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建奴主動千里送人頭

第115章 建奴主動千里送人頭

第114章

明朝初年,有老朱同志這麼一個狠人在,官場也有腐敗,剝皮充草依舊沒有辦法杜絕吏治腐敗,整體來說,洪武朝還算不錯。

老朱同志是一個苦出身,知道普通百姓的苦難,所以在制定大明國策的時候,確實是體恤民情。就以爲國陣亡的士兵來說,如果軍官陣亡,其嫡長子可以繼承職位,如果兒子年幼,可以發給全額工資一直到成年繼承職位。如果沒有嫡長子,則嫡長孫,次嫡長孫。

如果是士兵陣亡,無人承襲職位,則給三年全額軍餉,隨後減半。如果有子弟承襲士兵位置,則只給喪葬費。

如果病故,無人繼承位置,則給父母、妻子終身半份軍餉。如果士兵陣亡,給予妻子三年全額軍餉,也就是三十六石大米,隨後終身,月給三至六鬥糧食。

可以說,明初的明軍士兵,是不用擔心身後事的問題,他們如果陣亡,朝廷會照顧他們的家人。

可問題是,再好經碰歪和尚,也會念歪了。

大明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就是因爲萬曆朝鮮戰爭。這場戰爭,雖然以大明勝利告終,可是這兩場戰役中,明軍傷亡約三萬人馬(也有資料說是五萬人馬)並且損失大量的物資、錢糧。

萬曆朝在朝鮮戰爭之後,財政已經出現了危機,爲此聰明的大臣節省了撫卹陣亡士兵的標準,按照《經略復國要編》記載,明軍入朝第一階段,即日軍敗出平壤、開城、漢城三京爲止),明軍一共陣亡1241名官兵。

從卹金發放量可見明細:

陣亡將官九員,既都指揮使(正四品武官)二員,每員銀十兩。

千總二員(正六品)每員銀八兩(內楊虎路遠,加銀二兩)

把總二員,(從六品)每員六兩

百總三員(正七品)每員五兩

軍丁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每名銀三兩

戰死士兵的撫卹金是三兩銀子,最高級的指揮也只是十兩銀子,即使以當時的物價來看,這標準算高嗎?

其實真不高,只相當於士兵兩至三個月的軍餉而已,到了崇禎朝這個賞賜標準則更低,孫承宗掛帥,組織明軍恢復四城,驅逐建奴,敘恢復四城功,孫承宗加太傅,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襲,賚銀五十兩、大紅蟒衣一襲。

張鳳翼時任兵部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加太子少保,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襲,賚銀四十兩、大紅飛魚一襲。

許如蘭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加升一級。賚銀二十兩、紵絲一表裡。

吳阿衡、張學周、董羽宸各加一級,京堂推用,賚銀十五兩。

丘禾嘉、劉可訓已經優升,仍各賚銀二十兩、紵絲二表裡。

張春加京卿銜,遇巡撫缺推用,賚銀二十兩。王楫加升二級,賚銀五十兩。周夢尹已升僉事,仍加一級,賚銀十五兩。

屈宜揚候升時加一級,賚銀十兩。祖大壽加少傅,以提督體統行事,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賚銀五十兩、飛魚一襲。

在崇禎朝確實是財政困難,朝廷拿不出錢了,對於正一品的孫承宗賞銀最高才五十兩,實在是拿不出手了,在那個時候,隨便一個官員,一頓飯,或者一場花酒,有可能就是數百兩銀子,甚至幾千兩銀子。

到了普通士兵這裡,基本上能落一斗糧,算是頂頭上司有良心了,沒有辦法,朝廷拿不出錢,可士兵也是人,他們也有家有口,如果戰死了,失去的家中頂樑柱,一家老小有可能也會死。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逃亡,望風而逃,他們心中也有一大把的委屈。

“求求尚將軍!”

“求求尚將軍,開恩!”

“求求尚將軍!”

望着滿地跪着的手足兄弟,尚可義豈能不難受,可問題是,作爲一名真正的軍人,哪怕名義上他們東江軍受程世傑指揮,可接受指揮,與投靠程世傑是兩回事。

尚可義願意跟着黃龍,那是因爲他服黃龍的人品,並不是黃龍給他多大的官當,給他多少利益。

軍人大都是直性子,如果對脾氣,命都可以給你,如果不對脾氣,千金也難以收買。

現在的尚可義非常爲難,眼看着尚可義無動於衷,杜輝起身道:“尚將軍,得罪了!”

尚可義沒有揮刀斬向杜輝,而是放下了手中的陌刀。

……

另外一邊,毛承祿麾下大營也同樣發動了東江軍士兵譁變,事實上,別看毛承祿是毛文龍的養子,他的威望還真不高,譁變的東江軍士兵趁着夜色,將毛承祿從牀上揪出來,用牛皮繩一捆,綁成糉子。

當毛承祿被捆成糉子的時候,他這才知道自己的部曲,想要直接投靠程世傑。

毛承祿氣得破口大罵:“賊恁孃的,老子也想投程大帥!”

在東江軍別說士兵沒有軍餉,就連毛承祿這樣的高級將領其實也沒有軍餉,沒有軍餉就沒有軍餉吧,反正旅順有錢也沒有地方花,關鍵是,他還吃不飽。

作爲東江軍的副總兵,他一年之中要時常餓肚子,這誰他孃的能夠受得了。

“對不住了,毛大將軍,兄弟借你的頭用一用!”

毛文龍曾經的家丁兵統領,現皮島參將,女真族胡二奇,揮刀斬毛承祿。

在胡二奇本姓納喇氏,屬於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輝發王姓,他本輝發部最後一任首領拜音達裡的四兒子,他身爲女真人,卻對建奴有着毀家滅族之仇。

早在天啓元年,毛文龍率領一百九十七名勇士,奇襲東江堡,正式打響攻擊建奴第一槍,胡二奇,既扈爾奇就率領輝發部兩千餘人投靠毛文龍,東江軍可以在建奴後方屢次奇襲建奴,皆全身而退,就是因爲他的功勞。

毛承祿的腦袋掉在了地上,直到死,毛承祿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也就是所謂的死不瞑目。

項作臨部譁變。

樊化龍部變化。

張大祿動作快,他率領譁變。

李惟鸞部譁變,

何永盛、杜進財部譁變。

……

在東江軍八大將軍兩萬六千餘士兵集體譁變的時候,程世傑的寧海軍總兵府前線指揮部,已經前移到了復州城。

復州城坐落在今遼南瓦房店市西北復州鎮,由於復州衛城是一座以青石壘成的城池,建建奴雖然兩次破壞,卻沒有毀掉復州衛城,雖然城牆被扒掉一部分,可是依舊有一丈六七尺的高度,城牆地基完好。

修建起來,倒也非常方便。

僅僅半個月,復州衛城已經修到了三丈高,大量城內的房屋,也修茸一新。

就在這個時候,程世傑接到了孫元化的信,信上洋洋灑灑寫了七八百字,前面全部都是沒有營養的屁話,最後兩句纔是重點。

孫元化準備來巡視遼南。

程世傑望着孫元化的信,望着身邊的宋獻策,以及經陳國棟舉薦的林續宗,林續宗原本是萊陽張氏的西席先生,在陳國棟帶領寧海軍士兵包圍萊陽張氏老宅的時候,主動投靠了新東家。

程世傑經過調查,知道了林續宗其實是一個擅長阿諛奉承的人,也擅長察言觀色,人品不堪,但是程世傑沒有選擇,只能先用着,以後再說。

“宋先生,你看看這個!”

宋獻策接過信,認真的閱讀起來。

等宋獻策看完信,又交給了林續宗。

現在程世傑身邊用了林續宗、馬士林以宋獻策等人,宋獻策倒是沒有表現出來不滿,也沒有與林續宗、馬士林等人發動明爭暗鬥。

這讓程世傑有些奇怪。

“宋先生,以爲如何?”

宋獻策苦笑:“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本帥想來也是!”

程世傑淡淡的道:“伯起(林續宗的字!”

“學生在!”

“麻煩伱,替本帥給孫撫臺大人寫封回信!”

“不知大帥的意思……”

“就說遼南有建奴的遊騎出沒,本帥沒有能力保證孫撫臺大人的安全,等本帥將遼南建奴肅清,才邀請他前來遼南!”

宋獻策笑道:“主公,這個理由是不是……”

“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認!”

程世傑將孫元化的信,扔在面前的火盆中,隨着火焰點燃,這封信變得了灰燼。

程世傑望着宋獻策道:“今年的天氣也實在反常,已經進入二月,按照天氣也該轉暖了,怎麼還越來越冷!”

宋獻策:“倒春寒而已,影響不了春耕!”

“不,跟着本帥來到復州海州的百姓越來越多,本帥擔心他們,還有咱們寧海軍的兄弟們,一定盡力保證有充足的糧草和衣物供應。”

宋獻策笑道:“此事應該不難,就算大雪封山,咱們這半月在復州、海州以及諸鎮,儲備了,四萬五千餘石糧食,倒春寒一般也就幾天了不起十幾天時間,影響有限!”

“有備無患,多準備點物資是好事,就算運來用不完,咱們運回來,又能消耗多少?”

程世傑道:“沈明遇,你們左都司要加派斥候,本帥感覺有些不太對勁,建奴的反應有些反常!”

“大帥放心,左都司已經派出八百餘名斥候,包括現如今趙文才的騎兵,都在北面!”

“這樣最好!”

程世傑返回自己的馬車房車裡,看了看溫度計,只見上面顯示,氣溫零下十七度,現在還是下午兩點,一天之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果按這個情況,夜裡溫度恐怕要超過零下二十八九度,甚至有可能會低到零下三十度。

將馬車房車車的煤炭火爐風門調開最大,程世傑用小煤爐燒着熱水,拿起馬車上的電臺道:“我是洞洞幺,收到請講!”

“洞洞兩收到!”

“洞洞叄收到!”

“洞洞肆收到!”

“洞洞伍收到!”

“洞洞陸收到!”

“洞洞拐收到!”

……

程世傑道:“現在洞洞幺命令,因天氣寒冷,各部加工戒備,各外哨執勤時間減半,各部炊事兵準備好薑湯和熱水,藥物,做好防寒抗凍準備!”

“收到,重複……”

就在程世傑準備放在電臺對講機的時候,突然傳來緊急的聲音:“洞洞幺,洞洞六彙報,緊急情況下,我部發現大股東江軍士兵異常調動,看他們的行進方向,應該是復州城,請求是否阻擊!”

“暫時不用,去問問他們的來意!”

“是!”

時間不長,程世傑接到了彙報,原來東江軍尚可義部向程世傑投誠,請程世傑接受整編。

程世傑鬆了口氣,這事程世傑肯定是不會同意的,畢竟,他們是東江軍,是黃龍黃帥的部下,他不能趁人之危。

可問題是,這些東江軍士兵執意向投靠程世傑。

程世傑讓這些投靠他的東江軍士兵,稍安勿躁,並且命令寧海軍士兵好熱飯熱水,好好招待東江軍的兄弟們。

同時,程世傑趕緊讓人通知黃龍,希望黃龍儘管處理好東江軍的內部事務,最好不要引起兩軍的誤會,程世傑招兵,也只會在新來的移民青壯中挑選……

……

耽羅島,大靜縣,縣城。

在遼南此時還是千里冰封,寒氣猶如刀鋒一般無情地切割着天地萬物,天地一片蒼茫,彷彿看不到一絲生機。可是遠在一千五百餘里之南的耽羅島卻一片翠綠,氣候溫暖。

大靜縣位於後世濟州島的摩瑟浦中央市場的北部,大靜縣歷史檔案館(現代建築)的南部,說是一座縣城,事實上只是一座面積稍大一點的宅子。

別說喬家大院或王家大院這樣的民間豪宅,甚至這座縣城還不如謝宗澤家族的謝氏老宅佔地面積大,謝氏老宅還擁有一百多畝的佔地面積,但是這個大靜縣城才八十九畝。

此時的耽羅島的海面上,出現一支艦隊,這支艦隊就是黃龍率領的東江軍水師,儘管東江軍水師投降孫元化一百多艘,剩下的部隊,僅僅只有七八十艘老舊破炮艦,當然加上了程世傑支援的寧海軍水師,勉強突破了一百艘。

在東江軍水師身後,則跟着二十多艘小矮子的倭寇戰艦,也可以說是小漁船。位於黃龍的旗艦上,一名赤着雙腳,腰間佩着兩把長刀的日本武士,挺起胸膛。

只是他的身材勉強只有一米六出頭,就算踮起腳尖,也比黃龍這個至少一米七五的大漢矮半頭,比起身高超過一米八的尚可喜,那就更低了。

這支倭寇其實是德川幕府內戰敗退下來的武士。

第二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秀忠,因爲紫衣事件與春日局事件,使後水尾天皇大爲不滿,憤而退位。在德川秀忠的扶持下,德川秀忠的外孫女繼位爲明正天皇,而明正天皇對德川幕府言聽計從。德川幕府實際上掌握着國家的統治大權。毫不誇張地說,德川幕府的權勢達到了極限。

德川秀忠在崇禎四年陽曆三月十五驟然離世,德川家族內部展開了嗣位之爭,德川秀忠的次子德川家光因爲長兄長鬆丸早夭嗣位,而不服他的三子德川忠長被德川家光圈禁起來,德川忠長的親信武士和大名,則是流放或殺戮。

出身於上野國的上衫重信,效力德川忠長,結果他被迫流放,上衫重信準備效仿前輩充當倭寇洗劫大明,結果心急之下,不小心洗劫了鄭芝龍的信旗船。

鄭芝龍成了南洋最大的海王,向所有過往南洋或日本方向的商船收保護費,一艘船按照貨物價值收幾十、幾百,甚至幾千上萬兩銀子的保護費。鄭氏收了保護費,就會給這艘一面鄭芝龍的龍虎旗,所有海盜不準劫掠這種帶着龍虎旗的商船。

可是,上衫重信不是職業海盜,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第一次出手,成功劫持了五艘商貨,大發一筆橫財。這事被江南豪商告到了鄭芝龍那裡。鄭芝龍也非常生氣,打狗還要看主人,明明知道自己保的船,還敢搶,真不給自己面子。

一番調查,很快就查到了是上衫重信乾的,鄭芝龍的兄弟鄭芝虎親自出馬,帶着六十多艘烏尾船襲擊上衫重信盤踞的海盜,德川家光也趁機收拾上野國的上衫家族,擁有一千兩百多名武士,大小也算是日本一方大名的上衫重信,在德川幕府和鄭芝龍聯手打擊之下,一千兩百餘名手底,八百多人被扔在海里餵了鯊魚。

也幸虧上衫重信命大,他逃了出來,南洋不敢呆,日本沿海不敢留,只要向大明遼東方向準備重操舊業。

結果,上衫重信出門沒看黃曆,又碰上了黃龍準備藉着倭寇的名義洗劫耽羅島。

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上衫重信被尚可喜麾下的東江軍水師生擒活捉了。

這對黃龍來說,簡直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他需要倭寇的名義,原本準備以東江軍士兵假扮倭寇,可沒曾想真正的倭寇來了。

黃龍表明了身份,上衫重信立即就跪了下來。

現在的小矮子還不是後世的小矮子,沒有他們對大明還是存在着天然的畏懼,畢竟萬曆朝鮮戰爭,大明一巴掌下去,把剛剛有野心的小日子打回了原形,德川幕府甚至開始了閉關鎖國。

“黃帥,請您放心,只要將的艦隊可以護送我們登陸,不必再投入後續部隊,光憑我麾下這二百名悍勇的武士便足以將他們斬盡殺絕!”

上衫重信被鄭芝龍一頓胖揍,終於明白過來,他自己混不下去,必須抱一條粗大腿,而東江軍總兵官黃龍,在上衫重信的眼中,已經是他可以接觸到了最大人物。

爲此,上衫重信決定一定要好好表現,爭取在新主子面前露一把臉。

尚可喜冷笑道:“上衫君藝高人膽大,麾下武士也過身經百戰,戰力強悍,還是不要輕敵。”

上衫重信傲然一笑:“尚將軍,這不是輕敵,這是自信!”

作爲上衫家族的嫡子,上衫重信的明話說得非常順溜,只是偶爾帶着江南的吳儂軟語口單。

上衫重信非常清楚,在很多混不下去的日本武士都投靠了鄭芝龍,他們隨着鄭芝龍南征北戰,也混得風聲水起。甚至摩薩潘的武士宮本,在鄭芝龍麾下享受萬石俸祿,地位堪比日本藩國的國主。

隨着東江軍水師艦隊靠近耽羅島的大靜港口,二話沒有,直接亮起大炮。

“轟轟轟轟轟轟……”

雖然說東江軍的水師船老炮舊,而且都是小炮居多,但是問題是,事情就害怕對比,與小日子相比,東江軍水師的艦隊轟擊,簡直就是雷霆萬鈞,天崩地裂。

誰讓他們沒有什麼見識呢,歐羅巴淘汰的火繩槍,賣給大明,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居然被小日子稱爲“國崩”(不是作者君杜撰啊)。

東江軍水師上百門六磅炮同時噴出大團火焰,黑壓壓的硝煙颶風似的四下擴散,海面跟颳起了黑色風暴似的,圓滾滾的鉛球從炮膛內高速飛出,匯成一陣灼熱的冰雹狠狠砸向大靜縣港口要塞。

實心的炮彈炸起大團大團火光,直崩得石屑亂飛,殺傷力如何姑且不提,光是那場面就夠嚇人了。

握緊兵器準備肉搏的小日子武士氣大振,揮舞着武士刀放聲狂呼,日本武士那張精瘦精瘦的臉扭典起來發出陣陣狂笑。

“殺給給……”

小日子武士衝向港口,衝向碼頭,一番砍殺,十幾名耽羅守軍被亂刀砍死,當守軍發現是倭寇進攻的時候,朝鮮守軍調頭就跑。

如果不是打着赤腳的小日子武士被地上的石子或破爛的甲葉片、兵刃扎傷了腳,上衫重信麾下兩百餘人就可以以零傷亡的方式佔領大靜縣。

只不過守軍雖然跑了,大靜縣城的百姓卻跑不掉,小日子武士非常殘忍,明明可以一刀砍死對方,非要用十幾刀,甚至幾百刀。

崇禎五年二月十二日,倭寇進攻大靜縣,經過一番“激烈”的交戰,大靜縣被屠戮一空,接着就是旌義縣,濟州牧率領倖存的三百二十一人逃到了朝鮮半島,到處宣揚數千倭寇襲擊濟州島,濟州島淪陷……

此時的朝鮮可不像後世的緊抱美國爸爸大腿的韓棒,不過一點倒是非常相似,凡事解決不了,就高喊:“爸爸救我……”

朝鮮國王李倧接着這個戰報,也只能向大明朝廷求援,當然,黃龍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伸手抓了一把泥土,感嘆道:“真是天賜沃土,早知道這麼簡單拿下來耽羅島,咱們也不至於餓死那麼多人!”

尚可喜則是望着上衫重信麾下的那些小日子武士,臉上帶着濃濃的擔憂之色:“黃帥,這些小日子,可真殘忍,他們連孕婦都放過……”

黃龍擺擺手笑道:“狗要是不聽話,一棍打死,殺了吃肉。”

黃龍望着尚可喜道:“你麾下有一千兩百人,對付不了這兩百個小矮子?如果你對付不了,告訴本帥,本帥換人!”

廣鹿島參將尚可喜大喜道:“黃帥的意思是……”

“本帥的意思是,從今天以後,你就是咱們東江軍耽羅島參將,耽羅島現有一百多萬畝田,還有那些草場,也可以養馬,這裡天氣溫暖,遷徙過來十來萬人,也不成問題!”

尚可喜笑道:“黃帥放心,末將一定替黃帥守好耽羅島!”

“你不是替本帥守好耽羅島,而是替咱們東江軍兄弟守好這座島,這是咱們東江軍兄弟的活路,也是後路!”

黃龍的心情相當美妙,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耽羅島會這麼容易拿到手裡,也沒有想到這裡的環境會如此之好,簡直就是江南。

黃龍想到這裡:“元吉,現在已經是二月上旬,距離春耕可沒多少日子了,要快,兄弟們的家眷接過來……”

不等黃龍說完,遠處一名東江軍傳令兵飛快跑過來。

“黃帥,黃帥……”

“何事如此驚慌!”

“遼南,遼南……出事了!”

……

廣寧衛城,廣寧城內建有鎮東堂,是遼東巡撫,遼東太監、遼東總兵官議事辦公的“會府”。爲遼東地區最高軍政機關。

自天啓元年瀋陽失陷以後,接着建奴大軍兵逼廣寧,大明就主動放棄了廣寧,將遼東的軍政最高機關,移至錦州。

作爲正白旗的旗主,多鐸率領麾下一萬兩千步騎,火速南下,準備替他的十二哥找回丟掉的面子,失去的場子。

可問題是,多鐸的計劃雖然很快,可變化實在太大。

他故意等到一月底出兵,那個時候,天氣轉暖,冰雪融化,全軍戰馬和牛羊,都可以自己尋找草吃,到達廣寧以後,就可以利用廣寧的物資,對麾下進行補充。

可是來到廣寧之後,這才發現,他被他的十二哥阿濟格坑了,在上一次阿濟格兵敗金石山,阿濟格一路逃亡到廣寧,麾下戰馬一路跑廢了將近兩千匹,這可讓阿濟格心疼死了。

廣寧城的守備梅勒章京(既副將的意思),當時漢奸鮑承先在大淩河之戰中,設計招降了翟家堡,又向皇太極舉薦了大漢奸寧完我,並且提出諫言:“針對啓心郎(既翻譯,當然這裡泛指投降後金的明朝官員,文官居多)考察他們的進言,有的人是真心爲了國家,有的人巧言令色,應該以這個爲準決定他們的去留!”

皇太極就將當時的鮑承先的兒子鮑敬,封爲廣寧城的梅勒章京。阿濟格就放縱當時的敗兵,洗劫了剛剛捂在手裡還沒有熱呼的廣寧城,將當時廣寧城內的兩千六百餘匹戰馬,搶走兩千四百餘匹,還把廣寧城的糧食搶走一部分。

等多鐸到來廣寧城的時候,發現整個廣寧城,僅僅一千八百餘名漢軍士兵,加上他們的家眷,不過四千餘人,可城中的糧食,僅僅四百餘石,牛羊加在一起不足一千隻頭。

這些牛羊和糧食,還不夠多鐸麾下一萬兩千人馬塞牙縫的。

“主子見諒,實在是不湊巧!”

不等鮑敬解釋完畢,多鐸一腳踢在鮑敬的胸口:“本貝勒要糧,要馬,要羊,要肉,怎麼弄,那是你的事,如果弄不來,本貝勒就把你給烹了!”

鮑敬大驚失色。

可無論他如何求饒,多鐸纔不會管他。

鮑敬爲了自己的小命,只好大索廣寧全城,將所有部曲家中的存糧以及城中商號的糧食,依舊不能滿足多鐸的胃中。

在這個時候,鮑敬把目光落在了自己的侍妾身上,這個侍妾,都是在崇禎二年建奴攻破龍口關,大搶永平府和順天府、遵化府,劫持了十數萬百姓,其中部分都是婦女。

鮑承先倒是想給鮑敬說一門女真貴女的媳婦,可問題是,建奴也是鄙視鏈,在建奴女人的眼中,漢家男子太弱,不足以作爲依靠。

爲了傳遞香火,鮑承先只要託當時的負責押送的建奴將領,從建奴手中購買了兩名出身官宦之家,模樣周正的女子爲侍妾。

其中這侍妾是前遵化巡撫王元雅的女兒,在遵化城破的時候,王元雅自縊殉國,本來王氏也自縊了,只是她沒有經驗,將白綾的重心掛住了自己的下巴,當時只是閉過氣。等再次醒來,她已經是建奴的俘虜。

因爲長得漂亮,被當時建奴正白旗悍將英俄爾岱看上,她身上被打上英俄爾岱的烙印,倒是沒有受多大委屈。被鮑承先從英俄爾岱買來,她就認命了,當了鮑承先的兒媳婦。

王氏被鮑敬親自送到了多鐸手中,看着王氏水潤的肌膚,多鐸非常滿意。

第二天,多鐸召見鮑敬,並且邀請鮑敬吃烤肉。

但是,沒有人同情他,周圍的建奴將領都鬨然大笑。

在廣寧城吃飽喝足之後,多鐸可沒有忘記自己南下的真正目的,他帶着自己的正白旗精銳,繼續南下。

然而,多鐸所部抵達大古城的時候,天上居然颳起了白毛風。

作爲建奴人,沒有人不知道白毛風的厲害。

在後世,從氣象學上來說,稱“吹雪”或“雪暴”。出現白毛風時,草原積雪,大風又把地面的雪和雲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地面和天空一片白茫茫,能見度極壞,對畜牧業、交通運輸影響嚴重。

現在的這種天氣,對於多鐸來說,非常尷尬。他的尷尬之處就是,他們已經到了海州衛境內,距離海州衛城不足四十公里,也就是八十里路。

如果是平時,半天時間,騎兵就可以抵達,如果不惜馬力,一個時辰也可以趕到,可問題是,現在他們連路都看不清,根本就沒有辦法行軍。

如果想退回廣寧,倒是可以,可問題是他們如果撤退,將會迎接西北刮來的白毛風,不僅行走困難,而且距離廣寧城還有二百多裡。

“主子,不能再走了!”

正白旗的悍將那哈木魯的臉上都被風颳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他深吸一口氣,緩了半天,這才艱難的說道:“必須避風,咱們的人不怕冷,可那些奴才受不了,現在已經凍死了好幾十人……”

當然,建奴雖然耐寒些,也不是鐵打的,他們只是拿麾下的奴才當藉口。

那哈木魯引起了衆正白旗將領的一致贊同,多鐸雖然打仗兇悍,而且喜歡吃人肉,可問題是,他畢竟不是神,也是血肉之軀。

別說其他部曲,就連他自己也受不了。

“找個避風的地方,紮營!”

“謝主子!”

“主子英明!”

多鐸和他的麾下開始紮營。

與此同時,位於海州衛城的胡二奇,這貨在斬殺了毛承祿,控制住了毛承祿麾下四千餘東江軍將士,以及兩千民夫。第一時間向程世傑表現忠誠。

雖然程世傑並沒有同意東江軍各部的投靠,但是他卻知道,程世傑肯定會讓黃龍主動讓他接收這支軍隊,到時候,他就可以成爲程世傑麾下的大將。就算不給一個都司的官職,那也至少是一個千總。

關鍵是,寧海軍的千總雖然只掌握着一千五百餘人馬,只有六品,可是收入卻比正三品的參將高多了。

有賞賜的宅子,有田地,還有銀子,關鍵是,從此以後不用再爲吃飯發愁了,他投靠東江軍十一年,歷任四任東江軍總兵,卻從來沒有吃過飽飯……

身爲海西女真出身胡二奇不怕凍習慣了,穿着寧海軍配發的棉衣、棉襖和棉褲,他們這樣級別的將領還有羊皮靴子,最好的是他們有手套,再也不用把手放進褲襠取暖了。

“主子,主子!”

一名輝發部的女真漢子,也是胡二奇的心腹道:“主子,奴才在前面發現了建奴!”

胡二奇不敢大意,急忙向程世傑彙報。

程世傑同樣也不敢大意,下令寧海軍和東江軍,三萬餘人馬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可問題是,程世傑等着建奴主動進攻。

一天,建奴沒有來。

兩天,建奴還沒有來。

三天,建奴依舊沒有來,但是白毛風已經過去了。

寧海軍的斥候和偵察兵,全部出動,搜索建奴的蹤跡,很快找到了建奴,但是,卻是一具具被凍成了冰雕的屍體。

PS:今天是上架後的第一個推薦日,算是加更吧,兩更一萬八,希望大家喜歡!下面一章,可能需要到晚上了,畢竟,老程年齡大了,力不從心了。

(本章完)

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課第395章 程世傑想通了第121章 遼南特色振海商業城第110章 我讓你哭着喊着叫爸爸第405章 老百姓不認他了第227章 請接受我們體面的投降第202章 纏足罰得傾家蕩產第233章 過河拆橋的英國佬第13章 第一個效忠的屬下第419章 一刀切絕對是不行的第165章 說他們勇敢還是愚蠢第339章 車臣汗部真輸不起第466章 實力決定地位第57章 萊陽張氏構陷屠民第429章 中庸之道就是雙贏第406章 天下大赦想多了第115章 建奴主動千里送人頭第49章 一天打三頓少一頓不行第168章 鰲拜出馬急轉而下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這麼遠第33章 大獲全勝收穫頗豐第4章 眼淚纔是最關鍵的第121章 遼南特色振海商業城第465章 極端社會問題第220章 輪到鄭芝龍頭疼了第52章 實戰練兵以戰代練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課第166章 火力至上地毯式轟炸第324章 納投名狀是自己人第179章 明軍滿餉不可力敵第453章 大明艦隊抵達歐洲第321章 權利面前蒼生算個屁第481章 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第26章 贏得軍心其實不難第133章 有實力就掀桌子砸鍋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進攻第156章 孫承宗老夫可拒絕嗎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95章 程世傑到底想幹什麼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第190章 寡婦集中營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136章 沒有最黑只有更黑第469章 世界性轟動效果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第28章 釣魚執法願者上鉤第6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60章 程世傑被搶了頭條第471章 威尼斯變故急轉而下第65章 提高弩機生產速度第398章 他們的時代結束了第419章 一刀切絕對是不行的第368章 封程世傑爲遼王第407章 給崇禎戴了綠帽子第262章 爲了女兒老子拼了第465章 極端社會問題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136章 沒有最黑只有更黑第377章 忠臣比貪官還要可惡第182章 收復遼陽皇太極認輸第66章 魔改版迅雷銃第23章 做十套試題不玩遊戲第8章 歸德府永城宋康年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244章 偷襲巴達維亞炮臺第460章 大明的二愣子官員第360章 程世傑被搶了頭條第183章 戰後擴軍重建遼南第166章 火力至上地毯式轟炸第274章 憑本事搶人違反沒有規矩第218章 沒有路如何發展經濟第415章 解決製造問題的人第454章 提前到來的金融危機第238章 認錯得認真捱打要立正第116章 運氣也是一種實力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343章 非常可惜大帥不允許第17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186章 簡在帝心馬車奏對第262章 爲了女兒老子拼了第14章 登州衛右千戶副千戶第475章 堅持大明國策不動搖第35章 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第413章 養民如羊還是如狼第209章 大海只能有一個海王第83章 自己心裡沒點數嗎第256章 宋獻策遼東大興第61章 吃飯不積極腦子有問題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222章 點火上菜烤倭豬第251章 鄭芝龍投降呂宋整編第1章 歡迎收藏第29章 一旦破城雞犬不留第9章 撫軍參將耿仲明第203章 和諧相處合作共贏第22章 想去京城看升國旗第438章 天上不會掉餡餅第59章 寧海軍的唯一短板
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課第395章 程世傑想通了第121章 遼南特色振海商業城第110章 我讓你哭着喊着叫爸爸第405章 老百姓不認他了第227章 請接受我們體面的投降第202章 纏足罰得傾家蕩產第233章 過河拆橋的英國佬第13章 第一個效忠的屬下第419章 一刀切絕對是不行的第165章 說他們勇敢還是愚蠢第339章 車臣汗部真輸不起第466章 實力決定地位第57章 萊陽張氏構陷屠民第429章 中庸之道就是雙贏第406章 天下大赦想多了第115章 建奴主動千里送人頭第49章 一天打三頓少一頓不行第168章 鰲拜出馬急轉而下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這麼遠第33章 大獲全勝收穫頗豐第4章 眼淚纔是最關鍵的第121章 遼南特色振海商業城第465章 極端社會問題第220章 輪到鄭芝龍頭疼了第52章 實戰練兵以戰代練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課第166章 火力至上地毯式轟炸第324章 納投名狀是自己人第179章 明軍滿餉不可力敵第453章 大明艦隊抵達歐洲第321章 權利面前蒼生算個屁第481章 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第26章 贏得軍心其實不難第133章 有實力就掀桌子砸鍋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進攻第156章 孫承宗老夫可拒絕嗎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95章 程世傑到底想幹什麼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第190章 寡婦集中營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136章 沒有最黑只有更黑第469章 世界性轟動效果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第28章 釣魚執法願者上鉤第6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60章 程世傑被搶了頭條第471章 威尼斯變故急轉而下第65章 提高弩機生產速度第398章 他們的時代結束了第419章 一刀切絕對是不行的第368章 封程世傑爲遼王第407章 給崇禎戴了綠帽子第262章 爲了女兒老子拼了第465章 極端社會問題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136章 沒有最黑只有更黑第377章 忠臣比貪官還要可惡第182章 收復遼陽皇太極認輸第66章 魔改版迅雷銃第23章 做十套試題不玩遊戲第8章 歸德府永城宋康年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244章 偷襲巴達維亞炮臺第460章 大明的二愣子官員第360章 程世傑被搶了頭條第183章 戰後擴軍重建遼南第166章 火力至上地毯式轟炸第274章 憑本事搶人違反沒有規矩第218章 沒有路如何發展經濟第415章 解決製造問題的人第454章 提前到來的金融危機第238章 認錯得認真捱打要立正第116章 運氣也是一種實力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343章 非常可惜大帥不允許第17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186章 簡在帝心馬車奏對第262章 爲了女兒老子拼了第14章 登州衛右千戶副千戶第475章 堅持大明國策不動搖第35章 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第413章 養民如羊還是如狼第209章 大海只能有一個海王第83章 自己心裡沒點數嗎第256章 宋獻策遼東大興第61章 吃飯不積極腦子有問題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222章 點火上菜烤倭豬第251章 鄭芝龍投降呂宋整編第1章 歡迎收藏第29章 一旦破城雞犬不留第9章 撫軍參將耿仲明第203章 和諧相處合作共贏第22章 想去京城看升國旗第438章 天上不會掉餡餅第59章 寧海軍的唯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