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他們都是自願的

朱棣接過旨意,只低頭一看,便立即想起來。

這份旨意,確實是他親自下達的,而且就在這一兩日。

朱棣掃了一眼旨意,隨即便交給亦失哈。

亦失哈會意,便又將旨意,遞送楊榮人等傳閱。

衆臣一個個看的一頭霧水,楊榮倒是面不改色,胡廣卻皺眉道:“這旨意與錦衣衛無故捉拿讀書人,又有什麼干係?”

張安世笑着道:“旨意裡的內容,不是說的很明白嗎?翰林院所編修的這一部《孝順事實》實在太好了,尤其是陛下御筆親批,臣看了更是情難自己,尤其是那一句:‘惟天地經義莫尊乎親,降衷秉彝莫先於孝。因而,孝爲百行之本,萬善之原,大足以動天地感鬼神,微足以化強暴格鳥獸孚草木,是皆出於自然天理,而非矯揉造作。《孝順事實》可使觀者盡得爲孝之道,油然而生親愛之心,有裨於明人倫敦風俗的世教。’”

張安世頓了頓,接着道:“這樣的好書,陛下下旨刊行,還親自作序,自是有教化天下的心思。而我張安世得此書,如獲至寶,所以上奏,懇請陛下,繼續增加刊印的數目,並且僱請大儒和讀書人,宣教四方,這既是教化天下,也有勸導世人遵從禮教和孝道的意思,陛下因而恩准了我的倡議,還親自下旨,命太平府督促此事,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胡廣有些無語,他的口才不及楊榮倒也就罷了,可你張安世也敢班門弄斧,在老夫的面前撒野?

胡廣頓時感覺心口堵着一口悶氣。

於是他忍不住道:“可這還是與捉拿讀書人沒有關係。”

“誰說無關?”張安世大義凜然地道:“既是要宣教四方,賓服四夷,當然是要請人去西洋各番,宣我大明教化,不只是各處藩鎮,我還聽聞,天竺諸國以及西洋諸土番,也仰我大明恩德,只是卻無從知曉我大明之恩義。現在有了這《孝順事實》,則猶如雨後逢甘霖,聖人之道,以孝爲本,而陛下也崇尚孝義,因而恩准我宣教四方又有什麼錯?”

胡廣繃着臉道:“可你也不能拿讀書人!”

張安世理直氣壯地道:“我張榜了啊,張榜求賢,希望有讀書人,能夠響應陛下宣教孝道的旨意,深入不毛之地,宣教四方,可我沒想到,他們只是嘴上說一說什麼忠孝禮儀,可遇到了事,他們一個肯上的都沒有。”

胡廣臉都綠了,便道:“那……那又如何?”

張安世肅然道:“漢朝的時候,爲了弘揚儒學,有張騫和班超這樣的儒生,深入西域之地,光大儒學,使天下無不仰慕天朝之禮教。還有蘇武,蘇武胡公應該是知道的吧,禮教能有今日,恰是因爲有這麼多忠孝節義之人。”

“現如今,儒學式微,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大明承襲唐宋之制,乃漢家天下,陛下又廣興王道,倡導忠孝,這正是光大儒家的好時機,可現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際,四處徵召儒生深入不毛之地,廣播仁義,卻無人肯應募,你說,這算不算不忠?”

胡廣沉默了,當一個人他講的比伱這個當事人還要激進的時候,你雖然明知這傢伙鬼話連篇,卻也沒辦法進行反駁。

張安世道:“除此之外,此番要宣教的,乃是《孝順事實》。此書乃是自唐宋以來,第一步孝經,更是無數翰林和大儒嘔心瀝血,編修而成。更是陛下御筆親批,親自做序。我張安世讀過,尚且有感,這些讀書人讀了,竟無感觸,還對此無動於衷。”

說到這,張安世緊緊地盯着胡廣道:“胡公,我來問你,若是連讀書人,都對孝道尚且如此冷漠,這……孔聖人若是在天有靈,得知他的學問,被後世一羣不忠不孝之輩,歪曲至這樣的地步,更是將忠孝二字,棄之如敝履。你說,孔聖人他棺材板……還按的住嗎?他老人家……”

張安世後面的話沒能說下去。

胡廣臉上猛然色變,厲聲打斷他道:“你不要東拉西扯,孔聖人和這無關……”

張安世帶着幾分諷刺地道:“孔聖人若知自己成了一羣不忠不孝之徒的招牌,成了一羣只曉得求取功名之輩的遮羞布,他就算起死回生,也會生生給氣死。”

“胡公,你不要轉移話題,孔聖人的事,就是我張安世的事,也是你胡公的事。再者說了,這些讀書人,張口孔子,閉口便是孟子,可真遇到了事,卻一個個充耳不聞,依舊每日沉溺於安樂之中,這是不是不義。”

說到這裡,張安世大喝道:“不忠不孝不義,若是其他人,倒可以原諒。畢竟他們不是讀書人,也沒有讀孔孟。可這些讀書人不同,他們是讀了聖賢書的,尚且敢做這樣的事,這叫什麼?這叫知法犯法!”

“我張安世看不下去了,不能再這樣放任他們再對不起孔聖人,因而……便請了他們去錦衣衛裡頭,喝幾口茶,好生教授一下他們忠孝禮義,這又怎麼了?”

他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衆大臣,接着道:“怎麼,看到了一羣不忠不孝不義且還無恥之徒,若是不好生給他們一點教訓,難道……還要視若無睹嗎?若是這樣,諸公,我大明還有道德仁義可言嗎?我張安世要問,若連讀書人尚且無恥之尤,臉都不要了,我大明豈不是連蠻夷都不如?”

“所以沒什麼可說的,這件事,乃陛下的旨意,一定要有儒生去宣教四方,而維護道德禮義,錦衣衛也責無旁貸,誰若反對,便是與那些不忠不孝之人沆瀣一氣!”

胡廣有點氣急了,道:“你這是……欲加之罪!父母在,不遠遊……”

張安世此時卻是笑了,道:“既然父母在,不遠遊。那麼爲何這麼多的讀書人,爲了科舉,偏要千里迢迢來京城?”

胡廣捏着鬍子惱怒地道:“遊必有方。”

張安世從容不迫地道:“考取功名,追逐利祿,所以就是遊必有方,那麼宣揚聖人教化,廣播仁義,就成了無方?”

張安世說到這裡,笑了笑,只是這笑了添了幾分嘲弄,他接着道:“胡公,我奉勸你仔細的反思一下你的這些危險言論,你現在說的話,越來越不像讀書人,再這樣下去,我要將你開除出聖人門牆。”

胡廣勃然大怒,睜大了眼睛,瞪着張安世道:“黃口小兒也敢……”

一旁的楊榮拽他的衣袖。

最終出來打圓場:“原來還以爲,是無故拿人,不過這只是徵辟讀書人去宣教,這就沒什麼問題了。如此一來,既可廣播我大明仁義,又使讀書人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過……此等事,蕪湖郡王殿下怎可動用錦衣衛呢,依我看啊,大家各退一步。”

胡廣:“……”

胡廣張了張口,最後什麼都沒再說。

衆臣也都不吭聲。

說實話,張安世跑來拿孔聖人和忠孝來說事,是大家都沒想到的。

這種事,說到了這個份上,也只能心裡罵張安世缺德的祖墳冒煙。

或者說張安世如此行徑,實在聳人聽聞,不過……人家本心是好的,都是爲了聖人教化嘛。

可在古人的價值觀裡,或者說在理學的價值體系之下,人是論心不論跡的。

也就是說,一個有道德的人辦了壞事,這是可以理解的。

而若是一個壞人,恰好辦好了好事,此人也屬於十惡不赦之列。

楊榮微笑道:“郡王殿下,依我看,此事太大,還是及早放人爲好。”

張安世對着楊榮,倒是平心靜氣地道:“放心,我斷不會爲難他們,將來一定四肢完好的將他們送出來。”

楊榮立即聽到張安世的送出來的前頭,加了許多的定語,心中瞭然,卻也知道,這樣扯皮下去,不是辦法。

此時,禮部尚書劉觀道:“宣教之事,本是禮部的主職,如今卻是錦衣衛代勞,實在不妥,要不來一個折中之策吧。陛下,老臣……去錦衣衛一趟,探望一下被拿的讀書人,如何?”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有一個臺階下。

尤其是對胡廣爲首的一羣義憤填膺之人來說。

錦衣衛拿人,這是不可接受的。

可若是錦衣衛是爲了聖人幹事,這……雖不可接受,卻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去認了。

劉觀這老滑頭,站了出來,既打了圓場,讓羣臣覺得勉強可以接受。

同時……這事畢竟是要和張安世合作着來,又可藉機,和張安世勾兌一下,這一次雖然可能掙不到銀子,可人情債卻是掙了不少的,橫豎不吃虧。

最重要的是,劉觀很清楚,自己又貪又懶又沒本事,陛下之所以讓他位列禮部尚書,沒把他給直接砍了,自是因爲他善於勾兌,朝中就需要這樣能勾兌的人,他恰好可以勝任這個角色。

聽了劉觀的話,衆人便立即看向朱棣。

朱棣已是一切瞭然,於是站起來,慢慢的踱步,緩了一會,才道:“《孝順事實》,乃翰林院所編的孝經,此我大明之根本,漢晉以孝治天下,大明也以孝治天下,朕如此看重此書,也正因爲如此。張卿揭發之事,觸目驚心,我大明的儒生,不及漢唐之儒生遠矣。”

“人若無忠孝之心,那麼又豈敢自稱自己是聖人門下呢?又怎敢說自己讀過聖人書呢?這件事……要重視起來,絕不可忽視,張卿能順應朕的旨意,這很好。無論如何,這件事朕是不打算干休的,事情要辦,從重的辦,如若不然,天下失了孝道,那麼遲早妖言要禍亂國家,綱紀蕩然無存,禮部這邊,也要協從過問此事,這是禮部的職責,此次錦衣衛雖是越廚代庖,可若不是錦衣衛揭開此事,誰會去深究呢?”

“痛心疾首啊!”朱棣感慨地道:“朕嘗對人言,孝乃人之根本,父對子有舐犢之情,子對父更需時刻感念養育之恩。若是人無孝念,與禽獸何異。宣教乃是天下最緊要的事,是以我大明才於天下各府縣廣置學官,負責宣教事宜。”

“張卿上書曾言,天下四夷不服王化,其根本就在於不知孝順爲何物,以至與禽獸無異,我大明要與之善處,便當宣揚禮義,廣推忠孝節義,這些話說的很好嘛,現在正是儒生們效力的時候了,讀書人豈可對此抗拒?”

“就這樣罷,此事不需再議!張卿一定要周全的處置好此事,過幾日,再上奏來,朕要知道結果。”

說罷,再不看衆臣反應,直接遣散了衆臣。

張安世出了文樓,便大喇喇地尋劉觀,當着退散的衆臣之面,一臉坦然地道:“劉公,不妨先去南鎮撫司,陛下既有旨,那麼還請劉公辛苦一些。”

劉觀捋須,微笑着道:“好的,好的。”

一旁衆臣,默默低頭而去,假裝什麼也沒聽見。

這等事,聽了痛心,還不如不聽呢!

劉觀則跟着張安世的腳步,一邊走,一邊道:“讀書人沒有受苦吧。”

張安世道:“應該不會吧。”

劉觀道:“這便好,這便好,我去探望一下,如此,朝廷和老夫都可放心了。”

張安世道:“那就辛勞劉公了。”

“哪裡敢稱辛苦呢。”劉觀笑吟吟地道。

張安世與劉觀出宮,當下便登上馬車,在護衛的扈從之下,直奔錦衣衛。

這些讀書人,並沒有關在詔獄之中,這也是張安世的吩咐,人家又不是欽犯,把人關進詔獄,這不是將人當罪犯看待嗎?

可若是關在其他地方,比如說棲霞的千戶所裡,那就不算是罪犯了。

張安世下了馬車,便領着劉觀進入千戶所。

千戶早聽到消息,忙是來迎,張安世只朝他點點頭道:“人都在何處?”

這千戶朝劉觀瞥了一眼。

張安世則道:“這是禮部的劉部堂,是自己人。”

劉觀尷尬地笑,他的笑有點僵硬,他雖然喜歡勾兌,但是也不至於和錦衣衛當一家人,這要是傳出去,豈不是天下讀書人都要罵他爛屁股?

這千戶卻是會意,便當先領路。

這千戶所有房間相連,還未走進去,便聽裡頭有人大聲哀嚎:“學生願去天竺,學生願去天竺……”

劉觀只聽得頭皮發麻,卻依舊裝作微笑的模樣,平靜地跟着張安世。

到了那穿出哀嚎的房間外頭,張安世指了指裡頭道:“劉公,不妨進去看一看這讀書人爲何嚎叫?”

而此時,裡頭的人依舊在慘叫:“啊……啊……啊………學生是自願的,自願的……絕無怨言……”

劉觀只僵在原地,臉上的微笑越發的僵硬,見張安世立在一旁,含笑地看着他。

只是這笑容,讓劉觀突覺得如芒在背,他卻依舊微笑道:“此書生,倒是頗爲忠孝。在殿下的感化之下,能幡然悔悟,真乃儒門大幸。”

張安世很是隨和地道:“走,進去裡頭說。”

劉觀卻忙搖頭道:“算啦,老夫平日裡吃齋,見不得血……不,老夫以爲……還是讓書生們好生地悔悟吧,老夫只看一看數目。”

“看數目?”張安世今天倒是好說話,立即對一旁的人道:“來人,給劉公安排。”

說着,劉觀便很快又到了千戶所的大堂。

再聽不到那些刺耳的嚎叫,這讓劉觀的心裡稍安,落座之後,那千戶便程上了數目來。

劉觀低頭看着,口裡喃喃地道:“總計三百七十二人,是不是多了一些……”

張安世道:“我還嫌少呢,現在正在教他們拉自己的一些同鄉、同年一起入夥。你也知道,教化這等事,可是馬虎不得,人少了,散於四海,便如一捧泥沙入那汪洋大海,實在是杯水車薪。錦衣衛這邊,預定的員額是萬人。”

劉觀聽罷,整個人頓時不寒而慄,卻笑了笑道:“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萬人是不是太多了?依老夫看,有個七八千,應該可以應付了。”

他劉觀也不是磕頭蟲,他是有風骨的,至少他是和錦衣衛討價還價過的。

張安世道:“再看吧,眼下也沒有其他的好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劉觀繼續道:“這三百七十二人,竟已有三百六十五人,已簽字畫押,願往四海了嗎?”

一旁的千戶頓時警惕地看着劉觀。

張安世則是擡頭看向這千戶道:“一夜功夫,就有這麼多人同意?會不會有什麼貓膩?”

千戶還未答。

劉觀卻壓壓手,微笑着道:“不易啊,真是不易啊,看來錦衣衛卓有成效,太勤懇了。”

張安世道:“這也不是他們的功勞,主要還是聖人教化的好,讀書人們起初只是一時想不開,現在一點即通,也就願意爲忠孝而奮不顧身了,可見我大明的讀書人,一個個都是好的,並不亞於漢唐。”

“啊……對對對。”劉觀滿面紅光,搖頭晃腦地道:“殿下此言,真是與老夫不謀而合。”

第217章 皇孫,快出來看熱鬧第242章 祖墳冒煙第601章 獻禮第205章 趕盡殺絕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461章 不可放過一人第464章 張安世的毒計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113章 賺翻了第155章 巨大的收穫第45章 龍顏震怒第262章 加封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305章 大權在握第203章 殺手鐗第324章 開天闢地第478章 加官第30章 對症下藥第133章 人物物證俱全第569章 天數有變第568章 秘密武器第230章 價值連城第468章 反殺第288章 張安世出擊第126章 不堪一擊第314章 普度衆生第373章 罪魁禍首竟是他第171章 斬盡殺絕第464章 張安世的毒計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427章 人中龍鳳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330章 楊榮的殺招第96章 簡在帝心第26章 御前奏對第128章 又發大財了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35章 如獲至寶第169章 紀綱,你完了第205章 趕盡殺絕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122章 斬盡殺絕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17章 惺惺相惜第400章 帝王之心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552章 人言不可畏第372章 自取滅亡第13章 君無戲言第121章 皇孫崛起第570章 破賊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245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484章 居功至偉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508章 陛下聖明第457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112章 陛下 銀子來了第413章 水落石出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113章 賺翻了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426章 暴利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236章 牆倒衆人推第233章 格殺勿論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326章 反殺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489章 富可敵國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30章 對症下藥第113章 賺翻了第547章 大智大勇第196章 大開殺戒第335章 開太平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48章 聖裁第159章 一網打盡第84章 賞賜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143章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第571章 大捷第106章 揭開真相第182章 張安世發老婆了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96章 簡在帝心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462章 張安世出擊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89章 入宮報喜第19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06章 揭開真相第23章 出入宮禁第44章 驚天動地第243章 往死裡坑
第217章 皇孫,快出來看熱鬧第242章 祖墳冒煙第601章 獻禮第205章 趕盡殺絕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461章 不可放過一人第464章 張安世的毒計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113章 賺翻了第155章 巨大的收穫第45章 龍顏震怒第262章 加封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305章 大權在握第203章 殺手鐗第324章 開天闢地第478章 加官第30章 對症下藥第133章 人物物證俱全第569章 天數有變第568章 秘密武器第230章 價值連城第468章 反殺第288章 張安世出擊第126章 不堪一擊第314章 普度衆生第373章 罪魁禍首竟是他第171章 斬盡殺絕第464章 張安世的毒計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427章 人中龍鳳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330章 楊榮的殺招第96章 簡在帝心第26章 御前奏對第128章 又發大財了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35章 如獲至寶第169章 紀綱,你完了第205章 趕盡殺絕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122章 斬盡殺絕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17章 惺惺相惜第400章 帝王之心第350章 功在社稷第552章 人言不可畏第372章 自取滅亡第13章 君無戲言第121章 皇孫崛起第570章 破賊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245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484章 居功至偉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508章 陛下聖明第457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112章 陛下 銀子來了第413章 水落石出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113章 賺翻了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426章 暴利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236章 牆倒衆人推第233章 格殺勿論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326章 反殺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489章 富可敵國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30章 對症下藥第113章 賺翻了第547章 大智大勇第196章 大開殺戒第335章 開太平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48章 聖裁第159章 一網打盡第84章 賞賜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143章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第571章 大捷第106章 揭開真相第182章 張安世發老婆了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96章 簡在帝心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462章 張安世出擊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89章 入宮報喜第19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06章 揭開真相第23章 出入宮禁第44章 驚天動地第243章 往死裡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