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加恩

第456章 加恩

“萬幸?這是何意?”朱棣甚是不解地看着張安世。

張安世笑吟吟地道:“臣所萬幸的,乃是家父除了阿姐,便只產下臣這一子。於是姐弟二人,相依爲命,感情甚篤。”

朱棣:“……”

張安世繼續道:“據臣所知,這百姓人家,凡是子女多的,無不會充斥各種矛盾,鬧將起來的也是不少,教人煩不勝煩。”

朱棣下意識地點頭。

張安世的這番話,看似只是拉家常,實際上,卻是讓朱棣的心理好受了不少。

他將赤裸裸的叔侄相爭,變成了家庭矛盾。

家庭內肯定是有齷齪的,誰家沒有呢?

大家都這樣,所以陛下至多也只是其一而已!你瞧,這心理負擔也就沒有了。

張安世接着道:“臣與阿姐之所以感情深厚。其一,自是因爲阿姐將臣拉扯大,這其二,若是往深裡去深究,便是我們姐弟二人可以相互扶持,彼此相助。”

朱棣看向夏原吉,沉吟着道:“夏卿家,戶部這邊,可以拿出多少糧來賑濟?”

張安世用一種一眼看穿的目光看着他道:“你是擔心我向你討要糧食對吧。”

張安世搖頭:“這卻不是。因爲在臣看來,能成爲高僧的,從來不是那種自幼遁入空門的和尚,而是有人生大閱歷,經歷過無數人生起起伏伏之人。唯有這樣的人,經歷過人間的大富貴,又從天上跌落至凡塵,此等大起大落,情緒之跌宕,絕非尋常人可比,唯有這般的人,纔可能大徹大悟,領悟別人無法領悟的禪理。這就如那釋迦摩尼,不也是王子出身嗎?”

楊榮率先道:“陛下,河南有緊急的奏疏。”

張安世也不囉嗦,乾脆地道:“你放心便是,這個我自己想辦法,戶部這邊,先緊着要緊的地方。”

朱棣:“……”

夏原吉說出了自己的擔心,牽涉的地方太大了,從淮河的水患,到河南等地的旱情,還有關中的蝗災,若是以往,朝廷的辦法很簡單,河南出災,戶部派官去撫問,同時……調周邊如關中、江南的糧去賑濟。

張安世笑了笑道:“陛下,其實歷朝歷代不都是這樣嗎?太祖高皇帝也是熟知經史之人,所以他在世的時候,一定很擔心這樣的事吧。”

張安世淡定地道:“臣現在忙碌的,都是太平府的事,新洲那邊,只委託了長史楊士奇治理,聽聞還不錯,也開闢了不少至太平府的航線,有不少商賈往來。”

張安世道:“應該是二十歲上下。”

哪怕他們有野心,也將他們的野心用在了對付那些當地的土人身上。

至少這嫌防之心,已是盡去,多封一個是一個。

只是……這朱文圭的命運,卻因爲張安世所改變了。

朱棣道:“嗯,這也很好。你好生用命吧……”

於是朱棣道:“若如此,那麼就要勞煩胡卿了。”

這話鋒,直接又給轉了回來。

張安世道:“陛下真是聖明,連文墨的事也這樣懂。”

夏原吉想了想道:“各地的布政使,能力有限,需從朝廷,調撥大員,節制各處災省,相機行事。”

亦失哈道:“當初擒獲朱允炆的時候,朱允炆爲僧,陛下見朱允炆有悔改之意,於是便賜封這朱文圭爲郡王,不過……”

朱棣皺眉起來:“不是才見不久嗎,怎的又來覲見?”

朱棣只好道:“那麼何人可往?”

細細想來,他竟是忘了朱棣年幼時所受的教育確實是這個世界最頂尖的,而以太祖高皇帝的嚴苛,只怕朱棣的文化知識,至少應該比這個時代的尋常秀才要強得多。

夏原吉又道:“不過殿下放心,到時其他諸省的災情緩解,戶部這邊……”

夏原吉苦笑搖頭道:“非臣不敢往,實乃臣是戶部尚書,這個節骨眼,更該坐鎮戶部。”

畢竟,他們的土地和人口越多,大明的關稅和錢糧也就滾雪球的增長,他們的疆土越大,大明對這四海的控制力也就越強。

“滾蛋。”朱棣微微擡頭,帶着幾分傲嬌道:“真以爲朕和你這般,從小就不好學嗎?朕當初不知受了不知多少大儒指點,所受的教育,豈是尋常人可比。只不過……朕讀過經史,也通曉文墨,可真正進入軍中,在北平鎮守過藩屏,方纔知曉,這些東西很是無用,想要治天下,怎可憑藉那些無用的詩書。”

張安世顯得尷尬,他的印象中,朱棣只是個大老粗,不過……

其實直隸這邊的災情一直都有,不過郡王府這邊,並沒有過多的看重。

小丑竟是我張安世?

“不過卻未實封藩地,一直停留在鳳陽,以郡王之禮供養。”

夏原吉道:“此人定需極得聖寵,受陛下信重,同時又要託付諸災省節制大權,官位需在臣之上,纔可節制住各省的布政使。”

可現在,附近都遭災,就意味着,糧食需從千里甚至數千裡地運送,這就牽涉到了各省,還有一旦生災,就必定要誕生流民的問題。

胡廣便叩首:“謝恩。”

朱棣頷首:“也是老大不小了,需有人盡心輔佐,慢慢地增長他的閱歷,時間久了,自然也就懂得軍政和民政了。過幾日,召他入宮來見一見,而後準備就藩。他的藩地,離朱允炆近一些爲好。”

朱棣瞪他一眼道:“你這是事後諸葛亮。”

夏原吉想了想道:“這叫顧全大局。”

卻在此時,突有宦官道:“陛下,文淵閣與各部尚書求見。”

張安世道:“可太祖高皇帝所擔心的事,卻在陛下的手頭上解決了,太祖高皇帝若得知將來自己的子孫可以和睦,因爲陛下的緣故,彼此可以相親,定要大悅。”

張安世和亦失哈都應承下來。

朱棣頷首,振作起來,轉而道:“朱允炆現在怎樣?”

“兄弟和子弟們,都在一口大鍋裡吃飯,時日久了,必定要產生爭執。可若是見這鍋分出去,既可借這些親族爲大明開疆拓土,而親族們又借本家之勢,而在外羈縻四海,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天下最牢靠的共生關係,誰也離不開誰,且歷朝歷代,宮中懷疑宗親們造反的問題,也得以解決,縱觀歷朝歷代,只怕眼下沒有比這個時候,宗親關係更和睦的時期了吧。”

朱棣皺眉起來,突然大呼道:“來人。”

張安世感覺自己的心情一下子不好了。

這個回答,朱棣表示有點無語。

朱棣聽到這個,感觸地嘆道:“是啊,朕的幾個兒子,當初也爭得厲害呢。”

夏原吉道:“糧食是足夠的,若是所徵的民夫,用銀子來付給的話,又可節省一大筆的銀子,只是……現在災情波及的,不只是河南,還有直隸北方各府,已經江西、湖廣以及關中等地,波及如此之甚,若只是如尋常那般,只遣官撫問,只怕……”

當然,朱文圭的待遇,卻是大大的提升了,也不似從前那個建庶人那般,直接被關押在了高牆之內,只要不離開鳳陽,誰也不敢拿他怎樣。

所以大家只給了朱文圭一個郡王的待遇,還繼續留在鳳陽。

張安世也沒有繼續留下來,和大家一併離開。

夏原吉卻是急急忙忙地追上他,急聲道:“郡王殿下,且等一等。”

朱棣道:“朱文圭現今如何了?”

胡廣久在文淵閣,而且性情很好,無論是出身還是地位,都足以讓各省的布政使,對他賓服。

朱棣凝視着張安世,知道這其中自然有安慰的成分,卻慢慢地也琢磨出什麼味來。

最緊要的是,胡廣的人品不錯,若是像禮部尚書劉觀那樣的人品,朱棣是絕不敢派去的。

張安世只好駐足等他。

朱棣的心情一下子又低沉下來,幽幽地道:“他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亦失哈奇怪地看了朱棣一眼,一時鬧不明白是什麼緣故,陛下突然惦記起了這位朱文圭。

可災情牽涉太大,流民無論走到哪裡,都無糧安置,時日一久,就要出大問題。

朱棣看向張安世道:“伱來給他擇一處好藩地,到時報到朕這兒來,他久被圈禁,只怕對世事不通,現在應該多少歲了?”

胡廣拜下道:“臣蒙聖恩,敢不盡力。”

這朱文圭乃是朱允炆的次子,歷史上,靖難之役之後,他被朱棣囚禁在了鳳陽,那時只有兩歲,被人稱之爲建庶人,直到五十多年後,明英宗復辟,憐憫他,爲其建造房屋,娶妻生子,並且將他釋放出來。

他們的野心越大,對大明而言,反而受益更多。

朱棣道:“不過什麼。”

張安世道:“現在朝廷分封陛下的兄弟和兒子們在外,諸王極需朝廷的支持,再無異心,只希望能夠與陛下多加交流,至於趙王和漢王兩位殿下,與太子之間關係也漸漸親厚,難道……這不是可喜可賀的事嗎?”

張安世的話,讓朱棣覺得意外,想了想,也禁不住認同道:“這話倒是有理,朕聽聞過一句話,叫做國家不幸詩家幸。那安史之亂,不知創造了多少大詩人,還有那金人南下,汴京淪陷於金人之手,無數的世族不得不爭相南渡,父子、夫妻、兄弟相別,更不知誕生了多少詞人,可見越是痛苦的遭遇,反而纔可誕生無數的詩詞大家。反而是天下太平,安居樂業時,卻多的只是一些文人墨客,爲賦新詞強說愁。”

張安世道:“不就是說我喜做冤大頭嗎?”

張安世說罷,笑了笑:“禪理這東西,絕計不是隻是枯坐和唸經就可領悟的,倒是朱允炆,他所經歷的事,絕非尋常人可以想象,所以他的想法,會比尋常人要深刻的多。正因如此,他在佛學上的成就,只怕也無人可超越。”

朱棣道:“加賜胡卿太子太師,授其專斷之權,緊急往河南等地,協理制災事宜,遇到任何的事,都可專斷,到時奏報即可。”

像是被說中了心事,夏原吉尷尬地道:“事有輕重緩急,某絕無私念。”

“陛下,太祖高皇帝若是知曉,陛下解決了宗親之間這樣的大難題,又怎麼會責怪靖難這樣的小事呢?”

他話說到了一半,張安世便站了出來,道:“陛下,臣忝爲右都督,理當賑濟。”

朱棣好像一下子,了卻了一樁心事,方纔輕皺的眉頭也舒展了開來。

張安世卻是突的打斷他道:“我就擔心胡公……”

朱棣很滿意,便道:“這樣也好,既如此,就這般定下了。”

夏原吉不解道:“擔心胡公什麼?”

張安世被這一番話,說的一頭霧水,又不好多問,便正待要告辭。

張安世愣了一下,隨即道:“臣不知道啊。”

亦失哈匆忙入殿,道:“奴婢在。”

張安世便道:“他一心向佛,四處弘揚佛法,如今……已頗有成效。西洋各國之中,已大建佛寺,由他的弟子們主持,聽聞現在,弟子已有三千之衆。陛下,臣斗膽而言,從前陛下對朱允炆,定是嫌防的。可如今,陛下還會嫌防嗎?只怕這個時候,巴不得他能夠長命百歲,能夠在西洋,過的好一些吧。”

事情有了安排,衆臣便準備告退。

倒是胡廣毫不猶豫地率先站了出來:“臣……願一試。”

朱棣頷首:“此子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和尚。”

只是下一刻,夏原吉又皺眉起來,道:“至於直隸這邊的災情……”

不多時,楊榮人等,便匆匆而來。

反是他……好像至多也就一個童生水平。就這水平,張安世可能還有給自己加分的成分。

張安世笑道:“臣也早看出,他定會成爲一代高僧。”

張安世只笑了笑,沒吭聲。

“陛下,情勢嚴重,要防範於未然,當立即命戶部派官撫問。”楊榮道。

“哪怕是建文……不……哪怕是朱允炆,如今他已爲僧,在呂宋等地,大建佛寺,弘揚佛法,據臣所知,不少宗親,也都對他放下了嫌隙。諸王都願意與朱允炆合作,希望他的寺廟建至自己的藩地來,因爲唯有如此,纔可借我大明之佛,來安穩人心。”

夏原吉道:“河南等地的災情最是嚴重,刻不容緩,直隸等府這邊……”

朱棣點點頭,道:“這是正理。”

此時,朱棣卻道:“過些時日,該給朱允炆一些賞賜,他在西洋,也是不易。他的兒子朱文圭……”

朱棣轉而又道:“張卿,你那新洲如何了?”

張安世沒有多說什麼,和夏原吉話別,心急火燎地去了。

朱棣也不免憂心忡忡起來,便道:“依卿而言,應該如何?”

張安世道:“擔心胡公心善,反而要誤了大事,你是戶部尚書,還是看緊一些吧。”

這位建庶人十分可憐,五十多歲釋放的時候,連牛馬也沒有辦法分辨。

張安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那依夏公而言,這叫什麼?”

朱棣沒有下旨封封地,再加上這朱文圭身份極爲敏感,以至於大臣們也不敢多嘴去問。

不過他不敢多言,立即道:“奴婢遵旨。”

而胡廣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不得不說,張安世這經略四海的方略,確實解決了朱棣一個大麻煩,使他現在,已能夠用平常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那些兄弟和子侄們了。

夏原吉道:“殿下怎好這樣說。”

說着,朱棣道:“夏卿去合適嗎?”

夏原吉見是胡廣去,長舒了一口氣。有胡廣去幹這事,那麼災民們就有救了。

以往有災情,都還好,可今年的情況,十分異常。

朝廷是講資歷的,若是資歷不夠,人家就會對你陽奉陰違。

朱棣命亦失哈接過,打開一看,挑眉道:“事情已經這樣的嚴重,今歲是怎麼了?竟這樣的厲害。”

說着,便又道:“叫進來說話吧。”

他快步往宮外走,人又年輕有活力,故而走在了最前面。

朱棣便將目光落向了三個文淵閣大學士身上。

夏原吉居然沒有和張安世擡槓,卻是認真地想了想道:“理應不會,不過倒是多謝郡王殿下提醒。”

朱棣沉吟了一會,而後道:“此乃朕兄懿文太子的血脈,一直留在鳳陽,很不穩妥。分封出去吧,在海外,尋一個好藩地,賜他三衛人馬,加封爲親王,給他選一個能幹的長史,多選幾個能幹的武臣輔佐他,至於國號,就定爲‘越’。”

夏原吉聽罷,暗暗舒了口氣,不禁感慨道:“郡王能受此聖恩,確實有過人之處。”

倒不是因爲不在乎,而在於,現在直隸上上下下,多是太平府培養出來的官吏,而且錢糧還算充足,只要按部就班,對受災之人進行安置,也就好了。

不過現在張安世要肩負整個直隸的災情,情況還是不一樣,當下,張安世命人召治理各府知府知縣來見。

於是郡王府外,上百個知府和知縣們,便紛沓而來。

這樣熱鬧的場面,也算是別開生面。

(本章完)

第307章 至寶第315章 宮中震怒第67章 真相第507章 敬鬼神而遠之第74章 皇帝給整不會了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516章 好戲開場第380章 斬草除根之法第208章 聖孫第294章 不敢奉詔第181章 功不可沒第360章 賺翻了月底求月票!第597章 賜宴第74章 皇帝給整不會了第139章 大買賣來了第223章 斬草除根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畢露第432章 挫骨揚灰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601章 獻禮第321章 千秋罪人第514章 帝心難測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542章 聖裁第495章 大買賣第69章 聖意第59章 封賞第286章 一擊必殺第571章 大捷第555章 一個個收拾第485章 千載難逢的機遇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254章 人間至寶第259章 國公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554章 龍顏震怒第63章 秦王繞柱第107章 真實的棲霞渡口第110章 重賞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無疑第281章 千刀萬剮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375章 逆天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457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509章 水落石出第506章 雙喜臨門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356章 捷報入宮第243章 往死裡坑第38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549章 亂世用重典第193章 滿載而歸第306章 殺雞儆猴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324章 開天闢地第231章 千秋功業第508章 陛下聖明第109章 誅族第503章 一通亂殺第462章 張安世出擊老虎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89章 富可敵國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364章 揭開謎底第425章 生財有道第27章 朕之伯樂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471章 龍顏大悅第254章 人間至寶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154章 龍顏大悅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480章 壞人心術第217章 皇孫,快出來看熱鬧第467章 斷脊之犬第502章 解縉的三板斧第38章 打的就是漢王第93章 陛下 這是人才啊第565章 暴富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97章 捷報第545章 族滅第439章 有錢就可爲所欲爲?第460章 你敢想嗎?第127章 富可敵國第15章 震動朝野第372章 自取滅亡第149章 大賺特賺第599章 張安世的殺手鐗第576章 父子相見第397章 朕即國家第538章 人心在我
第307章 至寶第315章 宮中震怒第67章 真相第507章 敬鬼神而遠之第74章 皇帝給整不會了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516章 好戲開場第380章 斬草除根之法第208章 聖孫第294章 不敢奉詔第181章 功不可沒第360章 賺翻了月底求月票!第597章 賜宴第74章 皇帝給整不會了第139章 大買賣來了第223章 斬草除根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畢露第432章 挫骨揚灰第566章 一箭三雕第601章 獻禮第321章 千秋罪人第514章 帝心難測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542章 聖裁第495章 大買賣第69章 聖意第59章 封賞第286章 一擊必殺第571章 大捷第555章 一個個收拾第485章 千載難逢的機遇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254章 人間至寶第259章 國公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554章 龍顏震怒第63章 秦王繞柱第107章 真實的棲霞渡口第110章 重賞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無疑第281章 千刀萬剮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375章 逆天第68章 朕真的發財了第457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509章 水落石出第506章 雙喜臨門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356章 捷報入宮第243章 往死裡坑第38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549章 亂世用重典第193章 滿載而歸第306章 殺雞儆猴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324章 開天闢地第231章 千秋功業第508章 陛下聖明第109章 誅族第503章 一通亂殺第462章 張安世出擊老虎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89章 富可敵國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364章 揭開謎底第425章 生財有道第27章 朕之伯樂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471章 龍顏大悅第254章 人間至寶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154章 龍顏大悅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480章 壞人心術第217章 皇孫,快出來看熱鬧第467章 斷脊之犬第502章 解縉的三板斧第38章 打的就是漢王第93章 陛下 這是人才啊第565章 暴富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97章 捷報第545章 族滅第439章 有錢就可爲所欲爲?第460章 你敢想嗎?第127章 富可敵國第15章 震動朝野第372章 自取滅亡第149章 大賺特賺第599章 張安世的殺手鐗第576章 父子相見第397章 朕即國家第538章 人心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