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

搞藝術的,有生不逢時一說,比如梵·高,比如卡夫卡。

放在六七十年前,林朝陽寫《小鞋子》,在文學界和評論家的嘴裡不會比冰心先生好到哪裡去。

但現在是十年壓抑和破壞之後生機勃發的年代,長久以來被壓抑的人們瘋狂的吸納着一切外來的資訊和知識,哪怕是再生澀的東西也有人欣賞。

《小鞋子》的內容並不深奧、生澀,相反,它比現今文壇流行的大多數作品都要更加親近讀者。

也正是因爲這樣親民的風格和內容,讓它在發表一個多月之後迅速贏得了讀者羣體的喜愛,《燕京文藝》的銷量因此大漲,同時這部在文學界也飽受好評,最近這些天不少報紙上都出現了關於這部的書評。

“這裡面有篇文章你看看,作者對你這部《小鞋子》是吃透了的。”

章仲鍔在跟林朝陽交流的時候遞給了他一份刊物,正是這個月出刊的《文學評論》。

《文學評論》創辦於1956年,原名《文學研究》,1959年改名《文學評論》。

六十年代停刊後,於78年1月復刊,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文學界比較重量級的文學評論刊物。

《文學評論》是雙月刊,在前幾天出刊的今年第三期上的“新作批評”上刊發了一篇名爲《:樸素背後的深遠人文力量》的評論文章,引起了文學界不少人的注意。

“……許多人會因爲《小鞋子》積極陽光的一面而忽略其創作的藝術性和敘事深度,筆者認爲這部無論是從藝術性還是思想性上都值得深入剖析。

力求以輕鬆、明快的敘事節奏,成功地編織了一個貼近生活、充滿溫情而又略帶苦澀的童年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象徵和隱喻手法處理情節。

那雙丟失的小鞋子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鄉土社會的生活百態和人性中的光輝。

從文本層面來看,《小鞋子》的結構嚴謹而富有層次感。開篇即以一個小事件——小狗子弄丟妹妹鞋子作爲故事的驅動力,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形成了一種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敘事動力。

這種創作策略有效增強了的懸念和觀賞性,同時也凸顯了主角在逆境中積極應對、努力求生的堅韌精神。

在人物塑造上,充分展現了孩童特有的純真與善良,以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小狗子和妹妹的形象生動飽滿,他們的每一次對話都充滿了真實的情感表達,使讀者能夠深深觸及到他們內心的掙扎與期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中並沒有陷入許多人固有的思維模式,過分渲染生活的苦難和煽情。

反而通過孩子們對鞋子的渴望,傳達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寓意……”

章仲鍔等人在旁邊,林朝陽沒有細看文章,粗略的瀏覽了一遍,通篇基本都是對和他這個作者的溢美之詞。

“這位……”林朝陽掃了一眼文章的署名,“侯同志看起來很喜歡《小鞋子》,不過還是有不少缺點的,當不起他這麼高的評價。”

劉昕武笑着說道:“哪有完美無缺的作品?《小鞋子》已經足夠優秀了,你這可是吹毛求疵了。”

聊完了《小鞋子》發表後外界的反響,劉昕武又問起林朝陽正在寫的。

聽說快寫完了,劉昕武興奮不已,“真盼着早點看到你這份稿子。”

“快了。”林朝陽說。

燕師大,教二樓。

今天上午中文系上的是寫作課,給學生們授課的是剛近四十歲的侯玉芬老師。

相比耆老宿儒衆多的燕大,燕師大的名家、大師沒那麼多,中文系授課的中堅力量還是以中青年講師和副教授爲主。

跟後世那個學歷膨脹的不像話的時代不同,現如今系裡授課的講師博士學歷屈指可數,大部分老師都是碩士學歷。

侯玉芬人到中年,教的又是最接近語文教學的寫作課,平日裡與學生們的感情很好。

刺耳的鈴聲傳來,課上完了,學生們烏泱泱的涌出教室。

陶玉書落在了最後,也沒有着急出教室,而是來到講臺旁。

“侯老師!”

“玉書!”

侯玉芬看到陶玉書便忍不住露出笑容,沒有哪個老師不喜歡勤奮好學、成績出色的好學生,陶玉書在中文系是老師們的心頭寶。

“我看到了您在《文學評論》上寫的那篇評論。”陶玉書說。

侯玉芬聞言笑了出來,“誇的還算得體吧?”

前幾天吳穎芳去燕大聽林朝陽的演講,見證了林朝陽和陶玉書傳奇般的愛情故事,回到學校之後大肆宣揚,沒用幾天便傳遍了燕師大。

去年開學時,系裡的老師和學生們只知道陶玉書的婚姻狀態是已婚,可誰也沒想到陶玉書的另一半竟然是個當紅的作家。

尤其是當大家聽說陶玉書和林朝陽還是相識於微末,獨具慧眼的看中了之前還只是個農村隊小老師的林朝陽,無不被兩人這段愛情故事震撼,心中也對夫妻二人的執着和堅守充滿了敬佩。

《:樸素背後的深遠人文力量》這篇評論文章正是出自於侯玉芬的手筆,她在寫這篇文章時並不知道陶玉書和林朝陽的關係,完全是因爲當時看了《小鞋子》深受感動,沒想到誤打誤撞評價的竟然是自己學生丈夫的作品。

“您文章寫的好,他可沒有那麼好。”陶玉書謙虛了一句,又說道:“侯老師,明天我和朝陽想請您一家人吃頓飯。”

老師寫了篇文章評論丈夫的文章,還全都是褒獎之詞,就算事先並不知道,陶玉書也得講點禮數。

侯玉芬笑道:“寫評論我拿了稿費,還要讓你們小兩口請我吃飯,那怎麼好意思?還是我請吧,也不要去外面了,明天小兩口到我家來,我做飯給你們吃。”

侯玉芬的語氣堅決,陶玉書客套兩句推辭不過,只好答應了下來。

傍晚回到家中,陶玉書和林朝陽說起明天要去學校老師家吃飯的事。

林朝陽驚訝道:“今天我去《十月》,他們還給我看了那篇評論,竟然是伱們老師寫的?”

碰上這樣的巧合,陶玉書也笑了出來,“要不說文學是個圈呢!”

翌日下午,夫妻倆提着禮物來到燕師大院裡。

這個時候各個單位的住房條件都比較緊張,師大也不例外。像侯玉芬她們這樣的中青年教師只能一家人擠在狹小、簡陋的筒子樓內。

進了樓道,裡面擁擠不堪,塞滿了爐具、竈具和鍋碗瓢盆,筒子樓的廚房都在樓道里,樓道兩頭是公廁。

夏天裡氣味混雜,讓人很不舒服。

不過這個時候大家的條件都這樣,誰也不覺得過的有多難。

兩人來到侯玉芬家,她家是個單間,一丈見方的空間裡塞進了一張雙人牀、一張上下鋪和一張書桌,逼仄的空間又被一道簾子從中間分開。

看起來雙人牀應該是侯老師夫妻倆住的,上下鋪應該是孩子住的。

剩下不多的空間除了生活用品,最多的就是書,隨處可見。

這是林朝陽第一次來到八十年代的筒子樓,也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如今職工住房條件的艱難。

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單位的筒子樓能不申請還是不申請了。

陶玉書和林朝陽拎着東西上門,被侯玉芬埋怨了幾句。

因爲今天要請客吃飯,侯玉芬正在樓道里忙碌着做飯,陶玉書主動去幫忙。

站在樓道里忙沒幫上多少,光忙着打招呼了。

這棟樓裡住了好些中文系的中青年老師,大家聽說陶玉書帶着丈夫來侯玉芬家吃飯,都好奇跑了過來。

“藍老師好!”

“王老師好!”

“郭老師好!”

“尚老師好!”

林朝陽在陶玉書的指揮下挨個打招呼,矇頭轉向。

衆人來侯玉芬家看熱鬧不走,拉着林朝陽聊天,似乎有蹭飯的嫌疑。

侯玉芬家買菜根本沒準備這麼多人的份量,多虧了林朝陽和陶玉書來時還帶了些菜,侯玉芬忙着將一盤盤菜餚端上桌,累得滿頭是汗,抱怨道:“來家裡做客空着手,你們怎麼好意思的?”

幾位老師嘻嘻哈哈,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可見平時關係都很不錯。

好不容易等菜上齊了,教現代文學的王福仁老師不知道從哪兒掏出一瓶二鍋頭來,給在場的幾位男同志都滿上。

“喝多了可別在我這耍酒瘋!”侯玉芬警告道,看起來是有經驗了。

今天侯老師請客,要說最高興的,不是來蹭飯的藍、王、郭、尚,也不是上門做客的林朝陽和陶玉書兩口子,而是她家兩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侯老師有兩個女兒,一個在上高一,一個在上初二,聽說今天許靈均要來家裡做客,都很興奮。

從林朝陽出現就一直盯着他看個沒完,雖然看樣子與想象中的許靈均有差距,但這畢竟是寫出《牧馬人》的許靈均。

說起林朝陽如今在國內文壇和讀者羣體當中的名氣與地位,其實很有意思。

總的來說就是作品少,名氣大,有點類似於後世娛樂圈的偶像明星。

尤其是《牧馬人》是披着傷痕文學的外衣寫傑克蘇,收穫了一大批的青少年女性讀者,讓林朝陽在這個羣體當中的影響力達到了遠超同行的水平。

當着陶玉書幾位老師的面被小姑娘盯着看,林朝陽感覺有些彆扭,侯老師也發現了他的不自在。

“你們兩個,別老這麼看人家,有點禮貌!”

“不礙事,不礙事。”林朝陽笑着說道。

兩個女兒被侯老師訓了一句,眼神不敢那麼肆無忌憚了,但仍偷偷摸摸的觀察。

侯老師家擺不下大餐桌,一羣人用餐都是在小茶几上,因爲人多,藍、尚兩位老師和侯老師的兩個女兒只能圍坐在旁邊的牀上和凳子上。

儘管用餐條件逼仄而艱苦,但大家的興致卻很高。

陶玉書在燕師大中文系是出了名的好學,成績又好,不僅人長的漂亮,情商也高,一直是系裡老師們最喜歡的學生。

今天她帶着丈夫來做客,林朝陽說起來跟大家也是半個同行,都是搞文字工作的,話題聊的十分熱絡。

今天這頓飯就來源於侯玉芬給《小鞋子》寫的那篇評論文章,大家聊着聊着自然就提到了《小鞋子》。

王老師是幾位老師裡年齡最大的,他抿了一口酒。

“我覺得裡小狗子和妹妹的形象處理的是近些年我看過的少見的飽滿形象,不僅是充分的展現了孩童特有的純真與善良,也體現出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責任感。

朝陽在處理這兩個人物時的對話和動作舉止都充滿了真情實感,絲毫沒有違和感。我特別喜歡朝陽對小狗子最後輸了比賽含着眼淚望着冠軍的那一幕,處理的太好了。

那種感覺怎麼說呢……不光是感動,還有心疼,但又讓人感受到一股不屈的力量。

美!寫的太美了!”

王老師點評着,忍不住搖頭晃腦,說到最後又抿了一口酒,自得其樂。

他的情緒感染了周圍人,大家回想着看過的內容,心中認同他的說法。

“我覺得最喜歡朝陽這部的地方是他對鄉土社會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特色的描寫,學校生活、鄰里生活、集市這些場景的細節描繪特別到位。”藍老師說道。

“不不不,朝陽這部做的最好的地方實際上是那種細膩的情感,它看起來平平無奇,卻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讓你忍不住沉迷其中,掩卷之後的回味纔會讓你感受到那股澎湃洶涌的情感。”

“我認爲這部裡最大的亮點是朝陽利用巧妙的對比和反差構成了成人世界的複雜與孩子們的純真,讓這部在走上了哲學的高度。

但它的哲學又並不說教,潤物細無聲一般就進入了讀者的內心。”

幾個老師喝了點酒,似乎把今天的聚餐當成了《小鞋子》作品座談會,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停。

林朝陽這個作者當面,愣是一點話都插不上。

第21章 我表現的還不夠鹹魚嗎?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48章 發現了點什麼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79章 這對CP,老孃嗑定了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112章 只要你高興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92章 學習使人快樂第29章 寫小說這麼難嗎?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49章 好風憑藉力第12章 好福氣啊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5章 祖墳着了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51章 我的岳父是教授第65章 是他寫的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89章 道統之爭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22章 短、平、快的項目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49章 好風憑藉力第5章 祖墳着了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51章 我的岳父是教授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73章 你有這種感覺嗎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3章 窮酸的紂王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動力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122章 給《當代》怎麼樣?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54章 《收穫》來信第42章 內參電影真值錢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48章 《中國文學》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31章 成了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17章 站隊要認清形勢第28章 有盼頭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
第21章 我表現的還不夠鹹魚嗎?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48章 發現了點什麼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79章 這對CP,老孃嗑定了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112章 只要你高興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92章 學習使人快樂第29章 寫小說這麼難嗎?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49章 好風憑藉力第12章 好福氣啊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5章 祖墳着了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51章 我的岳父是教授第65章 是他寫的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89章 道統之爭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22章 短、平、快的項目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49章 好風憑藉力第5章 祖墳着了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51章 我的岳父是教授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73章 你有這種感覺嗎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3章 窮酸的紂王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動力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122章 給《當代》怎麼樣?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54章 《收穫》來信第42章 內參電影真值錢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48章 《中國文學》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31章 成了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17章 站隊要認清形勢第28章 有盼頭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