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第410章 石橋

第410章 石橋

春雨忽然再度出現,即便只是牛毛細雨也足以動搖人心,因爲天氣對戰事的影響太大了。故此,宋金兩軍幾乎是同時提前召開了戰前軍議,不等天明就進行最後一次討論。

而在這之前,就在雙方軍官紛紛按照軍令聚攏匯合起來的時候,金營中的高慶裔與太師奴卻率先尋到了一處偏帳所在……這裡是燕京方向勞軍使、樞密院都承旨洪涯的營帳,後者是隨夾谷吾裡補一起抵達的,隨行的還有倉促從關外和燕地臨時湊出的一個全騎兵萬戶,也就昨日下午宋軍看到的那一百個謀克。

不過,高慶裔與太師奴今日過來不是尋洪涯的,而是要提走原本被洪涯準備帶回燕京的兩名俘虜。

“爲何魏王此時要他們?”不可能睡着的洪涯聞得高慶裔言語,本能蹙眉。

“魏王要殺了他們祭旗。”太師奴搶在高慶裔之前開口,乾脆直接。

洪涯怔了一怔,求證似的看了一眼高慶裔,後者微微頷首。

而得到驗證後,這位承旨兼侍郎沉默片刻,一時居然沒有動靜。

見此形狀,太師奴不禁催促:“洪承旨,這是魏王親口傳令!你若不願帶路,給聲言語,我自去提人。”

聽到此言,洪涯方纔一聲嘆氣,扭頭帶着二人往自己後帳而去,然後直接來到一個前後左右皆有甲士侍立的小營帳前。

甲士得到示意進入,不過瞬間,便將一高一矮、一青一中兩名俘虜夾着帶出了營帳,然後立於帳門前的火把旁……很顯然,這二人也沒有休息。

太師奴點了點頭,便要示意甲士帶人隨自己而去。

“稍等。”就在甲士拖拽起二人時,洪涯忽然上前出聲。“魏王是氣糊塗了……無論此戰勝敗,這二人都是有通使之用的……且留下二人,萬事我來擔待。”

太師奴微微一愣,未及言語,高慶裔此時稍微醒悟,卻又當即出言附和:“洪侍郎說的不錯……沒必要的事情,我也會與魏王說清楚。”

然而,雖然兩人皆要保這兩個俘虜,而且兩人都是位置遠超自己的人物,但太師奴稍作思索,還是搖頭:“這個時候是爭一口氣的時候,不是計較利害的時候……何況,魏王有明確言語要砍俘虜祭旗,等我們回去,魏王直接呼人登臺受戮,難道要你我當着全軍百多個猛安的面解釋嗎?怕是屆時一個不好,你我直接被塞上去祭旗都不一定!”

高慶裔一時無奈。

而被甲士挾住的二人此時知道要被祭旗,也是身形一僵……但很快,高個的年輕人便努力嘗試站直身體、維持氣度,倒是矮個的中年人一時有些恍惚失態的樣子。

“若是這般,只帶一個人去吧……砍一個人便足以交代了!”看到兩名俘虜反應不一,洪涯搖了搖頭,奮起急智,勉力相對。“這個虞允文是張榮的女婿,趙宋官家跟前的近臣,留着用處極大……猛安們也不知道誰是誰!”

高慶裔再度醒悟,復又跟着附和。

太師奴明顯也不想與這兩位硬駁下去,稍作思索,便也點了點頭,然後下令將那個矮個中年人拖走。

然而,正當高個子年輕人,也就是虞允文因爲嘗試掙扎被死死按住時,被拖着走了七八步後的中年人忽然回過神一般,扭頭奮力大呼:“虞探花!”

“貝指揮可是要要說妻兒家小?”原本還在掙扎的虞允文瞬間落淚。

“妻兒家小哪裡需要虞探花來計較?”那矮個中年俘虜,也就是熱氣球飄落失事後被阿里部俘虜的營指揮貝言了,此時面色慘白,一面被拖行一面努力喊叫出言。“我是要你不要中了這宋奸誘降之策,以爲有了局面便可以與他們苟且起來……天底下的事情,差了一步,便是好漢與孬種兩層人了,你是要做相公的人,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失節的污名!”

洪涯當場色變,而虞允文只能落淚。

而太師奴是個機巧的,將人拖遠之後,復又尋繩索麻布,捆縛妥當,塞了口舌,這纔敢繼續將此人帶去將臺前。

“陛下,臣以爲當出兵如常!”

點起了多個火把的獲鹿縣衙大堂前院空地上,人影密密麻麻,無一人知曉金營事端,或者說知道也不可能有絲毫分心的,實際上,等到趙官家與呂相公剛一抵達,爲首一人不等見禮,便直接挺身而出,卻居然是自吳玠抵達後一直顯得有些沉寂的韓世忠。“且不說如此小雨,未必影響大略,便是一直下下去,雨水變大,到了中午弓弦受潮變軟不能射穩,到了下午地面重新泥濘,戰馬與甲士行進難行,我軍也絕不吃虧!斷沒有全軍蓄勢到目下,卻將拳頭縮回來的道理……官家,此戰終究是我軍士氣更足,兵馬更盛,臣願以身家性命擔保此戰之勝!”

韓世忠許久沒有公開表態,此時當先出言,且言語直接,並上來以軍中第一人的身份做出政治與軍事擔保……自趙官家、呂相公以下,此時牛毛細雨與火光中的上百名高級軍官,上至李彥仙、吳玠竟無一人敢出聲抗辯,以至於居然直接冷場了一陣子。

便是趙玖與呂頤浩也一時怔住,不及在堂門前的椅子上入座。

“諸位。”

片刻之後,到底還是趙官家本人親口打破了沉默,其人坐到堂前正中的椅子上,面無表情,只是以手指向韓世忠,然後環顧左右。“現在你們知道,爲何韓良臣是天下先,是朕的腰膽了嗎?!”

韓世忠聞言毫不客氣,直接直起身來,就在御座前扶着那條玉帶回頭相顧堂前諸將。

略顯昏暗的院中,一時轟然……這不僅僅是因爲韓世忠氣魄奪人,更重要的一點是,韓郡王一言,趙官家一語,便已經明確表明了態度,也直接定下了此番戰前軍議最要緊和最要命的一個決斷。

那就是出兵如故!

幾乎是同一時間的河對岸金軍中心大寨內,因爲軍制問題,參與軍議的猛安數量遠遠超過太平河對面宋軍的統制官,所以場面更加宏大,卻又不免拖沓了一些。等了好一陣子,才大約藉着密集的火把在空地上聚攏妥當,繼而隨着周圍甲士對甲冑的整齊拍打安靜了下來。

場面安定,拔離速便準備登上一處臨時搭建的木製小將臺主持軍議。

話說,擔任這個元帥之前,拔離速便因爲長久以來燕京方向的用人還有防範自己的某些佈置而心懷怨氣,等到擔任元帥之後,他就一直有意無意釋放怨氣,同時爭取權威,打壓執政親王們的嫡系,力求使自己這個元帥名副其實。

而之前數月的戰爭期間,幾個養在太祖阿骨打帳下的郎君也確實證明了這些所謂中樞嫡系委實比不得他們這些東西兩路的宿將,同時局勢漸漸不好,更需要拔離速這批宿將的鼎力支持。所以,後方不提,最起碼前線這裡,在儀制上,兀朮對拔離速是越來越尊重的,拔離速也算是威權日重的。

但當此大戰,第一個跳上將臺的卻是魏王兀朮。至於拔離速,雖然心中一驚,卻還是在昏暗中沉默了下來,且不急於登臺。

“都靜下來,俺是魏王兀朮,俺有話說!”

牛毛細雨中,火把映照之下,隨着兀朮在臺上大聲宣告,拍甲之聲也旋即停止,一時只有兀朮一人之聲響徹周邊。

“爲啥這麼早叫你們來?因爲又下雨了,又有人起了僥倖的心思,覺得宋軍今日可能不會來了……那俺自然要早早告訴你們,這一戰是免不了的!便是宋軍今天不來,那也是人家可以不來,我們可以當成不來做準備嗎?!”

“再說了,這天底下沒有人比俺更懂對面那個趙官家,你要俺信他不來,俺是說服不了自己的……說服不了的!所以今天,他是一定會來的!而且還會帶着他那面金吾纛旓,帶着他的幾十萬大軍過來!”

“你們,今日也都要按照之前佈置,聽從拔離速元帥的指揮,早早去做好作戰的準備!半點輕忽都不能有!懂了嗎?!”

一通話說到最後,兀朮一聲厲喝,下方一時噤若寒蟬,少數人想附和幾句,卻也只是應了兩聲便被細雨澆滅。

這個時候,雖然依然是牛毛細雨,但云層後的陽光已經漸漸顯現,變得稍微亮堂的視野內,完顏拔離速終於也黑着臉登上了將臺,其人掃視了一遍前方黑壓壓的人頭,言語相較於兀朮卻意外的平緩:

“戰事安排已經說清楚了,就不多講了,而且咱們都是打了不知道多少仗的人,有些事情也都明白……幾十萬人混在一起,而且攤開幾十裡地,一旦開戰必然亂做一團,沒人能指揮妥當,也沒人能顧忌萬全,咱們不行,宋軍也不行,到時候就是各自爲戰,層層疊發……”

“若是非要說些要害,依着我看來,無外乎就是各自按照戰前的安排,謹守軍令,然後儘量相互扶助……”

“不要指望這什麼援軍,大營裡這最後的部隊是用來決勝負的,什麼時候出擊也只會看大局大略,不可能爲一個萬戶一個猛安的存亡就給你們抽調什麼救什麼!生就是生,死就是死!都要靠自己!”

果然,說到最後,臺上臺下,依然還是漸漸嚴肅了起來……有些東西,是躲不開的。

“其三,各部渡河以後,除持節帥臣有直接其他軍令外,都應當即刻發起攻擊,不得有任何延誤與避戰行徑……”

天色微亮,牛毛細雨下,很多人的頭髮都已經被微微打溼,獲鹿縣城中,宋軍也開始以聖旨的名義強調此戰相關軍紀,這份戰場軍令的起草者當然是吳玠,但宣讀者卻不是內侍省押班邵成章,反而是樞相領大都督呂頤浩,其人言語同樣平緩而嚴肅,效果也同樣拔羣。

“其四,各部皆不得以傷亡名義請求援軍和無故撤退,但佔據優勢者應當自動去救援劣勢者。”

“其五,如果有違反以上條陳臨陣動搖者,甚至於貽誤戰機,自持節帥臣以下,到各個統制官,都應當主動嚴肅軍紀,不得姑息……若有無重傷而逃散過河者,無論人數多寡,無論有何緣由,一律處斬無誤!”

讀到這裡,坐在位中的呂頤浩收起旨意,同樣是掃視前方諸將,冷冷相詢:“都聽清楚了嗎?不清楚的話,本相跟你們說簡單一點……那就是一旦開戰,沒人能顧忌你們,而此戰之宏大混亂,任何一部都可能,也可以全軍覆沒,因爲便是哪部全軍覆沒了,只要最後得勝的是我們,剩下的兵馬也足以掃蕩河北,殄滅金國,而此戰敢逃敢散的到時候只會比死了更難堪……所以,本相學着前晚官家針對佈置的言語,再問一遍,誰還有什麼言語?若此時沒有意見,便不許再有任何迴轉了。”

聽到這話,很多人將目光集中到位置很靠前的契丹大將耶律餘睹、戴着金冠的西蒙古王忽兒札胡思二人身上,但眼看着二人面色發白卻無一語,衆人便又立即看向了曲端。

且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相比較於其他部隊,包括契丹援軍和西蒙古援軍,這支後來抵達的御營主力精銳構成的援軍纔是狀態最糟糕的。而當此大戰,尤其是宋軍雖然有優勢,但金軍的戰鬥力依然得到肯定和驗證的情況下,這支後發承擔了要害任務的部隊很可能會遭遇到非常慘烈的減員,而且算是某種‘不必要’減員。

那麼如果有人此時在御前嘗試做最後掙扎,應該就是他們了。

但還是那句話,趙官家即位十載,對御營部隊掌握嚴密,而且當此嚴肅大戰,不是什麼人都有那個膽量站出來討論一二的。

這不是淮上的時候,也不是堯山的時候了,吳玠可以制定出這種嚴肅條陳,呂頤浩可以這般赤裸裸威脅,是有底氣的。

而果然,衆人矚目之下,曲端同樣面色發白,卻同樣只是握拳不語。

“官家,臣有話說!”

就在衆人的注意力都在曲端身上時,忽然一名前排帥臣位置中的高大將領轉身出列,直接單膝跪倒在御前,也驚到了所有人……因爲出列之人,居然是王德王夜叉。

“王卿請言。”趙玖面色不變,平靜以對。

“官家!”王德在地上喘着粗氣相對。“臣不是說戰場軍紀的事情,而是對戰事安排有些不滿……前日定軍略時只做今日晴天,讓臣倒數第三陣出擊倒也罷了……結果今日有了雨,戰事必然遲鈍,還是倒數第三陣出的話,豈不是要去打爛仗?”

“那王卿想如何?”趙玖反問道。“幾十萬大軍交戰,你王德也領着數萬之衆,總不能臨時改變次序吧?”

“好教官家知道,臣沒有毀壞大局的意思,幾十萬人交戰,絕不可能一哄而上的,臣的意思是,酈瓊是個懂調配的,自讓他統攬東京各部,依然按照原定安排發兵就是。”王德一邊說一邊指向旁邊愕然一時的酈瓊。“唯獨臣與本部,請爲先鋒!臣願先出小石橋,爲李節度先導,爲韓郡王之呼應!”

“哪裡有堂堂一鎮節度帥臣爲先鋒的道理?”趙玖也是一愣,但旋即搖頭。

然而,聽得此言,王德干脆以拳捶地,然後盯着趙官家目眥欲裂,言語也激烈起來:

“官家,臣本是一勇之夫,若非是遇到官家,哪裡能得持節之身?!便是御營上下也都說,臣能有今日位份,根本只是淮上從龍得早,靠資歷廝混。此次北伐,臣早就想着爲官家前驅,討賊以報知遇之恩,兼做正名了!而之前在太原,臣立功後求赦次子王順歸軍,上下也都有嘲諷,說臣格局低下,竟爲小兒所繫,實際上,臣請以逆子歸軍,所求者,不過父子三人皆能盡力王業,同生共死而已!請官家務必許臣父子三人,爲此戰之先!”

言罷,王德干脆不顧身份,連連叩首……周圍大將,卻都肅然,劉錡更是喏喏,不知道想到了什麼。

趙玖思索片刻,也不再猶豫:“王卿這般豪氣,朕若不許,反而小氣,便特許你部出列先發,爲全軍之先!”

王德一時大喜,趕緊起身歸列,甚至還朝扶腰而立的韓世忠輕輕瞥了一眼。

韓世忠只是搖頭失笑。

“王節度豪勇可嘉,但大軍交戰,隔河爭奪要地,層疊而發是必然,此類事可一不可二,否則必然打亂進軍步驟,其餘人等,不可再仿效求戰。”趙玖等到對方歸位,這才認真言道。“除此之外,可還有人要說什麼嗎?”

衆人面面相覷,一度向前一步的呼延通也沉默着收回了腳,不敢再有言語。

而見到衆人無言,視野越來越明亮的堂前,趙官家不禁喟然:“你們沒有話,朕還有一點,剛剛呂相公做了白臉來強調軍紀軍法,現在朕總要說一些許諾封賞的,否則誰人又憑什麼來拼命?唯獨朕自問當政十年,說的話、許的諾,還是值些錢的……你們聽着就好。”

衆人精神一振。

“忽兒札胡思?”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趙玖先喊了身前一人。

“小王在。”忽兒札胡思一個哆嗦,在自己兒子的推搡下趕緊拱手而出,語調怪異,但姿態極爲謙卑。

“對你朕有兩個言語。”趙玖平靜以對。“一來,你部大約佔此戰全軍十分之一,此戰後的戰利品,無論是戰場收集的甲冑軍械,還是真定府打下後的金軍庫存,都有你們西蒙古十一之數;二來,只要此戰你們西蒙古不落後於人,朕向你保證,只要大宋還有餘力,都會確保西蒙古王世代出於克烈部,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你不必爲後代不能守業而憂慮。”

忽兒札胡思也不知道有沒有想清楚其中利害,又來不來得及權衡妥當,但當此之時,又能說些什麼,自然是拱手謝恩。

倒是身後長子脫裡聽到此言,情知這種堂堂天子當衆宣告的政治承諾有多重,更兼之前私下君臣許諾在先,相互映照,卻是按捺不住,當場隨之出列謝恩,以作表態。

趙玖越過這對父子,看向了耶律餘睹:“耶律將軍!”

“外臣在。”耶律餘睹的表現就冷靜多了。

“多餘的話,朕不講了……此戰後,你部與御營軍同等待遇……至於耶律將軍本人,若歸西遼,朕必定親自舉薦你做北院大王,來執掌河西;若不願歸西遼,郡王之位還是有的,殄滅女真後,想歸家鄉也無妨,斷不會讓你有所遺憾。”

耶律餘睹微微拱手,平靜謝恩,似乎早有相關思慮。

“兩家援軍之後,剩下的我就不一一說明了。”趙官家在座中轉過頭來,盯着剩下滿院子御營軍官,依然平靜。“大約分兩層意思,你們回去後,今日渡河前可以說給全軍來聽……”

牛毛細雨中,院內一時安靜到連一根針落下都能聽到一般。

“下面一層,也是最基本一層,若此次北伐得勝,除基本軍功計量外,朕將統一在河東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燕山路、大同路軍功授田。田從哪裡來?凡五路地方,統一度田,統一計量人口,無論貧賤貴富,均田而授!而御營士卒,天然雙份授田……可以一邊繼續吃餉當兵,一邊將田產租出去……傷殘者四份,戰死者六份,軍功另計,軍官也有階級加成,便是民夫想留在河北的,也可以額外多領半份。換言之,梅花韓氏的駙馬回到相州,趙相公本人回到聞喜,也沒有軍中一個民夫分到的田多。”

呂頤浩以下,所有人一聲不吭……這種事情,懂得人不敢吭聲,不懂得只當是加賞,更沒必要吭聲。

“上面一層,是對軍官的……北伐後,統領官以上,皆進爵一級;統制官以上,退伍可入公閣;實際統軍副都統,但有軍功,皆可考慮加節;都統與已持節者,皆可論軍功至封賜郡王!”說到這裡,趙玖在騷動中瞥了曲端一眼,卻又轉而停在了韓世忠身上。“當然,立有殊勳者,可進親王……別人不知道,但韓世忠爲秦王,岳飛爲魏王,李彥仙爲晉王,吳玠爲韓王,張俊爲齊王,張榮爲魯王、馬擴爲邢王,這七個親王,朕是早就已經定下來的,此時直接說來也無妨。”

韓世忠三人一時驚慌,匆忙就要謝恩,而韓李二人倒也罷了,吳玠幾乎有些恍惚。

趙玖根本沒有理會三人的下拜,只是回頭示意,而得到示意後,內侍省押班邵成章即刻引兩名班直上前來到愈發措手不及的吳玠跟前,然後兩名班直扯開手中之物,卻果然是一面規制與其餘五人類似的大纛纛面。

上書‘指揮若定’四個大字。

“這是給晉卿的,拿着吧。”趙玖語氣平淡。“此次北伐前就給你準備好了……拖到此時纔給你,不免又顯得委屈了些。”

“臣五內俱感……”吳玠幾乎要哭出來了。

“不要這個樣子,不然朕都不好意思往下說了。”趙玖看着幾人,一時感慨。“朕臨陣賞賜、許諾,一則是你們幾人的功勳擺在這裡,反正少不了的;二則,朕也是想提醒你們,大宋朝已經很多投降的親王了,不要再多了……真遇到萬一之時,還請你們以身作則,馬革裹屍。”

衆將復又凜然起來。

且說,此時細雨雖在,天色卻明顯明朗起來,已經滿頭溼漉漉的兀朮情知不能再拖,便直接呼喊太師奴直接上來殺俘祭旗,後者不敢怠慢,匆匆將貝言親自推上。

而兀朮看到只有一人,而且被捆縛堵嘴,心知有異,卻已經無法聲張,只是催促不停。

太師奴也想早些處置,便着四名甲士將這貝言死死按住,然後親自拎起一把大斧,只一斧便將對方首級砍了下來,一時血濺三尺。

貝言既死,本該發兵,但不知爲何,立在血泊中的兀朮總還是有些言語存於腹中,不吐不快。

“最後一句話!”

隨着拔離速試探性看來,完顏兀朮微微閉目,卻又猛地睜開眼睛,放聲嘶吼。“俺知道你們中有人心裡還是免不了怯懦,免不了不解,總是覺得這大金國萬里之盛,有的是退路,爲何一定要在這裡打?爲何一定要打?!”

“不能避一避,躲一躲,耗一耗嗎?不能去河間,去燕京嗎?”

“其實能有什麼道理呢?無外乎就是靖康以來的血海深仇,宋人不會放過俺們罷了!真定之後是河間,河間之後是燕京,燕京之後是遼陽,遼陽之後是黃龍府,你們以爲直搗黃龍是虛話嗎?對面的趙宋官家何時說過虛話?!他們必然會一路追到白山黑水的!”

“所以,金國雖大,卻早已經沒有了退路!而今日一旦退卻,一旦避戰,便再無法收拾了!”

話到最後,兀朮幾乎算是仰天嘶吼了,金軍諸將也都徹底無聲。

“速速歸營,準備出兵佈陣!”拔離速不失時機,咬牙下令。

“這個時候,本不該再廢話,但朕心知肚明,有些道理,所有人本應該都心知肚明的,可實際上,你不說出來,還是會有人稀裡糊塗不清楚,或者裝作不清楚。”獲鹿縣大堂前,牛毛細雨中,趙玖居然回憶起了當年往事。“諸卿,朕當年淮上潁口見張俊張伯英,對他說,朕若無他,早就是金兵餌料,他若無朕,也不過是路邊敗犬,朕與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日相隔十載,其實沒有本質不同,只不過御營更大了,兵更多了,將更廣了而已,但咱們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朕無諸卿,縱有萬般志氣,不過一棧上魚肉,諸卿無朕,縱然豪傑天生,也不過是田野狼獾……希望咱們君臣,能真真共成一番大業,不負十年辛苦!”

言至此處,滿院寂靜之中,隨着已經被打溼衣袖的趙官家一揮手,內侍省押班邵成章居然從後面堂中親手端來一案板,板上一壺‘藍橋風月’,卻又只有一個空杯。

“這酒不是給你們的。”

趙玖從邵成章那裡接過了壺杯,就在座中自斟了一杯,然後一飲而盡,方纔出言。“是朕自用的,因爲從現在開始,朕便已經是閒人一個了……十年之功,能有幾分成效顯現,已經不在朕了,而在諸卿!朕今日當持此酒,觀諸卿定國家興衰!發兵吧!”

韓世忠以下,即刻轟然應聲,繼而各自散去。

就這樣,天色將明,依然是那種完全可以無視的牛毛細雨之下,用過熱餐的兩軍各部,開始按照原計劃出營列陣。

其中,金軍果然以獲鹿縣城西南、太平河對岸的那塊高地爲核心,大舉佈置。隔河遙遙可見數名萬戶的旗幟在高地上微微飄揚,其實包括都統完顏奔睹,而高地前挨着石橋的小坡上,與左右兩側也有密集佈置。至於宋軍這裡,除了李彥仙、吳玠、酈瓊在高地-石橋正對面大舉列陣時,韓世忠也迅速帶領本部御營左軍在沿河鋪陳的党項、契丹、蒙古輕騎遮護下,向更西南方向的太平河上游挺進。

雙方夜間放出的哨騎,此時隨着大軍沿河鋪陳,早已經無法立足。隨即,宋軍與金軍都嘗試升起熱氣球,但是這個時候,看似不起眼的雨水威力就已經顯現出來,雙方的熱氣球勉強燃起,卻很快隨着雨水打溼沉悶難高。

這種情況下,金軍佔據高地,明顯具有更好的視野優勢,而無論是高地-石橋正後方的李彥仙還是吳玠、酈瓊,又或者是高地-石橋下游獲鹿城大寨內外鋪陳候命的趙玖、呂頤浩、王彥、楊沂中,全都只能靠望遠鏡來作窺探,卻根本不可能窺到既有營寨在側面遮護,同時還有高地阻擋的高地後方窪地中的金軍佈置……僅僅從這個角度而言,石橋那裡的高地就必須要掌控。

大約出營足足一整個時辰後,韓世忠部方纔越過輕騎掩護,亮出那面‘天下無雙’的大纛,然後在昨日偵查後預定的地方大面積架設浮橋,並以旗語迅速傳遞向石橋方向打出旗號,數萬輕騎也開始鋪設浮橋,以作必要之需。

而幾乎是宋軍剛一動作,太平河東南一側的金軍便立即察覺到了動向。

此時尚未開戰,指揮通暢,高地上與高地周邊的金軍高層明顯有些彙集和討論,靠近上游的側翼也有相對反應,似乎是準備分出對應兵馬,將韓世忠部御營左軍堵塞在河邊之意。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指揮若定’的嶄新大纛下,一聲長長號角忽然吹響,旋即,前軍李彥仙處鼓聲響起。

就在石橋跟前候命的王德一面下令部屬自兩側架設簡易浮橋,一面以次子王順爲前衛,長子王琪率幾十騎爲後衛,然後字面意義上的一馬當先,親自從石橋上馳馬而過。

太平河對岸金軍無數,於細雨中遙見王字大旗當先過河,一開始還以爲是雨水影響視線,看差了旗幟大小和字跡,便是高地之前,呼延通固守的石橋旁小坡上,金軍宿將阿里所統一部數千步騎,也一時猶疑不信。

但很快,便由不得他們不信了。

王德父子三人既然只率幾十騎馳馬過橋,來到小坡陣前,停馬稍駐,王德便親自放聲呼喊:“王夜叉在此!乃公自靖康以來,凡十餘年,與爾等交戰百餘陣,皆如篩糠磨面一般,今日可還有一兩個不怕死的金狗嗎?”

意識到是一名節度使、副都統幾乎孤軍到前,小坡上負責堵塞石橋的金軍非但沒有被驚嚇到,反而上下齊齊大喜,最近一名猛安不等誰來下令,也不與其他幾個猛安打招呼,明顯存着搶功之心,乃是直接引親衛馳馬出陣迎上。

雙方須臾便接近到相隔數十步的距離,然而王德卻並不馳馬相迎,反而自馬側油布下摸出一張女真樣式的硬弓來,只是擡手一射,便正中對方面甲眼窩,將這名猛安射落馬下。

隨即,鼓聲隆隆之中,其人收弓在鞍,持矛催馬,大吼向前,以堂堂一鎮節度之尊,率兩子殺散這十餘騎親衛,然後片刻不停,引石橋上跟來的本部小股步騎直接衝入石橋前的小坡敵陣。

這是字面意義上的大將當先,衝鋒陷陣。

王德乃是成名十餘年的持節大將,父子三人一起先發衝入陣中,其本部追隨日久,自然士氣大振,石橋上爭先爭先挺進不提,便是正在鋪設浮橋的地方,其部屬也都按捺不住,居然有人直接趟水向前。

小坡主將阿里此時不在本部軍中,他之前得知韓世忠親率本部自上游分兵來渡,收到完顏奔睹召喚,便折身往高地上而來,好與幾名萬戶商議對策,努力調整陣型,此時卻正好是在高地對着石橋的半途坡面之中。

而這名女真宿將,遙遙看到王字大旗一馬當先,直入自家陣中,引得石橋正面宋軍爭先恐後,衝動自己陣腳,非但不怒,反而環顧左右,含笑出言:

“王夜叉堂堂節度使,竟然親自衝鋒陷陣,我一個老卒,還在這裡裝什麼樣子?”

言罷,其人不待左右回覆,也不再去高地上軍議,而是直接調轉馬頭,拉下面甲,然後高高舉起一隻騎兵錘,不急不緩,引着自家將旗朝小坡處折返回來。前方、周邊,原本一時不知所措的下屬本部,但凡看到這一幕,不分騎步,紛紛轉向搶在阿里身前,直衝王字大旗。

PS:感謝安娜累了QAQ、blackmoon413兩位大佬的再度上萌,感謝雲竹之歌、夏侯寧遠的打賞。

(本章完)

348.第343章 秋火116.第115章 郊遊(下)168.第二卷總結 兼致歉信 兼本書開書四月小469.同人21:最後的武士一小狼弗利249.第246章 自擾(續)170.第168章 恨別鳥驚心289.第285章 騎步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457.同人10:夢京華——楚茗淮鯉95.第94章 來軍222.第220章 逼宮277.第274章 新酒460.同人12:宋金戰爭後世記敘及相關評價—118.第117章 來不及了195.第193章 似玄似黃( 上)126.第125章 不斷294.第290章 資歷34.第34章 公私255.第252章 天理126.第125章 不斷46.第46章 帳內(上)378.第373章 火光299.第295章 財政104.第103章 雨水(上)365.第360章 武林164.第163章 左右兼濟(中)41.第41章 買賣(下)17.第17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下)319.第315章 成事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431.第424章 回首20.第20章 一問(恭喜小明新婚大吉)97.第96章 輕重188.第186章 陽谷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138.第137章 悖論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446.番外2——榴彈怕水214.第212章 很多小問題(續)392.第387章 舉火成炬96.第95章 往使422.第416章 崩摧(續)63.第63章 廿八(上)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106.第105章 雨水(下)285.第281章 杏林327.第323章 喧囂138.第137章 悖論262.第259章 述欲259.第256章 強弱312.第308章 虛張19.第19章 扶腰(七歲大佬也生日快樂)354.第349章 有心222.第220章 逼宮92.第91章 人心180.第178章 瀟灑送日月(續)310.第306章 炸醬麪287.第283章 胙城110.第109章 歸城117.第116章 郊遊(續)145.第144章 亂想388.第383章 思前思後346.第341章 正詭443.完本感言403.第398章 兵臨城下300.第296章 仁王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121.第120章 通寶95.第94章 來軍72.第72章 危機(下)257.第254章 買賣23.第23章 榮辱131.第130章 三裡139.第138章 攻心第258章 辨經442.第435章 明證(全書完)386.第381章 數問數答128.第127章 選詩374.第369章 旨意424.第418章 條約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390.第385章 忽上忽下478.同人30:楊沂中發現了什麼——LiaWind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47.第47章 帳內(下)108.第107章 失控335.第330章 勸說(2合1)82.第82章 勝了(下)294.第290章 資歷204.第202章 彌合(上)43.第43章 文書(中)265.第262章 桑林121.第120章 通寶322.第318章 恩賜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246.第244章 不忘(下)祝阿越女兒週歲生日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64.第64章 廿八(下)
348.第343章 秋火116.第115章 郊遊(下)168.第二卷總結 兼致歉信 兼本書開書四月小469.同人21:最後的武士一小狼弗利249.第246章 自擾(續)170.第168章 恨別鳥驚心289.第285章 騎步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457.同人10:夢京華——楚茗淮鯉95.第94章 來軍222.第220章 逼宮277.第274章 新酒460.同人12:宋金戰爭後世記敘及相關評價—118.第117章 來不及了195.第193章 似玄似黃( 上)126.第125章 不斷294.第290章 資歷34.第34章 公私255.第252章 天理126.第125章 不斷46.第46章 帳內(上)378.第373章 火光299.第295章 財政104.第103章 雨水(上)365.第360章 武林164.第163章 左右兼濟(中)41.第41章 買賣(下)17.第17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下)319.第315章 成事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431.第424章 回首20.第20章 一問(恭喜小明新婚大吉)97.第96章 輕重188.第186章 陽谷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138.第137章 悖論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446.番外2——榴彈怕水214.第212章 很多小問題(續)392.第387章 舉火成炬96.第95章 往使422.第416章 崩摧(續)63.第63章 廿八(上)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106.第105章 雨水(下)285.第281章 杏林327.第323章 喧囂138.第137章 悖論262.第259章 述欲259.第256章 強弱312.第308章 虛張19.第19章 扶腰(七歲大佬也生日快樂)354.第349章 有心222.第220章 逼宮92.第91章 人心180.第178章 瀟灑送日月(續)310.第306章 炸醬麪287.第283章 胙城110.第109章 歸城117.第116章 郊遊(續)145.第144章 亂想388.第383章 思前思後346.第341章 正詭443.完本感言403.第398章 兵臨城下300.第296章 仁王184.第182章 仁者宜戰慄121.第120章 通寶95.第94章 來軍72.第72章 危機(下)257.第254章 買賣23.第23章 榮辱131.第130章 三裡139.第138章 攻心第258章 辨經442.第435章 明證(全書完)386.第381章 數問數答128.第127章 選詩374.第369章 旨意424.第418章 條約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390.第385章 忽上忽下478.同人30:楊沂中發現了什麼——LiaWind193.第191章 孰是孰非47.第47章 帳內(下)108.第107章 失控335.第330章 勸說(2合1)82.第82章 勝了(下)294.第290章 資歷204.第202章 彌合(上)43.第43章 文書(中)265.第262章 桑林121.第120章 通寶322.第318章 恩賜162.第161章 前後失據(下)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246.第244章 不忘(下)祝阿越女兒週歲生日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64.第64章 廿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