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請君入甕

楊榮好奇於張安世爲何突然上這一道奏疏,而且還寄望於廷議討論。

依着他對張安世的瞭解,這肯定不是張安世的一時興起。

這傢伙精着呢。

就在他還想追問的時候,此時,宦官道:“陛下宣諸公覲見。”

於是衆人魚貫而入。

到了崇文殿。

朱棣已經升座,他此時環顧四周,一聲不吭。

衆人站定後,解縉先出班道:“陛下,今日廷議所議,乃張安世廢鈔鑄幣疏。”

廢鈔是個極敏感的話題。

朱棣有點無語於,這違背祖宗的決定,張安世居然沒有事先和他商議。

而張安世的奏疏,居然立即便被文淵閣那邊要求進行廷議。

如此一來,反而顯得被動了。

越是大事,越不該進行廣泛的討論,朱棣懷疑這是文淵閣有人希望如此。

於是朱棣深深地看了解縉一眼。

解縉卻是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等候朱棣發落。

朱棣只好道:“準。”

此言一出,解縉便看向張安世,道:“安南侯素知經濟之道,此番廢祖宗之制,卻是爲何?”

他看上去是作爲主持廷議,表現得公平,卻先定性了一個廢祖制的大帽子。

一下子,百官瞭然,解公對這廢鈔十分反感。

張安世笑了笑,出班道:“大明寶鈔,日益貶值,百姓已經不願接受,陛下,在臣看來,寶鈔已形同虛設了。”

朱棣沉吟着,沒有說話。

解縉微笑道:“諸公有何高見呢?”

便有人站了出來,道:“陛下,解公,大明寶鈔,洪武八年,太祖高皇帝設寶鈔提舉司,立鈔法,印製寶鈔,此祖宗法度,豈可輕易廢弛?寶鈔而今確實弊病重重,卻非太祖高皇帝之過,實乃近年濫印的緣故。臣以爲,與其廢寶鈔,不如減少濫印……這纔是正途。“

朱棣依舊默不作聲,皇帝在這個時候,一般不會發表任何建議,哪怕他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先讓大臣們吵一吵再說。

解縉依舊面帶微笑地看向張安世:“安南侯以爲呢?”

張安世道:“破而後立,現在寶鈔的問題,不在於發行了多少,未來是否濫造,而在於失去了信用。”

此言一出,先前那人勃然變色,厲聲道:“安南侯,你怎可說這樣的話!破而後立,你這是要破祖宗之法嗎?這要置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於何地?莫非你還要說,太祖高皇帝,失信於天下嗎?”

儒官們永遠都是這樣。

一言不合,他就給伱扣帽子。

絕大多數時候廷議,明明在討論具體的事務,可討論到最後,就成爲了所謂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了。

張安世一時無語,心裡只想入他娘。

衆人開始竊竊私語。

解縉目光炯炯的看着張安世,似乎對張安世戰五渣一般的口才,有些遺憾。

“不妨就請安南侯,將話說完吧。”此時,有人出班,平靜地道。

說話的,竟是楊榮。

衆人見是楊公開口,便都沉默。

楊榮道:“今日所議的,乃是國計民生,洪武期間,制度也有過廢弛,難道是太祖高皇帝否認自己嗎?太祖高皇帝所立法度,無外乎既是爲江山社稷,爲我大明長治久安,爲蒼生黎民。”

“有此宗旨,纔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尊其本意,便是遵守祖宗成法,若是拘泥於細枝末節。卻枉顧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反而是南轅北轍。”

衆人便不由地看看解縉,又看看楊榮。

解縉臉色微微一變,嘴角依舊含笑,卻道:“楊公所言,頗有道理。安南侯,請細講吧。”

張安世道:“當今市面,朝廷的寶鈔軍民百姓們不願接受,因此市面上所流通的銅錢、白銀,卻大多成色不一,甚至據我觀察,這元朝的時候銅錢,竟也沿用迄今。白銀的交易,更是繁瑣,有人交易白銀,竟還要隨時帶着剪子,從這銀餅上剪下相應的銀子上秤,這才完成交易,不但大大耗費時間,而且也十分繁瑣。”

“再者,這銀子的成色不同,有的含有大量的雜質,有的卻是純銀。這又給交易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若是以往,大明的金銀交易,大多隻侷限於土地的買賣。而如今,商品日益增多,這樣的交易,對工商的發展,必然不利。正因如此,針對眼下幣值紊亂的情況,必須進行更改,貨幣乃一切的基礎,若連貨幣都無法做到統一,對朝廷和百姓,都沒有好處。”

張安世說罷,百官多數依舊還是沒有動容之處。

說實話,他們覺得眼下這樣,沒什麼不好的,大家習慣了。

現在又是廢鈔,又是鑄幣,實在麻煩。

朱棣聽到工商二字,稍稍有些動容,這時他才徐徐開口:“如何鑄幣?”

顯然,張安世對於今日的廷議,早有了全面的準備,於是道:“臣已請人鑄了一些樣品,還請陛下過目。”

張安世取了十幾個樣品出來,送宦官,宦官轉送朱棣御案前。

於是在朱棣的御案上,便擺着十幾種貨幣。

制式統一,有一枚刻了一兩的金幣,上頭有戶部奉旨印製的字樣,下頭還有一行小字,聯合銀行承製,中間無孔,而這圓幣的正中,則凹凸有致地雕了一條金龍。

與此同時,還有幾乎相同樣式的銀幣一兩,以及五錢、兩錢、一錢,還有銅幣一錢等等的制式。

所有的幣種,制式都統一,一樣大小,哪怕是不同價值的銀幣,也是一樣的份量,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含銀量的分別。

最重要的是,這雕工很是精美,而上頭雕刻的圖案,卻是不同,如這金幣是一條金龍,到了銀幣一兩,則成了麒麟,此後爲鬥牛、虎豹等等。

朱棣撿起這玩意,把玩在手裡,帶着幾分興致道:“這棲霞的匠人,所制的圓幣,倒是有幾分意思。”

張安世道:“臣以爲,用這樣的貨幣暢行天下,如此一來,對於朝廷,可大大的減少損耗,而對於百姓,也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損耗二字,頓時讓朱棣明白了什麼。

稅賦是有損耗的。

損耗是什麼意思呢?除了糧賦的損耗之外,金銀的損耗也很嚴重。

因爲百姓們所繳的稅收,往往貨幣不統一,成色也不同,官府爲了確保自己能收到足額的稅收,往往會將百姓所繳納的白銀、銅錢,往多裡算。

你說你這是五兩銀子,可我這秤……分明是四兩八錢啊,你說你在家秤的數目確實沒錯,難道官府的秤,不如你家的秤?

再有,你這銀子成色不對,裡頭這麼多雜質,等官府熔鍊成元寶,押解京城的時候,只怕你這五兩銀子,最後只剩下四兩五錢白銀了,到時本官如何向朝廷交代?

這只是針對百姓的多徵。

除此之外,還有地方州縣,以及各處衙門,入庫金銀,其實也是一樣,他們絕不會對朝廷說,我向百姓多徵了,而是說,自己按照朝廷的規定,徵收了多少。

可是呢,徵收來的金銀,我進行了熔鍊,結果……發現百姓們良心大大的壞,徵收來的金銀,雜質太多,明明我徵了一千兩銀子,可結果呢,一熔鍊,就成了八百兩。

當然,八百兩算是良心的,因爲根據一些地方誌的記載,熔鍊金銀所產生的火耗,一般州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州縣賦稅少,火耗數倍於正賦。

現在大明當然是以糧稅爲主,可是金銀的稅賦也有不少。

而且張安世認爲,將來商稅必然要開始統一的徵收,若是照這些人這樣的玩,表面上,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將稅賦定的極低,可實際上,天下軍民百姓的稅賦卻是十分沉重。

藉着這貨幣不統一的方式,直接導致原本徵收十兩銀子,卻讓百姓不得不承擔十五至二十兩銀子的賦稅,而朝廷按理該收到十兩銀子吧,也不對,最後入庫的,可能只剩下六七兩,甚至三四兩。

你問他,他就說他愛護百姓,不忍因爲百姓的金銀不純,而苛責百姓。

這等於是兩頭都吃,吃完上家再吃下家,怎麼都有理。

朱棣眯着眼,此時心裡已瞭然了。

若是貨幣統一,而且所有的貨幣,都採用這樣的制式,如此一來,就是該多少是多少了。

顯然就這一點,就足夠朱棣心動了,便道:“嗯……此策,朕看很好,可以試行。”

可百官聽到了損耗二字,心裡就猛然咯噔一下。

當初許多人沒有反應過來。

可如今,算是回過味來了。

火耗。

這火耗,還有糧稅的損耗,幾乎是地方官最大的財源,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後世有一句話,叫做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對不算誇張。

因爲你若當真是清官,單單靠這個,在一個較爲富庶的州縣,拿十萬兩銀子,還真大有可能。

而這已算是十分廉潔,兩袖清風,甚至可以做楷模了。

如若不然,靠着各地州縣那點俸祿,一到逢年過節,京城裡各家的府邸,從天下各州縣源源不斷的送來的冰敬和炭敬,又是從哪裡來?

人家這是巴結京官的,拿個幾兩幾十兩,必定是送不出手的,而且要送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這等情況,早就從元朝開始,成爲定例了。

屬於那種,你送了,大家不會高看你一眼,但是你不送,大家會不免嘀咕,這個人好奇怪,怎麼這麼沒有禮貌?

即便太祖高皇帝的時候,這樣合理的損耗還有冰敬和炭敬也依舊絡繹不絕,因爲這已經超出了貪墨的範疇,人家屬於合理合法。

就好像空印案一樣,每一個都這樣做,每一個人都覺得有道理,你挑不出任何毛病反對他,且每一個人,都有苦衷,可你太祖高皇帝突然掀了桌子,你說你朱元璋壞不壞吧。

解縉不禁詫異地看着張安世,他面色古怪,甚至有點懷疑,張安世這個傢伙,是不是瘋了。

他這是想找死嗎?

楊榮目光沉着,觀測着每一個人的反應。

許多人已露出了怒色了。

畢竟……州縣官是朝廷和百姓兩頭吃,可他們吃的卻是州縣官,可現在,你張安世砸我們的鍋?

衆人一時間沒有吭聲,可殿中的氣氛,驟然之間冷了下來。

解縉眼裡帶笑,他對此求之不得呢!

這張安世已經膨脹到了這個地步,真以爲,可以和全天下作對嗎?

這豈不成了第二個董卓,非要找十八路諸侯討伐,是吧?

太祖高皇帝,只怕膽魄也不過如此。

朱棣的目光在衆人的臉上掃視而過,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他手撫案牘,道:“今日所議,暫且作罷,文淵閣諸卿留下,各部尚書留下,張安世留下。”

這麼一個廷議,居然果斷地被朱棣踩了剎車。

百官臉色都極不好看。

收益本是固定的,每年能有多少冰敬、炭敬入賬,都可根據一個人的官位高低,算出個大概來。

可問題就在於,一旦砸了鍋,自己的宅邸置辦了,各房的妾也已經納了,奴婢也買了這麼多,車馬還有族裡的各種開銷,都是照着自己的收入來匹配的。

這個財源若是斷了,就真的要吃土了。

這真比空印案還狠,這是教人餓肚子的問題。

衆臣無言,只是滿臉烏雲地沉默着,而後行禮,告辭而去。

留下來的,無外乎是朱棣最信重的幾個大臣。

朱棣站起來,揹着手,來回踱步,隨即卻是擡頭看一眼夏原吉,道:“夏卿家乃戶部尚書,給朕說句準話吧。”

夏原吉苦笑道:“陛下,不可如此。”

他簡潔有力。

朱棣臉色冷然:“夏卿認爲……此策不通嗎?”

夏原吉道:“任何國策,想要貫徹,都要天下官吏能夠上下一致。照安南侯所言之法,對國家確實有莫大的好處,對百姓也有莫大的好處。可臣認爲,若要實施,必定舉步維艱。”

夏原吉頓了頓,又道:“臣之所言,乃肺腑之詞,絕無私念。其實安南侯所言之法,戶部並非沒有人有過這樣的念頭,可實際上……根本行不通。”

他沒有一句是敷衍,都是大實話。

朱棣卻是沉着臉道:“只要對你們有好處,纔可貫徹執行,是嗎?但凡沒有好處的,那麼就寸步難行,這樣長此以往,則朝廷的稅賦越來越少,百姓繳納的稅賦也越來越沉重。十年、百年之後……再大的駱駝,也是要被壓垮的。”

所謂道德滑坡,其實王朝興衰,也是一種滑坡,因爲掌握了國器的人,會自覺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就如朱棣所言,一次又一次,拒絕執行對他們不利的國策,可每一次,對他們有利的旨意,卻都能得到充分貫徹,如此一來,形勢對他們越來越有利,直到他們的財富和地位越來越膨脹。可與此同時,朝廷的財政必然出現巨大的虧空,百姓也會因爲這種合理合法的侵佔變得日益難以生存。

最終的結果就是,進入下一個輪迴。

夏原吉並非是一個贓官,甚至他爲人還不錯,而且已算是忠誠了。

而他同時也保持着清醒,之所以不肯鬆口,是因爲他認爲若是這樣實施,只會造成人心浮動,而且肯定無法貫徹下去。

與其像王安石這樣折騰一番,最後又回到老樣子去,還不如不折騰,不是還可以繼續唱歌繼續舞嗎?好歹還有至少一百年的太平日子呢!

解縉在旁道:“陛下,這是人心,若是人心向背,社稷怎麼能安穩呢?”

朱棣頓時臉色更沉了幾分,厲聲道:“誰的人心?”

解縉訥訥不言。

朱棣道:“這樣的大事,本就不該先進行廷議,難道文淵閣沒有察覺出其中的隱患嗎?爲何票擬中要開廷議公論?”

這個時候,解縉自是不遲疑,連忙拜下,叩首道:“是臣一時失察。”

朱棣冷哼一聲,道:“諸卿沒有其他的看法嗎?”

說罷,他目光一轉,落在一個人身上:“金忠,你來說說看。”

本只想一直默然到告退的金忠,極不情願地站了出來道:“臣只知兵。”

朱棣瞪他一眼道:“你不是還會看相?來,你看看你自己的,能有幾年陽壽?”

金忠:“……”

到了這個地步,金忠覺得自己躲不過去了,只好道:“既然對國計民生有好處,只要陛下效仿太祖高皇帝,那便幹就是。阻力重重是肯定的,可正因爲有阻力,想要做一番大事業,立功立德,豈有容易的道理?”

朱棣微微擡眸道:“意思是,金卿家附議張卿的建言?”

金忠道:“臣沒說。”

“可你上一句不是這樣說的。”

金忠道:“臣講的是迎難而上,立功立德的大道理。並非針對某一件事。”

朱棣冷哼一聲道:“不曾想,連你也退卻了。”

金忠苦笑道:“臣要留着有用之身,爲陛下籌謀兵事。”

朱棣:“……”

金忠已算是老實人了,他至少沒有說謊。

朱棣若有所思。

隨即,目光落在了吏部尚書蹇義的身上。

他語氣溫和,對待這個老臣,還是表達了一定的敬重:“蹇卿家以爲如何呢?”

蹇義斟酌道:“問題的根本,在於事成不成,若是大張旗鼓地實施,最終無法貫徹,傷及的,卻是陛下的威信和朝廷的威望。所以臣請陛下,再三斟酌。”

朱棣聽罷,嘆了口氣,幽幽地道:“蹇卿家當真認爲,辦不成嗎?”

“臣經歷過太祖朝,蒙太祖高皇帝厚愛,倒也參與了不少軍機大事,太祖神武,尚且許多事,依舊力有不逮,雖是操勞無度,且明察秋毫,可能爲天下辦成的事,又有幾何呢?哎……”

他的意思是,太祖高皇帝辦不成,陛下認爲自己比太祖高皇帝強嗎?

朱棣這時倒是沉默無語了。

他落座,眯着眼,一言不發。

始終,朱棣沒有詢問張安世的意見。

因爲張安世這個傢伙,態度是很明確的。

朱棣開始把玩着張安世奉送來的幾個硬幣,手在這精細的銀元上摩挲着,沉吟道:“終究還是不甘,張安世不提則罷,倘若提了,朕起心動念,想到當下種種,意實難平。入他孃的!”

“陛下。”

就在此時,解縉看了朱棣一眼,突然道:“張安世……誤了大明啊。”

此言一出,衆人側目。

朱棣冷冷地看了解縉一眼。

解縉苦笑道:“陛下……這樣的奏議,其他人提及,倒還罷了,唯獨安南侯不可提,安南侯乃太子殿下妻弟,太子乃儲君,他不提還好,一提,天下軍民百姓,會作何想?”

“陛下立太子爲儲,既因父子至親之情,也是爲我大明江山社稷考量。倘使太子殿下此時與天下軍民離心離德,臣只恐將來,又出建文之禍。”

他說得情真意切,畢竟是關起門來的小會議,可以暢所欲言。

這一次,算是直接將矛頭指着張安世了。

每一次皇帝駕崩,王朝都會面臨一個危機,那就是太子威望不足,不足以鎮住局面,這也是任何一個正常的皇帝所需要考慮的。

解縉所言的是,張安世這是直接將太子坑了,將來陛下若是出了問題,太子該怎麼辦?

現在太子的位置,非常穩固,解縉說出這番話,卻是一下子說中朱棣的心事。

當然,解縉表面上是爲太子擔憂,實際上卻是說,將來若是太子控制不住局面,不妨可以考慮一下其他的人……比如……

朱棣凝視瞭解縉一眼。

不得不說,解縉是有才華的,他能舉一反三,直接將問題的本質道出來。

可殿中其他大臣的表情,卻是各異。

有的人認爲解縉說的對,這殿中,蹇義、金忠、楊榮等人,幾乎人人都是堅決支持太子的人。

解縉這樣一說,讓他們加重了這一份擔憂。

而對朱棣,可能要考慮的是,自己不能讓自己的兒子裡出一個建文,這可能會給國家制造隱患。

朱棣目光幽幽地看着衆人,沉吟着道:“利國利民之策,也要這樣的斟酌嗎?”

解縉立即就道:“歷朝歷代,建言者極多,不少人,所倡議的何嘗不是利國利民。可最終,都功敗垂成,甚至危害了江山社稷。所以臣以爲……安南侯身居高位,就不可意氣行事,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朱棣抿着脣,轉動着手裡的銀元,這銀元上,已浮出了朱棣的一層手汗。

他緩緩地閉起了眼睛,而後又猛地張開。

此時,卻聽張安世道:“解公說的有道理,受教了。”

解縉微微一笑道:“我說話直了一些,還請安南侯勿怪。”

“不敢,不敢的。”張安世想將解縉剁碎了心都有,卻是不緊不慢地道:“聽說……前幾日,解公還給趙王殿下,送了一些書籍。”

解縉面上沒有絲毫的變化,卻道:“趙王殿下求知若渴,又是大病初癒,我送他一些書,請趙王殿下能夠修身養性,有何不可?”

“倒沒什麼不可。”張安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只是聽聞,解公與趙王多有走動而已。”

解縉早就知道這些事,是瞞不住別人的,尤其是瞞不住錦衣衛,他神色從容,甚至顯得坦坦蕩蕩:“趙王聰敏好學,許多事,都希望向我請教,趙王乃陛下的嫡親血脈,我欣賞他這好學之心,確實有一些走動。卻不知,安南侯這番話,是什麼意思?莫非……我與趙王殿下惺惺相惜,卻也錯了?”

明牌了,你不是在查我嗎?那就查吧。

張安世定定地看着他道:“惺惺相惜?”

解縉一臉坦然地道:“人有好惡,趙王乃天潢貴胄,我爲大臣,彼此有一些交集,應該沒有觸犯綱紀國法吧?”

解縉一點兒也不擔心,因爲他很清楚,趙王也是陛下的嫡親兒子,絕不會因此而遷怒於他。

於是他接着道:“何況我與趙王,乃君子之交,安南侯糾纏這些,卻教我有些糊塗了。”

這話的意思是,是你張安世太過胡攪蠻纏了。

張安世卻是露出了笑容,目光中帶着一絲別樣的意味,笑盈盈地道:“沒啥,沒啥,只是沒想到,解公與趙王殿下的相交如此之厚。我也有許多朋友,和他們親如兄弟,這沒什麼的。”

解縉以爲張安世找不到他的錯誤,這時認慫了,便微笑以對,頗有幾分洋洋自得。

和我爭辯,你張安世還是太嫩了,再學一百年吧。

此時,卻有宦官進來稟報道:“陛下,趙王殿下求見。”

此言一出,朱棣長出一口氣,淡淡道:“召來吧。”

這趙王……也已休養了接近一月的功夫了,解縉對他頗爲關心,又不好親自去府上探望,今日在此相會,他倒頗爲期待。若是有機會,彼此能夠深談一下最好。

畢竟,現在他因爲張安世,已經徹底地和東宮撕破了臉皮。

一會兒功夫,趙王朱高燧便在宦官的攙扶下,徐徐入殿,剛要行禮。

朱棣道:“不必行禮了,賜座。”

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無疑第280章 水落石出第556章 兵行詭道第569章 天數有變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408章 血流成河第217章 皇孫,快出來看熱鬧第2章 重新做人第89章 入宮報喜第598章 龍顏震怒第124章 此孫必爲聖主第17章 惺惺相惜第124章 此孫必爲聖主第4章 上達天聽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1章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312章 告祭太廟第362章 一鍋端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277章 萬死之罪第414章 此乃閻王殿第563章 立殺無赦第39章 京城二兇辦事第484章 居功至偉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318章 誰有異議?第430章 天大的事第392章 盡誅第194章 朕是一個大傻瓜第421章 吃不了虧 上不了當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331章 我孫兒爲太平天子第239章 死而復生第101章 榜首第110章 重賞第453章 謎底第122章 斬盡殺絕第73章 血濺五步第160章 有一百六十章:重拳出擊第381章 斬草定要除根第222章 洞房花燭殺人夜第92章 封官第364章 揭開謎底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554章 龍顏震怒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548章 千里覓封侯第463章 暴利第511章 帝心難測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3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98章 救駕第52章 人才啊第58章 有殺氣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東窗事發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32章 皇孫沒舅舅了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222章 洞房花燭殺人夜第292章 龍顏大悅第126章 不堪一擊第598章 龍顏震怒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314章 普度衆生第55章 太子好厲害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349章 無雙國士第215章 陛下大喜第255章 一鍋端第432章 挫骨揚灰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288章 張安世出擊第92章 封官第65章 阿舅 我會保護你第137章 陛下,臣沒死第131章 殺手鐗第153章 前所未有的大捷第286章 一擊必殺第161章 殺第95章 京城五大名儒第499章 兩全其美第98章 大捷第23章 出入宮禁第485章 千載難逢的機遇第553章 急奏第487章 萬世太平第402章 權勢滔天第132章 大殺器問世第114章 雙喜臨門第346章 身敗名裂第206章 絕世神兵第325章 成王敗寇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589章 中興之主第3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22章 秋後算賬第509章 水落石出
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無疑第280章 水落石出第556章 兵行詭道第569章 天數有變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408章 血流成河第217章 皇孫,快出來看熱鬧第2章 重新做人第89章 入宮報喜第598章 龍顏震怒第124章 此孫必爲聖主第17章 惺惺相惜第124章 此孫必爲聖主第4章 上達天聽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1章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312章 告祭太廟第362章 一鍋端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277章 萬死之罪第414章 此乃閻王殿第563章 立殺無赦第39章 京城二兇辦事第484章 居功至偉第479章 再造太平府第318章 誰有異議?第430章 天大的事第392章 盡誅第194章 朕是一個大傻瓜第421章 吃不了虧 上不了當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331章 我孫兒爲太平天子第239章 死而復生第101章 榜首第110章 重賞第453章 謎底第122章 斬盡殺絕第73章 血濺五步第160章 有一百六十章:重拳出擊第381章 斬草定要除根第222章 洞房花燭殺人夜第92章 封官第364章 揭開謎底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554章 龍顏震怒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548章 千里覓封侯第463章 暴利第511章 帝心難測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3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98章 救駕第52章 人才啊第58章 有殺氣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東窗事發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32章 皇孫沒舅舅了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222章 洞房花燭殺人夜第292章 龍顏大悅第126章 不堪一擊第598章 龍顏震怒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314章 普度衆生第55章 太子好厲害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44章 重大案情第349章 無雙國士第215章 陛下大喜第255章 一鍋端第432章 挫骨揚灰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288章 張安世出擊第92章 封官第65章 阿舅 我會保護你第137章 陛下,臣沒死第131章 殺手鐗第153章 前所未有的大捷第286章 一擊必殺第161章 殺第95章 京城五大名儒第499章 兩全其美第98章 大捷第23章 出入宮禁第485章 千載難逢的機遇第553章 急奏第487章 萬世太平第402章 權勢滔天第132章 大殺器問世第114章 雙喜臨門第346章 身敗名裂第206章 絕世神兵第325章 成王敗寇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589章 中興之主第3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22章 秋後算賬第509章 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