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稅

這碼頭上多是貨船,卻也有幾艘客船。李玄都和秦素等人登上一艘客船,北上而行。

四海之中,北海因爲位置的緣故,天氣寒冷,先天不如東海,也不如南海。可東海、南海之上常有海賊,甚至是宗門的船隊,反倒是這北海的海面上頗爲太平,來往船隻的數量不遜於東海、南海。

李玄都對於船是不陌生的,清微宗就是靠着船隊起家的,不過清微宗被稱作仗劍行商,商船上配備火炮,遇到不遵守清微宗規矩的船隻,直接擊沉,或是將其貨物全部沒收,就像手持利劍四處行商,可以說是十分形象生動了。反觀遼東這邊,秦清倒是持開放的態度,除了禁絕海盜之外,並沒有太多其他規矩。

從這一點上來說,秦清的確是有大韜略之人。當年司徒玄策也曾想過改組清微宗,改變這種傳承了數百年的仗劍行商,可結果是司徒玄策身死,而李道虛也不再管理宗門事務,將這些事情都交到了李元嬰的手中,導致清微宗還維持着這種現狀。

李玄都少年時,滿腔熱血,也曾想過改變清微宗,可那時候只是空有熱血而已,辦法、規劃、想法是半點也無,自然只是一個笑話。等到李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道路之後,他已經不在清微宗了。

不過李玄都也不在意這些。事情有輕重緩急,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清微宗都屬於“緩”和“輕”的範疇之內,還不到迫切解決的時候。

在這一路上,李玄都除了陪秦素欣賞海景之外,也與船上的乘客、船老大有過交談,這些乘船北上之人多是客商,於是讓李玄都對遼東的商稅有了個大概瞭解。

然後他大概算了筆賬。

走過江湖的人對於路程長短都有個大概認知,從金陵府到帝京城,最短水路三千五百里,要過十二個鈔關,交費三百五十文左右,平均每里路一文錢。大魏米價最低時,九十文能買一石,平均每斤米賣十文左右。這個價格說貴不貴,說便宜也不算便宜。

不過鈔關也不是問誰都要錢,有三不收:官員的船不收,宦官的船不收,進士和舉人的船不收。由此衍生出許多逃費的手段,有的在船頭豎起牌子,一面寫“提刑按察司衙門”,另一面寫“承宣佈政司衙門”,冒充官船;有的請進士或者舉人坐在船上當護身符,過鈔關的時候,人家要錢,就讓護身符出面對付,冒充官船風險太大,請進士或舉人做護身符卻百試百靈,話本里記載了一個故事,一位秀才同時給兩艘民船護航,得銀五兩,進士和舉人比秀才有身份多了,他們更有資格幫人免交過路費,拿的報酬自然更高。

通過慕容畫和玄真大長公主,李玄都已經得知了去年朝廷的歲收,總共三千六百萬兩左右。

其中派剩麥米折銀,絲綿、稅絲、農桑絹折銀,綿布、苧布折銀,府部等衙門祿俸米折銀加起來佔了一成左右;馬草折銀佔了一成左右;草場草折銀、各馬房倉麥豆草折銀,戶口鹽鈔折銀,共佔一成左右;各州府改解銀佔兩成左右;各鹽運司並各提舉司餘鹽、鹽課、鹽稅等銀佔了三成左右。

接下來便是各大鈔關,加起來也佔了一成左右。然後是贓罰銀佔了半成,商稅、魚課、富戶、歷日、民壯、弓兵,並屯折、改折、月糧等項銀,約共半成左右,

總的來說,農稅、鹽稅佔了大頭,商稅包括鈔關在內,只佔了一成稍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大魏在開國初期,商貿被金帳南下破壞嚴重,所以太祖皇帝爲了恢復商業,宣佈對大部分商業免稅。

帝諭戶部曰:“曩者奸臣聚斂,稅及纖悉,朕甚恥焉。自今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皆勿稅。”

一直到武德年間才重新徵收商稅。徵收的商稅也很輕,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

商稅是三十稅一,農稅也是三十稅一,可兩者無論如何也不能相提並論。

商稅本身就已經很少,因爲商人流動,所以大頭收入都在鈔關等雜稅之中,可偏偏鈔關有三不收的說法。如此一來,就導致了普通人經商,不堪重負,而士紳經商,幾乎等同於不納稅。任憑多少絲綢、茶葉、瓷器的貿易往來,朝廷是半分錢也拿不到。朝廷無錢,只能將重擔全部壓在農稅上面,最終百姓不堪重負,把土地賣給士紳淪爲佃戶,士紳的土地也不納稅,朝廷只能繼續壓迫那些還未賣身爲佃戶的普通百姓,如此不斷循環,終成死局。

遼東明顯在有意避開這個死局,遼東的商稅要比朝廷的商稅重上許多,十五稅一,只針對一定規模的商戶,而小商小販則仍舊維持了原來的三十稅一。

除此之外,秦清整合所有遼東世家,一起經商,此事由秦家牽頭,可實際上是以總督府的名義行商,同時趙政的總督府也將部分稅收投入其中,成爲東家,待到買賣盈利之後,再行分紅。如此一來,遼東上下都牽扯其中,自然齊心協力。結果等同是繞過了商稅,不再是士紳做買賣朝廷收稅,而是朝廷親自做起了買賣,商稅的多少倒是不再那麼緊要了。

因爲此等緣故,對於官吏的要求就變得極高,最起碼飽讀聖賢書的儒門弟子多半無法勝任,需要部分專業商人,這也是秦家拉着諸多世家親自下場的原因之一。而這又導致公私不分,很難分出世家和衙門的界限在哪,如今只是三州之地,有秦清和趙政兩人把持,尚能勉強不出差錯,若是將其推行至整個天下,未必就能不出紕漏。

可是話說回來,這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改變了。在沒有掣肘的情況下,遼東幾乎是比照着大魏朝廷的各種問題,將衆多“窟窿”一一補上,在繼承大魏體制的基礎上,面貌煥然一新,也可以算是一種另類的新政了。

不管怎麼說,李玄都還是十分佩服秦清和趙政兩人,能讓遼東在十年不到的時間中成爲帝京的“心腹大患”,的確有過人之處。

如果說玄真大長公主離開帝京走了一圈之後,對於大魏朝廷灰心失望到了極點,那麼李玄都來到遼東走了幾處之後,對於遼東則是充滿了信心。

遼東開了一個好頭。

客船走了兩天的時間,靠岸後,李玄都和秦素已經離開了幽州境內,進入了遼州境內,這裡更加遠離關內而靠近金帳。如果說幽州是遼東三州的商貿重心所在,那麼遼州就是遼東三州的軍事重心所在。在絕大多數時候,這裡駐紮着半數以上的遼東鐵騎,用以防備金帳王庭的大軍。不過隨着金帳內戰加劇,總督府已經開始調兵南下,如今遼州只剩下五萬左右的邊軍。

在遼州境內,趙政大力推行軍屯,故而在遼州大地上,可見一個又一個的屯堡,還有大批開荒的普通百姓。這些屯田不僅可以供應遼東大軍的需用,還能反哺人口稠密的幽州。

李玄都和秦素重新變爲御風而行,腳下大地,雖然人煙稀少,但是大片大片的農田連接成片,望不到邊際,十分喜人。

不過更多的還是未曾開墾的荒地和各種深山老林。時常可以看到成羣結隊的獵人進入山林狩獵,或是撐着小船出海撒網捕魚。

這便是除了種田和放牧之外的漁獵了。

李玄都道:“平心而論,遼東除了氣候寒冷之外,也不失爲一方沃土。只要經營有道,也能安居樂業。看來我當初讓太平錢莊借款,是借對了。”

“這是自然。”秦素輕聲道,“遼東苦寒,地廣人稀,多是深山老林,所以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和銀錢,幸好如今關內流民衆多,將其遷入遼東後,大大增加了遼東的人口,而你讓太平錢莊借款,也着實幫了不少忙。”

到了此時,秦素已經多少察覺出了李玄都的心思,只是不曾點破,而且主動帶路。她在心底還是相信爹爹的,秦家在遼東生活了數百年,總不會讓家鄉人千百年後還要戳自家的脊樑骨。

如今看來,李玄都無疑是滿意的,皺眉的時候不多,而且很快就舒展開來,大多數時候,李玄都都是面帶笑意,而且是那種不加以掩飾且發自內心的淡淡笑意。

李玄都降下身形,來到一處麥田旁邊,蹲下來伸手摸了摸麥苗的葉子,又抓了一把泥土,在手中輕輕揉捏,最後還送到鼻下聞了聞。

李玄都跌落境界的時候,也曾種田,所以對於農事並非一竅不通。

相較於李玄都,秦大小姐可就是完全不懂了,只是站在一旁。

李玄都隨手拋掉手中的泥土,站起身來,讚歎道:“好,真好。”

秦素笑問道:“好在哪裡?”

李玄都道:“我所想的天下太平,大約就是如此模樣了,所以說好。”

說話的同時,李玄都極目望去,視線盡頭是連綿羣山,山上的茂密森林彷彿一條起起伏伏的青黑色曲線。

這條線似乎給李玄都所言的“天下”劃定了一個界限。

第一百一十八章 結束第六十六章 藏龍臥虎第六十章 三魔化神丹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畏威懷德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尸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避暑行宮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第一百五十一章 乘船過江第七十二章 走火入魔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番外一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四十一章 抽刀分水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州上清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江悠悠第一百八十三章 萬事有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金陵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朝成空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第一百零七章 破陣第一百零四章 偷襲圍攻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放之第一百七十七章 兩女第九十四章 龍氏夫人第八十一章 人仙道第三十三章 奪門第一百零一章 肺腑之言第二百零二章 冬雪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二章 六部十二人第十三章 夜不收第九章 陰陽倒錯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九十七章 男女二人第一百零九章 脅迫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二百六十章 屠龍(下)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番外七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衆擊寡(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零四章 各有所求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五十二章 客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調寄太平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七十三章 結果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方齊震第一百七十章 六個半人第十四章 一顆頭顱第八十七章 各自離去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六十二章 宋政第二百零三章 神通對神通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百七十七章 早做打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八十七章 傷勢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訴衷腸第五十章 一死兩傷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二百二十五章 私塾內外第八章 閣老第一百七十四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二章 遊鬥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雷轟頂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裘公子第六十章 三魔化神丹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一百八十九章 玉虛鬥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齊州再無大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流水高山心自知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一百五十四章 皁閣隱現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六十八章 目盲心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劍秀山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裘公子第一百三十章 前後夾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荒北宮第二百零四章 一劍裁第一百二十五章 解決辦法第十章 屍丹之用
第一百一十八章 結束第六十六章 藏龍臥虎第六十章 三魔化神丹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畏威懷德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尸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避暑行宮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第一百五十一章 乘船過江第七十二章 走火入魔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番外一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四十一章 抽刀分水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州上清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江悠悠第一百八十三章 萬事有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金陵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朝成空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第一百零七章 破陣第一百零四章 偷襲圍攻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放之第一百七十七章 兩女第九十四章 龍氏夫人第八十一章 人仙道第三十三章 奪門第一百零一章 肺腑之言第二百零二章 冬雪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二章 六部十二人第十三章 夜不收第九章 陰陽倒錯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九十七章 男女二人第一百零九章 脅迫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二百六十章 屠龍(下)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番外七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衆擊寡(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零四章 各有所求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五十二章 客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調寄太平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七十三章 結果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方齊震第一百七十章 六個半人第十四章 一顆頭顱第八十七章 各自離去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六十二章 宋政第二百零三章 神通對神通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百七十七章 早做打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八十七章 傷勢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訴衷腸第五十章 一死兩傷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二百二十五章 私塾內外第八章 閣老第一百七十四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二章 遊鬥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雷轟頂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裘公子第六十章 三魔化神丹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一百八十九章 玉虛鬥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齊州再無大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流水高山心自知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一百五十四章 皁閣隱現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六十八章 目盲心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劍秀山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裘公子第一百三十章 前後夾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荒北宮第二百零四章 一劍裁第一百二十五章 解決辦法第十章 屍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