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反攻柴桑

柴桑西城外並不像北城那樣平坦寬敞,小河縱橫,樹林茂盛,幾座低緩的丘陵起伏不平,無法行駛大型攻城武器,在靠近城牆附近更是亂石密佈,行走困難,只有幾條人工闢出的小道。

但在靠近城牆處卻有一座佔地數畝的小廟,這裡便是柴桑的江神廟,祭祀江神的場所。

每年春秋兩季,必然會有絡繹不絕的船伕和商人來此拜祭江神,祈求行船平安,這座江神廟是陶家出錢修建,所以平時也由陶家派人打理。

這段時間,由於柴桑爆發戰爭,江神廟也關閉了,四周冷冷清清,沒有人前來拜祭,夜晚,劉璟率一百精兵潛入了江神廟,士兵打暈了廟祝,圍在江神塑像前。

江神也就是水神共工,手執鋼叉,面目猙獰,塑像是生鐵鑄造,高達一丈五尺,重愈千斤。

隨着幾名士兵奮力推動,江神塑像開始吱嘎嘎轉動,又掀開一塊鐵板,座位下露出一個黑黝黝的大洞,這裡便是陶家密道的出口

劉璟手執一盞油燈,待穢氣流盡,他率先進入了密道,和密道的另一頭一樣,密道十分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必須低下頭,彎腰前行,士兵們跟着劉璟,一個接着一個迅速前行,毫不猶豫,沒有任何停頓。

或許是因爲孫權優待的緣故,陶家沒有受到江東士兵的侵襲,呂蒙也約束士兵,不準任何人進入陶家騷擾。

這些天陶府內安安靜靜,只生活着五六名年邁的陶府家人,他們陪伴着老家主陶烈,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因爲年紀大了,陶烈的睡眠不是很好,一點輕微的動靜就會將他驚醒。

剛躺下沒有多久,陶烈眼看要睡着了,忽然‘咔!’的一聲輕響,在房間裡傳得格外清晰,緊接着傳來吱嘎嘎的金屬摩擦聲,陶烈慢慢坐起身,他已聽出,聲音來自牆角的銅箱,他緊張地注視着銅箱,卻見銅箱在一點點移動。

陶烈從牆上拔出長劍,走上前大聲喝道:“是誰?”

“祖父,是我!”

隱隱從地下傳來了劉璟的聲音,“是我,我是劉璟!”

陶烈驚喜交加,他立刻意識到,劉璟這是從城外沿地道進來了,他連忙道:“慢一點,不要魯莽,當心觸發機關!”

劉璟上一次研究過入口機關,他知道如果不按規矩來,強行扳動下面的開關,地道就會被水淹沒,這也是必須由他親自帶隊的緣故,劉璟小心翼翼地打開了機關,移開銅箱子,洞口出現了。

他一躍從地道里跳了出來,嚇得陶烈一跳,後退幾步,險些跌倒,劉璟連忙扶住他,笑道:“祖父,是我,我又回來了。”

陶烈定了定心神問道:“就你一人嗎?”

劉璟在洞口低喊一聲,只見一個接一個的黑衣士兵從洞口裡跳出,每個人的手中拿着長矛,後背包袱,很快便將幾間屋子都擠得滿滿當當,足有上百人。

這時,陶烈忽然明白他們要做什麼了,不由嘆息一聲,“璟公子,你們有點冒險了

!”

劉璟笑了笑道:“祖父請繼續休息,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我們自然會處理好。”

他一招手,帶着百名精銳手下,離開了陶烈寢房,向陶府外宅奔去,陶烈站在門口,望着他們漸漸走遠。

他告訴劉璟地道的秘密,是想讓劉璟在危難時從這裡逃脫,卻沒有想到,竟被劉璟反過來利用它入城,陶烈不由長長嘆了口氣,嘆息中充滿了擔憂。

劉璟帶來的百餘人都精銳之兵,不多時便抓來兩名巡邏士兵,從他們口中得知了今晚的口令,以及柴桑的兵力和主將,居然是呂蒙,劉璟心中很感興趣,歷史上關羽就在栽在此人手上,呂蒙白衣渡江,不過今晚卻是他劉璟黑衣騙城。

他一聲令下,士兵們紛紛取出隨身包袱,換上了江東軍的盔甲,劉璟也換上盔甲,這時他的目光投向陶府西北角,那裡緊靠着城牆,機會就藏在那裡.

一刻鐘後,一隊百餘人的江東士兵列隊在城牆上巡邏,疾步向北城而去,不多時,他們來到了甕城入口,前面有一處哨卡,五六名哨兵。

“口令!”黑暗中有人大喊。

“天日昭昭!”劉璟沉聲回答道。

口令正確,幾名江東軍哨兵上前打量他們一眼笑道:“這麼晚還巡邏,弟兄們辛苦了,是哪個將軍手下?”

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十幾名士兵如狼似虎撲上,將他們撲倒,士兵們剛要大喊,鋒利的匕首便已割斷了他們的喉嚨。

幾名士兵替代了他們站崗,劉璟帶着隊伍繼續向北城樓走去,吊橋和開啓城門的樞紐便在北城樓前。

北城樓已經在上次的大火中被燒燬,城樓只剩下幾堵殘垣斷壁,此時呂蒙帶着數十名手下就在北城樓上,呂蒙心事重重,凝視着遠處的漕河入口,他很擔心,一支船隊在半夜時駛入漕河。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人喝問:“是誰,口令

!”

“天日昭昭!”

“你們是什麼人?”

“我們奉呂將軍之命前來換崗!”

聲音遠遠傳來,呂蒙聽得清清楚楚,他心中不由有些奇怪,自己幾時讓人來換崗了?

他快步走上前,只是一隊百餘人的江東士兵,爲首是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輕將領,手執一支長戟,他心中更加奇怪了,這是什麼人,自己怎麼從未見過?

他心中一動,走上前試探着問道:“你們可有呂將軍的令箭?”

劉璟卻不認識呂蒙,他不知道眼前這名年輕的將領就是柴桑守將呂蒙,他故作鎮靜回答道:“我們只是奉呂將軍口令,若不相信,可以去詢問呂將軍!”

不等呂蒙開口,旁邊有性急的士兵大喊起來,“胡說,這就是呂將軍!”

形勢風雲突變,劉璟臉色一變,大喝一聲,長戟迅疾無比地刺向呂蒙前胸,口中大喊:“動手!”

城頭上大亂,士兵們大喊着衝向江東士兵,呂蒙早有提防,當劉璟長戟刺來的瞬間,他連後退幾步,拔刀向劉璟長戟劈去。

只聽‘當!’一聲巨響,呂蒙震得手臂發麻,戰刀捏拿不穩,脫手而飛,他心中暗叫不好,一個後滾翻,滾出一丈多遠,躲過了劉璟必殺一擊。

呂蒙搶到一支長矛,手一抖,矛尖如梨花飛舞,暴風驟雨般刺向劉璟,此時的劉璟早已不是兩年前那個生澀的少年,他已悟透了百鳥朝鳳槍的精髓,呂蒙的漫天飛槍,在他眼中變得十分簡單。

劉璟長戟輕揮,‘咔嚓!’一聲,戟上月牙準確地劈中矛杆,將矛杆劈成兩截,隨即長戟一擺,平平刺向呂蒙前胸,不快不慢,力量沉重如山。

呂蒙在矛杆被劈斷的一瞬間,他便知道不妙,他反應極快,立刻故技重施,身體向後翻滾,企圖躲過隨後刺來的長戟。

但這一次他卻慢了一拍,‘嚓!’劉璟的戟尖刺穿了他的左臂,呂蒙疼得大叫一聲,猛地向後退閃,將臂膀從戟尖中拔出,這時他的十幾名手下拼死殺上,保護着他,向城東奔逃而去

劉璟並沒有追趕,城頭上警鐘聲大作,無數江東士兵衝出軍營,向北城殺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他們搶佔了北城頭,吱嘎嘎放下吊橋,開啓城門,但城門開啓還需要下城拔去城門上的鐵閂,一名屯長率領五十人沿着甬道殺下城去。

劉璟取出弓箭,點燃一支火箭,仰頭向空中射去,只見一支火光明亮的火箭直飛天空,在天空劃出一道明亮的弧線。

埋伏在樹林中的魏延和劉虎幾乎是同時看見了火箭,劉虎跳起來大喊一聲,“弟兄們,跟我殺啊!”

樹林內爆發出一片喊殺聲,三千伏兵在魏延和劉虎的率領下,殺向柴桑城,他們衝上吊橋,衝進了甕城。

但此時,三千江東軍在裨將陸遜的率領下也同樣殺到,他們控制住內城門,陸遜冷靜地注視着荊州軍殺進甕城,他見時機到來,大喊一聲:“放箭!”

站在內城城頭的千餘名江東弓弩手一起向甕城內放箭,衝進甕城的荊州士兵措不及防,被射倒一大片。

柴桑屬於大城,和襄陽城一樣,在城門內又修有一道‘口’字型的內城牆,圍在中間的部分便是甕城,甕城一頭是外城門,另一頭是內城門,同時,還有內外水門。

而外城牆和內城牆之間各修有一道券門,門內裝有厚重的鐵閘,必須從內城開啓,平時鐵閘開啓,內外城相通,但呂蒙很謹慎,到了夜晚,券門內的鐵閘便放下了,從外城牆上是殺不過去。

只能沿着外城牆奔去南門,從南面下城,這樣也可以殺進柴桑城內,但前提是南城沒有守軍。

此時,劉璟勃然大怒,向城外厲聲大喊:“劉虎,你率重甲步兵給我撞開內城門!”

這是劉虎的重甲步兵第一次投入戰鬥,不多時,只見三百名黑黝黝的重甲步兵緩緩從城洞裡走出。

這種攻城戰他們不止一次訓練過,極有章法,中間一百人抱着一根粗壯的撞槌,旁邊各有一百人舉盾護衛,像一條百足大蟲一般一步步向內城門走去

這時,千餘名荊州刀盾軍在魏延的率領下也從城外涌入,他們高舉巨盾,手執戰刀,跟隨着重甲步兵的步伐,緩緩向前移動。

陸遜有些驚訝地望着這支特殊的軍隊,他感覺有些不對,但又說不上來,便舉手大喊:“瞄準敵軍!”

千餘江東弓弩手刷地一齊將弓弩對準了長蟲一般的重甲步兵羣,陸遜高聲下令:“射!”

上千支箭呼嘯着射向敵羣,意外卻在這時發生了,只聽見一片叮叮噹噹的撞擊聲響,竟沒有一名敵軍士兵倒地。

內城頭上頓時一陣騷動,江東士兵驚恐不安,他們還沒有遇到過不畏箭矢的敵軍,陸遜也大吃一驚,心中暗忖,‘這是什麼士兵,竟然不懼弓箭?”

他心中驚疑,卻又再次大喊:“再射!”

又是上千支箭密集地射向重甲步兵羣,依然沒有任何效果,這時,甕城內爆發出劉虎的一聲大吼,“跑動!”

重甲士兵開始向前奔跑,奔至城門前,猛地向前一擊,包有生鐵的槌頭重重地撞在內城門上,只聽見驚天動地的一聲悶響,‘咚——’大門搖搖欲墜,整個內城牆都在晃動,不少士兵站立不穩,紛紛摔倒在地。

江東士兵陷入一片慌亂之中,開始有江東士兵丟棄兵器向南城逃去,這時,一名士兵奔上城頭,對陸遜大喊:“陸將軍,呂將軍命令立刻撤軍,從南門撤離柴桑!”

陸遜心中恨極,牙齒咬得咯咯直響,但他是裨將,不敢違抗主將軍令,他狠狠一拳砸在城樓木柱上,只得回頭喝令道:“立刻撤軍!”

城頭千餘江東士兵迅速撤離了,就在這時,又傳來驚天動地一聲悶響,內城門終於被撞開,一千荊州刀盾兵一擁而入,殺進了柴桑城內。

劉璟望着江東軍倉惶向南門撤離,不由冷冷笑了起來。

第207章 風雲聚襄陽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990章 敦煌馬岱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11章 舌戰蔡瑁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870章 進退維谷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908章 歲末搬新宅第63章 深夜急令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94章 不想遇見第787章 假金案(上)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21章 一簡戰書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503章 兄弟鬩牆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600章 夜奪歷城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136章 奪權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90章 血戰突圍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786章 新年私訪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955章 攻城夜戰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2章 一輛牛車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134章 夜襲第135章 出人出錢
第207章 風雲聚襄陽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990章 敦煌馬岱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11章 舌戰蔡瑁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870章 進退維谷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908章 歲末搬新宅第63章 深夜急令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94章 不想遇見第787章 假金案(上)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21章 一簡戰書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503章 兄弟鬩牆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600章 夜奪歷城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136章 奪權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90章 血戰突圍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786章 新年私訪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955章 攻城夜戰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2章 一輛牛車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134章 夜襲第135章 出人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