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12章 界溝

第12章 界溝

建炎元年的冬季,以黃河爲分界線,大河兩岸到處都有人在南下,宛如想要追隨候鳥的足跡一般。

只不過,其中有人主動,有人被動,有人是發起者,有人是追隨者,有人則是被驅逐者,然後有人意氣風發,有人狼狽不堪,有人黯然神傷,有人麻木不仁罷了。

十月中旬這一日,就在哭成撒潑狗的張顯被湯懷綁在馬上,然後親手按着上了渡船的時候,幾乎是同一天,相隔數百里的地方,我們的趙官家也像一個只會思考的可達鴨一樣開始了麻木的遷移。

趙玖和整個大宋行在真不是被金軍嚇走的。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金軍,最起碼金兀朮和完顏撻懶的那支東路軍尚在河北,他們第一階段的攻擊目標也是大宋京東兩路(山東地區),以及尚未陷落的河北孤城大名府;相對應的,趙官家他們也還真沒看到金軍東路軍的影子。

唯一的跡象是東京留守司那裡,樞相領東京留守宗澤發來文書,說東京形勢嚴峻,尤其是東京西面的側翼金軍越來越多,應該是金軍西路軍要發動新的攻勢。但這個時候,除了趙玖外連李綱都不信他的話了。

沒錯,李綱終於回來了。

這位主戰派的旗幟人物從靖康元年算起,一年半內標準的三起三落,小一半時間都在貶斥和被徵召爲宰相的路上,堪稱朝廷主戰主和的風向標。

而這麼一位人物,一旦到來,又少了一個存心與他爭權的趙官家,那以他的威望和能力,以及那連趙官家耳朵繭子都磨出來的剛愎性格,或者說‘震主之相’,甫一來到行在,自然立即就掌握了大政上的主動權。

這次遷移,就是他主持的——都別說了,既然要用臣,那就得往南陽去!

反對者當然很多,行在這裡揚州派的擁躉太多了,揚州也太吸引了……但架不住副相呂好問是個好好先生;同知樞密院的汪伯彥現在恨不得李綱看不到他;新的御史中丞雖然挺討厭李綱,但是在選陪都這個方案上偏偏和李綱不謀而合……因爲去南陽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在南陽觀察形勢,看看能不能聯繫到西軍,最終進入洛陽或者長安。

便是趙玖心裡也清楚,從理性上來說,這個方案和去揚州一樣都是有可行性的過渡方案,只不過一個是要尋求江南的財賦爲根基,一個是要尋求西北的軍事潛力爲根基罷了。

於是,遷移立即就毫無阻力的開始了,趙玖一言不發的隨大部隊一起動了身,這位趙官家幾乎懷着某種羞恥感、畏懼感、茫然感、好奇感、振奮感並存的複雜心思第一次離開了明道宮,離開了亳州。

但大隊人馬離開亳州,往西南方向行不過百餘里,剛一進入京西北路的地界,也就是項城和萬壽中間某處的時候,卻又在潁水畔重新停了下來,因爲前方有叛軍攔路。

如今中原到處是叛軍,出了這樣的事倒也不足爲奇,而這支首領喚做丁進、被稱爲淮西賊的叛軍趙玖等人也心知肚明,因爲他幾乎是在趙官家和李綱眼皮子底下發展起來,就是前一陣子剛剛起勢的,本就在剿滅的計劃之中。

唯獨這支叛軍發展迅速,短短月餘就沿着淮河上游支流控制了大量城鎮,此時又進逼潁水,擋住了往南陽方向的去路,卻逼得行在這裡不得不調整原來的軍事計劃,徵召部隊,先行剿滅。

一句話,要打仗了,官家先歇會吧!

“必要破丁進方可行!須知,此賊非止是擋住了南陽去路,更攔住了淮南諸州軍往行在的通路,聽說之前廬州、滁州、無爲軍、和州四郡聞得行在艱難,合力湊了一筆錢糧布帛,並以丁壯押送,都走到八公山了,卻被此賊所擋!”

“區區賊寇,本就乘亂而起,前後不過兩月而已,看似兵多氣盛,其實人心不附,只要彙集精兵,尋機一戰勝之,便可輕易降服,收爲己用。”

“不錯,行在這裡尚有精兵四五千,宿將多人,亦足以應對。”

“這些都是經驗之談,王淵,你爲御營都統制,我問你,具體何人可爲將?”

“右營副統制劉正彥正在營中,苗傅、楊沂中、劉晏,或世出將門,或久戰宿將,皆可輔佐相從。”

“可若如此,行在豈非無兵?”

“不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今亂象,若行在精兵盡出,怕是幾百水匪、野賊都能毀了大宋社稷!肘腋之患,不得不防!”

“這也是老成之見,可那又該如何?”

“之前爲保兩翼無憂,御營使司劉光世、後軍統制張俊、左軍統制韓世忠,皆在京東兩路剿匪,距此並不遠,且多有繳獲、降服。如此,行在何妨暫停此處,然後召喚其中一二,來此護衛。一來,可堅實御營,二來,也要借繳獲安置鼓舞隨行文武,三來,也該對諸將官多加優賞……而待彼兵至,再發行在此處精兵去剿匪,也是雨露均沾之意。”

“此亦老成之見。”

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俗話說的宰相李綱了,獨立於諸臣之前,聞言只是思索片刻,便重重頷首。“但京東重地,不可無守衛。我已急召張所往山東設留守司,但他之前被貶斥廣南,此時怕是還在折返路上……宇文學士,你自青州來,可知彼處何人能爲將?”

被問及之人,乃是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靖康中負責與金人議和,所以李綱初次執政時被貶斥青州,只是後來黃潛善倒臺,趙玖急需建立一個有政治威望的秘書班子,卻又因爲張浚的舉薦回到了行在。

而此人此時聞得李綱詢問,先是稍作思索,卻又苦笑搖頭:

“李相公想多了,諸將之中此時有此資歷、官階、威望的,只有劉光世一人而已,而且劉光世這個人雖然不善戰,卻善於招撫、養兵,此時安撫局勢以待張留守,他是不二之選。”

年紀四旬有餘,比宇文虛中年輕四五歲的李綱身體微胖、精神矍鑠,此時扶着腰帶,更是顯得極有風采,一張口也是聲音宏亮,將此時當做議事堂的小小廟宇正殿震得房樑發顫:

“不錯,我也以爲劉光世可爲京東暫駐,爲張所輔弼!”

言至此處,其人也不問同知樞密院的汪伯彥,而是直接回過頭來去看之前宛如隱身的另外一人:“官家以爲如何?”

坐在如來佛像下方,跟如來佛一起裝木雕的趙官家,也就是趙玖了,聞言終於有了動作,卻是即刻頷首不迭,然後說出了這一陣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就依李相所言!”

李綱滿意至極,這次回來,官家的表現真是讓他無話可說。

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本該繼續去做木雕的趙官家卻又順勢追問了一句:“如此說來,便是要調韓世忠與張俊來此嗎?”

李綱微微一怔,然後搖頭:“不用都來此處……淮東如今也不安靖,何妨派出一部往壽州一帶以作側翼?便是來行在這裡的也只是臨時護佑,待御前右軍立了功,稍有繳獲壯大,如張、韓這般宿將,都是要繼續放出去,或剿滅叛亂,或屯駐前線要害的。”

“那就讓張俊去壽春吧!”趙玖忽然再言。“讓韓世忠來此。”

李綱只覺得莫名其妙,但這種小事不至於跟如此乖巧的官家產生對立,便直接頷首應下了,這一次御前-佛堂-議事堂會議也圓滿結束。

只能說,李綱來了以後,官家的生活就是如此波瀾不驚、平平無奇。

且說,大事議定,小事李相公自去忙碌,變得無所事事的趙官家卻又在楊沂中和劉晏的護衛下信步轉出佛堂,四處閒逛起來。

而等到趙玖在這寺廟旁尋得一個高處,遠遠眺望,本想觀賞潁水風光,卻不料一眼瞥見了七八里外的一個小集鎮。

“那是……”

“是界溝鎮。”楊沂中似乎什麼都懂。“因爲在陳州與順昌府(原名潁州,後世阜陽)交界處得名……彼處挨着潁水,有渡口,所以頗爲繁華。”

趙玖微微頷首,他心中雖然極度好奇,卻只是墊腳眺望,並沒有往那裡走一趟的意思……無他,行在之前停在明道宮,如今停在野地裡的寺廟中,本意都是爲了防止侵擾百姓,也是爲了防止百姓聽到謠言,產生騷亂、衝擊行在。

只能說,行在這裡幾千兵馬、數百官員,外加他們的家眷,對地方上造成的侵擾不可避免,但離得遠一些,到底是聊勝於無。

就這樣,趙官家在小坡上墊腳看了許久,只大約覺得彼處確實人來人往,頗爲熱鬧,但終究是模模糊糊,卻不由搖頭。

“官家不用疑慮。”楊沂中在旁笑道。“若無金人之事,此時天下尚在盛世,此處又沒遭盜匪侵襲,自然是真的繁華熱鬧……便是咱們路上經過那些集鎮,官家雖然在乘輿中,難得細看,可路上建築與行人衣着總是假不了的。”

趙官家乾笑一聲,然後點了點頭,便要轉身下去,然而剛剛下了小坡,這趙官家卻又忽然回頭:

“正甫(楊沂中)、平甫(劉晏),你們可知道大宋有多少人口?”

楊劉二人對視一眼,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

“一萬萬又兩千萬!”

“這麼多的嗎?”趙玖不由愕然。

“官家,這是三年前本朝戶籍所載。”楊沂中俯首小心應道。“有心人皆可知。”

“現在呢?”趙玖恍惚詢問。

楊、劉二人再度相顧,卻沒有一個確切答案了。

“等天下安定下來,又能有多少呢?”趙玖再度開口問詢。

而楊劉二人只能低頭不語了。

“出去走走吧,咱們不給李相公添麻煩,就不去界溝鎮了,只到周邊鄉野裡看看。”趙玖一聲嘆氣,復又調整情緒,微微一笑,儼然終於是忍耐不住自己的好奇,要去學古之明君那般存問風俗了。

(本章完)

210.第208章 一波407.第401章 陳述458.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355.第350章 獻禮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231.第229章 擅射67.第67章 水泊(續)330.第326章 往歸4.第4章 英雄氣273.第270章 一笑(續)395.第390章 南北並起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271.第268章 炒慄(2合1還債)292.第288章 神佛222.第220章 逼宮256.第253章 後浪51.第51章 生死(上)107.第106章 間隙311.第307章 攻守289.第285章 騎步362.第357章 淮左8.第8章 絕殺408.第402章 駐馬272.第269章 一笑373.第368章 應變126.第125章 不斷330.第326章 往歸270.第267章 團結418.第412章 父子127.第126章 呵斥139.第138章 攻心232.第230章 藏報362.第357章 淮左450.同人 3:歲已復始——Narkissos94.第93章 畏懼363.第358章 江東91.第90章 虛妄199.第197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102.第101章 流言(上)291.第287章 順逆268.第265章 羊頭367.第362章 問法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墜210.第208章 一波42.第42章 文書(上)253.第250章 往來(下)352.第347章 後繼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334.第329章 詰問32.第32章 摜首(上)413.第407章 進軍5.第5章 會議43.第43章 文書(中)239.第237章 耗殆99.第98章 方城(續)201.第199章 殿試(中)第258章 辨經356.第351章 黯然427.第421章 諫言475.同人27:夏侯遠傳——夏侯寧遠147.第146章 一丈青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319.第315章 成事307.第303章 故地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278.第275章 舊瓶362.第357章 淮左331.第327章 遺篇312.第308章 虛張360.第355章 任務437.第430章 畏懼441.第434章 又是368.第363章 賦詩402.第397章 進軍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63.第63章 廿八(上)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49.第344章 秋雨416.第410章 石橋131.第130章 三裡144.第143章 亂像420.第414章 一擲459.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5.第5章 會議210.第208章 一波362.第357章 淮左237.第235章 山水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378.第373章 火光74.第74章 觀戰(上)340.第335章 猜度330.第326章 往歸475.同人27:夏侯遠傳——夏侯寧遠65.第65章 水泊(上)374.第369章 旨意7.第7章 召見290.第286章 前後478.同人30:楊沂中發現了什麼——LiaWind
210.第208章 一波407.第401章 陳述458.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355.第350章 獻禮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231.第229章 擅射67.第67章 水泊(續)330.第326章 往歸4.第4章 英雄氣273.第270章 一笑(續)395.第390章 南北並起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271.第268章 炒慄(2合1還債)292.第288章 神佛222.第220章 逼宮256.第253章 後浪51.第51章 生死(上)107.第106章 間隙311.第307章 攻守289.第285章 騎步362.第357章 淮左8.第8章 絕殺408.第402章 駐馬272.第269章 一笑373.第368章 應變126.第125章 不斷330.第326章 往歸270.第267章 團結418.第412章 父子127.第126章 呵斥139.第138章 攻心232.第230章 藏報362.第357章 淮左450.同人 3:歲已復始——Narkissos94.第93章 畏懼363.第358章 江東91.第90章 虛妄199.第197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102.第101章 流言(上)291.第287章 順逆268.第265章 羊頭367.第362章 問法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墜210.第208章 一波42.第42章 文書(上)253.第250章 往來(下)352.第347章 後繼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334.第329章 詰問32.第32章 摜首(上)413.第407章 進軍5.第5章 會議43.第43章 文書(中)239.第237章 耗殆99.第98章 方城(續)201.第199章 殿試(中)第258章 辨經356.第351章 黯然427.第421章 諫言475.同人27:夏侯遠傳——夏侯寧遠147.第146章 一丈青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319.第315章 成事307.第303章 故地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278.第275章 舊瓶362.第357章 淮左331.第327章 遺篇312.第308章 虛張360.第355章 任務437.第430章 畏懼441.第434章 又是368.第363章 賦詩402.第397章 進軍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63.第63章 廿八(上)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49.第344章 秋雨416.第410章 石橋131.第130章 三裡144.第143章 亂像420.第414章 一擲459.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5.第5章 會議210.第208章 一波362.第357章 淮左237.第235章 山水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378.第373章 火光74.第74章 觀戰(上)340.第335章 猜度330.第326章 往歸475.同人27:夏侯遠傳——夏侯寧遠65.第65章 水泊(上)374.第369章 旨意7.第7章 召見290.第286章 前後478.同人30:楊沂中發現了什麼——Lia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