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拓人脈

一月長安雪未消,二月長安春鶯叫。

雪融萬物復甦,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動物也開始活躍起來,於是就成爲了關隴子弟們喜好的獵物。

數十騎駿馬如旋風般捲過,衝出了長安城,沿着渭水南岸一路向東而行,疾速奔行在驛道上。

位於先頭的三騎,一人年紀稍長,約有三旬,乃是大野昞。

另外二人則是二十中間歲數,正是那羅延和侯勝北。

一羣隨從蒼頭跟隨在後,還有十餘匹從馬,馱了各項田獵用具,弓袋箭囊、帳篷氈毯、吃食酒水乃至燒烤架子和上好木炭等一應俱全。

“侯兄弟果然誠不我欺,這一路疾馳,你竟是一點都沒拉下,騎術不遜於我等北人。”

那羅延高聲笑道。

侯勝北答道:“昔日劉備語孫權曰:南人駕船,北人乘馬,信有之也。孫權馳驟下山,加鞭上嶺以自證,至今建康城猶有駐馬坡。今日既然蒙普六茹兄相賜駿馬,在下也不得不披露一二了。”

大野昞微笑道:“侯兄弟講的三國故事頗爲有趣,什麼過五關斬六將,七進七出長阪坡,明知並無此戰,聽來仍是令人熱血沸騰,豪氣頓生。”

“如今我等不也是三國鼎立?誰知道又會留下何等事蹟,讓後人傳說呢。”

那羅延豪氣滿懷:“須不能像前朝一樣,曹劉孫三家英雄開創的國家,最後被司馬陰險小人摘了桃子去。”(^_^)

“宇文泰、賀六渾,以及我朝陳霸先,三位開國皇帝確實都是一代英傑,方纔各自開創局面。我等後輩仰望先人功業,不由心存敬畏。”

“今天咱們可是來祖龍長眠之處打獵,始皇帝可是更加了不起的人物。哎,快到了。”

長安周圍的田獵之所甚多,如昆明池、咸宜宮、驪山、上宜川、高陵、灞陵等皆是好去處。

今日衆人便選了渭水岸邊,驪山腳下的一處獵場。

僮僕鋪開氈毯,支起小几,擺上肉脯酒水。

主人稍事歇息閒談,隨從自去勘察獵物豐茂的地點。

“侯兄弟,你這隨從不錯,數十里路步行竟然快逾奔馬,腳底板的功夫實在了得。”

侯勝北淡然一笑,麥鐵杖照理完全沒必要跟着已經沒落的侯家。

不管是救命之恩、同郡之誼、還是單純的講義氣,這個開朗陽光的年輕人一直跟隨着,來到了這異國他鄉。

自己也曾經和麥鐵杖一樣的單純樂觀,只是現在……

他開口問道:“伏陀在蜀中,不知可有我等之樂?”

大野昞笑着回答道:“他沉寂六年,新獲啓用,正想大展拳腳一番,哪會有如我等這般清閒?”

那羅延則道:“我聽說蜀中經過齊國公這幾年的打理,人心安定,只怕伏陀去了也無事可做,哈哈。”(注1)

“哦,不知齊國公是何等人物?”

侯勝北藉着思念伏陀挑起話題,不着痕跡地轉向了齊國公宇文憲的身上。

大野昞對那羅延笑道:“你我誰來說?”

那羅延擡手示意你請,大野昞於是說道:“齊國公小我十歲,年方雙十,卻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他乃是太祖皇帝第五子,名憲,鮮卑名爲毗賀突。生母達步幹氏是蠕蠕人,蠕蠕滅國,地位一落千丈。達步幹氏直到現在還沒有得封尊號,也挺可憐的。”

大野昞彷佛有些替宇文憲感到惋惜。

“太祖皇帝曾經賜諸子良馬,唯獨毗賀突取了雜色斑點馬,說若是從軍征伐,牧圉易分。得太祖皇帝稱讚智識不凡,當成重器。之後太祖皇帝經過官馬牧場,每見雜色駁馬,動輒就說這是我兒之馬,取以賜之。”

“薄居羅平蜀之後,哦,侯兄弟你們南朝更加習慣稱他爲尉遲迥。毗賀突主動請纓鎮撫蜀中,因其年幼未能成行。”

“先帝即位,追遵太祖皇帝意旨,授毗賀突益州總管,他當時才十六歲。那天一起去給伏陀送行的獨孤賓擔任益州總管長史輔佐他,由此齊國公就和伏陀家有了淵源。”

侯勝北插了一句:“那日聽伏陀稱他爲賓叔,很是尊敬啊。”

“哎,他本姓高,渤海高氏出身,和北齊皇室乃是同族,只因受同僚在高歡面前誣陷,自東奔西。朝廷感其忠義,賜姓獨孤,成了我岳父的屬吏。”

“那個年輕人是他的兒子?”

那羅延插話道:“正是,高賓單身來投,家小均在山東,重新娶妻後有了阿敏。說起來還是和我同一年所生,取名高熲,字昭玄,阿敏是他的小名。”

他一揮手:“阿敏有器局、習兵事、多計略,等我發達之日,定要招他入府輔佐!”

大野昞調侃道:“阿敏深得齊國公器重,只要他在一日,只怕是不捨得放給你,哈哈。”

幾人說了會兒閒話,隨從來報,找到一處獵物聚集的地點。

“走吧,活動活動筋骨。之前在晉陽的大雪中熬了快一個月,骨頭都快凍僵了。”

那羅延站起身來問道:“侯兄弟,你用多少力的弓?”

侯勝北聽出他有考較之意:“全力可以拉開一石半弓,不過射不了幾箭。射獵還是就用一石弓,不要如此辛苦了吧。”

那羅延點頭道:“軍中標準配備七鬥弓,能開九鬥弓已是一等箭手,侯兄弟能用一石弓射獵,相當的不俗,我也不過如此。”(注2)

當下命人取弓和箭來。

幾副弓箭放在面前,那羅延道:“侯兄弟,你先挑吧。”

侯勝北一看,四種弓箭,各不相同。

弓之制有四:一曰長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四曰格弓。(注3)

長弓以桑柘,步兵用之。

角弓以筋角,騎兵用之。

稍弓爲短弓,利於近射。

格弓配彩飾,羽儀所執。

侯勝北看那羅延一臉笑嘻嘻的表情,心想他還是不忘考較自己。

當下挑了角弓,拉開試了試弓弦鬆緊,緩緩道:“既然是田獵騎射,當用角弓。”

又從各個箭囊中抽出一支箭,放於掌心託平,比較重量:“弓爲父、弦爲母、箭爲子,一家人須當匹配。過重則不能及遠,過輕則不能受力,傷及弓臂。”

侯勝北挑了重量最爲合適的一囊箭,對準空處將空弓拉滿:“大野兄、普六茹兄,小弟說得可對?”

大野昞笑道:“伏陀的眼光還能差了?那羅延,速速取了弓箭,莫要讓獵物跑了。”

……

三人打馬來到一處高地,遠遠眺望隨從發現的圍獵地點。

只見那是一處水窪,陽光點點閃耀金色光輝,周圍蘆葦叢生,剛長出的鮮綠淺草覆蓋了土地。

各種黑白灰色水鳥棲息蘆葦蕩中。

微風吹拂,蘆葦擺動,時不時有水鳥飛起掠過水麪,宛如一副美妙的水墨畫卷。

在蘆葦叢的遮蔽下,成羣結隊的野鹿在水窪中飲水,或是啃食春季新生的嫩草。

鹿羣也有首領分工,一邊喝水一邊保持警戒,不時擡頭豎起耳朵傾聽動靜,或是向四周瞭望掃視。

若有虎豹豺狼等猛獸接近,蘆葦蕩中的水鳥就會被成片驚起,屆時鹿羣必然拔腿就逃。

然而這等程度的防備又怎能難得住人類,隨從遠遠地四面散開,小心圍攏,準備驅趕堵截逃跑的獵物。

侯勝北以前和蕭摩訶打獵時,向來都是只有二人不帶隨從,獵物撞上一切隨緣,不曾用這等圍獵手段,此時也是長了見識。

遙望兩家數十名隨從都已到位,沿着水窪外側圍成了一圈,大野昞發話道:“可以了,你們兩位年輕,先請。”

那羅延也不客氣:“侯兄弟,那我們就去吧!”

當下腿夾馬腹,手抖繮繩,那馬放開四蹄,竄了出去。

侯勝北緊緊跟上,二騎絕塵,雙龍出海,幾個呼吸之間就衝下高地,闖入平靜的畫卷之中。

鹿羣立刻發現了入侵逼近的不速之客。

爲首的一頭強壯公鹿帶頭,衆多野鹿緊跟在後,沿着岸邊逃竄,無數只蹄子此起彼落,踏起水花四濺。

那羅延和侯勝北緊追在後,各自從箭囊中抽出一支箭,勾弦搭弓認準目標,猛然鬆手,兩支利箭嗖的向鹿羣飛去。

兩頭野鹿應聲倒地,皆是貫頸而過!

“好箭法!”

身後大野昞也趕了上來,笑道:“我都不敢出手獻醜了。”

“大野兄,何出此言,纔剛開始而已。今日我們就以射空四囊箭爲數如何?”

一囊十五支箭,射六十支箭頗費體力,不過也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侯勝北自覺不至於淪落到兩臂痠軟,拉不開弓的窘境。

轉瞬間,鹿羣就已經逃到了包圍圈的邊緣,那一邊的隨從立刻揮舞長杆,大聲恐嚇。

受到驚嚇的鹿羣調頭改變方向,把側面暴露在三人面前,又是一個射擊的大好機會。

三箭齊發,三鹿倒地。

那羅延縱聲長笑:“痛快!痛快!”

侯勝北也恍惚間,有了昔日和大壯哥一起漫山遍野飛奔,追逐獵物的感覺。

……

三月長安花枝俏,四月長安桃花嬈,五月長安柳色新。

北方春遲,天氣逐漸轉暖,迎來了貴族公子走馬踏青,交際出遊的好日子。

幾個月下來,侯勝北和那羅延、大野昞的交情也逐漸加深,交談內容也更爲隨意。

“唉,賀蘭盛樂才四十八歲就薨了。別看他年紀大了些,可是我的忘年交,大冢宰數次爲難,都是他居中打圓場。他們是中表兄弟,他說的話大冢宰還聽得進去。”(注4)

“那羅延,好端端的,你怎麼會得罪了大冢宰呢?”

兩人關係親近,侯勝北已經直呼他的佛名。

“嗐,說起來又得是六年多前,先帝即位那時候的事。連襟嘛,就授我左小宮伯之職。當時大冢宰想招攬我入府,我和老爺子一提這事,他說什麼‘兩姑之間難爲婦,汝其勿往’,於是我就回絕了。這不就得罪了大冢宰。”

“伯父是怕你捲到天子和大冢宰之間難以兩全,也是好意。”

“道理我明白,可是得罪了大冢宰,日子就難過得很了。前一陣子陛下有意拜老爺子爲太傅,就被大冢宰攔住,改拜總管涇、豳、靈、雲、鹽、顯六州諸軍事、涇州刺史,打發看守長安的北大門去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冢宰權傾朝野,你得多加小心纔是。”

大野昞也勸道:“兩位先帝的事情,不用我多說了吧。外出多帶護衛,飲食也要小心。”

“也只有如此了。侯兄弟,你們使團都回去了,你怎麼還待在這裡呢?哎,我可沒有趕你回去的意思啊,就是問一下而已。”

侯勝北微微一笑,將自己奉命收集整理圖書名冊一事說了。

-----------------

最近他和江陵寓居長安之士的交往也頗有進展。

此前除了和伏陀往來,侯勝北也在打聽蕭大圜的下落,這也是他之所以同意來北周的原因之一。

答應淽姊的事情,怎麼可以不做到。

前一年,北周至尊下詔:汝南王蕭大封、晉熙王蕭大圜等樑國子孫,宜存優禮。

蕭大封得封晉陵縣公,蕭大圜得封始寧縣公,邑各一千戶。

之後蕭大圜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並賜田宅、奴婢、牛馬、粟帛等,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下落是打聽到了,只是就和毛喜說的一樣,蕭大圜閉門不見客。

幸好侯勝北有蕭妙淽的書信作爲敲門磚。

可是兩個人相見的場面,實在是有些難堪。

……

蕭大圜打量着這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年輕人。

姐姐的信上說了,叛亂平定後託身於侯氏。與眼前這人相識十年有餘,如今更是有了此人的骨血。

姐姐的用詞雖然委婉,意思還是很明白的。

所以你就是我的姊夫,未來外甥的爸爸?

侯勝北尬笑着,臉頰的肌肉都有些僵硬。

他總有些心虛,覺得當初在蕭妙淽眼裡,自己就是蕭大圜的替代品。

後來更是搶佔了蕭大圜在蕭妙淽心中的地位。

蕭大圜會不會把我看成搶走他姐姐的人呢?

不會把我當作趁人之危,甚至宇宙大將軍之流的一丘之貉吧?

侯勝北忍不住一陣胡思亂想。

好在蕭大圜溫文爾雅,沒有他想象中的惡語相向,接受了這位年輕的姊夫。

不僅如此,他還拿出三本書冊送給侯勝北:“數年前,北周先帝開麟趾殿,招集學士,吾亦在其中。得見祖父文集四十卷,父皇文集九十卷,各止一本,因而歷時一年手寫抄錄,剛好完成。”(注5)

蕭大圜嘆息道:“想必江南已無全本,煩勞侯兄,呃,姊夫帶回傳世,給姊姊做個念想。另外一本是我這幾年來整理的樑朝舊事,共三十卷,就一併託付給姊夫了。”

侯勝北慎重接過,收入行囊,心想這可是難得的珍寶。

要是能夠平安歸來,把這些書物帶給蕭妙淽,她讀到父皇的文卷不知會有多開心。

離家數月,侯勝北的思念之情總是在不經意間悄然升起。

然後又被強行鎮壓下去。

……

蕭大圜得知侯勝北有結交江南人士,拓展人脈的意願,看在蕭妙淽的份上,怎麼說也得幫襯一把。

蕭大圜雖然不愛交際,然而以簡文帝幼子的身份名望,以及麟趾殿學士的才華學識,要去拜訪誰都是遞個名帖的事情,順帶就把侯勝北介紹給對方。

除了王褒、庾信、逍遙公韋敻這等頂級人物還見不到,次一等如蕭撝蕭濟父子、蕭世怡蕭子寶父子、蕭圓肅、宗懍、劉璠、柳霞等人,看在蕭氏同宗和舊主的份上,一一同意相見,接納了他。

這其中除了蕭大圜的介紹,侯勝北是周弘正、徐陵弟子的身份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要是自己大聲報上“而且我還是簡文帝的女婿”,那就更加不得了吧,可惜這種事只能意淫想想而已。

侯勝北不由感嘆圈子的強大,圈外人要想加入難如登天,階層名望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塹溝。

可是一旦有人引薦,跨越過去又是容易之極。

……

除了南朝文士之外,他和宇文泰第八子,十五歲的譙國公宇文儉也搭上了關係。

因爲宇文儉的母親權氏是漢人,也可能是因爲喜歡他的文采?

宇文儉還說以後要介紹七哥,接替六哥宇文憲,去蜀地繼任益州總管的趙國公宇文招給侯勝北認識。

ωwш ⊙тTk ān ⊙¢Ο

七哥宇文招的母親王氏也是漢人,平時作文章喜歡模仿庾信的風格,詞句輕放豔麗。(注6)

等他回來一起聚會,好好討論一番文學,七哥一定也會喜歡和你交朋友的。(^_^)

侯勝北微微一笑,他的所謂文采,其實是託了蕭妙淽的福。

那時候爲了討好佳人,他使勁啃過一陣子簡文帝的詩詞文章。如今再加上蕭大圜給的文集,更是如虎添翼,所謂的宮體詩信手拈來。

雖然這種豔詩作起來有些彆扭,沒想到此時卻派上了用場。

侯勝北在北來的江南士族中,小小的有了一點“文名”,更是頗受北周權貴的青睞。

第69章 那羅延第56章 戰爲何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9章 塞上風光第38章 預兆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章 冼姨第23章 下決意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25章 初上陣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16章 湘州叛第88章 長安軼事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71章 姓楊名堅第73章 臥虎初哮第57章 討南蠻第17章 蜀地失第15章 死氣沉第7章 討賊難第9章 封賞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21章 返紅塵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1章 少年勝北第3章 逝去傳說第45章 阿父歸第16章 湘州叛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49章 立新帝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9章 封賞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5章 阿父歸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0章 勝敗一念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24章 始從軍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57章 討南蠻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14章 蕭妙淽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23章 下決意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9章 塞上風光第92章 舊友來第17章 蜀地失第68章 別伏陀第48章 英雄逝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2章 十問十答第93章 返家鄉第24章 始從軍第104章 沈婺華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7章 討賊難第3章 逝去傳說第1章 少年勝北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53章 迎世子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55章 加冠禮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章 冼姨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70章 拓人脈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
第69章 那羅延第56章 戰爲何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9章 塞上風光第38章 預兆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章 冼姨第23章 下決意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25章 初上陣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16章 湘州叛第88章 長安軼事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71章 姓楊名堅第73章 臥虎初哮第57章 討南蠻第17章 蜀地失第15章 死氣沉第7章 討賊難第9章 封賞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21章 返紅塵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1章 少年勝北第3章 逝去傳說第45章 阿父歸第16章 湘州叛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49章 立新帝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9章 封賞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5章 阿父歸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0章 勝敗一念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24章 始從軍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57章 討南蠻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14章 蕭妙淽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23章 下決意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9章 塞上風光第92章 舊友來第17章 蜀地失第68章 別伏陀第48章 英雄逝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2章 十問十答第93章 返家鄉第24章 始從軍第104章 沈婺華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7章 討賊難第3章 逝去傳說第1章 少年勝北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53章 迎世子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55章 加冠禮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章 冼姨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70章 拓人脈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