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

“玉書,絕了!你們家許靈均真是絕了!他怎麼能寫出這麼好的劇本來?”

翌日一見面,陶玉書便在教室外被幾個同學給圍住,滿臉都是激動的對她說道。

陶玉書當然知道丈夫的劇本好,不過大家的反應還是讓她覺得有些誇張。

“之前他就有這麼一個想法,這次我央求他寫劇本,就順便寫了出來。”

聽了陶玉書的解釋,大家的表情更誇張了。

“順便?這是順便能寫出來的?”吳穎芳手裡揮舞着劇本,嘩嘩作響。

“玉書,你們家許老師……不,林老師是大才啊!讓我等高山仰止的大才啊!”

李路楊扒拉開衆人,激動的說道:“何止是大才?老舍在世也不過如此了,玉書……”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一旁的同學們給拉住了。

這會兒馬上要上課了,周圍全都是同學。大家很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但這麼大庭廣衆的宣揚,肯定會惹來非議,所以趕緊讓他閉嘴。

上課的鈴聲響起,幾人憋了一整堂課,好不容易下了課,正打算跟陶玉書暢所欲言,交流昨晚看過劇本後的驚豔感受,卻被人給打斷了。

“玉書!”

今天上午不是黃會琳的課,但此刻她卻出現在了教室門口。

“黃老師,您怎麼來了?找我有事?”陶玉書拋下幾個同學跑了過來。

黃會琳拿出昨天借的那份劇本,臉上滿是欽佩之色。

“劇本我看完了,堪稱驚豔之作!”

“您過獎了。”

“不不不。”黃會琳搖搖手,“一點沒有客氣和誇張的成分,我覺得這部劇本即便是放在人藝那樣的舞臺上也是上乘之作。我愛人說這部劇有老舍先生的味道……”

她說話的功夫,剛纔被陶玉書拋下的幾個人湊了上來,聽到這裡,李路楊忍不住喊道:“英雄所見略同啊,黃老師!”

其他幾人趕忙把他拉住,黃會琳笑了笑,“看來大家的看法都很一致。”

她又繼續問道:“我看劇本是三幕四場戲,這個劇本內容有些多,對於你們來說壓力應該很大的。”

黃會琳的話很婉轉,翻譯一下的話大概是:這局太高端,你們不配。

陶玉書聽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問道:“我們第一次搞話劇就搞三幕劇,確實有非常大的難度,要不然您來幫我們指導指導吧?”

陶玉書並不是在客套,而是真心實意的發出邀請和求助。

但凡是對話劇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讓一羣從來沒實踐過的學生們搞三幕話劇,難度幾乎不亞於讓一個八百字作文都寫不利索的中學生去寫一部中篇。

當時林朝陽在寫劇本時,陶玉書就曾經擔心過這個問題,可看着丈夫那麼用心,她又不好意思打斷他的創作。

劇本完成之後,陶玉書驚喜於它的水準,同時也苦惱於它對於大學生們來說的難度。

本來她還想着可以把陳健功他們那一批人請來跟大家交流交流經驗,慢慢摸索着先試着搞一下,現在黃會琳站了出來顯露出要幫忙的意願,她自然求之不得。

“好啊,我們搞戲劇文學和戲劇文學研究,理論上的知識學了很多,也教了很多。正好我也可以趁着這個機會實踐一下,與大家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黃會琳的加入讓陶玉書感到欣喜,其他幾人聽着陶玉書三言兩句便拉來了老師助陣,也感到高興不已。

陶玉書看了看衆人,詢問道:“正好這會兒沒事,要不我們研究研究劇本?”

衆人點頭,急不可耐。

話劇劇組的建組和彩排往往是從熟悉和圍讀劇本開始的,《天下第一樓》是部三幕劇,場景變換多,主角配角多,臺詞數量多,任何一項對於業餘搞話劇的大學生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因爲有了昨天的熟悉,今天再讀,大家對於劇本的內容感受更加深刻,討論起來也更有內容。

“盧孟實這個人物真是寫活了,看着他我就想起了王利發,都是掌櫃的,都是個性鮮明又複雜。

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中國傳統商人的精明與狡猾,也能看到出身底層的自尊自愛和自強不息。對待下屬他有嚴格的一面,也有溫情的一面。

但同時他身處於傳統與改革的交匯點,你能看出他的銳意進取,也能看到他的無奈妥協和忍辱負重。

他身上的悲劇色彩讓我想到了秦二爺,雄心壯志與現實的殘酷碰撞。

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徹底擺脫時代對於個人命運的束縛,哪怕是短暫的成功也無法抵擋時代變革帶來的衝擊。”

李路楊從昨晚看完劇本腦海中就翻騰不息,心裡有一肚子的話想說,即便是跟同學們討論了大半個晚上,可此刻圍讀劇本,依舊有說不完的話。

他太愛這個劇本了,更愛裡面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物,盧孟實作爲全劇的戲眼,更是成爲了他心中比肩王利發的角色。

“路楊說的很對,我也覺得《天下第一樓》這個劇本透着一股濃濃的《茶館》味兒。不光是風格像,甚至連水平……”吳穎芳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思量着說道:“我覺得怎麼着也有《茶館》的五成水準了。”

“五成少了,我覺得七成吧,《天下第一樓》已得《茶館》神韻,七成不多。”李路楊此刻化身“樓吹”。

一旁的李真喻看不下去了,“伱行了吧,越說越誇張。《茶館》的經典不光在於劇本,也在於人藝演員們的精彩演繹。穎芳說五成我是認可的,未來如果能在編導演上有所突破,那時候你再提七成不遲。”

他說完,李路楊立刻就提出了不同意見。

“穎芳說五成沒錯,那是因爲我們這班人不行,要是換上了人藝的演員、導演,七成我都說保守了。”

“給人藝,我們演什麼?”

吳穎芳發出了靈魂質問,一下子把剛纔還慷慨激昂的李路楊幹沉默了。

衆人哈哈笑了起來,陶玉書見大家嘻嘻哈哈的,光是說自己對於劇本的感想,一點也沒往正事上聊,忍不住開口說道:

“你們先別說這些沒用的了,先把怎麼排劇這事定下來,誰有想演的角色?”

她這話問完,大家出奇一致的都沒了聲音。

別看他們嚷嚷的歡,可一個個除了在聯歡會上表演過節目,壓根就沒正經演過戲,現在讓他們在三幕話劇裡演角色,誰也不敢說自己有信心。

尤其是大家剛纔把劇本吹的那麼好,都得是人藝這種級別來演了,誰還敢輕易自告奮勇啊!

衆人都不說話,陶玉書鬱悶了,之前一個個吵着要搞話劇,現在劇本有了,竟然開始打退堂鼓。

她正想說話,黃會琳開口了。

“玉書夫妻倆給我們貢獻了一個好劇本,大家都有壓力,不過你們也應該想到,我們如果能把這部劇順利排出來,絕對是能夠轟動整個燕京高校界的。

不,不光是在高校中間,哪怕是在話劇界,恐怕也會引起反響。

大家都說這劇有《茶館》的味兒、有老舍的味兒,你們就不想讓人藝的導演、編劇、演員們也來給你們捧捧場嗎?”

高手!絕對的高手!

陶玉書眼看着黃會琳幾句話便將剛纔還踟躕忐忑的同學們煽動的熱血沸騰,每個人臉上都憧憬起了話劇未來上演時的場景,滿眼嚮往。

“沒錯。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咱們現在有了這麼好的劇本,就是成功的一半。”李路楊滿腔熱忱的說道。

“嗯,凡事就怕認真,我們有了這麼好的開頭,沒理由不努力,爭取放個大衛星,讓燕京城都抖一抖!”

熱血之下,大家越說越激動。

黃會琳知道這個時候士氣只能鼓,不能泄,又說道:“好!大家有這個態度就好。不過《天下第一樓》是部大戲,光靠我們這些人可不行。接下來大家要發動我們整個中文系,乃至整個學校的力量,我先給大家一個保證,學校那邊我去申請經費,把這部話劇當成個項目來做,給大家保駕護航。”

衆人頓時叫好,羣情激昂,充滿了大幹一場的激情,立志要把人藝當成標杆。

一部學生話劇,即便劇本再好,但想把人藝當成標杆也無異於是癡人說夢。

大家當然清楚這一點,但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目標定的高沒關係,只要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執行,結果一定不會差。

這天晚上陶玉書回到家中,跟林朝陽說完了大家對於劇本的評價,林朝陽點了點頭。

他倒不是因爲大家對他的評價而自得,而是佩服這羣學生們的品味。

他所創作的劇本正是後世燕京人藝的經典劇目,故事講述的是1917年夏季,正值民國初立,政局動盪不安,辮帥張勳率軍進京導致小朝廷復辟,京城內外一片混亂。

盧孟實受老掌櫃的臨終囑託接手瀕臨困境的福聚德,他憑藉自身的智慧與毅力力挽狂瀾,在關鍵時刻拯救了福聚德,使得福聚德很快名噪京城。

但福聚德蒸蒸日上的背後,隱憂不斷。老東家留下的二位少爺,一個醉心京劇、一個醉心練武,平時幫不上忙,又胡亂插手生意、拖起後腿來卻都是好手,不時鬧出的幺蛾子讓盧孟實疲於應對。

期間又有大師傅羅大頭的不安分、跑堂常貴送兒子學手藝的奢望、陰險小人克五的暗算、警察和偵緝隊的魚肉百姓……

盧孟實自身理念與現實一次又一次發生矛盾衝突,再加上時局動盪,讓福聚德原本的大好局面再次危如累卵。

故事的最後,與盧孟實一向不對付的大師傅羅大頭被克五和偵緝隊陷害,盧孟實不惜捨身相救,身陷囹圄,結局充滿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宿命感。

這劇本講述的看似是一家烤鴨店的故事,但實則卻是一出人人皆能讀懂的人間悲喜劇,同時也映射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

話劇首演之時轟動了燕京城,也讓編劇何繼平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爲許多電影導演爭相合作的對象,後又寫出了《新龍門客棧》《新白娘子傳奇》《西楚霸王》《投名狀》等經典影視劇本。

而這部話劇在首演當年更是創下了連演一百五十場的記錄,成爲了燕京文藝的中興之作。

人藝五十週年大慶,這部劇目更是與《茶館》《雷雨》並肩同列爲五部精選話劇。

林朝陽因爲陶玉書的央求而把這部話劇寫出來,相比後世他看到的版本,林朝陽覺得自己寫的劇本在細節處,還有太多欠缺的地方。

劇本中的“福聚德”實際上就是現實中的“全聚德”,當年何繼平爲了寫劇本,在前門全聚德體驗了好幾個月生活,劇本中的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真實感。

自己這一版劇本,人物塑造和矛盾衝突固然不錯,但缺少細節的點綴,總還是少了些神韻。

不過用來給學生們排練演出,這個水準已經足夠用了,而且是富富有餘。

尤其是當他看着陶玉書說起籌備話劇時那神采奕奕的表情,感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26章 把稿子帶走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47章 筆來第75章 脾氣還怪好嘞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122章 給《當代》怎麼樣?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92章 學習使人快樂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03章 好一個許靈均!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28章 有盼頭第34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15章 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奮鬥逼第102章 友人許靈均第84章 撿洋落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07章 越想越難受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22章 短、平、快的項目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124章 《父母愛情》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5章 祖墳着了第124章 《父母愛情》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48章 發現了點什麼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
第26章 把稿子帶走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47章 筆來第75章 脾氣還怪好嘞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122章 給《當代》怎麼樣?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92章 學習使人快樂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03章 好一個許靈均!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28章 有盼頭第34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15章 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奮鬥逼第102章 友人許靈均第84章 撿洋落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07章 越想越難受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22章 短、平、快的項目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124章 《父母愛情》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5章 祖墳着了第124章 《父母愛情》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48章 發現了點什麼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