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中興之主

新政要貫徹,要處理的事實在多如牛毛。

各地的奏報,猶如雪片一般的飛來。

太子朱高熾,此時恰是最忙碌的時候,文淵閣諸公,自也腳不沾地。

好在太子有大學士輔佐,而大學士又有衆多舍人輔佐,倒也井井有條。

此時,這文淵閣裡,卻迎來了一批新人,這些人,大多都是各大學堂的優秀畢業生,此後分配至各府縣裡擔任文吏,磨礪一番之後,入文淵閣。

他們乃是舍人的身份,其性質還是文吏,所負責的既有接洽各部,傳達旨意,亦或者協助大學士票擬,當然,更多時候,還是提出建言,並且備詢。

這也是朱高熾的意思。

新政推行天下,現在天下各地的奏疏,大多和新政有關,有的是關於鐵路的,有的則是商稅的情況,也有的涉及到作坊、郵政等等。

這些奏報,其實不但原有的那些舍人們不懂,很是抓瞎,便是大學士們也是兩眼一抹黑。

因此,在精挑細選之後,足足一百一十二個自直隸各府縣,還有鐵路司、郵政司,亦或者海政部、鐵道部的文吏進入中樞,成爲舍人。

而其中一人,張安世覺得面熟,便將其招來,道:“你叫什麼名字?”

“殿下,學生夏瑄。”

聽到這個名字,張安世猛地想起,不免道:“你瞧本王的記性,是夏公之子,上一次還立了戰功。倒沒想到,你竟來了文淵閣,怎麼樣,習慣嗎?”

夏瑄道:“稟殿下,還算習慣。”

張安世便又道:“你父親年紀大了,如今重新起復,成了教育部尚書,你不要教他失望。”

夏瑄道:“是。”

張安世道:“對了,給本王草擬一份奏報。”

夏瑄點頭,當即拿出了主板,開始記錄。

張安世揹着手,深思了一番後道:“臣張安世奏曰……倭國王、朝鮮國王爲我大明藩屏,名爲異邦,實爲父子之國。今我大明承平,理當召二王進京覲見,沿途所有開支,由朝廷付給……”

夏瑄記下,而後道:“那學生去擬定了。”

張安世點點頭道:“去吧,寫好之後,再給本王過目一二。”

夏瑄匆匆而去。

這份奏疏,很快便送到了太子的手裡。

只是太子朱高熾見了,皺眉起來,臉上若有所思。

上一次的談話,還歷歷在目,可轉眼之間,卻不曾想,這張安世卻一改從前的樣子,居然對朝鮮國和倭國甚是友善,狠狠地吹捧了倭國和朝鮮國一番。

論起來,朝鮮國恭順,倒是說的過去的,可倭國嘛……卻不盡然了。

若是再召二王進京,此二王當真來奏見,態度甚恭,那麼……朝廷就更沒有辦法提出苛刻的條件了。

大明畢竟是禮儀之邦,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總不能兇殘到效仿勤王,將楚王騙到了咸陽之後直接軟禁,而後伐楚吧。

倘若繼續這樣友善,關係更是親密,那麼……此前打算這倭國和朝鮮國的封地……

細細思量之後,太子朱高熾卻還是毫不猶豫地提起筆,恩准了這奏議。

於是禮部和鴻臚寺開始忙碌,一面火速派出使節,宣讀大明朝廷的旨意,一面做好迎接二王可能進京的準備。

張安世則好像很快就將此事忘了個一乾二淨一般,再沒有提及此事。

這些時日,要處置的奏疏太多了。

隔三差五,就有新的奏疏來,今日是某郎官懇請治理城西的河道淤泥,認爲有礙觀瞻。

過幾天,又有人上奏,表示城西那兒,樹木盜採過於嚴重,需要嚴懲。

彷彿這城西的羽林衛,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地方,竟是總能勞駕這些朝臣諸公們的關注。

這樣的做法,即便是沒有回過味來的人,其實大抵也曉得,這城西是個風水寶地了。

因而,便有不少的商戶開始臨時起意,開始想在城西附近做一些‘買賣’。

可買賣還沒做,很快他們便鎩羽而歸,因爲……此時他們才察覺到,這買賣……早已輪不上他們了。

這城西的地,圍繞着那些營造的宅邸,早已絕大多數掌握在棲霞商行手中。

到了歲末,卻又有人來奏。

朝鮮國王,以及倭國國王皆以啓程,而大明的船隊,親自前往迎接,橫渡了汪洋之後,不日即將踏足中土。

這個消息傳出,其實並不意外。

朝鮮國王一向比較恭順,既然大明朝廷相召,他不敢不來。

而朝廷所冊封的倭王,則不同了。

明初的時候,倭寇便已開始在東南初見端倪,肆意劫掠和殺戮。

太祖高皇帝大怒,於是打算與倭王聯手,對倭寇採取前後夾抄的攻勢。

於是在洪武二年,太祖高皇帝派出使臣遠赴日本。

當時在位的倭王叫懷良,當明朝使臣到日本後,懷良竟然不承認明朝的地位,將七個使臣監禁,隨後處死五人,只留下楊載和吳文華兩個使臣。

後來當得知大明已經徹底地掃除了北元的殘餘勢力,威震天下之後,這倭王便立馬派遣使臣送回被監禁的明使,並且爲了表示歉意,又歸還一些被倭寇掠奪走的明朝百姓。

但對於剿滅倭寇,他卻是表示不合作。

朱元璋得知小小藩國竟然敢違逆上意,於是再派使臣面斥懷良,並威脅說大明軍隊枕戈待旦,隨時都能渡海討伐。

倭王不爲所動,寫了一封呈表讓使臣帶回南京。

其原話是:臣居遠弱之倭……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常起滅絕之意。大明縱有精兵良將,而臣論文有孔孟,論武有孫吳,陛下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於倭國而言,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這番書信,其實連大明君臣們都看的有點懵逼。

這倭國抵禦大明的武器,竟是文有孔孟之學,武有孫子和吳起這樣的兵法。

只是這個時候,當國書傳回南京時,朱元璋的氣,也早已消了,他對於征討遠在天邊的倭國沒有太大的興趣,最終還是選擇了懷柔,重新冊封了倭國國王,又將倭國列爲了不徵之國。

這倒不是因爲嫌渡海作戰麻煩,而令太祖高皇生出疑慮。而是從太祖高皇帝生前的種種言行來看,在他看來,大明的心腹大患,永遠都在北方,其餘無論是倭寇,亦或者西南邊陲的土司,永遠都是癬疥之患,哪怕即將駕崩時的遺詔之中,也再三重申這一點,教子孫們牢記,不可輕易靡費國力,而應將精力放在北方異族的監視和分化上。

當下的倭國國王,實則乃是足利義教。

當然,這種國王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這足利義教,真正算起身份,理應是倭國室町幕府的第六代將軍而已。

可就是這將軍,卻是把持了倭國幾乎所有的大權。

而幕府將軍把持倭國之後,便壟斷了和大明的外交,自稱自己是倭國之主了。

而對大明而言,其實也懶得去理會這裡頭有什麼名堂,反正也不是自己家的,有個做主的就行,照例頒發倭王的金印即是。

這足利義教算起來,應該是幕府的中興之主,他接替自己的兄長,成爲徵夷大將軍之後,立即開始嚴令其他諸大名不得私下與大明交往,壟斷貿易權力。

與此同時,不斷地強化幕府的權力,並且打擊僧侶!

短短十年之間,這室町幕府的權力就已達到了空前。

作爲一個有見地的領導者,對於外頭所發生的變化,足利義教絕非是不知的。事實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出入京都海域的大明商船,規模越來越龐大,樣式越來來新穎,早已引起了足利義教的警惕。 WWW• тт kǎn• C O

此番他渡海而來,目的既是要試大明的深淺,與此同時,便是想要親自探查一番大明的情況。

當然,大明朝廷相召,此時也不得不來。再者,這足利義教當然也深信,大明斷然不會斬殺來使,對他這位徵夷大將軍採取什麼措施。

此番,倭國的使節團,大概是因爲這位大將軍親自前往,規模尤其的浩大。

他們登上的,乃是大明接應他們的船隊。

一見這船,足利義教便已被震撼了,如此規模龐大的艦船,給了他巨大的影響。

緊接着,一路渡海,平安無事,只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在即將進入松江口口岸的時候,他幾乎是眼花繚亂的,又開啓了他的新一輪震驚。

要知道,在這航線上,隔三差五的,便可見到張掛大明旗幟的艦船出入,那滿載的貨物,無以數計,巨大的華亭港,人流如織,接駁進入內河的艦船,隨即開始帶着他們逆江而上。

這數十日以來,這整個倭國使節團,幾乎已經無暇去見識風景和風土人情了。

因爲他們所見所聞,已超越了他們的認知。

更可怕的是,當他們抵達直隸,親眼看到了在鐵軌上呼嘯奔跑的鋼鐵怪獸時,這種震撼,可想而知。

隨來的貴族和武士,素來自認爲身份高貴,可見到這些從前沒有見識過的事物,從前高傲的他們,盡都沉默不言了。

而此時,大明宋王張安世,奉詔親自迎接足利義教人等入城。

足利義教見着了張安世。

彼此見禮,張安世格外的熱情,噓寒問暖一番。

而足利義教雖不是漢人,可漢話卻十分純熟,準確的來說,大家的教育背景幾乎是相同的,無論是大明,還是足利義教亦或者倭國的貴族和武士,大家都是從牙牙學語開始,就開始學習漢話,讀四書五經,學孔孟之學。只不過足利義教學的比較好,張安世是出了名的學渣,屬於半吊子。

客套地寒暄一番之後,張安世便笑道:“太子殿下可一直盼着你們來呢……”

只是這話才說出來,足禮義教便道:“宋王殿下,不知皇帝陛下……是否身體有疾?”

足利義教笑盈盈的,可直接拋出了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他原本以爲,召他來此,乃是大明皇帝的意思,可現在他隱隱的感覺到,似乎這可能和大明太子有關。

當然,當今太子,已是監國太子,同樣掌握着巨大的權柄,和大明皇帝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只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反而讓敏感的足利義教認爲,這南京城,可能要成爲是非之地了,於是他心頭,不免謹慎了幾分。

張安世含笑道:“陛下龍體康健,只是近來極少過問俗務。”

足利義教見張安世的神色不像有假,但顯然他是不會輕易相信這個說辭的,不過,卻沒有再提出更多的質疑。

足利義教微笑着道:“此番來中土,大開眼界,方知中土物產之盛,絕非敝國可比。”

張安世客氣地道:“足利殿下言重了,其實啊……這與物產之盛,有什麼相干?說到底……不過是新政的成果罷了。”

足利義教對這番話倒也不感意外,這一路而來,他倒也聽說過不少新政的事了。

現在張安世主動提及,他反而漸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乃中興之主,自非庸人,自登上大將軍之位後,幾乎花費了十年的手腕,方纔勉強強化了幕府在倭國的權柄。

可現在,他突然發現,與這大明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此時再細思量,自己挖空了心思所幹的事,竟頗有幾分可笑。

這就好像,你跟着人家學開車,辛辛苦苦,砸鍋賣鐵的買了一輛七手夏利,自以爲自己只要勤加苦練,便可成一代車神,十年苦功,好不容易靠着對對方的學習,練就了一身的本領。

於是頗想試一試老師的深淺,就當你興沖沖的開着七手夏利進入賽道,自覺地對方雖然性能可能比你好,可我學大明的《孔孟》、《孫吳》比你更刻苦,就未必能輸你多少。

結果,就在你沾沾自喜,覺得即將修成正果的時候,對方……直接一個按鈕下去,他的車……飛起來了。

是的,飛起來了,因爲……人家的版本……又更新換代了。

……

第131章 殺手鐗第427章 人中龍鳳第169章 紀綱,你完了第401章 封王第34章 大禮第456章 加恩第112章 陛下 銀子來了第551章 一榮俱榮第560章 報功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359章 天大的喜事第75章 聖駕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173章 完蛋了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540章 人爲刀俎 我爲魚肉第5章 上奏第521章 再發一遍財第44章 驚天動地第540章 人爲刀俎 我爲魚肉第522章 賺瘋了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183章 功德圓滿第79章 大膽的想法第278章 將他拿下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429章 他們都是自願的第459章 驚人數目第339章 好東西給你看看第233章 格殺勿論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359章 天大的喜事第269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503章 一通亂殺第425章 生財有道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325章 成王敗寇第589章 中興之主第465章 張公子請客 諸公買單兩章送到,求月票!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543章 決不輕饒第183章 功德圓滿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畢露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314章 普度衆生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網打盡第3章 豎子第114章 雙喜臨門第263章 百年基業第399章 有殺氣第3章 豎子第46章 殿前審問第186章 三喜臨門第571章 大捷第347章 狠人還有文化第411章 一網打盡第571章 大捷第199章 人贓並獲第2章 重新做人第470章 一網打盡第469章 御前問審第553章 急奏第387章 陛下來算賬了第376章 徹查到底第103章 賺瘋了第265章 狹路相逢第482章 大功於朝第322章 秋後算賬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46章 殿前審問第28章 此卿家事 與朕何干第508章 陛下聖明第69章 聖意第8章 褒獎第35章 如獲至寶第464章 張安世的毒計第516章 好戲開場第82章 給朕一網打盡(八千字大章)第103章 賺瘋了第71章 全部都要炸死第517章 甕中捉鱉第522章 賺瘋了第6章 天子守國門第317章 事情敗露第501章 入朝的大動作第232章 二:超規格的賞賜第69章 聖意第515章 後發制人第165章 真相第595章 一擊必殺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21章 他們的惡名無人不曉第331章 我孫兒爲太平天子第595章 一擊必殺
第131章 殺手鐗第427章 人中龍鳳第169章 紀綱,你完了第401章 封王第34章 大禮第456章 加恩第112章 陛下 銀子來了第551章 一榮俱榮第560章 報功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359章 天大的喜事第75章 聖駕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173章 完蛋了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540章 人爲刀俎 我爲魚肉第5章 上奏第521章 再發一遍財第44章 驚天動地第540章 人爲刀俎 我爲魚肉第522章 賺瘋了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183章 功德圓滿第79章 大膽的想法第278章 將他拿下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429章 他們都是自願的第459章 驚人數目第339章 好東西給你看看第233章 格殺勿論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359章 天大的喜事第269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503章 一通亂殺第425章 生財有道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325章 成王敗寇第589章 中興之主第465章 張公子請客 諸公買單兩章送到,求月票!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543章 決不輕饒第183章 功德圓滿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畢露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314章 普度衆生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428章 奉旨拿人 一網打盡第3章 豎子第114章 雙喜臨門第263章 百年基業第399章 有殺氣第3章 豎子第46章 殿前審問第186章 三喜臨門第571章 大捷第347章 狠人還有文化第411章 一網打盡第571章 大捷第199章 人贓並獲第2章 重新做人第470章 一網打盡第469章 御前問審第553章 急奏第387章 陛下來算賬了第376章 徹查到底第103章 賺瘋了第265章 狹路相逢第482章 大功於朝第322章 秋後算賬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46章 殿前審問第28章 此卿家事 與朕何干第508章 陛下聖明第69章 聖意第8章 褒獎第35章 如獲至寶第464章 張安世的毒計第516章 好戲開場第82章 給朕一網打盡(八千字大章)第103章 賺瘋了第71章 全部都要炸死第517章 甕中捉鱉第522章 賺瘋了第6章 天子守國門第317章 事情敗露第501章 入朝的大動作第232章 二:超規格的賞賜第69章 聖意第515章 後發制人第165章 真相第595章 一擊必殺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21章 他們的惡名無人不曉第331章 我孫兒爲太平天子第595章 一擊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