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第196章 且說且笑

第196章 且說且笑

“官家……俺,臣……”

面對着突然來訪的趙官家,饒是張大頭領數代漁民出身,而且革命信仰堅定,但時代的侷限性還是讓他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既不知道要不要行禮,也不知道怎麼行禮,更不知道該如何稱呼。

“是我的過錯,”趙玖當即拉着對方雙手改口。“今日過來是私下拜訪,我不說朕,張頭領也不必稱臣,更不要行禮,這些虛勢,等明日到了殿上再做不遲。”

張榮這才作罷。

就這樣,雙方連着小林學士一起坐定,趙官家先示意曲端將散發着臭味的人頭取走,又請相國寺的大師傅們捧了點冰鎮酸湯,然後便接連不停起來:

“梁山泊幾多大?”

“是水泊中有島,喚做梁山?”

“偏南偏北還是在正中?”

“可與當日的宋江有過交際?”

“可有聚義廳?”

“頭領們可曾列過座次?”

“可惜,當日在河陰的時候,頭領沒有過來,否則我一定將御營中軍、後軍,還有西軍那幾位一併帶來,無論如何也要湊個七十二大聚義……”

暑日天熱,下午時分,蟬鳴不斷,趙官家說的眉飛色舞,一時放飛自我,根本沒注意人家張大頭領坐立不安,也沒注意曲端在身後憤憤不平。

沒辦法,作爲一個穿越者,如何能不對梁山泊的正主起興趣?

何況趙官家穿越快實打實的滿兩年了,對這位張大頭領也是打聽的詳細,知道人家跟那個在真正歷史舞臺上稍微閃過便消失不見的宋江不同,這位張頭領是真真正正的一方豪雄,水泊之內數萬漁民打底,豐亨豫大時官兵圍剿難成,建炎之後又與金人力戰不墮,屬於真真正正的起義領袖、抗金豪傑。

更不要說,昔日縮頭灘一戰,剛剛過去的東平府大捷,此人與岳飛配合出色,戰果出衆了。

甚至坦誠一點,當日幾乎救了淮上趙官家和他的小朝廷一命的縮頭灘大捷,此人的功勞猶在岳飛之上!

當然了,最最重要的是,趙官家一意抗金,他當了兩年官家,也跟傳統趙宋中樞做了兩年鬥而不破的意識形態鬥爭,而這種鬥爭的一個重要體現形式便是要打破之前的守內虛外的軍事思想……他對這位張頭領的造反經歷真沒有任何不適。

恰恰相反,不知爲何,基於對方的出身與經歷,趙玖心底對這位張大頭領反而存了一種莫名的期待與尊重。

而且,即便是非要考慮一下自己屁股下的那個破椅子,眼下似乎也沒必要爲之大驚小怪了……無論如何,人家不還是來了嗎?而且是帶着孔彥舟的首級和劉麟這個大活人過來的。

前後之功,今日之會,已經足以證明了這個軍事組織和這個人的可靠性、實用性,以及最基本的立場。

所以,雙方當然可以暫時扔下那些政治上的瓶瓶罐罐,先行握手言歡。

而說了許久,張榮見到這位聞名已久的官家行事肆意,不似作僞,再加上他終究不是個凡俗草莽之輩,也漸漸想明白人家官家便是想刻意籠絡自己也無須如此,便也漸漸放開,言語也跟着順暢起來……倒是順着對方話語,說了許多江湖上的軼事。

非只如此,這官家也如數家珍,說了許多他不知道,甚至有些驚疑的江湖好漢之事……什麼宋江部衆裡的行者武松就在陽谷活生生打了一隻老虎,什麼關西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被迫做了和尚……一直到那魯提轄來到此間相國寺,居然倒拔垂楊柳,這張榮才曉得,所謂官家吹起牛來,與尋常人並無二家。

不過,越是如此,二人越是放鬆……唯獨人一放鬆下來,又說的多了,不免言多必失。

“說起來,張頭領是梁山土著嗎?”趙官家好奇如常。

“不是。”張榮即刻做答。“俺本是濟州出身,梁山泊西南那處,離在水泊最北頭的梁山還有些遠呢……”

“那爲何上了梁山,做了山寨之主?”趙官家幾乎是脫口而出,儼然無心之失,卻是引得一旁小林學士微微一怔,卻依舊無言。

張榮也是張口無聲。

“有何避諱嗎?”趙官家不以爲意。

“是因花石綱上的山。”張榮情知推脫不去,再加上他心底其實一直存了一層防備,卻是乾脆咬牙做答,以觀這官家反應。“好大一塊石頭,運河運不過去,便從泗水轉濟水,結果還是走的慢,沿途拆了許多橋、破了許多家不說,本地漁霸還趁勢狐假虎威,不許俺們擺渡打魚。俺因爲素來便是水泊靠西南那邊的漁頭,又因爲當時俺們鄆城知縣時文彬有些好名聲,便被公推了去尋他……結果時知縣未見到,便先有那些漁霸找到縣裡都頭,卻是直接在城內將俺拿下,打了一頓板子送入牢內。後來的事情,俺便是不說,官家也該知道大略是怎麼一回事。”

趙玖微微頷首之餘也是若有所思:“時文彬此人已經死在當日下蔡戰中,張頭領知道嗎?”

張榮難得一怔,只以爲時文彬是殉了國,也是不由感慨嘆氣:“其實俺知道時知縣是個好人,只是世道如此,他也管不了下面許多。”

趙玖搖頭不止:“凡事都是下面的過錯,那還要什麼上面的人?要我說,天下事都該數落到上邊纔對。”

不說張榮面黑心亮,一時心中微動,便是趙官家身後的曲端聞得此言,都不由呼吸粗重了起來。

而趙官家也似乎此時纔想起身側還有一位堂堂御營副都統,卻是順勢在石凳上回身,指向了身後方位:“張頭領請看,這位曲副都統,當日便是因爲約束不了下屬,以至於堂堂副都統入京時當衆捱了二十鞭子。”

張榮微微怔住,一時也不知道該不該見禮,但眼見着那人面色由紅到白,復又從白到紅,卻始終不發一言,這位梁山泊大頭領到底是忍住了這個念頭。

而與此同時,那官家也繼續侃侃而談,隨意說了下去:“還如太上道君皇帝,他當日爲了一個什麼艮嶽,使東南至運河兩岸,乃至於濟水、泗水周邊民不聊生,南邊方臘之亂,北面宋江橫行河北、海上,連大頭領也被逼上梁山,整個國家內瓤空廢,所以金人一來,他便北狩去了……可見,上面的人總是脫不了干係的。”

這話說得邏輯混亂,不清不楚。

但曲端原本憤懣,聽到此言,卻反而驚得連憤懣都不敢憤了。而張榮聞得此語,雖然情知裡面有諸多說法,可心中還是忍不住快慰一時,只覺得吐了生平一口悶氣之餘,也是泄了一口今日胸中硬撐着的無名之氣。

唯獨小林學士一聲不吭,這份城府着實讓人敬佩。

“當然,還是這個道理。”趙玖繼續隨意言道。“朕當日被金人逼到淮上,不得不戰,一開始還心懷怨憤,只覺這天意不公,爲何父兄做的好爛一鍋粥,卻要我來喝?唯獨這些日子才漸漸想清楚,我登基以前倒也罷了,登基後的局面卻不好再推與他人,若非是我之前一意沮喪,棄了兩河配置,又在明道宮猶豫許久,何來淮上之困?便是去年,若非是我在南陽舒坦的久了,不曾佈置妥當,又何至於需要自己豁出命來去鄢陵奪軍權?前世之事,後事之師,咱們這般做大頭領的,總要爲下面的人擔起事情來,張頭領你說對不對吧?”

張榮終於起身,朝官家拱手作了個揖:“官家說的極對。”

趙玖不由失笑,卻是在座中伸手拽着對方重新坐下:“隨口一說罷了,就是怕大頭領多心纔多說了幾句……到此爲止,大事明日殿上再說。”

張榮這才重新坐下。

而就在這時,趙官家卻又失笑起來:“其實,剛剛劉麟最後一句話幾乎便要說動了我,我也是強忍着沒應聲……”

張榮一時沒想到是哪句話,不由有些茫然,倒是身後曲端,愈發面色蒼白起來,只覺今日隨這位官家出來,算是漲了見識……論跋扈,自己何曾跋扈過這位官家?

且說,轉到石桌這裡,趙官家與張榮繼續坐下攀談,但此時天色已晚,和尚們都送了三回酸湯了,說不得幾句話便太陽便漸漸西沉,眼見着是不好再留下來了,而趙官家也只能握手言是,實在是不好抵足而眠的,便正式起身,只與張榮約定明日再見。

不過,就在這時,趙玖方纔注意到,不知道何時起,張榮的隨行侍從們早已經紛紛聚集於廊下圍觀,此時見自己起身,更是聳然探頭,試圖看個究竟,並引起了隨行班直的警覺。

趙官家心中微動,復又想起史書中的某個經典橋段,卻居然笑眯眯的走了過去,來到距離那些人不過七八步之外,然後便在院中一手扶着腰帶一手指着自己面孔做了介紹:

“諸位梁山好漢可是要見官家到底生的什麼樣子嗎?不妨細細看個究竟,我也不過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罷了。”

廊下的梁山泊衆人一時轟然,各自涌出廊下,御前班直先沒慌,張榮卻先慌了……萬一這裡面有個諸如老五那般的夯貨,存了不軌之心,他到底該怎麼辦?

所以,張榮直接上前,搶在趙官家身前阻攔,然後又親自護送趙官家出院門而去。

臨別之時,張大頭領難得埋怨:“官家何必與那些鳥廝計較?”

趙玖哭笑不得,只能搖頭:“都是好漢!”

張榮想起今日南薰門所見,卻是不免感慨:“上殿做狀元,出街戴紅花的,方是真好漢。”

趙玖心中微動,卻並不言語,只是告辭而去。

當時無言且不說,翌日上午,宮中發出諭令至都省、樞密院,正式召見東平府鎮撫使張榮,並使宰執們殿上同列接見。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東平府戰事結束的極爲利索,雖說不讓擴大戰事的金牌已經送達前線,張榮又主動來見,可不代表沒有事情要處置。

僞太子劉麟如何驗證正身再行明正典刑,僞元帥孔彥舟首級又如何懸門示衆?

岳飛、張榮如何封賞?

梁山泊張榮部該如何處置,以什麼名義存續改編?

東平府、兗州又該納入哪個節度使防區?

殿中侍御史万俟卨與御前班直統制官楊沂中戰鬥不利,居然走了僞丞相洪涯,又該如何論及此戰功過?

事情有大有小,照理說本該有預案,但是這一戰打的倉促,結束的也迅速,卻多少讓中樞宰執們有些始料不及。

尤其是這些日子,與東平那邊戰事短促、激烈而又形勢陡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着呂相公勸得趙官家開了恩科,又許了富戶贖河北流民以置州學生、太學生的特例,京中一時多有文華之士與富貴人家漸漸聚集,而且越聚越多,中樞重臣們不免有些分心。

所以,讓宰執們聚集於御前,直接處置這些事情,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而不管如何了,這一日上午,張榮懵懵懂懂,先是有人送來一副官袍,又有人專門自宮中出來交代禮儀……雖說有昨日趙官家親自過來安慰,心裡有了底,但還是不免鬧了個慌亂之態。

尤其是入得宮內,見到宮殿雖然蕭索,人煙稀少,卻還是昔日宮城規模,形制俱存,更是心中驚愕,存了多分小心謹慎。

不過,入得殿內,行的大禮,擡起頭來,親眼看到御座上的人正是昨日之人,情知昨日不是遇到了騙子,張大頭領到底放下心來。

果然,這趙官家也是義氣如舊,殿上也是屢次維護,並沒有多餘事端出來。

最後,隨着趙官家一力推動,殿上議論清楚,親自來京展示誠意的張榮正式加爲節度使,依舊駐守東平府,兼御營水軍都統制,卻幾乎是維持了梁山泊的原本大小之餘還讓這支隊伍繼續獨立成軍。

這使得梁山泊部衆正式納入御營體系之餘,張榮也正式成爲靖康後第十一位正正經經建節之人(李綱、宗澤、宇文虛中、呂頤浩、劉光世、韓世忠、張俊、李彥仙、岳飛、王彥)了……從今往後,此人便是天下數得着的人物,更是朝廷數得着的人物。

對此,幾位宰執雖有想法,卻還是默契接受了這種安排。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接受卻不僅僅是對張榮此番舉止的認可,也不僅僅是對趙官家軍事權威上的服從,其中還有一番不好說出口,卻是中樞宰執們心照不宣,乃至於老生常談的東西。

問題和答案都在岳飛身上。

或者說,在岳飛和他的御營前軍身上。

要知道,此番張榮加節度使之前,殿上宰執們已經跟官家大約討論清楚,同時加岳飛少保職銜,兼領兗州軍務,經此一事,年僅二十七歲的岳飛算是正式與四十四歲的張俊、三十六歲的李彥仙並列,僅次於韓世忠了。

而且,他的御營前軍是眼下編制最大的一軍(五萬五千定額),而實際繼承了之前張所所領防務和部分東京留守司防務的防區也是最大的一個(廣濟軍、濟州、兗州、興仁府、單州、應天府,同時協防滑州與開封府)。

其實,早在之前河陰改編時,便已經有人對趙官家以岳飛這個年輕人繼承東京留守司的巨大遺產有些不安……這不是妒忌怨恨,也不是信不過誰,而是真的出於公心,因爲當時東京留守司的部隊數量加上岳飛本身濟州軍的數量,幾乎佔了整個中原部隊的一半,偏偏岳飛又那麼年輕,更別說還有孔彥舟的前車之鑑了。

所以,攤誰都會有一些嘀咕的,更別說中樞臣僚想保持外鎮平衡,幾乎算是一種本能了。

唯獨當時趙官家威信正著,不好辯駁而已。

到了後來,中樞在東京漸漸安定,君臣之間也漸漸安穩,政局穩定下來,此時居然又是岳飛一枝獨秀,屢立功勞——東南平叛,以及這一次東平府大戰,都打的極爲漂亮。

而且隨着這個年輕將領正式位列帥臣,他身上的一些其他優點也展露無疑,喜歡讀書、能作詞;甚至有一定政治見解,能做出《良馬對》;關鍵是軍紀分明、私德顯著,遠遠高於其餘帥臣。

非只如此,當時商議各軍定額,他也沒有挾兵自重,而是直接認可了東京留守司兵馬良莠不齊的指責,同意了御營前軍兵馬裁撤過半的方案。

種種行爲,堪稱無懈可擊……幾乎讓人覺得這簡直是武臣中的諸葛亮一般。

但越是如此,有些人心裡就越是警覺……這真不怪這些人,因爲文臣中的諸葛亮是真出過一次的,搞得趙官家動輒拿諸葛亮來激勵身邊文臣,但武臣中的諸葛亮還真沒出過。

實際上,對於東京中樞這裡來說,他們此番面對岳飛已經保持了某種極大的剋制,並保持了對抗金大局的相當尊重——別的不說,隨着岳飛再度立下功勞,其人地位提升、轄區順勢擴大,其實並無人真正無端阻攔。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不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做相應的限制與安排。

比如說一直讓閭勍這個老資格在應天府南京城坐鎮,便是一種手段。

再比如這次破格提拔張榮,之所以如此順利,其實也隱隱有幾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意味——有張榮在東平府領着這麼一支獨立於御營前軍的兵馬,總是讓人安心一些的。

對此,張榮便是再臉黑心亮,也一時察覺不到其中貓膩,只是覺得東京這裡趙官家着實義氣,相公們也都處事公平,甚至有些大方,根本不似自己之前憂心的那般,更別提什麼五百刀斧手了……自己來時憂慮,簡直就像個笑話。

非要說個不妥當的,反倒是那位小林學士,據說是自己保人,本該與自己一路的,但全程像個悶葫蘆。

不管如何了,張榮入京之事算是處理的妥妥當當、漂漂亮亮,而其人臨行前,趙官家還親自引他到了艮嶽遺址射了一場獵,並邀請他中秋之前再來一次東京,看看那些‘戴花的真好漢’。

張榮自然滿口答應。

(本章完)

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28.第28章 一夢方醒247.第三卷總結兼百萌感謝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240.第238章 奔援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94.第290章 資歷199.第197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299.第295章 財政280.第277章 星漢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157.第156章 河灘214.第212章 很多小問題(續)83.第83章 小酌421.第415章 崩摧256.第253章 後浪11.第11章 天日昭昭(續)433.第426章 渾水39.第39章 買賣(上)21.第21章 官家到底開竅了!(皮卡丘生快(114.第113章 郊遊(上)71.第71章 危機(上)295.第291章 名冊316.第312章 倚河166.第165章 梳通上下(上)183.第181章 臣如忽至理176.第174章 獨恥事幹謁296.第292章 緣由95.第94章 來軍107.第106章 間隙191.第189章 是他非他109.第108章 重典354.第349章 有心254.第251章 債務286.第282章 白馬317.第313章 倚河(續)384.第379章 且行且觀(續)214.第212章 很多小問題(續)371.第366章 夏雨(再續)5.第5章 會議461.同人13:微服出巡的趙玖——蔡有明天231.第229章 擅射292.第288章 神佛139.第138章 攻心219.第217章 敗走47.第47章 帳內(下)349.第344章 秋雨122.第121章 兵力347.第342章 秋風244.第242章 落雕323.第319章 奏札140.第139章 分歧(上)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77.第372章 談兵450.同人 3:歲已復始——Narkissos236.第234章 方略286.第282章 白馬375.第370章 倉促359.第354章 取捨(下)282.第279章 題記15.第15章 韓世忠反了!27.第27章 一走了之16.第16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上)355.第350章 獻禮213.第211章 很多小問題128.第127章 選詩25.第25章 一將之論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427.第421章 諫言81.第81章 勝了(上)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24.第320章 色彩56.第56章 苦累437.第430章 畏懼10.第10章 天日昭昭285.第281章 杏林312.第308章 虛張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354.第349章 有心372.第367章 安排442.第435章 明證(全書完)338.第333章 交易363.第358章 江東313.第309章 名使323.第319章 奏札54.第54章 擾攘(下)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366.第361章 擊劍65.第65章 水泊(上)57.第57章 發作147.第146章 一丈青253.第250章 往來(下)263.第260章 新舊70.第70章 撤兵(4k2合1)458.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209.第207章 優容128.第127章 選詩186.第184章 行旅相攀援
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28.第28章 一夢方醒247.第三卷總結兼百萌感謝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240.第238章 奔援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94.第290章 資歷199.第197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299.第295章 財政280.第277章 星漢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157.第156章 河灘214.第212章 很多小問題(續)83.第83章 小酌421.第415章 崩摧256.第253章 後浪11.第11章 天日昭昭(續)433.第426章 渾水39.第39章 買賣(上)21.第21章 官家到底開竅了!(皮卡丘生快(114.第113章 郊遊(上)71.第71章 危機(上)295.第291章 名冊316.第312章 倚河166.第165章 梳通上下(上)183.第181章 臣如忽至理176.第174章 獨恥事幹謁296.第292章 緣由95.第94章 來軍107.第106章 間隙191.第189章 是他非他109.第108章 重典354.第349章 有心254.第251章 債務286.第282章 白馬317.第313章 倚河(續)384.第379章 且行且觀(續)214.第212章 很多小問題(續)371.第366章 夏雨(再續)5.第5章 會議461.同人13:微服出巡的趙玖——蔡有明天231.第229章 擅射292.第288章 神佛139.第138章 攻心219.第217章 敗走47.第47章 帳內(下)349.第344章 秋雨122.第121章 兵力347.第342章 秋風244.第242章 落雕323.第319章 奏札140.第139章 分歧(上)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77.第372章 談兵450.同人 3:歲已復始——Narkissos236.第234章 方略286.第282章 白馬375.第370章 倉促359.第354章 取捨(下)282.第279章 題記15.第15章 韓世忠反了!27.第27章 一走了之16.第16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上)355.第350章 獻禮213.第211章 很多小問題128.第127章 選詩25.第25章 一將之論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427.第421章 諫言81.第81章 勝了(上)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24.第320章 色彩56.第56章 苦累437.第430章 畏懼10.第10章 天日昭昭285.第281章 杏林312.第308章 虛張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354.第349章 有心372.第367章 安排442.第435章 明證(全書完)338.第333章 交易363.第358章 江東313.第309章 名使323.第319章 奏札54.第54章 擾攘(下)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366.第361章 擊劍65.第65章 水泊(上)57.第57章 發作147.第146章 一丈青253.第250章 往來(下)263.第260章 新舊70.第70章 撤兵(4k2合1)458.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209.第207章 優容128.第127章 選詩186.第184章 行旅相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