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

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

半個月之後。

南鄭,晴空萬里的182廠柳林機場上。

一大一小兩架螺旋槳飛機正停在起飛跑道末端,等待着符合試驗要求的氣象條件到來。

它們自然就是那架完成改裝的運8F,以及一星期之前就從鎬京轉場過來的新舟60原型機。

在它們的機翼和尾翼上,都已經畫好了紅黑黃相間的積冰厚度標尺——

在積冰探測器精度不足的情況下,目前只能通過視頻和高速相機抓拍的方式來獲取數據。

在常浩南和林國範二人的帶領下,182廠和金城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爆發出了堪稱驚人的工作效率。

前者只用十餘天時間就把常浩南計算出的重點區域除冰系統從圖紙搬到了現實中,而後者則已經在金城、秦嶺和疆北三個地區建立了專門的氣象測控站——根據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上面幾個地方在統計學意義上是整個華夏範圍內積冰頻率最高的地方。

不過一衆人等了幾天時間,整個大西北都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

要擱在正常情況下,這是最適合飛行的氣候條件,但自然結冰試飛偏偏就是要“迎難而上”,沒有困難也要創造困難,眼下的環境就顯得有些不給面子了。

“所有人,再檢查一遍飛機所有防冰系統的功能!”

樑紹修手裡拿着個大喇叭,朝飛機那邊的工作人員喊道。

“樑總,光今天就已經檢查三次了,尤其熱氣除冰系統,頻繁啓動發動機也要影響壽命的……”

旁邊的副手滿腦門黑線地小聲提醒道。

在進行真正的自然結冰試驗之前,按照常浩南和林國範等人制定的審定標準,飛機首先需要在乾燥空氣中對每個防冰系統的功能、安全和性能特性進行驗證。

但因爲最近一直是晴天,所以這個流程已經進行太多次了。

“沒關係,保證萬無一失,多檢查幾遍不會有錯。”

實際上樑紹修自己也知道這麼幹不會有什麼實際作用,但如果讓大家一直閒着,那反倒會滋生焦躁或者懈怠的情緒,不如找點事幹,權當鍛鍊身體了。

“常工,其實根據我們之前去北美那邊做結冰試飛的經驗,光靠地面氣象站很難精確分析1000米以上空域的雲團特性,最好還是能有一架氣象探測飛機,在天上尋找合適的試驗空域。”

旁邊一名從602所借調過來的工程師在常浩南旁邊說道。

後者翻了個白眼: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要想改裝一架氣象探測飛機,本身就需要先通過自然結冰試驗,而要想通過自然結冰試驗,又需要一架氣象探測飛機……”

那個工程師撓了撓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萬事開頭難啊……”

常浩南換了個姿勢,兩隻手揣在袖子裡,斜向上45°看着天空感慨道。

這時候旁邊傳來了一段帶着濃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語:

“我的朋友們,你們在這個距離海岸線1500公里,又沒有大型水系的地方做自然結冰試驗,真的不是在和我開玩笑麼?”

說話的是一個高高瘦瘦的意大利人,叫羅西·科倫坡,阿古斯塔公司派過來跟進適航審定的代表團團長。

也不怪他這麼想,陝南和大西北這自然環境,確實跟北美的五大湖區小有差別。

眼見竟然有人質疑自己的專業能力,原本性格軟綿綿的林國範也當即發了飆:

“當然,根據我過去十幾年的研究,每年11月到12月,秦嶺和疆北地區空域的積冰頻率值都在50%以上,科倫坡先生,你要學會耐心,耐心!”

顯然,因爲連續多天無法進行試驗,所有人內心都很焦躁。

看着已經吵出些許火氣的兩個人,常浩南趕緊在中間打圓場:

“林教授,不要着急,等我們找到結冰氣象,一切自有分曉,科倫坡先生不是個冥頑不化的人,你看他不是已經換了衣服麼。”

這句話是用英語說的,所以旁邊的科倫坡也能聽懂——

幾天前剛到南鄭的時候,這哥們穿着一套板正的加絨西裝,並堅稱這是其專業形象的一部分。

不過沒兩天他就老老實實地披上了一件帶着航空工業LOGO的棉襖。

如今已經能非常嫺熟地學着常浩南他們那樣把兩隻手揣在一起來保暖了。

科倫坡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褲棉鞋,張了張嘴沒有繼續說什麼。

隨着幾個人的鬥嘴告一段落,跑道周圍的氣氛又變得沉悶而無聊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旁邊一張桌子上放着的對講機中突然傳出一陣沙沙聲,頓時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

這種老式模擬對講機的信號傳輸穩定性很差,接通之後要等上一會才能聽清楚對面在說什麼。

“……秦嶺氣象站報告,在1200-1500m高度發現有可能滿足條件的結冰雲層正在形成,空域範圍由如下五個座標點構成:106.108E,32.473N、105.906E、32.459N……”

林國範抓起旁邊桌上放着的紙筆,把幾個最重要的數據記在上面,隨後迅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劃定空域範圍有大概1.2萬平方公里,但是從雲層形成的速度來看,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不是很長,可能只夠進行一輪試飛。”

自然結冰試驗最佳的氣象條件是“天欲雪”,因此如果雲層太厚或者溫度太低已經開始下起雪來,反而又不具備試飛條件了。

一衆人面面相覷,最後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

“小常同志,伱來決定吧,是讓運8先上,還是新舟60先上?”

“既然空域夠大,時間又短,也就不必分什麼先後了,我覺得不如讓兩架飛機一起試飛,這樣能夠成功收集到數據的可能性也要更大一些。”

603所方面的負責同志和182廠這邊的樑紹修對視了一眼,然後同時點了點頭:

“好,那就一起試飛!”

旁邊的林國範這個時候也擡起頭來:

“我之前聽去過美國的同志說,他們那邊都會配備隨機的氣象工程師,等飛機到預定空域之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決策?”

那位602所的工程師一愣,隨即點了點頭:

“沒錯,地面監控模式的靈活度和判斷精度都不太夠,讓氣象工程師跟機飛行的效率會高得多。”

說到這裡,他又猶豫了一下:

“但說實話,FAA做出這種配置是建立在他們深度瞭解五大湖區氣象條件,以及十幾年時間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的自然結冰試驗纔剛剛起步,安全性這方面……”

林國範擺了擺手,直接打斷了對方的擔憂:

“於理,五大湖區的氣象條件,FAA跟蹤了十幾年,這秦嶺地區的氣象條件,我也跟蹤了十幾年,同樣一件事,美國人做得,難道我就做不得?正因爲我們的自然結冰試驗纔剛剛起步,才更需要承擔一些風險來加快試驗進度。”

“於情,我也算是全程參與過運8飛機的除冰系統設計,跟着一起上天,也能給參與試飛的機組成員更多信心,小常同志和小樑同志是搞飛機設計的,祝蘭是搞表面物理的,與其讓他們去白白增加風險,還不如讓我上去,還能發揮一些用處。”

“這件事情我意已決,無需再提了。”

這個時候,一臉茫然的科倫坡才通過翻譯瞭解到發生了什麼。

短暫的愕然以及被打臉的尷尬過後,他也趕緊大步流星衝了過來:

“我也要上飛機!”

“你?”

常浩南和樑紹修齊齊轉過頭看向科倫坡。

儘管作爲合作方,代表阿古斯塔公司的後者跟機起飛可以通過許可,但自然結冰試驗畢竟是僅有的三種I類風險科目之一,少一個人上天就少一分風險。

“放心吧,我跟着A109直升機做過自然結冰試驗,有經驗的!”

科倫坡拍着胸脯保證道:

“而且,根據合同,我必須全程跟隨所有試飛項目,才能拿到總部給我的全額獎金。”

……

在確定了每一架飛機上面的機組成員之後,早已經完成了飛行前準備的兩架飛機在塔臺的指揮下一前一後起飛昇空。

秦嶺地區距離南鄭並不算遠,因此常浩南等人回到塔臺沒多久,就收到了兩架飛機已經進入試飛空域的報告:

“發現空域中存在大尺度層雲,層雲上方天氣條件晴好,符合結冰試飛基礎條件。”

塔臺指揮員按照面前試飛手冊的要求,開始逐一下達指令:

“檢查測試設備工作情況。”

電臺中很快傳來了飛行員清晰的聲音:

“01號報告,所有測試設備工作正常。” “02號報告,所有測試設備工作正常。”

“打開大氣參數探測器。”

“正在檢查大氣參數”

“……”

這一次收到迴應的間隔稍微長了一點:

“雲頂高度1800,大氣液態水含量0.7g/m,過冷液滴平均直徑35微米,符合連續最大結冰試驗要求,請求開始雲體垂直探測。”

“請求批准。”

由於缺乏衛星通訊手段,因此在飛機進入富含水氣的雲層之後,機組和塔臺之間的通話質量會急劇下降,常浩南他們只能聽到刺啦刺啦的雜音。

雲體垂直探測要求飛機從雲體上方入雲,下降到雲底再爬升出雲,記錄垂直高度變化過程中雲中液態水含量的變化,確定哪個高度最適合實施試驗,整個過程只會持續大概2分鐘左右,並且會全程打開防除冰系統,理論上不會對飛行安全產生影響。

儘管如此,無法與飛機保持實時聯絡還是多少讓人有些緊張。

終於,電臺中的雜音消失了。

林國範的聲音傳入所有人的耳中:

“雲底高度1200,大氣液態水含量4.5g/m,過冷液滴平均直徑105微米。”

“我計劃在1500和1200兩個高度分別進行自然結冰試飛,每次持續15分鐘,對應適航審定標準中的4、3類防冰能力。”

顯然,他這是想要趁着這數月難遇的珍貴氣象條件,一次性完成手冊中規定的全部試飛項目。

根據常浩南和林國範制定的暫行標準,將飛機的防冰能力分爲4類。

其中1、2類對應不完善的防冰能力,只有在天氣晴好、無積冰風險或弱積冰風險的情況下才允許飛行。

3類對應北溫帶絕大多數空域的積冰情況,滿足這一要求的飛機基本可以在所有正常的氣候條件下安全飛行。

而4類防冰能力則相當於附加題,只有預計需要在更嚴重積冰風險環境中使用的飛機才需要完成。

塔臺指揮員回頭看向站在身後的常浩南。

後者遲疑了幾秒鐘時間,然後點了點頭。

“試飛計劃批准!”

……

在收到計劃批准的消息之後,兩架飛機調轉方向,一頭扎進了濃密的雲層之中。

很快,飛機表面就結上了一層緻密的薄冰,擋住了所有人看向外面的視線。

正常情況下,飛機都會特地避開這種顯然十分危險的空域,因此無論是對於隨機起飛的工程師,還是身經百戰的試飛員而言,這都是可以說是一次相當特別的體驗。

尤其是運8機頭部分的領航員艙,270°的視野完全處在冰層包裹之中,領航員報告說自己彷彿處在愛斯基摩人的冰屋裡面一般。

不過隨着冰層越來越厚,剛剛的新鮮感逐漸過去,飛行員已經感覺飛機變得越來越難以操縱。

後面的機艙裡,林國範正緊盯着筆記本電腦屏幕上的畫面,生怕看錯了積冰厚度標尺的位置。

根據常浩南之前進行的模擬,在正常構型水平飛行的狀態下,飛機機翼未防護前緣的積冰厚度應該達到7cm,纔算達到測試標準。

“積冰狀況已經滿足要求,開始進行機動飛行試驗!”

由於雲層中無法和塔臺溝通,因此只能由林國範來給兩架飛機一起下達指令。

“等等……這太瘋狂了。”

無線電中傳來了科倫坡的聲音:

“我剛剛在電腦上看到,外界大氣中的水含量已經超過4g/m了!這……這比FAA規定的數據高出了4倍!”

“你說的沒錯,科倫坡先生,可我們不是FAA,我們是CCAR。”

林國範對着手中的話筒說道。

“但是……但是爲什麼要這麼極限?除了暴風雪天氣之外根本不會有這麼極端的情況,而暴風雪天本來也不可能讓飛機起飛!”

科倫坡的聲音中帶上了一些顫抖,似乎他此刻已經有點後悔跟着上來了。

“當然是爲了安全,放心吧,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防除冰系統,可以保證你的安全。”

“而且,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我們總不可能把你從機艙裡丟出去。”

林國範說完之後沒有再搭理科倫坡,而是直接下令道:

“開始水平穩定盤旋。”

兩架飛機的飛行員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舵面,讓飛機開始向右進行40°坡度的穩定盤旋。

“我……我看到這架飛機的機翼抖振幅度很大,真……真的沒問題麼?”

新舟60機艙裡面的科倫坡面色慘白地向旁邊的機械師問道。

後者一臉淡定地擡頭朝另外一個攝像頭的屏幕瞄了一眼,然後又重新看向面前的筆記本電腦:“沒關係,那是我們的主動顫振控制系統在起作用。”

“主動顫振控制?”

或許是因爲緊張,也或許是因爲寒冷,今天的科倫坡顯得格外健談:“”

“對,就像……呃,就像主動降噪一樣,利用可控的顫振來抵消不可控的顫振,這也是我們新舟60的核心技術。難道你沒看過我們飛機的宣傳手冊麼,上面都寫了的。”

“誰會去看那種廣告性質的東西,你們大概是第一個把宣傳手冊和飛行手冊搞成同一種東西的飛機制造商……”

科倫坡的牙齒已經開始打戰。

“看來在這方面,我們還有不少東西要跟你們學……”

與此同時,另一架飛機上的林國範已經操作高速攝像機抓拍到了所需的全部積冰生長畫面。

跟之前的計算機模擬結果對比,幾乎完全一致。

“呼——”

他長舒了一口氣。

要說跟機起飛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

實際上一直到剛纔抓拍積冰情況的時候,林國範都發現自己的手在微微發抖。

不過,飛機防除冰系統的設計是基於對不同位置積冰嚴重程度的模擬,既然模擬結果沒有問題,那就說明整套除冰裝置應該也沒有問題。

“盤旋飛行滾轉科目結束,打開全部除冰系統!”

……

由於已經近半個小時無法和機組取得聯絡,南鄭機場塔臺裡面的氣氛有些焦躁。

每一秒都如同一個小時那樣漫長

對防除冰系統有信心是一回事,但聽不到飛行員的聲音總歸讓人心裡沒底。

尤其是擔心丈夫的祝蘭,已經如同雕塑一樣在角落裡站了很長時間。

“01號機報告。”

突如其來的清晰對話聲讓所有人都面色一喜。

“着陸構型、待機構型和進場構型下的機動試飛程序已經完成,防除冰系統工作正常,完全符合試飛合格判據,我雙機編隊準備返航!”

靠在牆邊的祝蘭整個人驟然放鬆,直接軟倒在了旁邊的沙發上。

最近半個多月來始終緊繃着神經的樑紹修也是徹底放下心來,叫來了旁邊的副手:

“通知製造車間,以最快的速度給另外三架運8J換上新的防除冰系統,絕對不能耽誤裝備的定型時間表!”

ωωω ☢tt kan ☢¢ ○ 而常浩南,則是把目光投向了總裝車間的方向。

那裡停着另外幾架等待交付的運8F平臺。

他站在塔臺的落地窗前,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呢喃道:

“如此這般,原來歷史上的慘劇應該不會再發生了吧……”

(本章完)

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255.第255章 “9910”工程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82章 發動機故障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704章 意外收穫第732章 法國人被卡脖子了?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38章 學年結束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38章 學年結束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576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2章 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97章 柳暗花明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283.第283章 溜了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702章 警衛九局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770章 繼往開來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72章 回到京航(爲盟主flankerr加更25)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528章 頂級凡爾賽,江湖上盡是我的傳說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286.第286章 神盾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94章 焉知非福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11章 學姐懷疑人生了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34章 關鍵抉擇第479章 華夏企業“走出去”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308.第308章 前沿技術,但不夠前沿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562章 GPS軍用導航模塊,到手了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43章 新改型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
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255.第255章 “9910”工程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82章 發動機故障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704章 意外收穫第732章 法國人被卡脖子了?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38章 學年結束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38章 學年結束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576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2章 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97章 柳暗花明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283.第283章 溜了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702章 警衛九局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770章 繼往開來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72章 回到京航(爲盟主flankerr加更25)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528章 頂級凡爾賽,江湖上盡是我的傳說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286.第286章 神盾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94章 焉知非福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11章 學姐懷疑人生了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34章 關鍵抉擇第479章 華夏企業“走出去”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308.第308章 前沿技術,但不夠前沿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562章 GPS軍用導航模塊,到手了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43章 新改型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