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不堪言

夜幕深沉,書房左上角燃有一盞瓷質油燈,仿製舊西蜀的疊瓷盞樣式,燈藏脣竅可注水,最宜省油。

年輕人獨坐桌後,瀏覽一封早已熟悉內容的密信。

他去過富饒的江南道,那裡的富貴門庭,家家戶戶,長檠高張照珠翠,悄然彰顯盛世太平氣象。他也去過天下首善的太安城,每逢佳節,京城坊間每一瓦壟皆置蓮燈,燈火綿延,燭光熒熒煌煌,彷彿大軍夜行,最是壯觀。他一樣見過小鎮入夜後的星星點點,燈火依稀。一次次途經大小村莊,偶見一盞極微燈火,便是意外之喜。

他放下那封信,起身繞過書案,來到窗口,輕輕推開窗戶,那封信,並非什麼重要的軍務兵文,而是李彥超向拒北城遞交了一封私人性質的密信,卻沒有經手拒北城兵房,而是直接送至他這位年輕藩王的書房案頭。

這位右騎軍第一副帥用筆極重,墨漬直透紙背。

李彥超並無瑣碎言語付諸筆端,只有簡簡單單兩句話,“陸大遠不該死!北涼任何人都絕對不可將左騎軍的全軍覆沒,視爲邊軍恥辱!”

其實李彥超根本不用寫這封信,陸大遠用兵如何,爲人如何,他徐鳳年遠比李彥超更熟悉,一個能夠讓徐驍年老後仍在清涼山議事堂多次提起的武將,豈會是尋常人?徐驍從八百老卒出遼東,四十年戎馬生涯,到最後手握三十萬北涼鐵騎,曾經效命於他的麾下武將何其衆多,死了一座座戰場上的人很多,最終活下來的人也不少,陸大遠這位根正苗紅的滿甲營騎將,老一輩徐家嫡系武將幾乎無人不知,從燕文鸞陳雲垂到周康袁南亭再到劉寄奴李陌藩,都曾對突然離開北涼邊軍的陸大遠頗爲惋惜,那份遺憾,絲毫不比當年吳起徐璞兩位功勳大將的離去遜色。

在陸大遠離開藩邸趕赴戰場之前,陸大遠私下拜訪書房找到了徐鳳年,有過一番掏心窩的對話。畢竟重新出任一軍主帥,陸大遠並非表面上那般輕鬆隨意,恰恰相反,跟隨徐家鐵騎一起成長起來的陸大遠,比起李彥超寧峨眉這些崛起於涼州關外的新一代青壯武將,比起這些習慣了“北涼鐵騎甲天下”這個說法的年輕一輩武將,陸大遠要更爲熟悉苦仗硬仗,甚至可以說當年的那種苦痛煎熬,刻在了骨子裡。所以陸大遠必須當着年輕藩王的面,把所有話都挑明,陸大遠要讓徐鳳年放心,也讓自己安心。

那場面對面的促膝長談,陸大遠認爲兩支騎軍六萬多騎,絕對無法安然遊曳在愈發逼仄的關外夾縫地帶,除非左騎軍一方退至清源軍鎮北部,右騎軍則直奔重冢軍鎮東部,在東北和西南兩地,徹底拉伸出戰線,纔有真正的喘息餘地。

但是如此一來,六萬騎軍雖然苟且偷生,可拒北城怎麼辦?左右騎軍雖然依舊可以牽制一定數量的北莽騎軍,但說句難聽的,人家北莽蠻子都不用出動主力,隨便丟給咱們兩支只要人數足夠的末流騎軍,到時候咱們就得趴在馬背上看熱鬧?我陸大遠是個大老粗,如何帶兵打仗,當年都是一點一點跟大將軍學的,倒是也跟徐璞吳起或是袁左宗陳芝豹這些人請教過,但總覺得到最後不像驢子不像馬的,都不如自己原先那套來得順手,最後我只認定一個道理,騎軍一旦投入戰場,就要一口氣打掉敵方最精銳的野戰主力,絕對不能因小失大,爲了所謂的顧全大局去保留實力,否則在一場兵力懸殊的艱苦戰事裡,仗越拖到後頭,就會發現只能是越來越難打,會輸得莫名其妙,更不甘心。難打的仗總歸得有人去打,要不然大夥兒都一退再退,就真是隻能等死了,跟早年離陽兵部衙門那窩老狐狸狼崽子有啥兩樣?

徐鳳年站在窗口,秋氣滿堂孤燈冷,開窗之後,涼意更重。

徐鳳年轉過身,當初那個男人就坐在書案前的那張椅子上,相貌平平,如果不是出現在這座書房,而是站在關內田垠上,大概就會被當做一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

“王爺,當我和右騎軍同時出兵後,我會在兩軍錯開距離的一日之後,率先加速北突,吸引慕容寶鼎部聚攏主力,如果不出意外,慕容寶鼎必定會聞訊而動,向寶瓶州持節令王勇請求增援,甚至極有可能臨時抽調柔然鐵騎,以便策應冬雷私騎,王爺請放心,我左騎軍哪怕身陷重圍,依然會殺敵精銳最少四萬五千騎!”

“王爺,勞煩你一件事,回頭幫我跟何老帥說句對不住了,數萬邊軍兒郎託付我手,卻只能帶着他們去死,我良心難安,但我不得不行此事,陸大遠在地底下等着老帥他老人家,到時候任打任罵!不過,最好讓我再等個十年八年的,哈哈,到時候老帥估計揍人也沒啥氣力了,稍微意思幾下,我也就好投胎去了。”

這個男人起身後,望向當時同樣站起身的年輕藩王,沉聲道:“如果將來事實證明我陸大遠做錯了,以後誰都不用帶酒上墳,想來我也喝不下那虧心酒……當然,前提是我如果還有墳的話。”

兩人一起走向書房門口,陸大遠突然問道:“王爺,你說幾十年後,還會不會有人記得咱們?記得這裡發生過的戰事?”

徐鳳年當時搖頭道:“不一定。”

“真他孃的……哈哈,王爺見諒,我就是個粗人,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沒事,徐驍也是,我早就習慣了。”

一切都歷歷在目,那些話語更像是依舊迴盪在耳畔,久久不散。

徐鳳年雙手按在窗口上,身體前傾,懷揣着必死之心趕赴戰場的陸大遠,沒有交待遺言,若說有,未免太過熟悉了一些,年少時的世子殿下,能夠經常聽到,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徐鳳年緩緩轉過頭,望向書房門口。

那位名叫陸大遠的男人,那時候最後抱拳說道:“末將陸大遠!原滿甲營騎將,現任左騎軍副帥!向大將軍請戰!”

徐鳳年當時嘴脣微動,那兩個字,到了嘴邊,卻始終沒能說出口。

準戰!

徐鳳年雙手猛然重重下壓,十指之下的窗沿磚石砰然碎裂。

徐鳳年深呼吸一口氣,向窗外昏暗處擺了擺手,示意那邊的拂水房死士不用理會。

他走回書案,從一本泛黃兵書中抽出一張紙。

紙上所寫內容,是一位遠在關外參與拒北城建造的男子,對已經離開陵州家鄉的妻兒一些碎言碎語,這封家書說這兒入秋之後,天還不算冷,縫製的千層底布鞋夠用,磨損也不厲害,當時帶來拒北城的衣衫也足夠保暖,還碰上兩位陵州龍晴郡的老鄉,得空就會去城外小鎮上喝兩口小酒,價錢比關內便宜。聽說流州那邊咱們打了勝仗,拒北城的城牆很高,北莽蠻子一年半載肯定打不過來,讓她和兩個兒子都放寬心,以後只要每個月還收到寄去的工錢,就意味着關外這邊太平得很,沒打仗。最後男人讓自己媳婦千萬別擔心錢的事情,也別心疼,孩子讀書最要緊。

家書寄往中原某地,是男人的祖籍地。

這張紙只是臨摹而成,真正的家書自然早已寄出。

男人到了關外後,自己不識字,也就寫不得家書,是找了集市上一位籍籍無名的窮酸書生,幫忙代寫。

徐鳳年藉着昏黃燈光,低頭望着平鋪在書案上的那薄薄一張紙。

最後這封家書寄出之時,正好在陸大遠離開拒北城之後。

陸大遠在重新進入邊軍的第一天,北涼拂水房就已經將這個男人那十多年時光,在陵州龍晴郡小鎮上的境況調查得一清二楚,陸續寄往拒北城藩邸,然後彙總擺放在這間書房的案頭。之後陸大遠在拒北城或是左騎軍的一舉一動,拂水房諜子都事無鉅細地記錄歸檔,徐鳳年對此沒有阻攔,正是靠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陰暗規矩,北涼在戰場上少死了很多很多人。但是在陸大遠請人代寫家書一事上,徐鳳年專程去了趟刑房,讓拂水房負責相關事宜的頭目不去插手。

唯獨這封信,徐鳳年反悔了,讓拂水房諜子截住了家書,只可惜那位做代寫家書生意的年邁書生,也已跟隨隊伍離開邊關。真要找,以關外拂水房的勢力,也找得到,但是徐鳳年想了想還是作罷,覺得既然手上有了家書字跡,以他的書法造詣和功力,每月僞造一封信,並不難。

但是徐鳳年此時此刻,又一次後悔。

因爲他發現,自己就像是根本提不起筆,哪怕之後一次次提筆,又都落下,更不知道如何去寫一月之後的家書內容。

徐鳳年站起身,走出書房,來到院子。

仍是無法完全靜下心,徐鳳年身形拔地而起,長掠至拒北城南牆的走馬道,輕輕一躍,盤腿坐在牆頭之上。

走馬道遠處很快就傳來一陣鐵甲震動聲響,當那些甲士發現竟是年輕藩王親臨城頭後,迅速默然退去,雖然沒有任何交頭接耳,但是各自都發現對方眼中的炙熱。

徐鳳年雙拳緊握,撐在腿上,坐北朝南,眺望遠方的夜幕。

一夜枯坐。

天未亮,他便悄然返回藩邸,纔在書房落座沒多久,一位刑房諜子主事就來稟報,毛舒朗程白霜嵇六安三位南疆高手,即將聯袂到達城南那座人煙驟然稀少的小鎮集市。

徐鳳年讓他準備一匹馬,在花了大半個時辰處理完昨夜逐漸堆積在案頭的軍政事務後,獨自出城。

倒不是專程迎接三位中原宗師,徐鳳年主要是想看一眼集市,沒有太多理由。

徐鳳年騎馬來到小鎮上,翻身下馬,牽馬緩緩前行,酒肆茶館客棧,還有那些零零散散的各色鋪子,沒長腳當然走不掉,只不過生意冷清至極,一些店鋪乾脆關門大吉了,這也在情理之中,短短半旬便撤走三四千人,何況大量參與建城的民夫也開始在當地駐軍的護送下,分批返回關內家鄉。徐鳳年一路行去,有睡眼惺忪蹲在屋檐下打着哈欠的店夥計,生意驟減,樂得忙裡偷閒。有大聲吆喝僕役搬動貨物動身南遷的商賈,神色憂心。有閒來無事便趴在欄杆上仰視大紅燈籠的青樓女子,難得如此早起。有押送陵州珍奇物件來此的精壯鏢客,只管走鏢安穩,纔不理會店掌櫃的愁眉苦臉。

徐鳳年突然在街道盡頭看到一位推車往南的年邁道士,骨瘦如柴,臂力羸弱,三輪車上斜插有一杆招徠生意的麻布招子,從上到下,一絲不苟寫有兩行楷字,“紫微斗數,八卦六爻,尚可”,“面相手相,奇門遁甲,還行”。徐鳳年會心一笑,這位算命先生還真夠實誠的,牽馬快步前行,彎腰幫忙推動車子。

老人身上那件清洗得發白的道袍不倫不類,反正徐鳳年遊歷離陽北莽,都不曾見識過,這也不奇怪,能夠從朝廷官府獲得度牒的的道觀宮廟,所制道袍樣式都頗爲講究,坊間擅自僞造售賣,一經郡縣衙門發現,罪名絕對不小,當年徐鳳年初次遊歷江湖跟人租借的道袍,同樣是一件來路不正且絕對找不到根腳的袍子,就算官府盯上,刨根問底,也難以定罪。眼前這位,顯然與當年落魄至極的世子殿下,屬於同道中人。

勉強稱爲道士的算命先生眯眼道:“這位公子,定然是出身富貴人家啊,貧道所料不錯的話,還是父輩在關外極有實權的將種子弟。”

徐鳳年一語道破天機,笑道:“先生是瞧見我那匹坐騎在鬆開馬繮後,能夠自己跟隨主人,應當是北涼戰馬無誤,加上大戰在即,我竟然膽敢在此帶馬閒逛,所以推斷出我是將種子弟吧?”

算命先生頓時笑意牽強,好不容易擠出來的那點神仙風範也煙消雲散,被打回原形。

徐鳳年感慨道:“實不相瞞,早年我也和先生差不多,爲了生計,裝神弄鬼,擺攤當起了算命先生,先生比我那會讓強一些,好歹還有輛三輪車。”

徐鳳年打趣道:“不過說實話,先生這旗號打得可真夠鶴立雞羣的,能有生意?”

老人哈哈大笑,“其實無所謂,在這邊掙錢主要靠給人代寫家書,或是兜售一些黃紙摺疊的小巧平安符,三文錢一枚,生意還湊合,那些北涼外鄉人沒走的時候,都夠我一日兩頓吃上肉喝上酒的。像我這般的老百姓,也就是凡夫俗子,咱們求佛拜神菩薩跪遍,必然是先求平安,求安穩。然後求姻緣,求天時。最後纔會求功名,求富貴。公子,你說是不是這個糙理兒?”

徐鳳年點頭輕聲道:“老百姓其實就是用三文錢討個安心,先生是在做好事。”

似乎記起那些喝酒吃肉的痛快時光,老人笑逐顏開,但是很快就情不自禁地憤憤然道:“若是咱們王爺更厲害些,小老兒我的生意總歸還能好上個把月的,哪裡想到這麼早就給北莽蠻子打到拒北城,白瞎我砸鍋賣鐵弄來這身行當,虧大發嘍,這次回到關內,日子難熬嘍。”

徐鳳年笑道:“那位藩王確實該罵,什麼武評大宗師,不頂屁用。”

大概是意識到身邊這位公子哥好歹也是將種子弟,與北涼徐家的興衰休慼相關,行走江湖,言多必失是至理,交淺言深也是大忌諱,所以老人很快轉變口風,自己打圓場道:“話也不能這麼說,咱們王爺也不容易,撐起這麼大一副家當,運道也不算太好,很快北莽蠻子就打過來,連個放屁的機會都不給,王爺和邊軍,還是……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老人興許委實是編不下去了,愈發尷尬,顯得束手束腳,推車的勁道也乏力幾分。

徐鳳年輕輕加重力道,微笑道:“先生這話說得就有些違心了,放心,我雖然是北涼將種子弟,卻也算聽得進別人言語,好話壞話,都不在意。當然了,聽到好話,更開心些。”

老人和徐鳳年一起推車南行,很快就要過橋渡河,老人回頭深深望了一眼巍峨城牆,突然跺腳道:“有些話,實在憋得難受,便是公子你拿我去拒北城問罪,小老兒也得一吐爲快!”

徐鳳年苦笑道:“得嘞,保準不是啥好話。先生儘管說,我就當啥也沒聽見。”

老人嘿嘿一笑,挺直腰桿,轉身向北,伸手指了指那座拒北城,“公子,最近我也聽說了不少傳聞,都說咱們王爺膽子太大,放着那麼多老將不用,偏偏要用那些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娃,這場仗,怎麼打?第一場涼莽大戰,靠誰打贏的?還不是涼州虎頭城的劉寄奴劉大將軍?不是流州龍象軍的王靈寶王將軍?不是靠幽州葫蘆口臥弓鶴鸞霞光,三座城池的那麼多戰死校尉?不是靠咱們北涼最了不起的大雪龍騎軍和打造多年的兩支重騎軍?年紀輕輕的外鄉人,有幾個?也就鬱鸞刀勉強算一個。要我說啊,別看流州先前打了幾場勝仗,可真到了危急關頭,年輕人,靠不住的!”

老人轉頭望向那名年輕人的側臉,問道:“公子,你覺得呢?”

徐鳳年望向遠方,“老先生說得有些道理,只不過世事奇妙,有一些道理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有道理的事情。”

老人瞪大眼睛,“公子,你到底是讀書人還是將種子弟啊?怎麼你說的話,小老兒就聽不懂呢?”

徐鳳年嘆了口氣,“讀書人的稱呼,我當不起。說我是將種子弟,應該沒錯,我就是喝着風沙聞着馬糞聽着擂鼓長大的。”

斗膽抒發胸臆之後,老人貌似心情輕鬆許多,難得打趣玩笑道:“公子除了不太講得清楚道理,其實還是挺好說話,挺講道理的。”

徐鳳年無奈道:“老先生,這到底是誇獎還是貶低啊?”

老人哈哈笑道:“公子只管揀好聽的話聽,一準沒錯。”

徐鳳年也跟着心情輕快幾分,眉宇間的陰霾漸漸淡去,會心笑道:“受教了。”

老人沒有讓徐鳳年幫忙把車子推上渡橋,獨自推車向南,壓低嗓音自言自語道:“如果大將軍還在世,就好了,北莽蠻子哪裡敢往咱們這邊湊,北涼都根本不會打仗,如今打了勝仗又如何,還不是要死那麼多人。聽說清涼山後頭有三十萬塊石碑,盡是虛頭巴腦的玩意兒,能活着,怎麼也比死後留下個名字強吧?”

徐鳳年站在原地,默不作聲。

老人肯定不會猜到那名年輕人的身份,不會認爲一名武評大宗師會幫自己推車,所以繼續絮絮叨叨埋怨道:“要我看啊,既然中原朝廷就不是個好東西,與其咱們北涼邊軍兒郎戰死關外,還不落個好名聲,不如直接打開大門,放任北莽蠻子入關,只要事先說好雙方別在北涼道關內外磕磕碰碰,鐵定萬事大吉,讓他們中原那羣白眼狼吃苦頭去,咱們北涼老百姓過咱們的安穩日子,多省心省力。我也就是見不着那位年輕藩王,要不然一定要勸他別意氣用事,聽一聽老人的勸,別瞎搗鼓逞英雄了。”

徐鳳年眯眼仰起頭,秋風吹亂這位年輕人的鬢角髮絲。

也許是苦不堪言,也許是問心有愧,也許是兩者皆有,所以從頭到尾,年輕藩王都不曾開口說話。

橋南那邊,推車老人的背影愈行愈遠。

徐鳳年似乎記起一事,扯開嗓子喊道:“老先生,南行莫急,還有別忘了兩旬之內,拒北城通往涼州關內的三條驛路,百姓皆可借道,不用繞遠路!”

那位年歲已高的算命先生,竟像是果真聽到了這番喊話,略作停頓,約莫是向年輕人示意自己知曉了,然後繼續南下。

藩邸建成之後,那座書房每日都會收到來自關內外的機密諜報,拂水房養鷹房皆有,北涼諜報向來按照輕重緩急分爲三等,原本有資格送往書房案頭的諜報僅有甲字諜報,但是年輕藩王多要了一等,不是次等乙字,而是末等的丙字諜報,其實軍政意義不大,只是這位新涼王用以舒緩緊張情緒,雖然兩房必然做過一定程度篩選,不可能當真全部送往藩邸書房,但是數量依舊較大,多涉及關內書院情況或是士子輿論。內容五花八門,其中不乏有些年輕讀書人的過激言論,年輕藩王從來只是瀏覽而不批紅。

其中有句評論,年輕藩王親筆抄錄下來,作爲每日開卷自省。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此等昏庸藩王坐鎮邊陲,北涼邊軍必敗無疑!”

大軍壓境,父輩遺願,苦寒家鄉,朝廷掣肘,錦繡中原,無辜百姓,天道壓頂。

皆是重擔,層層疊加。

橋北這邊,那個其實及冠取字還不足四年的年輕人,緩緩蹲下身,蹲在河邊,將一根甘草撣去塵土後,放在嘴裡輕輕咀嚼。

滿嘴甘甜。

第169章 師妹氣死師兄第182章 儒聖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112章 新故兩人第57章 兩顧之爭第94章 江湖之遠第185章 錦囊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101章 雨中第四魔頭來,雨停第三劍仙來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389章 好一場紙上談兵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396章 李義山第135章 真龍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283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六)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393章 人生最難死無憾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80章 知道第310章 君子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167章 可憐第51章 借繡冬,給走狗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39章 新武帝(上)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185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四)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95章 狗刨江湖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109章 勾心荒唐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137章 蟒吞龍第89章 陳芝豹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150章 神仙打架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17章 公公第68章 背影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29章 懂不懂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48章 富貴還鄉第205章 碗裡來碗裡去第116章 天亮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62章 三人禾第66章 一日千里第89章 腐草爲螢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16章 北涼織造第370章 頭籤第57章 雀騎鷹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366章 春風遠去第107章 揮手第76章 巷中互殺第82章 紫金身,百年一劍第417章 請取頭顱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16章 最好真好第65章 蜀蛟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268章 領命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30章 清明灑黃紙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45章 新狼煙舊餘暉第19章 可好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11章 心安,高手收官章二雪中的江湖有人有始有終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343章 面北背南第220章 北涼四戰(二)第100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第166章 回望和回神第145章 從前有座山
第169章 師妹氣死師兄第182章 儒聖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112章 新故兩人第57章 兩顧之爭第94章 江湖之遠第185章 錦囊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101章 雨中第四魔頭來,雨停第三劍仙來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389章 好一場紙上談兵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396章 李義山第135章 真龍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283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六)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393章 人生最難死無憾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80章 知道第310章 君子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167章 可憐第51章 借繡冬,給走狗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39章 新武帝(上)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185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四)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95章 狗刨江湖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109章 勾心荒唐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137章 蟒吞龍第89章 陳芝豹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150章 神仙打架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17章 公公第68章 背影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29章 懂不懂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48章 富貴還鄉第205章 碗裡來碗裡去第116章 天亮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62章 三人禾第66章 一日千里第89章 腐草爲螢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16章 北涼織造第370章 頭籤第57章 雀騎鷹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366章 春風遠去第107章 揮手第76章 巷中互殺第82章 紫金身,百年一劍第417章 請取頭顱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16章 最好真好第65章 蜀蛟第165章 事後黃三甲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268章 領命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30章 清明灑黃紙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45章 新狼煙舊餘暉第19章 可好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11章 心安,高手收官章二雪中的江湖有人有始有終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343章 面北背南第220章 北涼四戰(二)第100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第166章 回望和回神第145章 從前有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