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李大李和小李

蘇憐蓉所說的琴舍不大,卻很雅緻,地處偏僻,環境幽靜。李玄都和秦素來到琴舍門外,卻見裡頭有十餘位女子,正在聽一名老婦彈琴。

在這座萬象學宮中,也是有女子的,不過不同於男子,男子中還有寒門子弟,女子卻都是達官顯貴出身。道理也很簡單,寒門男子可以科舉做官,鯉魚躍龍門,寒門女子卻不能做官,自然也就絕了讀書的念頭。而士族女子日後嫁人,便是一家主母,要將偌大一座府邸、數百家生子、田莊佃戶、買賣夥計、各種賬目管理得清楚明白,非要識文斷字不可,雖然大戶人家可以請先生興辦學塾,但萬象學宮名聲在外,規矩又嚴,還是有許多人家選擇將子女送入此地。說句功利之言,官場上都講究一個同窗、同年,萬象學宮中出了這麼多朝廷大員,自家子女就算學不到什麼微言大義,能早早積累些人脈關係,也是極好的,日後說起來,自己同窗做了封疆大吏、中樞閣臣,臉上也有光彩。

兩人沒有貿然進去,在外旁聽。

秦素跟在李玄都身邊的時間久了,學會了貧嘴貧舌,李玄都也是同理,對於音律一道已經不是一竅不通,正所謂熟讀詩詞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李玄都便是如此,讓他親自撫琴,那是萬萬做不到的,可僅僅讓他去聽,還能聽出一些好壞。

在他看來,這位老婦的技藝不可謂不熟練,只是少了幾分靈性,就像練劍,有些人練了一輩子的劍,不知變通,默守陳規,永遠不會成爲頂尖的劍士,更不可能改進前人的劍招,想來操琴也是如此,學別人再多,那也是別人的,沒有自己的東西,就無法稱爲大家。

一曲畢,一個眼尖的女子發現了站在琴舍外的二人,開口道:“二位瞧着面生,似乎不是我們丁字院的。”

萬象學宮因爲佔地極大的緣故,以十天干分爲十院,此時李玄都所在的便是丁字院。

李玄都不知如何回答,秦素卻是經驗豐富,微笑道:“我們是壬字院的。”

壬字院與丁字院距離最遠,所以最不容易露餡。

果不其然,那女子恍然道:“臨近丙字院和戊字院的姐妹,我都見過,難怪這位姐姐面生的很,原來是壬字院的。”

她又接着問道:“不知姐姐有什麼事嗎?”

秦素道:“蘇祭酒讓我們在這兒等她。”

此語一出,其他幾名女子也轉頭望來,目光中並無輕視不屑,倒是有些羨慕。由此看來,蘇憐蓉在學宮中名聲不錯,畢竟是從帝京城中出來的,處理這些人情世事還是信手拈來。

那老婦也擡頭望來,面帶幾分不悅,淡淡道:“我記得蘇大家今天不必授課,就算要用琴舍,怎麼也得提前說上一聲,好讓旁人有個準備。”

秦素道:“也許是蘇大家一時匆忙忘卻了,還請這位先生見諒。”

老婦冷哼道:“蘇大家她人呢?匆忙到親自來一趟的工夫都沒有了嗎?”

李玄都聽明白了,蘇大家在學子中的名聲不錯,可與其他祭酒的關係未必多好,這也是難免之事,同行是冤家嘛。

秦素平時哪裡經歷過這些蠅營狗苟,身份低的畏懼她的家世,不敢如此,身份比她高的都是大人物,不屑於如此計較,所以秦素此時也有點不知所措。李玄都倒是經歷過此類事情,不過多數時候都是用拳頭說話了,再者說了,這老婦說的也算在理,只是口氣有些惹人厭煩。

便在這時,一位清癯老者走近,身披黑色鶴氅,問道:“這麼多人聚在這裡,有什麼事情嗎?”

幾名女子循聲望去,雖然不知道這老者的身份,但紛紛行禮,口稱“先生”,畢竟這麼大的年紀了,總不會是個求學的學子,而這個說法中規中矩,怎麼都不會出差錯。

那老婦卻是一驚,便要恭敬行禮。

老人擺了擺手,微笑道:“是老夫要蘇祭酒借用琴舍的,沒有事先告知,是老夫的不是,老夫先告罪一聲。”

老婦受寵若驚道:“不敢不敢。”

說罷,老婦便招呼幾位女子告辭離去,沒有半句廢話,反而甘之如飴。

位尊之人,不必如何屈尊降貴,只要平常待之,就足以讓位卑之人心生感激。

老人對李玄都做了個“請”的動作,道:“小李先生遠道而來,請到琴舍說話。”

三人走入琴舍,脫去鞋履,踏上高出地面的木質地板,也不分主次,盤膝坐在軟墊上。

老人問道:“八月十五的時候,小李先生已經派人來問詢過老夫的意思,李先生此番親自前來,又是爲了什麼?難道是放心不下,非要親耳聽老夫再重複一遍,方能定心。”

李玄都道:“自然不是。玄都此來,是想要向大祭酒請教帝京之事。”

老人笑道:“北邙山之事還懸而未決,小李先生就已經開始謀劃重返帝京之事了?雖說棋盤之上要走一步想三步,可小李先生想的未免太遠了些。”

李玄都道:“不瞞大祭酒,起始於西京之變的這場正邪之爭,實是在我意料之外,可重返帝京卻是我自天寶二年以來一直心心念念之事。”

司空大祭酒點了點頭,問道:“不知小李先生想要知道什麼,或是想要老夫承諾什麼?”

李玄都道:“現在說這些,爲時尚早,晚輩只是想問大祭酒一個問題。”

司空大祭酒道:“但問無妨。”

李玄都略微沉吟後說道:“正所謂天下大勢,分合大勢不可逆也,如今天下氣象甚惡,明火執仗之案時出,流民遍地,餓殍遍野,民窮財盡,乃至各州漸成割據之勢,人自爲政,當今天家徐氏奈何?”

此言一出,便是秦素都嚇了一跳。李玄都這句話可謂是大逆不道,竟是隱含有改朝換代之意,從這一點上來說,朝廷說李玄都是反賊半點也不爲過。

司空大祭酒也頗感驚訝,沉默許久,方纔緩緩開口道:“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德素重,風氣未開,或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

李玄都皺了皺眉頭,道:“那前朝大晉?”

司空大祭酒道:“大晉君德雖正,然而國勢之隆,食報已不爲不厚。國初創業太易,所以奪取天下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後君之德澤未足恃也。本朝太祖皇帝奮起於民間以圖自全,初無黃屋左纛之念,繼憫生民塗炭,始取土地羣雄之手而安輯之,故而自三代以還,得天下之正者,未有如本朝。不可一概而論。”

李玄都陷入沉思之中。

司空大祭酒的意思很明白,時機不到,大魏國祚未到氣數已盡之時。李玄都又以大晉舉例,而大祭酒以本朝得國最正反駁。所謂得國最正,是指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而不是舅舅奪了外甥的天下,或是岳父奪了外孫的天下,後者可一言概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李玄都又道:“遍觀古今,只是內部皇權更替而無一場自下而上的鼎故革新,國祚不會長久。”

司空大祭酒撫須道:“儒家有言:‘弒,臣殺君也。’以地方豪強之身起兵,得了天下也是以臣子誅殺君王,得國不正。”

李玄都不以爲然道:“儒家聖人之言,多有自相矛盾之處,聖人說臣子不能殺君,否則便是不義。可聖人又說:‘君之於民,尤父之於子,以子弒父,可乎?’百姓殺君,等同殺父。照儒家之說法,臣子不能殺君,百姓不能殺君,豈不是成了萬世一系?爲君者世世代代爲君,爲臣爲民者世世代代皆是臣民。”

司空大祭酒也不動怒,道:“豈不聞亞聖言:‘聞誅一獨王,不聞誅君。’爲人君者若是失卻天心民意,便是民賊,人人得而誅之。”

李玄都並不完全認可司空大祭酒的說法,卻又無可辯駁。

司空大祭酒繼續說道:“前朝大晉太祖皇帝以武將身份奪了孤兒寡母的天下,由己推人,首先便是對於武將嚴加防範,以文人謀劃兵事,結果可想而知。又爲得到世家大族的認可和支持,竟是不抑兼併。歷朝歷代對於土地兼併都視爲大敵,就算不能徹底遏制,也要想辦法減緩。一是因爲有田地的百姓是賦稅主要來源,良家子從軍也是最好的兵源,二是因爲抑制兼併能夠有效防止失地流民出現。大晉不抑兼併,在王朝初期就使得大批百姓變流民,爲了防止流民起事,朝廷就組建廂軍,不作訓練,只充勞役,造成毫無戰力的冗兵。爲了不讓世家大族在朝堂上一家獨大,又不得不放開科舉,大量吸納寒門子弟以求平衡,造成冗官。如此種種,皆是得國不正之體現。若是小李先生想要扶龍,怕是要走大晉的老路,不可不察也。”

司空大祭酒笑了笑:“老夫這些年來讀史,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得國正者雖然對功臣殘酷,但對前朝後代卻寬大,因爲新朝不是依託前朝建立的,前朝沒有機會借新朝復辟。而篡位者剛好反過來,對功臣權貴束手無策,對前朝宗室卻是滅族,無他,根基不牢而已。這也是得國不正者國祚不長的原因之一。”

司空大祭酒頓了一下,緩緩道:“說了太多大道理,想來小李先生是不太信服的,那麼老夫就再說幾句不那麼上臺面的話語。沒有大晉的太祖皇帝,也會有其他豪強去欺負孤兒寡母,可沒有本朝的太祖皇帝,誰能驅逐金帳汗國恢復神器正統?關鍵還是在於權力是否能集中一處,若是權力分散,內鬥加劇,政令不通,如何國祚長久?得國不正者,因爲信服者少,所以實權有限,如紙糊高樓,一吹便倒。若是能大權在握,政令暢通,便是得國不正,也可得三百年天下。反之,得國雖正,但未能收權集權,也難逃二代而亡的結果。”

李玄都沉默良久,沉聲道:“承教。”

司空大祭酒起身道:“小李先生,老夫送你最後一句話,帝京如今是老李先生的地盤,你若想對帝京動手,註定繞不過老李先生,再加上李元嬰這位想要坐收漁人之利的大李先生,老夫倒是很好奇,若是有朝一日這世上只剩下一個李先生,會是哪個李先生?”

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二百零八章 楊柳之爭第二百一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景堂主第八十章 十殿明官第六十四章 心境之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乾上乾下第五十五章 囚禁第五十五章 墓中洞天第三十七章 閱金經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棲霞縣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師兄師妹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番外四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第三十二章 城牆之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夢醒第一百零一十七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最終章 太平客棧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絕學第九章 毫不留情第一五十八章 書局第六十一章 夜探荒島第九十四章 一劍第五十四章 飛劍紫凰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五歸來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一百八十八章 橫崗城第三十七章 純粹武夫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璣式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東玄道人第十三章 吞月大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關始第六十章 不義之財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之幸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鬥劍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如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五十章 鬥劍第二百零二章 西京講和第七十章 符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八門金鎖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證據第一百零七章 破陣第一百五十二章 鬼蹤重重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二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六十九章 出掌離合第八十章 三清殿中第十章 百花會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第二百零六章 清微議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怪少年第四十五章 出劍(三)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二百零四章 來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魔刀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八章 故人曾到否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四十六章 故人夜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頭之上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二百零四章 度世佛光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五十八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一章 天子六璽第一百八十章 策凌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二百零七章 觀海樓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二百零六章 四時劍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靈丹妙藥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二百零五章 訪客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一百二十章 洞天第二百零二章 西京講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
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二百零八章 楊柳之爭第二百一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景堂主第八十章 十殿明官第六十四章 心境之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乾上乾下第五十五章 囚禁第五十五章 墓中洞天第三十七章 閱金經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棲霞縣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師兄師妹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番外四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第三十二章 城牆之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夢醒第一百零一十七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最終章 太平客棧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絕學第九章 毫不留情第一五十八章 書局第六十一章 夜探荒島第九十四章 一劍第五十四章 飛劍紫凰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五歸來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一百八十八章 橫崗城第三十七章 純粹武夫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璣式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東玄道人第十三章 吞月大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關始第六十章 不義之財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之幸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鬥劍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如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五十章 鬥劍第二百零二章 西京講和第七十章 符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八門金鎖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證據第一百零七章 破陣第一百五十二章 鬼蹤重重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二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六十九章 出掌離合第八十章 三清殿中第十章 百花會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第二百零六章 清微議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怪少年第四十五章 出劍(三)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二百零四章 來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魔刀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八章 故人曾到否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四十六章 故人夜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頭之上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二百零四章 度世佛光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五十八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一章 天子六璽第一百八十章 策凌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二百零七章 觀海樓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二百零六章 四時劍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靈丹妙藥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二百零五章 訪客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一百二十章 洞天第二百零二章 西京講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