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往事如煙

看到奏摺上泥孰的名字,李世民的記憶被拉回到了十年前。

武德三年,天下初定,但是仍有各路反王未滅,稱不上安穩。彼時的李世民,也還不是天策上將,一心只想着建功立業,爲父兄分憂。

當時的天下,若論兵鋒之盛,無出東突厥者。頡利也是那一年繼位,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爲了平定中原的大業得以順利進行,李淵只好委曲求全,多多賜與。然而不能使其滿足,屢屢縱兵犯邊。

爲了遏制東突厥,李淵便偷偷遣使聯絡西突厥,希望西突厥可以出兵,讓東突厥有所忌憚。彼時西突厥已經休養生息多年,大可汗統葉護也算是一個雄主,心心念念想要報當年被東突厥驅趕之仇。見到大唐的使者,欣然接受了聯兵抗東突厥的協議,爲了表示誠意,派侄子阿史那泥孰爲使節,來到長安。

爲表尊敬,李淵便也下旨,讓李世民接待泥孰。

二人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相識了。

同樣的敵人,共同的目的,相仿的年紀,讓二人有非常多的話題可以聊。泥孰自小生長在西域,他見過的東西,多是李世民沒有見過的。他對李世民講了很多西域的事情,駱駝,胡女,海市蜃樓,無一不讓李世民歎爲觀止。作爲回報,李世民也帶泥孰領略了長安風光,高聳的城牆,斑駁的古剎,風土人情,各色美食,尤其是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折服了這位突厥少年,讓他流連忘返。

但,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轉眼一個半月過去了,阿史那泥孰不得不啓程回返了。他肩負使節之責,還要回去稟告兩國合作的進展。

阿史那泥孰心裡清楚,西突厥距離長安,何止千里之遙。這一次分別,也許再也沒有機會回來。而且一個半月的相處,泥孰也與李世民有了很深的交情,因此在臨別之際,他提出要與李世民結爲兄弟。

李世民當時只有二十二歲,城府還淺。他與泥孰相伴一個半月,對他的人品也非常敬重,泥孰提出結爲兄弟,李世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何況當時大唐的情況,非常需要西突厥這個外援,就算是爲了大唐,他也沒有不答應之禮。

翌日,二人以突厥禮節結爲兄弟。李世民摘下腰間玉佩贈給泥孰作爲信物,泥孰則送給李世民一張突厥強弓。這張強弓,李世民一直帶在身邊,後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是用它,射死了兄長李建成。

再後,李世民登基爲帝。但他卻無法面對這張射死兄長的強弓,於是在貞觀二年,祭祀李建成時,他讓高公公偷偷把這張弓燒了。

泥孰回到西突厥之後,極力促成西突厥與大唐修好。也正是因爲有了西突厥的幫助,對東突厥的牽制,大唐才得以空出手來,平山東,下江南,一統中原。

李世民登基爲帝時,傳諭四方,西突厥也收到了消息。泥孰還曾特意派人送來一封信,恭賀李世民成爲大唐皇帝。但是這封信,李世民卻沒有回。他已經是皇帝了,年少的那段結義之情,他不否認,卻也不想提及。

而且這兄弟之情,讓李世民內心非常痛苦。不管怎麼說,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一個連親兄弟都能殺的人,若說他在乎結義之情,天下人會信麼?

李世民是一個自負的人,既然沒有人會相信,那麼索性就不提了。從那之後,他刻意淡忘此事,隨後爲了準備復仇頡利,大唐上下都忙碌起來,李世民更是恨不得一人分做幾人,也無暇想起了。

沒成想,今日卻受到了這樣的消息。

一代雄主統葉護可汗身死,泥孰被推舉爲大可汗。但泥孰卻又不肯,迎立統葉護可汗之子。爲統葉護可汗報仇,卻因此招來殺身之禍,逃亡焉耆國。

李世民得知這個消息,內心非常複雜。

他雖然刻意淡化與泥孰的結義之情,但是在他心裡,他其實是在意的。因爲他一直認爲,自己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殺死親兄弟,是不得已爲之。只是天下人認爲他冷血,他不屑解釋罷了。

泥孰是他的結義兄弟,於情於理,他都覺得自己應該在意。

但是轉念一想,在意又能怎麼呢?且不說大唐剛滅東突厥,急需休養生息,無力再戰。就算可以,作爲大唐的君主,難道要爲了一個突厥的結義兄弟,興起刀兵麼?

須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國庫空空如也,拿什麼籌措糧草?

而且,大唐距西突厥,相隔何止千里,就算想幫忙,難道要大唐健兒,穿越沙漠,去征戰嗎?西突厥可不是彈丸小國,其勢力雖遠在西域,但附近多年沒有勁敵,只怕勢力不在東突厥之下。打,就能打贏麼?

萬一輸了,大唐怎麼辦?

諸多心思閃過,李世民已經做出了決斷。無論如何,他是不會爲這個結義兄弟出頭了。

這個決斷做出之後,李世民冷靜了下來。他在想,這件事發生之後,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

在西突厥,泥孰一直是“親唐派”,這位新可汗,利用泥孰報仇,鞏固地位之後,便對其下手。其心思,很大可能便是不想與大唐修好了。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東突厥覆滅之後,有不少東突厥的部落,不願歸附大唐,又擔心大唐征伐,不少北上歸附薛延陀,也有一部分橫穿大漠,歸順了西突厥。

突厥人是遊牧民族,他們的規矩,便是征服與被征服。雖然這些部落原來歸屬東突厥,但他們歸附過來,西突厥也沒有不接受的道理,何況百年前,所有突厥人本都是一家。

李世民可以想到,這些歸附的部落,肯定已經把東突厥覆滅,頡利被俘的消息傳了過去。西突厥與大唐修好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二者有共同的敵人。現在這個敵人已經被大唐解決了,形勢逆轉。

西突厥本就是被東突厥趕走的,他們不可能不覬覦東突厥留下的牧場。尤其是河套地區,草場肥美,本就是突厥汗國的王帳所在。雙方此前各自宣稱自己是突厥正統,如今東突厥已滅,沒有人爭搶了,西突厥自然就是正統。

爲了這個正統的名義,他們也要回到河套。

新可汗對泥孰下手,很可能就是東征的信號。先掃清內部的“親唐派”,然後厲兵秣馬,揮軍東征。再想到高昌國主鞠文泰此番覲見,李世民更加篤定自己的猜想了。西突厥東征,頭一站就是高昌。高昌國小民寡,據說兵卒不過五千人,如何能抵抗西突厥騎兵的滾滾鐵蹄?

如此,鞠文泰來長安的目的,便昭然若揭了,他想要求援。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放到奏摺上,眼中浮現出疑惑之色。

這鞠文泰既然是來求援的,爲何又讓世子提前一步來到長安?而且還密而不報,若不是因緣巧合,王仲遠發現了此事,恐怕等鞠文泰到長安的那天,都不會知道此事。

鞠文泰是來求援的,那他的兒子來長安,又是爲了什麼呢?

遊山玩水?

李世民是不信的。

手指輕輕敲着桌子,李世民的腦海中冒出了幾種可能。剔除掉他覺得不正確的選項,最後剩下了一種最可能的可能。

鞠文泰這是怕朕不答應,所以讓他的兒子先來一步,疏通朝中重臣爲他們說話。

一定是這樣!

李世民揉着發脹的太陽穴,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東突厥覆滅,大唐西、北、再無強敵,正好休養生息。雖現已知道,薛延陀虎視眈眈,但薛延陀此前一直被突厥人奴役,無好馬良弓,又有突厥部落融合進去,內部整合也需要些時日。李世民斷定,五年之內,薛延陀不會是大患。等到五年之後,大唐休養生息,薛延陀若想進犯,他也有足夠的信心打敗。

但突厥人不一樣,西突厥在西域已經經營了幾十年。到底是什麼實力,現在還未可知。若他們打過來,可不是薛延陀可以比擬的。

剛走一個東突厥,又回來一個西突厥。大唐還是改變不了強敵環伺的局面,何談休養生息。

“若是真來了,這仗必打了。”

李世民喃喃唸叨。

情況已經分析清楚,但是高昌國,救還是不救呢?

李世民卻沒拿定主意。

如今高昌國主還有閒心來長安朝見,說明西突厥還沒有逼到一定程度。若此時大唐出兵高昌,直面西突厥,恐怕授人以柄。西突厥可以據此爲藉口,直接向大唐開戰,正中下懷。

但是若不管,也不行。高昌國地處要衝,雖然兵甲不盛,卻是西域通商的關鍵節點。大唐商人想要去西域,高昌是入沙漠之前最後一個補給站。而西域商人想來大唐,穿過沙漠之後,彈盡糧絕,繼續補給,也離不開高昌。高昌收兩邊商稅,做兩邊買賣,賺的是盆滿鉢滿。

若是這樣的地方,被西突厥拿在手中。無異於封死了大唐往西的道路,這對大唐來說,可是極大的不利。

怎麼能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李世民只覺得腦袋都要炸開了。

若是擱在從前,李世民此時肯定已經派人去找長孫無忌了。等他與長孫無忌商量後,再傳房玄齡,杜如晦。再後,纔是王珪、魏徵等人。

但是自長孫無忌上奏請求修隴右路之後,李世民腦海中經常會閃過李牧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長孫無忌與自己相交莫逆,長孫氏與李氏休慼與共。但這些,都無法改變長孫是長孫,皇室是皇室的事實。長孫無忌再怎麼忠心,他也會先考慮長孫氏的利益,終究還是隔着一層。

心中有這樣的想法,李世民對長孫無忌,也沒有從前那麼信得過了。同時他也能夠理解,爲何長孫皇后一直主張不要重用外戚。這樣做,既是維護皇室,又是對長孫家的一種變相保護。若長孫家權柄太大,他日禍起蕭牆,興許長孫氏都不能保存。

李世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曾多次暗自反省,在這樣的大事上,他竟不如皇后想的深遠。同時他也暗罵了李牧多次,李牧的一句似乎是無心之語,點破了這層窗戶紙。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李世民來說,卻讓他失去了一個可以稱之爲朋友的人。

“如今這天下,朕還能毫無防備的信任誰呢?”

李世民喃喃自語,忽然想起李牧,嘴角不禁勾起了一絲笑容。

長孫無忌不可盡信了,但是李牧,卻還是可以信一信的。也許如他所言,來日他有了家族,也會爲自己的家族考慮。但他現在沒有,他連兒子都沒有,孑然一身,現在的他,是可以信任的。

而且他還想到了當年與泥孰的事情,當年泥孰來長安,李淵讓他接待泥孰,一是考慮到身份,泥孰是突厥可汗的侄子,而他是秦王,皇子接待,以示優渥。二是考慮到年齡,他與泥孰年齡相仿,說起話來也不至於沒有話題可聊。

如今高昌世子來到長安,李世民讓李牧去接待泥孰,正是效仿當年的事情。據聞,高昌世子也不過二十多歲,雖然李牧才十七,但他想必也不會落了下風去。高昌世子,大唐侯爺,也不算是慢待了他。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想要把高昌世子與滿朝文武隔開。無論最終的決定是怎樣,李世民都不想看到,滿朝文武得到賄賂以後,聯起手來逼宮的局面。

聖天子,必須乾綱獨斷!

腦海中形成了這個念頭,越想越覺得可行。李世民敲了敲桌子,道:“來人!”

高公公去長安縣衙傳旨了,自然有旁人伺候,一個太監進殿,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去把逐鹿侯叫來,朕有事交代他。”

“諾!”太監應聲,退了出去。

這太監剛出去,高公公便回來了:“陛下,長安縣令王仲遠已經來了,殿外侯旨。”

李世民點點頭,道:“那兩個胡人也帶來了麼?”

“帶來了,也在殿外。”

“好,先讓王仲遠進來,那兩個胡人,朕等會再見。”

第573章 老闆的由來第313章 這叫雙簧!第435章 緣由第1007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632章 打草驚蛇第998章 戰前準備第233章 其樂無窮第632章 打草驚蛇第127章 目的達成第636章 兩害取其輕第292章 老奸巨猾第214章 後院要起火!第188章 愛心高利貸第469章 透露消息第100章 酒動長安第527章 尚方寶劍第400章 達成一致第352章 嗚呼嗚呼第128章 得授勳官第86章 知恩重義第276章 奏摺第503章 釜底抽薪第487章 皆大歡喜第650章 洛陽盧氏女第4章 恩人第1014章 陰謀論第46章 戰前動員第6章 鼎力支持(爲第一個盟主“Alucard_LY”加更)第407章 放假!第68章 最美不過夕陽紅第562章 一物降一物第314章 演技達人第922章 老君山第666章 奪權第339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85章 賠本買賣第327章 火力全開第537章 馬屁之道第503章 釜底抽薪第226章 旺仔小饅頭第737章 爭執第772章 帝王之術第307章 義氣千秋(打賞加更)第784章 好戲開場第194章 玩埋汰第979章 大鍊鋼第544章 敗家犯法?第904章 把事情搞大第648章 投降第339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114章 袁天罡第377章 借力第840章 靈兒妹妹第366章 教坊變青樓(恭賀“左手的花”榮升盟主!)第226章 旺仔小饅頭第938章 真正的勇士第68章 碾壓第17章 鬧上門第448章 謫仙人第44章 傳國玉璽(2)第43章 傳國玉璽(1)第602章 優柔寡斷第559章 招婿計劃第1002章 兵馬大元帥第904章 把事情搞大第364章 大哥難當第244章 仁政之辯第702章 免死牌第502章 李績的擔憂第954章 變通之法第942章 石見銀礦第544章 敗家犯法?第1189章 演個戲第358章 再生事端第141章 混不吝第852章 天佑大齊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843章 錯位的感情第147章 君臣鬥第691章 重逢第418章 你想建功立業嗎?第402章 魅力無法擋第850章 太子三衛第208章 辟邪劍法(“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548章 鋒芒畢露第784章 好戲開場第561章 隨口一言第621章 馬邑縣令第345章 刨墳掘墓第16章 點破關鍵第548章 鋒芒畢露第409章 複製工匠第310章 馬球新規第567章 定風波第357章 終相見第85章 賠本買賣第392章 九局一衛第442章 開業在即
第573章 老闆的由來第313章 這叫雙簧!第435章 緣由第1007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632章 打草驚蛇第998章 戰前準備第233章 其樂無窮第632章 打草驚蛇第127章 目的達成第636章 兩害取其輕第292章 老奸巨猾第214章 後院要起火!第188章 愛心高利貸第469章 透露消息第100章 酒動長安第527章 尚方寶劍第400章 達成一致第352章 嗚呼嗚呼第128章 得授勳官第86章 知恩重義第276章 奏摺第503章 釜底抽薪第487章 皆大歡喜第650章 洛陽盧氏女第4章 恩人第1014章 陰謀論第46章 戰前動員第6章 鼎力支持(爲第一個盟主“Alucard_LY”加更)第407章 放假!第68章 最美不過夕陽紅第562章 一物降一物第314章 演技達人第922章 老君山第666章 奪權第339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85章 賠本買賣第327章 火力全開第537章 馬屁之道第503章 釜底抽薪第226章 旺仔小饅頭第737章 爭執第772章 帝王之術第307章 義氣千秋(打賞加更)第784章 好戲開場第194章 玩埋汰第979章 大鍊鋼第544章 敗家犯法?第904章 把事情搞大第648章 投降第339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114章 袁天罡第377章 借力第840章 靈兒妹妹第366章 教坊變青樓(恭賀“左手的花”榮升盟主!)第226章 旺仔小饅頭第938章 真正的勇士第68章 碾壓第17章 鬧上門第448章 謫仙人第44章 傳國玉璽(2)第43章 傳國玉璽(1)第602章 優柔寡斷第559章 招婿計劃第1002章 兵馬大元帥第904章 把事情搞大第364章 大哥難當第244章 仁政之辯第702章 免死牌第502章 李績的擔憂第954章 變通之法第942章 石見銀礦第544章 敗家犯法?第1189章 演個戲第358章 再生事端第141章 混不吝第852章 天佑大齊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843章 錯位的感情第147章 君臣鬥第691章 重逢第418章 你想建功立業嗎?第402章 魅力無法擋第850章 太子三衛第208章 辟邪劍法(“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548章 鋒芒畢露第784章 好戲開場第561章 隨口一言第621章 馬邑縣令第345章 刨墳掘墓第16章 點破關鍵第548章 鋒芒畢露第409章 複製工匠第310章 馬球新規第567章 定風波第357章 終相見第85章 賠本買賣第392章 九局一衛第442章 開業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