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傳國璽

傳說之中,祖龍有四大仙物,分別是:“趕山鞭”、“定日針”、“傳國璽”、“太阿劍”。

在傳說中,“趕山鞭”能夠驅趕大山自行移動,“定日針”能讓太陽永不落山,“傳國璽”是祖龍玉璽,“太阿劍”劍氣無匹可橫掃千軍。

仔細分析,“趕山鞭”涉及空間之道,“定日針”涉及時間之道,與巫教的“宇之術”和“宙之術”頗有相似之處,只是“定日針”顯然要比“長生杖”更爲厲害,不過這兩件仙物和“太阿劍”都已經不知去向,有傳聞說被陪葬於祖龍地宮,也有傳聞說遺失於戰火之中,甚至有人認爲這三件仙物只是虛構,並無實物,真正流傳後世的是“傳國璽”。

歷代帝王皆以得“傳國璽”爲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

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千餘年,忽隱忽現,待到大魏太祖皇帝起兵驅逐金帳時,已經杳無音信。

有傳言說當年玄武樓一場大火,傳國璽不知所蹤;有傳言說大晉幼帝被金帳大軍追到南海之濱,抱着傳國玉璽跳海而亡;也有傳言說金帳將“傳國璽”帶回了草原王庭,大魏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兩代帝王之所以數次北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追回傳國玉璽。

任誰也沒想到,“傳國璽”竟然在儒門手中。

事實上就是龍老人也沒有想到。

雖然他是儒門事實上的領袖,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上大祭酒們一向與隱士多有隔閡,所以他也不能盡知儒門之事。他本以爲社稷學宮中的仙物是亞聖或者荀卿所留,萬萬沒想到社稷學宮中的仙物竟然是“傳國璽”,就被隨意放在那方木匣中。

根據社稷學宮的記載,這枚“傳國璽”來到社稷學宮的時間正是在火燒玄武樓後不久,換而言之,那位亡國之主抱着“傳國璽”躍入火海之後,“傳國璽”就落到了儒門手中,在此之後的“傳國璽”皆是仿造贗品。大魏朝廷乾脆沒有仿造“傳國璽”,只有普普通通的天子六璽。

儒門一向講究忠君之道,得了“傳國璽”卻秘而不宣,傳揚出去有損儒門名聲,所以儒門之人很少動用這件仙物,便是龍老人不得不用,也不想使其顯露真容,委實是不好聽,也容易坐實那個“攝政王”的說法。

此時面對李玄都的“太易法訣”,龍老人不得已使其顯露真容。

李玄都不由心頭一沉。

先前時候,他只能確定龍老人動用了仙物,至於是什麼仙物,他無從判斷。畢竟他從未見過“素王”,只知道“素王”不可見,是劍又不是劍,龍老人徒手作戰,他也說不準到底是不是“素王”。如今見到“傳國璽”真容,李玄都便可以十分確定,龍老人所用仙物並非“素王”,也就是說龍老人手中最少有兩件仙物。

要說龍老人只有兩件仙物也就罷了,李玄都怎麼也有一戰之力,誰勝誰負,尚且難料。可如果龍老人有三件仙物,那麼李玄都幾乎沒有取勝希望,至多是保住性命。

萬幸的是,龍老人的確只有兩件仙物,萬象學宮的“天下棋局”被他留在了萬象學宮,由司空道玄保管,而天心學宮的仙物還在天心學宮,龍老人未來得及去取。龍老人倒也想過讓人送來,可仙物畢竟不同尋常,如“素王”這般,必須龍老人親自出手才能帶走,姜夫人和衍聖公最多就是不做阻攔,或是孟正這般鎮守仙物之人不講情面,不做變通,也只能龍老人親自出面,換成其他人,除了動手強搶,還沒有那個資格。

總之,李玄都和龍老人此時都是兩件仙物在手,誰也不佔便宜。

李玄都呼吸吐納,手中的“叩天門”隨之明暗不定。

兩者竟好似一體。

這也難怪,若非一體,如何做到劍主愈強而劍氣愈盛?

現在想來,“叩天門”這個名字取得也是巧妙,一則是寓意能夠開啓崑崙洞天,二則是隻有長生之人才能登天叩響天門,寓意只有長生之人才能發揮其真正威力。

龍老人既然漏了底細,也不再遮遮掩掩,雙臂之上重現顯現出八龍糾纏的景象,更有一條似虛似幻的金龍環繞他的周身上下游走不停,正合九龍之數。只是不見他急着用出“素王”,正如李玄都沒有將“陰陽仙衣”轉化爲陽面。

兩人一上一下,遙遙對峙,卻都有些忌憚,沒有急於出手。

李玄都忌憚龍老人的境界修爲高出自己一籌,“浩然氣”的特性處處壓制自己,先前一番交手,已經可見一二,甚至逼得李玄都提前用了“陰陽仙衣”。

龍老人忌憚的則是李玄都的先天五太,雖然同樣是長生境,但長生境、天人境只是個統稱,其實道路各不相同,且不說三教之分,僅在道門內部就有五仙之說,更不用說佛道之別、儒道之別。先天五太乃是地仙一脈特有的神通,也是地仙獨尊於道門的底氣所在,威力極大,不容小覷。龍老人沒有此類神通,剛剛領教了第一重“太易法訣”,看似安然無恙,實則有一定損耗,自然要小心。

雖然劍陣已破,但衆多儒道之人卻沒有返回峰頂,仍舊懸空而立,遙望對峙二人。

姜夫人感嘆道:“還是師兄修爲深,能將李玄都壓在下風之中。”

紫燕山人搖頭道:“關鍵還是要看師兄能否將李玄都一氣壓死,如果壓不死,僅僅佔據上風,卻是沒什麼太大用處。”

金蟾叟道:“師兄還是着急了,若是先將天心學宮的仙物拿到手中再來與李玄都相鬥,那便十拿九穩。”

其餘大祭酒、山主並不言語,只是臉色肅穆。

反觀道門這邊,不似儒門這般心思各異,無論老少,隱隱以秦素爲首。秦素面無表情,讓人看不出心中所想。她自小跟隨在秦清身旁長大,又在李玄都身旁耳濡目染,受兩人影響,秦素其實頗有定力氣魄,值此關鍵時刻,自然不會感情用事,反而越是在這種時候,她越要替李玄都掌好舵。

如今情況不明,先發很可能制於人,後發才能制人。

便在此時,對峙的兩人終於按捺不住,再次出手。

這次是龍老人首先出手,只見他猛然一頓足,太虛宮的一座道觀竟是硬生生地從地面上“彈跳”而起。

都說仙人可移山倒海,龍老人暫且沒有這等神通,不過一座小小的道觀,還是不難。

那座道觀被連根拔起後尚能保持完整,不過其原本立足紮根的位置卻是坍塌大半,到處都是支離破碎的景象,連帶着與它相連的幾座建築也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傾塌之憂。

滿身金黃光華的龍老人伸手託舉住那座道觀,然後直接扔向李玄都。

李玄都看也不看,一劍將這座道觀從中劈成兩半,斷裂邊緣平滑如鏡,看不出半點斷裂痕跡。

龍老人沒有停手的意思,如法炮製,又是攝起一座道觀,再次丟擲出去。

李玄都以手中“叩天門”畫了一個圓。

這座道觀撞在上面,被寸寸攪爛,沒有留下半點殘骸,只有砂礫潰散如落雨,簌簌然落下,使得天地渾濁。

龍老人出手不停,李玄都出劍不斷。

轉眼之間,太虛宮已經被龍老人拆去大半,只剩下幾座孤零零的主殿。

對於普通人而言,已經是十分駭人的神仙手筆,可對於長生之人來說,也算不得什麼。

只是李玄都出劍變得越來越慢,因爲每座道觀中都蘊含有相當數量的香火願力,乃是青陽教的遺留,與當初地師用以儲存神力的塑像頗爲類似。龍老人身爲儒門之人,無法直接運用這些香火願力,便拿來噁心李玄都,對於神仙來說,好到不能再好的東西,對於地仙來說,卻是累贅。

第一百一十二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章 元妙童子第三十六章 調素琴第一百零二章 結怨舊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一百八十章 太平客棧第六十四章 各自邀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三十六章 拖延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四十八章 行走江湖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雷之憂第一百一十六章 狐妖第一百零一十四章 煙花傳訊第四十五章 拔刀相助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望明月第六十九章 無天於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衆擊寡(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三十九章 對錯黑白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四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章 人言可畏第二百章 忘八無恥第一百九十四章 險之又險第二百三十三章 邀月洞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十四章 六字光明咒第四十九章 張岱山第十章 司徒玄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三十七章 鏡中花第二百三十四章 離散復聚第一百五十二章 豈能抗衡哉第二十五章 山村鬼症第一百四十六章 凍死骨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七章 國師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六十一章 木劍敕鬼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開清平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九十九章 儒墨之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七章 老湯第二百零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一百三十六章 魔高一尺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衆擊寡(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六十六章 是非第一百三十四章 踏雪無痕第一百二十二章 洛水之畔第九章 陰陽倒錯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一百章 客卿道侶第八十九章 以一敵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棲霞縣主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五章 暗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八十七章 傷勢第六十六章 夜訪丹霞第二百三十二章 雨萍第一百零五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六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七章 青牛角番外十二第一百零三章 姑侄二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作別第七十六章 唐夫人第一章 錢玉蓉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百八十七章 觀音百劍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枯石爛第一百七十章 中州北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威第二十八章 登門拜訪第八十二章 道果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五章 請神之術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朝成空
第一百一十二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章 元妙童子第三十六章 調素琴第一百零二章 結怨舊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一百八十章 太平客棧第六十四章 各自邀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三十六章 拖延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四十八章 行走江湖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雷之憂第一百一十六章 狐妖第一百零一十四章 煙花傳訊第四十五章 拔刀相助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望明月第六十九章 無天於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衆擊寡(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三十九章 對錯黑白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四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章 人言可畏第二百章 忘八無恥第一百九十四章 險之又險第二百三十三章 邀月洞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十四章 六字光明咒第四十九章 張岱山第十章 司徒玄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三十七章 鏡中花第二百三十四章 離散復聚第一百五十二章 豈能抗衡哉第二十五章 山村鬼症第一百四十六章 凍死骨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七章 國師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六十一章 木劍敕鬼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開清平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九十九章 儒墨之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七章 老湯第二百零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一百三十六章 魔高一尺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衆擊寡(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六十六章 是非第一百三十四章 踏雪無痕第一百二十二章 洛水之畔第九章 陰陽倒錯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一百章 客卿道侶第八十九章 以一敵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棲霞縣主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五章 暗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八十七章 傷勢第六十六章 夜訪丹霞第二百三十二章 雨萍第一百零五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六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七章 青牛角番外十二第一百零三章 姑侄二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作別第七十六章 唐夫人第一章 錢玉蓉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百八十七章 觀音百劍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枯石爛第一百七十章 中州北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威第二十八章 登門拜訪第八十二章 道果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五章 請神之術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朝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