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華僑公寓

《燕京文藝》爲了《小鞋子》座談會費了不少心思,在座的也都是燕京文學界頗具地位和影響力的人物,觀點雖有爭鋒,但座談會總體的氣氛還是和諧的。

下午三點半,座談會終於在一片和諧中結束,林朝陽起身與大家握手錶示感謝。

汪曾琪笑着對他說道:“朝陽你在會上的那番話說的真不錯,想法獨到。”

“就是平時讀書時喜歡胡亂想,一家之言而已。”林朝陽謙虛了一句。

“之前《天下第一樓》在燕京城傳的沸沸揚揚,我一直也沒機會看看。早上輕泉和我說,劇本可能會發在下個月的雜誌上,到時候我可要好好看看。”

“謝謝,還請不吝賜教。”

“我聽說本子已經給人藝了?”汪曾琪又問道。

“是。”

汪曾琪點了點頭,“好!以你現在的年紀,實在是難得。我跟老舍共事多年……”

他說到這裡神色似有幾分感懷,然後立刻整理了情緒,笑着說道:“你又是寫,又是寫劇本,倒是真有他的風範。”

汪曾琪當年也曾是《燕京文藝》的編輯之一,在老舍先生手下工作,頗得看重,私交也不錯,八十年代他還曾專門寫了一篇回憶老舍先生的文章《八月驕陽》,表達緬懷之情。

林朝陽連忙說道:“後進末學螢火之光哪裡能與前輩相提並論。”

“早個三五十年,誰又不是後進末學。”

汪曾琪拍了拍林朝陽的肩膀,鼓勵了兩句後離開。

座談會結束的五天後,《文藝報》上出現了關於《燕京文藝》舉辦《小鞋子》座談會的消息,陶玉書在刊物上看到這個消息時高興了好一會兒。

對於作家或者作者來說,舉辦座談會無疑是對其影響力最大的認可。

林朝陽的作品成功舉辦座談會,消息還發表在了《文藝報》這樣權威的媒體上,這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陶玉書那顆望夫成龍的心。

她高興過後,不忘多買了一份《文藝報》當做帶回東北的年貨。

去年過年的時候,陶父說好了今年要去東北認親家,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時間,陶玉書早早的就開始準備過年帶回東北的年貨了。

最近大多數學生都離開了燕大回家過寒假,燕大校園肉眼可見的冷清了下來,圖書館的工作也沒那麼忙了,館裡同事們摸魚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這天上午,林朝陽在書庫值班,閒來無事,翻到一本讓·雷諾阿的《南方人》,是六十年代的譯本,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等閒在外面的書店看不到。

這也是在燕大圖書館工作的好處,總能看到外面看不到的書。

他看書正看得認真,樓下塗滿生傳來一張紙條,說樓下有人找他。

林朝陽下樓一看,竟然是杜峰。

“你怎麼找這兒了?沒去家裡?”

杜峰笑着說道:“我來跟你說房子的事。”

他把林朝陽拉到一旁,“花園村那兒有個華僑要賣公寓。”

聽着杜峰的話,林朝陽立刻來了興趣。

杜峰口中的公寓是位於西郊花園橋附近的花園村華僑公寓,距離燕大不算遠,興建於1962年。

50年代末的時候滬上餘慶路建造了一處華僑公寓,是新中國建造的第一座商品住宅,當年被戲稱爲“愛國公寓”,因爲這些公寓都是對華僑出售,爲的是吸收華僑們的外匯。

1962年,燕京照搬滬上的經驗,在西郊花園村建造華僑公寓,據說連建造材料都是當年建人民的會堂剩下的。

以當時來說,華僑公寓的硬件條件無疑是中國最領先的,而且遠離市廛,環境幽靜。

“我聽說那地方貴的很,好幾十萬呢!”林朝陽問道。

“聽那幫侃爺胡沁呢?都是扯淡的,你當華僑都是冤大頭?那個時候的幾十萬,換成外匯都能在美國大城市買大豪斯了。”

杜峰對於那些以訛傳訛的信息不屑一顧,林朝陽點了點頭,民間傳言果然不能全信。

不過既然是當年對華僑出售的公寓,現在也不是一般人能買的吧?

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杜峰點了點頭,“那公寓最早是隻能在華僑之間交易,不過後來就鬆了。72年吳作人就從華僑手裡買的房子,一直住在那。而且這兩年管的不像以前那麼嚴了,主要是老人家前年不是專門針對住房問題講話了嗎?現在大家基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978年,老人家曾就住房問題有過一次講話,大意是要把住房問題的路子拓寬一些,允許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個人手中的錢動員出來,國家解決材料。

雖然這番講話最後並沒有落實爲文件精神,但卻在民間蕩起了一點漣漪,最大的改變就是民間的私房交易比以前多了一些,政府部門的管理力度也鬆了下來。

聽了杜峰的話,林朝陽放下了心,然後便關心起了最重要的問題。

“房子什麼情況?現在要多少錢?”

“其實最大的難題在這。”杜峰表情猶豫,“他這個房子有點貴。”

能讓杜峰如此表情,肯定是不便宜,林朝陽詢問道:“伱就說多少錢吧。”

“一萬二。”

“嘶~”林朝陽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萬兩千塊錢現在在東城、西城買兩套一進的四合院應該不費什麼事。

按照林朝陽的工資來算,他得不吃不喝乾二十多年才能攢這麼多錢。

哪怕是寫,以千字稿費10塊計算,他也得寫一百一十多萬字才能賺到這麼多錢。

“華僑公寓當年主要是因爲對華僑出售,國家只要外匯,所以才被傳的神乎其神。

當時賣的時候是一平幾十美金,換算成人民幣的話一百六七十塊錢。

這個戶主要一萬二,想快點出手,合一百塊錢一平,比當年他們買的時候還便宜了不少。”杜峰說道。

雖然房價給了林朝陽很大的壓力,但他也知道杜峰說的是實情。

他來燕京一年多,偶爾會聽人提起花園村華僑公寓。作爲中國最早的商品房,花園村華僑公寓無論是設計還是建築標準都遠超這個時代一般的公寓樓。

燕京多侃爺,有好事者對比花園村華僑公寓和木樨地的部長樓、百萬莊的部委樓對比,結果毫無疑問,花園村華僑公寓完勝。

華僑公寓只有兩棟樓,而且都是四層高的,園區裡有大面積的綠化,綠化面積是建築佔地面積的六七倍,環境優美又幽靜。

而且因爲當年是賣給華僑的,學習的也是國外的風格,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是燕京第一個有物業的小區。

物業費每個月八塊錢,一年就是接近一百塊錢,相當於普通工人兩三個月的收入。

可以說,在這個年代的燕京,除了一些真正的高幹和老學究們所住的獨棟別墅之外,花園村華僑公寓的居住條件基本已經是燕京的天花板了。

所以憑心而論,一萬二這個價格確實不貴。

可現實情況是,這個價格對於林朝陽夫妻倆還是太高了。

不算林二春夫妻倆給的五百塊錢,陶玉書手裡也就兩千五百塊錢。

再就是他的小金庫,之前《秋菊打官司》的稿費這一年已經花的七七八八了,另外那部中篇說是這個1月會發表。

稿費應該最近這些天就會到賬,撐死也就是一千塊錢出頭。

這也就是不到四千塊錢,離着一萬二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可惜《小鞋子》單行本沒有印數稿酬,要不然以《小鞋子》兩個月就賣二十萬冊的銷量,一年少說也能多賺個千八塊錢。

林朝陽進而又想到好在《高山下的花環》肯定是要執行“基本稿酬+印數稿酬”政策的,想來稿費收益肯定要比《小鞋子》多一些的。

可他想來想去,能賺到手的錢怎麼着也與“一萬二”這個數字有很大的距離。

不過林朝陽倒不太在意,真要是看中了房子想買,大不了多寫點嘛。

杜峰說道:“我也知道以現在大家的收入來說很貴,不過這房子有個好處。”

“什麼好處?”

“我剛纔不是跟你說了嗎,這個房子戶主想早點賣出去,你猜他賣出去要幹嘛?”

“他要幹嘛?”

“現在國家風氣開放了,私房交易比以前多了,他想拿賣房子的這個錢換四合院。”

林朝陽目光中閃過精光,人才啊!

能在七十年代末,國家政策剛剛開放之際就瞄準了國內的房地產市場,自身眼光結合時代紅利,這樣的人想不發財都難。

“他這是篤定未來燕京的房價會上漲。”林朝陽說道。

“誰知道呢?都說改革開放了,經濟在變好,我看也就那樣。”杜峰無所謂的說道。

小夥子,腎炎啊!

杜峰身在部隊,又是在北方,這種感覺確實不明顯,如果他人在廣東,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這個房東是個小華僑,房子是家裡給的,估計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杜峰又說道。

林朝陽搖了搖頭。

領先時代半步的是天才,領先時代一步的是瘋子。

用這個時代燕京城的頂尖豪宅來換破爛四合院,杜峰口中小華僑的所作所爲,在現在的很多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

杜峰接着說道:“一萬多塊錢的房子,滿燕京城找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買得起。買得起的,人家可能也不需要。他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價格要的不貴。而且,還說了房款可以分一年還清。”

誠如杜峰所說,華僑公寓的房子在現階段要出售是有些尷尬的。

這個時候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並不大,能拿出這麼多錢來買房子的,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可這樣的人物住的肯定不會太差,這就是個悖論。

林朝陽眉頭動了動,他也看出來了,這個房東不簡單。連分期付款都搞出來了,還真是緊跟老人家的講話精神啊!

“房子肯定是貴,不過這個房東挺有意思。現在符合你和我姐要求的房子也不多,我就這麼一說,你要是想看,我就帶你去看看,不想去就算了。”

杜峰也知道,不管房東是降低房價還是分期付款,花園村華僑公寓的房子對於現階段的普羅大衆來說還是太貴了。

姐夫現在寫作雖然收入不菲,但也不是說買就能買的,要花費的可能是未來幾年、十幾年的收入。

不過話說回來了,一輩子可能就買這一回房子,誰家買房子不是這樣的呢?

花園村華僑公寓雖說建了十多年了,可到目前爲止,依舊可以算是燕京硬件條件最好的住宅之一,少有對外出售的房子,這次的機會確實難得。

林朝陽聽完杜峰的話,面露沉吟,最後說道:“這事我知道了,等回家我跟你姐商量一下。要是想去看,我再聯繫你。”

“買房是大事,你們倆確實得好好商量商量,那我等你消息。”

杜峰走後,林朝陽回了書庫,沒過多長時間,樓下又說有人找他。

他下樓看到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中年自我介紹是戰士出版社的編輯樑俊書,這次來是受出版社委託,專門和林朝陽談《高山下的花環》單行本出版的事。

“樑編輯好!”林朝陽熱情的跟樑俊書握了個手。

“朝陽同志你好!”

之前人文社想出版《高山下的花環》單行本,林朝陽打電話聯繫杜若林,他卻讓林朝陽等等,但又語焉不詳,現在看來,是應在了戰士出版社身上。

難怪大舅會讓自己不要着急。

戰士出版社隸屬於總參領導,以出版軍事教材爲主,在66年正式成爲綜合性出版社,全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簡稱“戰士出版社”。

《高山下的花環》本身就是軍事題材,之前又在國內讀者羣體當中引起了那麼大的反響,交給戰士出版社出版,也沒什麼不好的。

唯一讓林朝陽糾結的是稿費問題,杜峰剛纔帶來了華僑公寓的消息。

真要是買華僑公寓那樣的房子,他們夫妻倆的積蓄可還差着一大筆錢呢。

“出版社這邊打算給多少稿費?”兩人聊了一會兒,林朝陽直言不諱的問道。

樑俊書的表情略顯意外,然後說道:“《高山下的花環》這麼有影響力的作品,我們給的稿費自然是頂格的。我們出版社前幾天剛接到上面的通知,現在稿費調整,《高山下的花環》的稿費標準是千字十塊。”

“有印數稿酬吧?”林朝陽又問。

樑俊書點點頭,“我們完全按照新規執行,萬冊2%(基礎稿酬)的印數稿酬。以《高山下的花環》受歡迎的程度,這筆印數稿酬應該相當可觀。”

林朝陽心中盤算着,《高山下的花環》全文七萬兩千字,千字十塊,就是720塊錢。

以《高山下的花環》的受歡迎程度,印數稿酬拿個100%應該問題不大,這就是1440塊錢。

算上《收穫》那邊即將到手的稿費,他和陶玉書就有五千塊錢了。

WWW⊕t tkan⊕C〇

可即便是如此,距離華僑公寓那套房子的價格依舊有很大的差距。

林朝陽算完賬眉頭緊鎖,看來還得多碼字。

樑俊書看着他的表情心裡犯嘀咕,這麼高的稿費還不滿意?

“好。樑編輯,那《高山下的花環》就交給你們了,希望能夠儘快見到單行本出版。”從沮喪的情緒中走出來,林朝陽對樑俊書說道。

“您太客氣了,能夠出版《高山下的花環》對我們出版社來說也是好事。”

兩人又聊了幾句,樑俊書告辭而去。

到了晚上,林朝陽回到家中將杜峰帶來的消息告訴了陶玉書。

上次杜峰幫他們在魏公村找的大雜院,林朝陽連提都沒跟陶玉書提過。

朗潤湖公寓放在後世不算什麼,但在這個年代已經超越了燕京市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妻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他不想妻子跟自己結婚之後反而還得去住大雜院。

聽林朝陽介紹完花園村華僑公寓的情況,陶玉書表情嚴肅,眉頭微蹙。

“房子確實好,離着燕大和燕師大也近,可價格太貴了,我們現在這點錢恐怕不夠吧?”

第152章 苦差事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3章 朝陽,跟我去燕京吧第61章 老子要白嫖你們第86章 長壽的秘訣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麼孽第73章 你有這種感覺嗎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23章 《未名湖》顧問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97章 我相信你!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35章 媳婦說瘦了,那就是瘦了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94章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84章 撿洋落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47章 筆來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152章 苦差事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17章 站隊要認清形勢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講所嗎?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70章 美國憤青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5章 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奮鬥逼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65章 是他寫的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02章 友人許靈均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148章 《中國文學》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49章 好風憑藉力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70章 美國憤青第136章 誇張的銷量第35章 媳婦說瘦了,那就是瘦了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0章 這牀吃嗩吶長大的吧
第152章 苦差事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3章 朝陽,跟我去燕京吧第61章 老子要白嫖你們第86章 長壽的秘訣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麼孽第73章 你有這種感覺嗎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23章 《未名湖》顧問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97章 我相信你!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35章 媳婦說瘦了,那就是瘦了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94章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84章 撿洋落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47章 筆來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152章 苦差事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17章 站隊要認清形勢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講所嗎?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70章 美國憤青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5章 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奮鬥逼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65章 是他寫的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02章 友人許靈均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148章 《中國文學》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49章 好風憑藉力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70章 美國憤青第136章 誇張的銷量第35章 媳婦說瘦了,那就是瘦了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10章 這牀吃嗩吶長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