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下決意

次日,侯安都邀請侯曉和蕭摩訶前來相會,侯曉見到三個侄兒頗爲喜悅,拉住侯勝北,閒話說個不停。

蕭摩訶更爲高壯,已是長成八尺長人,侯勝北七尺二的身高站在他身邊,矮了足足一個頭,體型更是小了一圈。如果不看蕭摩訶青春正盛的面容,完全是鐵塔一般的壯漢模樣。

侯勝北與曉叔和蕭摩訶久別重逢,本該歡喜不已。無奈他心中有事,惦記蕭妙淽的心情是否恢復,言談間總少了幾分活潑雀躍之意。

就算蕭摩訶提起京口附近幾處打獵之所,他也只是隨口答應,並未表示出如何興奮嚮往。

話題告一段落得了空當,侯勝北便去探望蕭妙淽。

敲開門,見蕭妙淽還是昨日裝扮不變,彷佛一夜未眠,雙目微帶紅腫,顯然是哭過了。

侯勝北今日敢於前來,是因爲阿父告訴了他一條消息:北朝放歸了王克、沈炯等一部分江南人士。

據他們所言,宇文泰頗爲禮遇江陵文人。

因爲得庾季才,授參掌太史,見他散私財,購親舊爲奴婢者。宇文泰由此領悟到貶縉紳士族爲奴,有失天下之望,下令免被俘爲奴婢者數千口。

雖然還是沒有蕭大圜的下落,這則消息好歹能讓蕭妙淽稍微安心一些。

侯勝北心中暗怪阿父,要考驗孩兒心性,也不用這樣吧,一次告訴我不行麼。

不過轉念一想,要是昨晚知道這情況,自己心態多半就會不同,講話多半也不一樣,自然就起不到錘鍊心性的效果。

阿父太過分了!害得我和淽姊提心吊膽,一晚上沒睡好。

蕭妙淽聽了不置可否,問他還有何事,侯勝北吶吶不知如何作答。

剛到京口,他人生地不熟,一時想不出做些什麼,可以幫助蕭妙淽排解一二。

於是就問蕭大圜的書信中寫了些什麼。

蕭妙淽從懷中貼身處取出書信,纖纖玉指懷念地撫過一母同胞兄弟寫下的一筆一劃。

淽姊芳啓:

見字如唔,展信舒顏。

wWW★Tтkan★co

侯景肆虐,弟潛遁獲免。後歸來尋姊,已不知所蹤。

弟喪亂無所依託,於祖母武穆皇太后之寺容身。(注1)

後得王僧辯相助,奔赴江陵,七叔相見甚悅。

賜弟越衫胡帶,改封晉熙郡王,除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七叔繼承大寶,令弟曉諭大成兄、大封兄一併前來覲見,以明正統。

姊素知弟性好雅淡,不求奢華。七叔所封不過虛銜,並未就任。

屏絕交際,不妄遊狎,自然不生誹謗讒愬。

築蝸舍於叢林,構環堵於幽薄。近瞻煙霧,遠睇風雲。

果園在後,開窗以臨花卉;蔬圃居前,坐檐而看灌畎。

二頃以供饘粥,十畝以給絲麻。侍兒五三,可充紝織;家僮數四,足代耕耘。

沽酷牧羊,協潘生之志;畜雞種黍,應莊叟之言。

披良書,採至賾,歌纂纂,唱烏烏。可以娛神,可以散慮。

斯亦足矣,樂不可支,永保性命,何畏憂責。(注2)

此處雖樂,然思姊備受荼毒,弟不能相助,痛悔交加無極。

天幸平安無事,姊在嶺南,弟在江陵,箋疏略可傳情,文字頗能達意。

願如蓮花,清雅脫俗,淤泥不染;

願若芳菲,持之以恆,日久見榮。

不肖弟大圜拜上

侯勝北讀罷,這蕭大圜文采出衆,難得的是出身高貴,卻淡泊名利。

可惜這亂世,兵連禍結,除非避世山野,否則難免被牽連卷入。即便是身處建康、江陵這樣的一國之都,也免不了災劫。

……

當日晚間,侯安都請了周文育前來相聚。自從南康一戰後,兩人結爲好友,並肩作戰,交情日益深厚。

兇漢可謂是陳霸先麾下首席大將,官拜散騎常侍、智武將軍、晉陵太守,卻還是往日的一副隨便裝束。

這次他帶了兒子周寶安過來,周寶安年長侯勝北三歲,與蕭摩訶同年。一副紈絝模樣,身着華麗之衣,和他老子的打扮是天差地別。

衆人入席,飲酒暢談,話些閒事。

說起之前出兵援助江陵時,杜僧明半途病死,年僅四十六歲,不禁感慨人生無常。

講到徐度率部曲護衛世子陳昌,江陵城陷時,抄小路逃回。(注3)不愧是主公麾下首席謀主,端的是靈活機變,果然好見識,可惜沒把世子一起帶出來。

談到主公現在身居三公的司空一職,徵西大將軍,長城國公,賜班劍二十人。當初起兵之時,只怕做夢也不曾想過能有今日之高位。

只是世子陳昌被擄到北朝,主公膝下唯有這一子,如今身陷敵國,不知幾時才能得重逢。

陳霸先每日外表一如平常。但是跟隨多年之人,都能夠夠覺出他在強行壓抑和迴避想起此事,甚是可憐,卻不能勸說挑明。

再提起主公之侄陳蒨,與侯安都同年,沈敏有識量,有容儀,舉動方雅。主公甚愛之,常稱此兒吾宗之英秀也。

這幾年以來,陳蒨起初接任陳昌的吳興太守,討平宣城劫賊。北伐廣陵擔當前軍,屢立戰功。麾下羽翼逐漸豐滿,可見主公有栽培之意,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話題又轉向外部局勢,江陵僞帝、湘州王琳、郢州蕭淵明、廣州蕭勃等人,各據一方,心懷鬼胎,互相算計。

偌大的一個南朝被割裂支解,而且西面丟了蜀地,北方失去淮南,少了一大片領土。

相對北朝兩國的實力蒸蒸日上,如果本朝不能儘快討平各方,再立江山,未來實在堪憂。

說到這裡,侯安都很是批判了王僧辯一番。

這位老將軍身居高位,政務軍事一手掌握,坐擁大軍鎮守建康,名實相符。於朝中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那一人的晉安王蕭方智也是王僧辯一手扶持,實際也是對他言聽計從。

王僧辯就是過於謹慎,對北朝骨頭太軟。北齊打過來吃了個敗仗,就打算改弦易轍奉立貞陽侯蕭淵明,可把主公給氣得夠嗆。

王僧辯和陳霸先兩人關係雖好,有兒女親家之約。可碰到這種究竟奉誰爲主的國家大事,王僧辯推翻先前約定,而且改立的是北朝扶持的君主,終是不妥云云。

侯勝北聽得津津有味,對當前局勢有所瞭解,大有收穫。

周寶安卻是甚是無聊,只想談些縱馬牽狗,醇酒美人之事。(注4)

他和侯勝北搭話,兩人喜好完全不同,話不投機。

見侯勝北心思都在聽父輩說話上,無心搭理,隨口敷衍。周寶安是惡少脾氣,哪裡忍得住,當席便要發飆,抄起酒樽就扔過去。

侯勝北閃身靈活避開,周寶安不依不饒,還要過來廝打,卻被蕭摩訶輕易制住。

周文育待要痛斥,侯安都連忙打個圓場,說小輩玩鬧而已,值得了什麼。

事情也就過去了。

周文育感嘆自己忙於軍旅征戰,忽略了後代教育,很是說了幾句周寶安,又稱讚侯勝北舉止有度,讓兒子多學着點人家。

酒到這裡也喝不下去了,罷宴各自散去。

周寶安心中暗恨不已,和侯勝北初次見面便結下了仇怨。

……

宴席散去,送客之後,侯安都將侯勝北叫至書房,卻不是他預想的考較課業。

只聽侯安都嚴肅地問道:”小北,今後是打算從文還是從武?“

”從文如何?“

”我侯氏身爲嶺南豪族,並非高門世家。你又聲望不顯,按制三十才能出仕。阿父雖可運作薦舉之事,但以你年紀,也只能在地方從濁官小吏做起。”

自九品中正劃定門閥等第,官分清濁隨之而來。

那些聲望清高,不用處理實際政務,有良好升遷機會,士族子弟所樂爲的職官視爲清官,反之需要具體做事的則是濁官了。

梁武帝稱之“官以人清”,意爲官本無清濁,由於擔任者出身的不同,而有清濁之分。

濁官辛苦,升遷也慢,可不是什麼好出路。

侯安都繼續道:”你也可暫不出仕,精研經史文學。阿父爲你結交文人名士,培養聲望。待年紀漸長有所積累,以高才博學察舉爲秀才,不失爲一條清流入仕之路。”

侯勝北不應,問道:”從武又如何?“

”爲我親兵,明日起入軍營。“

侯勝北毫不猶豫:”孩兒請爲阿父帳下一小卒。“

見他答得如此爽快,侯安都稍感詫異。

文武兩道各有利弊,此前侯安都也是心中矛盾:既想兒子平平安安,無需過刀頭舔血的日子;又深知正值亂世,只有武力纔是安身立命之本。

本想前途由侯勝北自擇,卻不料兒子這兩年雖有紅袖相伴,卻未曾染上脂粉之氣,回答得斬釘截鐵,毫不含糊。

侯勝北心裡則是想道:阿父,正是因爲你把淽姊送到我的身邊。孩兒才知道要守護至親珍愛之人,必須掌握不懼外來相侵的強大力量啊。

……

次日,侯勝北隨父首次踏入軍營。

從這一天起,正式開啓了他今後數十載的戎馬生涯。

-----------------

注1:蕭妙淽和蕭大圜的祖母,蕭綱的生母丁令光諡號穆貴嬪,蕭綱登基後封武穆皇太后,善覺寺是其菩提寺,立有碑文

注2:部分文字摘自蕭大圜傳

注3:江陵陷,(徐度)間行東歸

注4:(周寶安)以貴公子驕蹇遊逸,好狗馬,樂馳騁,靡衣媮食

第18章 清閒樂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章 少年勝北第67章 遇獨孤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1章 少年勝北第91章 潘氏盼也第90章 柳慶問案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93章 返家鄉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19章 赤子心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22章 南朝亂第1章 少年勝北第68章 別伏陀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20章 入洪流第11章 最下攻城第89章 塞上風光第9章 封賞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48章 英雄逝第54章 江心夜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61章 陳頊其人第92章 舊友來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15章 死氣沉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相關設定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4章 蕭妙淽第11章 最下攻城第94章 楊白華第48章 英雄逝第53章 迎世子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74章 北周軍容第48章 英雄逝第47章 故人去第93章 返家鄉第69章 那羅延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章 少年勝北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20章 入洪流第92章 舊友來第41章 天子坦蕩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55章 加冠禮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2章 十問十答第74章 北周軍容第45章 阿父歸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69章 那羅延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55章 加冠禮第94章 楊白華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57章 討南蠻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57章 討南蠻第4章 寶錄初成第72章 周齊交涉相關設定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22章 南朝亂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59章 平東陽後篇
第18章 清閒樂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章 少年勝北第67章 遇獨孤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1章 少年勝北第91章 潘氏盼也第90章 柳慶問案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93章 返家鄉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19章 赤子心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22章 南朝亂第1章 少年勝北第68章 別伏陀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20章 入洪流第11章 最下攻城第89章 塞上風光第9章 封賞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48章 英雄逝第54章 江心夜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61章 陳頊其人第92章 舊友來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15章 死氣沉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相關設定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4章 蕭妙淽第11章 最下攻城第94章 楊白華第48章 英雄逝第53章 迎世子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74章 北周軍容第48章 英雄逝第47章 故人去第93章 返家鄉第69章 那羅延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章 少年勝北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20章 入洪流第92章 舊友來第41章 天子坦蕩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55章 加冠禮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2章 十問十答第74章 北周軍容第45章 阿父歸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69章 那羅延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55章 加冠禮第94章 楊白華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57章 討南蠻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57章 討南蠻第4章 寶錄初成第72章 周齊交涉相關設定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22章 南朝亂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59章 平東陽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