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77章 星漢

第277章 星漢

“官家說請陳郎中將秘閣樓下諸位要說的言語寫一個札子來,他會與太學那邊送來的札子一起批覆。”秘閣三樓之上,內侍省大押班藍珪俯首相對秘閣中諸人。“然後就是請諸位稍安勿躁,與太學的諸位一起早些回去工作讀書吧……不要給宰執們添麻煩,更不要擾亂秩序,大江南北、中樞地方,多少軍國重事都得認真去做才行。”

“臣知道了。”陳康伯微微頷首,卻又正色再問。“請問藍大官,官家只此一言嗎?”

“是。”藍珪當即頷首。

陳康伯見狀,居然只是點了點頭,便不再言語。

倒是趙鼎,實在是撐不住,卻又主動插嘴:“藍大官,敢問官家此時在何處?做何事?”

“不敢瞞趙相公,適才這裡鬧出動靜的時候,官家正在魚塘邊上的石亭內作圖……”藍珪沒有絲毫遲疑,即刻做答。

“作圖?”趙鼎怔了足足數息方纔茫然相詢。“作什麼圖?”

“做《禹跡圖》與《華夷圖》。”藍珪認真解釋。“這幾日官家都在作這兩幅圖……”

“可是裴秀、賈耽二位的那兩幅名圖?”趙鼎再度怔了怔纔有所反應。

這不怪他,而是趙官家那邊的訊息着實讓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實際上,莫說是趙鼎,秘閣中的其他人幾乎都有那麼一點恍惚之態。

須知道,《禹跡圖》乃是偏重水文山脈的地理圖,而《華夷圖》則是偏重於行政區劃的地理圖,前者出自西晉裴秀,後者出自唐時賈耽,乃是這年頭公認的地理範圖,屬於那種這些文官大臣一聽就頭疼的專業高端專業知識範疇。

“正是。”

藍珪誠懇相對。“這件事其實起于靖康之前,彼時太上道君皇帝下了旨意,着人按照裴、賈二位的舊圖,重作《禹跡》、《華夷》二圖,準備收於秘閣,再石刻起來,然後列於長安碑林,外加明道宮、洞霄宮等各處的……”

衆人聽到收於秘閣四字,也是忍不住一起看了看空蕩蕩的周圍。

“結果,到了靖康大變時,這兩幅圖原本已經完成,石刻也已經做好了九成九,只是沒來得及寫碑陰罷了。不過,也正是爲此,秘閣爲金人索求時,這二圖因爲有石刻,算是免遭於難……”藍珪不慌不忙,卻是繼續解釋了下去。“前幾日,官家聽聞諸位在秘閣中日常會議,問起相關圖書雜物,卻纔在延福宮角落找到了兩塊石碑,便專門取來立在石亭外觀摩。但不知爲何,官家一看之下,直接說這兩幅圖細緻的地方極爲細緻,可在京東、遼東處卻失真太多,黃河上游西夏那邊也有些偏頗,廣西、南越處更是荒誕,故意放大長安、洛陽、東京一線同樣可笑,便要親自補正……然而不知道爲何,這兩幅圖卻是越補錯處越多,如今已經細細補了四五日了。”

秘閣中的衆人再度面面相覷,卻是不知該說什麼好了……能說什麼呢?

非要說,不是不能說,恰恰相反,能說的地方太多了,畢竟處在這個敏感時刻,這位官家不管做點什麼事情都是要引人遐思的,《禹跡圖》、《華夷圖》當然可以引申出許多意思,比如九州全、天下一什麼的;而官家打聽秘閣收藏也能看出來一點東西,最起碼說明官家對這邊是瞭如指掌的;而京東、遼東‘失真’什麼的,更是可以有許許多多的解讀。

實際上,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覺得趙官家有那個本事可以去補這兩幅圖,反而認定了這位官家指桑罵槐的意思更多一些……但問題在於,眼下秘閣這邊都到了差點鬧出政變的地步了,那些東西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關鍵是,趙官家終究表達出了不希望亂象影響到朝政運行的態度,這多少讓人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隨着藍珪絮絮叨叨將兩幅圖的破事說了一圈,接下來,呂好問、趙鼎、張浚等人親自帶着藍大官與陳康伯一起下樓,卻是很輕易將樓下原本沸騰之態給安撫了下來。

便是陳康伯也抱着那個靴子微微躬身,直接回去了。

隨即,太學生那裡在得到旨意並上交了奏疏後也各自散去,一場暴動登時消弭於無形。

然而,表面上的順理成章並不能遮掩住下方的暗流涌動……突如其來的一場請願,而且還是秘閣與宣德樓同時發動的請願,再加上後來陳康伯公開發出了政治宣言,早已經形成了類似於政治暴動的既定事實,不能因爲後來官家遣人安撫了下去,就能無視掉它的巨大政治含義。

只能說,經此一事,官僚士大夫內部的主戰派力量彰顯無疑,而且他們還跟最上方的趙官家形成了遙遙呼應之態,讓許多人不得不爲局面感到焦慮。

而其他人暫且不提,只說這日晚間,都省相公趙鼎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卻是坐立不安,一時再難維持宰相風度……不過很快,他便收到了一個讓他覺得有些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邀請,然後即刻趁着暮色便裝出行應約去了。

無他,樞密使張浚難得邀請自己老友趙鼎過府一敘。

且說,趙鼎、張浚,外加此時在關西的胡寅,乃是昔日靖康之變裡逃到太學中躲避戰亂的共患難交情,然後又同時在明道宮官家墜井危機中窺得際遇,繼而入了官家眼,依次飛黃騰達起來。

然而,等到眼下時分,三人都已經算是位極人臣,卻又很難再有昔日那般共食一盤姜豉的坦蕩與親密了……甚至按照坊間言論,趙張二人早已經是分庭抗禮,不死不休之態。

當然,這就有些無稽了,二人最多是對立,距離靖康前那種黨爭還是差了許多的。

而且說句良心話,此番情形,也未必就是所謂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很大程度上是三人抓住了天機,一朝來到這個位置後,想要繼續交心也顯得艱難……因爲到了這份上,誰沒自己的一批人?誰沒自己的一點政見?誰沒自己那一點留名青史的野望?

而人跟人之間怎麼可能沒有不同看法和做派,一旦產生分歧或者結構性矛盾,聽誰的?

當然了,不管如何,這一次的議和風波,卻是讓二人再度風雨同舟了。

“今日的事情元鎮兄怎麼看?”二人畢竟是那般交情,私下見面,卻也沒有多餘客套,張浚直接在自家院中葡萄藤下襬上涼茶,驅趕了僕從,然後便開門見山。“官家到底是何意?”

“我也在想此事。”趙鼎當着張浚的面,再無白日宰相風度,卻是氣喘不停,明顯有惶然之態。“今日這事斷不是官家所爲,十之八九是那些人自己串聯,最多有王庶、陳公輔、胡安國之流稍作推波助瀾……”

“其實這裡面也有愚弟的三分放縱。”張浚忽然插嘴,倒是實誠。“我雖沒有參與,卻也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都說了,今日事情的要害不在今日事情本身上,你便是在後面有些鼓動也不關咱們現在的言語。”趙鼎連連搖頭。“今日的要害是說,京中官僚士人中主戰者畢竟是少數,可陰燃到今日還是成了火燒連營之勢,而軍中,尤其是東京周邊準備,乾脆多半是兩河人,斷沒有這邊鬧起來,而軍中卻如此安分的道理?胡世將今日所提,其實已經晚了。除非……”

“除非官家早有調度與言語,否則我也想不到別處去。”張浚接口言道。“還有今日官家只遣一藍珪過來便輕易按下了這番暴動,更有那日石亭中的言語,可見官家心意已決,而且註定要有所爲……元鎮兄,不瞞你說,我已經手足失措了!”

“誰不失措?!”趙鼎連連搖頭,卻又端起涼茶,咕嘟咕嘟灌了一大氣下去。

“元鎮兄,我主戰,你主守;我年輕,你年長;我掌樞機,你掌天下庶務;我望北伐而成葛公名聲,你望輔佐中興得王導事業……可到今日,卻是要吳越同舟纔對。”張浚長呼了一口氣,然後正色起來。“現在是在我私宅,周圍一個僕從都沒留,你先說還是我先說?”

“我先說。”趙鼎重重放下茶碗,咬牙而對。“而且要說一個大逆不道之語……官家絕不能弒父殺兄!”

“不錯!決不能讓官家弒父殺兄……這是基本!也是愚弟心中一大慮!”張浚重重頷首,卻又隨之惶恐起來。“可萬一呢?我想了想,韓世忠、張俊、李彥仙、岳飛、吳玠都還算妥當,曲端、張榮、酈瓊這三部又該如何?曲端是個不聽話的,張榮是個水匪出身,還是被太上道君皇帝逼反的,酈瓊部及其所領八字軍多是與金人有切骨之仇的河北流民……官家真就做了怎麼辦?”

“盡人事而聽天命。”趙鼎也有些頹喪。“萬不得已,咱們擔了惡名,也不能讓官家擔此名聲,自古以來沒有弒父的明君,唐太宗也只是殺個爭位的兄長,父親只是囚禁了起來……”

“萬不得已只能如此,但這種事情,咱們擔了,天下人就會信嗎?”張浚也隨之頹喪起來。“還不如真就讓金人在北面處置了呢……”

“荒唐!”趙鼎當即呵斥。“且不說那般做能否瞞得住天下人和昭昭史冊?只說官家如此聰慧,如何不曉得利害?便是恨極了二聖,也未必會這般做……咱們真這般做,反而弄巧成拙,屆時官家爲此失了人心,天下不穩,再想要北伐,便是遙遙無期,咱們也是千古罪人。”

張浚搖頭不止:“那咱們總該有些準備,不然一旦事急,悔之晚矣。”

“讓太上道君皇帝一回來去明道宮!讓淵聖去洞霄宮!”趙鼎咬牙言道。

“兩位太后怎麼說?”

“送去揚州!”

“宗室呢?俱是官家親兄弟、親子侄……”

“不能護父兄,親王、國公之位全部剝奪,一併發往洞霄宮!”

“洞霄宮在江南,與揚州一江之隔,三位太后、淵聖、諸宗室都在東南……”

“那就讓鄭太后去明道宮,韋太后留在東京……”

“……”

“……”

就這樣,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卻是咬牙定下了許多大逆不道之策,但說來說去,卻又只是些停留在口頭上的預備言語罷了。

“拋開弒父那種極端之論,我倒是覺得,官家有意使議和不能成多些。”趙鼎花了許久方纔平復掉自己那些暴論帶來的心跳。

“劉豫?”張浚脫口而出,儼然早就想到這裡。

“這是最明顯一處。”趙鼎認真應聲。

“確實。”張浚感慨道。“官家強調先將二聖無條件送還,再以京東五郡爲主要條件議和,本身就明顯有拖延時間之態,然後又坐視議和一事鬧大,應該是想讓劉豫自己警醒,主動來攻……若是這般,議和自然不成,官家既能繼續持北伐姿態,又能與主和衆人一個交代……要不,咱們也配合官家拖延一下?”

“話雖如此,可此計太過淺薄……你想,咱們都是上來便有所猜度,便是李中丞也當場提醒官家,不要循小道。”趙鼎稍作提醒。“我以爲這般行徑,不似官家作爲。”

“但官家也沒有應下李中丞言語。”張浚依舊堅持己見。“可見官家最起碼是存了順勢而爲之心的。”

“這倒也是。”趙鼎也蹙額頷首,卻又忽然想起一事。“但看烏林答贊謨的意思,金人那邊似乎也並不以爲意?”

“或許是自大慣了?”張浚也皺起眉頭。

“不管他,眼下來看,官家意圖,最極端乃是要等二聖南歸,便弒父殺兄;最隨意,乃是要引誘劉豫主動來攻……可我以爲,官家既不至於如此爲私憤而棄大局,也不至於如此寄希望於這種旁門左道。”趙鼎幽幽嘆道。“還是中間多一些。”

“中間又是什麼?”張浚搖頭不止。“明明有一言而決的氣力,卻還是許了議和,然後卻又暗中知會軍隊,還問我們五人願不願隨他上八公山……官家到底想做什麼?”

“你也有摸不透官家心意的時候嗎?”趙鼎忽然忍不住哂笑。

而張浚此時也笑:“元鎮兄想多了……愚弟若說一句,我自明道宮時起,就從未真正揣摩透過官家心意,你信也不信?”

張浚是公認的官家第一心腹,而且衆所周知,他就是靠着對官家心意揣摩,從明道宮時一躍而起,區區三十餘歲,便位列樞相。故此,此時這般言語,不免顯得虛假。

然而有意思的是,身爲張相公最大的政治對手,都省相公趙鼎沉默片刻,反而重重頷首:“我信……因爲愚兄也從未想明白官家的心意!便是官家親口與愚兄我說了,我也總有幾分難以置信,而且還總覺得官家有幾分言不能盡的模樣。”

話說,黃河畔不似淮南,沒有梅雨季節,那種夏初讓萬物發黴的雨水說過就過,此時正是星漢燦爛,二人說了一氣,輪到官家心意,反而各自沉默,乾脆就在葡萄架下藉着層層葡萄葉的影子,望着頭頂星光,各自失神。

“官家太難了,也太辛苦了。”停了許久,望着頭頂星光不停的張浚卻又忽然開口。“無人知他,無人曉他,國破家亡,生死一線,滿朝污吏舊俗,遍地**賊頭,還有金人一直在外面壓着。”

“所以你我二人才會怕官家真就萬一……”趙鼎也望着頭頂星漢做答。“李光那些人,其實是好心、公心,但就是忍不住想搏名,血氣一上來,什麼都不管,只是想把自己顯出來。”

“元鎮兄你又好到哪裡去嗎?你和劉大中、胡世將那些人,若細細說來,都是能員廉吏,卻又總忍不住想往舊路上走,心裡總是念着那個豐亨豫大,今日陳康伯那番話,倒是將你們這些人砸的稀爛。”

趙鼎本想反嘲對方與呂祉那些人冒進無能,在官家那裡拖累更甚,但其人終究還是比張浚更有涵養,索性繞過此節,只是望着星河心中暗歎:

“所以,官家所求到底是什麼?”

“大哥,你說我們南征北戰,這般辛苦,到底求的是什麼?”

同一片銀河之下,數千裡外,江西路最南端的虔州境內,山野之間,正在路邊就地歇息,然後望着頭頂無數星光陷入沉思的張憲忽然開口。

“回家!”一旁岳飛從頭頂收回目光,轉頭而對,乾脆利索。“但要堂堂正正的回去,帶着所有人一起回去!咱們此時往南走,其實還是在往北走!”

張憲重重頷首不及。

(本章完)

134.第133章 戰間327.第323章 喧囂54.第54章 擾攘(下)292.第288章 神佛1.第1章 明道宮421.第415章 崩摧255.第252章 天理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344.第339章 迴應5.第5章 會議371.第366章 夏雨(再續)300.第296章 仁王349.第344章 秋雨338.第333章 交易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422.第416章 崩摧(續)98.第97章 方城(好教大家知道,是章節標錯442.第435章 明證(全書完)278.第275章 舊瓶347.第342章 秋風405.第400章 天驚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116.第115章 郊遊(下)234.第232章 無二364.第359章 報告480.同人32:重生之道士下山——泗水停漲443.完本感言240.第238章 奔援51.第51章 生死(上)404.第399章 傾訴207.第205章 徵詢272.第269章 一笑420.第414章 一擲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56.第56章 苦累280.第277章 星漢103.第102章 流言(下)436.第429章 將死(續)138.第137章 悖論85.第85章 流光(中)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4.第4章 英雄氣144.第143章 亂像160.第159章 各問東西(下)210.第208章 一波120.第119章 跋扈364.第359章 報告441.第434章 又是133.第132章 兩層319.第315章 成事354.第349章 有心341.第336章 刺激154.第153章 進軍375.第370章 倉促5.第5章 會議64.第64章 廿八(下)4.第4章 英雄氣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288.第284章 東西52.第52章 生死(下)203.第201章 排名142.第141章 人選70.第70章 撤兵(4k2合1)270.第267章 團結20.第20章 一問(恭喜小明新婚大吉)284.關於更新的破產聲明231.第229章 擅射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225.第223章 廣東話326.第322章 大局446.番外2——榴彈怕水370.第365章 夏雨(續)103.第102章 流言(下)305.第301章 耶律349.第344章 秋雨6.第6章 閒言345.第340章 四月429.第423章 保全(續)419.第413章 反覆4.第4章 英雄氣299.第295章 財政427.第421章 諫言231.第229章 擅射156.第155章 並旗396.第391章 內外交困129.第128章 鑄刀295.第291章 名冊194.第192章 其易其難467.同人19:易開天說歷史中的趙玖——潑茶322.第318章 恩賜2.第2章 赤心隊299.第295章 財政59.第59章 元宵(中)135.第134章 五道299.第295章 財政289.第285章 騎步46.第46章 帳內(上)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
134.第133章 戰間327.第323章 喧囂54.第54章 擾攘(下)292.第288章 神佛1.第1章 明道宮421.第415章 崩摧255.第252章 天理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344.第339章 迴應5.第5章 會議371.第366章 夏雨(再續)300.第296章 仁王349.第344章 秋雨338.第333章 交易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422.第416章 崩摧(續)98.第97章 方城(好教大家知道,是章節標錯442.第435章 明證(全書完)278.第275章 舊瓶347.第342章 秋風405.第400章 天驚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116.第115章 郊遊(下)234.第232章 無二364.第359章 報告480.同人32:重生之道士下山——泗水停漲443.完本感言240.第238章 奔援51.第51章 生死(上)404.第399章 傾訴207.第205章 徵詢272.第269章 一笑420.第414章 一擲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56.第56章 苦累280.第277章 星漢103.第102章 流言(下)436.第429章 將死(續)138.第137章 悖論85.第85章 流光(中)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4.第4章 英雄氣144.第143章 亂像160.第159章 各問東西(下)210.第208章 一波120.第119章 跋扈364.第359章 報告441.第434章 又是133.第132章 兩層319.第315章 成事354.第349章 有心341.第336章 刺激154.第153章 進軍375.第370章 倉促5.第5章 會議64.第64章 廿八(下)4.第4章 英雄氣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288.第284章 東西52.第52章 生死(下)203.第201章 排名142.第141章 人選70.第70章 撤兵(4k2合1)270.第267章 團結20.第20章 一問(恭喜小明新婚大吉)284.關於更新的破產聲明231.第229章 擅射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225.第223章 廣東話326.第322章 大局446.番外2——榴彈怕水370.第365章 夏雨(續)103.第102章 流言(下)305.第301章 耶律349.第344章 秋雨6.第6章 閒言345.第340章 四月429.第423章 保全(續)419.第413章 反覆4.第4章 英雄氣299.第295章 財政427.第421章 諫言231.第229章 擅射156.第155章 並旗396.第391章 內外交困129.第128章 鑄刀295.第291章 名冊194.第192章 其易其難467.同人19:易開天說歷史中的趙玖——潑茶322.第318章 恩賜2.第2章 赤心隊299.第295章 財政59.第59章 元宵(中)135.第134章 五道299.第295章 財政289.第285章 騎步46.第46章 帳內(上)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