班底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113章 烏龍第228章 恐怖軍力第4章 分兵而動第51章 石橋攻防戰第93章 偵查第155章 撞破第168章 先捏軟柿子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194 格殺令第18章 義無反顧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16章 合兵入關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193章 團山防線第138章 兵駐武昌厲兵秣馬第65章 任重道遠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105章 奏凱入關第88章 揮師汝陽第67章 崇禎困局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50章 火器第38章 隴州之戰5第185章 力戰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67章 慘烈屠殺第144章 首尾兩端第171章 驍將第55章 定心丸第79章 土工作業第88章 困局第55章 僥倖第142章 爲何而戰第6章 靳夫子第121章 炮灰第34章 險勝第180章 李信第95章 宿敵第12章 八隊闖將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165章 冒險第20章 大軍壓境第206章 奇兵2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25章 赴宴第39章 再下一城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43章 京觀第29章 分道揚鑣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04章 襄外&安內第172章 拼死救援第77章 再有收穫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60章 反目成仇第114章 旖旎風光第100章 突然襲擊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25章 脅迫入夥第69章 堵路第54章 逆攻第78章 兵圍開封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22章 奇襲隊第17章 突擊第203章 處處受阻第85章 善後
第49章 互通有無第89章 三棱刺第36章 萬安王府第200章 建奴入寇第155章 來而勿忘非禮也第113章 金屋藏嬌第18章 擴編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22章 兵部特情處第34章 閹臣高起潛第132章 時不我待冒雨強攻第110章 紫禁城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82章 收穫紅利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88章 困局第93章 三順王第172章 拼死救援第64章 誅心第71章 敲定合作第34章 追查到底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45章 偷雞不成第17章 共同的敵人第153章 問題第225章 班底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113章 烏龍第228章 恐怖軍力第4章 分兵而動第51章 石橋攻防戰第93章 偵查第155章 撞破第168章 先捏軟柿子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194 格殺令第18章 義無反顧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16章 合兵入關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193章 團山防線第138章 兵駐武昌厲兵秣馬第65章 任重道遠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105章 奏凱入關第88章 揮師汝陽第67章 崇禎困局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50章 火器第38章 隴州之戰5第185章 力戰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67章 慘烈屠殺第144章 首尾兩端第171章 驍將第55章 定心丸第79章 土工作業第88章 困局第55章 僥倖第142章 爲何而戰第6章 靳夫子第121章 炮灰第34章 險勝第180章 李信第95章 宿敵第12章 八隊闖將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165章 冒險第20章 大軍壓境第206章 奇兵2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25章 赴宴第39章 再下一城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43章 京觀第29章 分道揚鑣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04章 襄外&安內第172章 拼死救援第77章 再有收穫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60章 反目成仇第114章 旖旎風光第100章 突然襲擊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25章 脅迫入夥第69章 堵路第54章 逆攻第78章 兵圍開封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22章 奇襲隊第17章 突擊第203章 處處受阻第85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