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

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

第127章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弱勢羣體。因爲窮,即使發明出了新型的犁,耙等農具,既沒有錢來更換,也沒有能力去更換。即使大家都知道棉花可以禦寒,大家都知道上好的棉布賣得比絲綢更貴。

可問題是,沒有錢,就沒有成本去投資,種植經濟作物可不像普通糧食,麥子、大豆和高梁等農作物,經過幾千年的重植,像棉花、亞麻都植面積都不大,耕—耙—耱爲體系的精耕細作技術越來越成熟,整個明清兩朝六百多年,卻農具和農業幾乎沒有什麼發展。

就像紅薯就明朝萬曆八年(1580年),陳益從呂宋西班牙人手中得到的秧苗,隨後傳入大明,然而,五十多年半個世紀都過去了,紅薯在山東只是零星的種植,不是農民保守,也不是他們懶惰不願意種。

而是沉重的苛捐雜稅,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任何一個閃失,就會讓他們家破人亡。除非是親眼看到了紅薯的高產,看到了玉米的高產,用別人的經驗來學習,用別人的經驗學習,自然是學習速度慢。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是因爲農民已經沒有地了,想種也沒有辦法種植。而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自然不願意種植這種高產農作物,因爲這樣會毀掉居高不下的糧食市場。如果沒有大量的饑民,糧食怎麼才能賣到高價?

對於普通農民來說,豐收其實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因爲豐年之年糧食有可能賣不出去,也賣不上價格。

任何事物的發展,其實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就像後世,從包產到戶到現如今,私人承包大量的農田,已經形成全面趨勢。因爲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寡頭和資本壟斷地產,糧價就會像火箭一樣上升。

雖然沒有包產到戶,但是眼下的軍戶們工作熱情也非常高,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明朝的地主的地租最少的也有百分之四五十,多者甚至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使得明朝的農民根本不可能有持續的積累,因此也就不可能致富,明朝的貧富差距也就越來越大。

程世傑規定了,寧海軍的屯田軍戶,除了勞改犯只能獲得口糧以外,沒有任何報酬,可是普通軍戶或者是流民改編的軍戶,每畝軍田只收三鬥,這個稅率差不多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左右,哪怕是最有良心的地主,也要比寧海軍的地租高出一倍多。

遼南的地稅不僅僅比地主的地稅要低得多,也比朝廷的稅要低得多,因爲農民除了交稅,還要服徭役,可遼南卻沒有一點徭役,任何工程施工,都是有報酬的工作。

現在的寧海軍屯田軍戶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們被分發了一畝或三畝地的宅基地,一般而言,哪怕是一家有九口人,其實佔半畝地三百平方房子足夠一家人居住了,分發宅基地多的原因,就是爲了讓遼南軍戶們在這些地方種植蔬菜。

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新建成的房屋前後,都是黃瓜、豆角、冬瓜、南瓜、蘿蔔、白菜、茄子、西葫蘆等等蔬菜。

程世傑最終也不會把遼南的土地平分給普通百姓,而是準備以軍功、戰功、改革、創新、技術發明、技術轉易,大功等方式,把田地賞賜出去,形成一座一座農場。把大量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爲工業革命提供充足的人力。

一個農民種植六十畝地,一年到頭辛苦忙碌,僅僅勉強餬口,可一名工人,在包吃包住的工廠裡,幹上一年,至少可以賺十兩銀子,這就是差距。一個農民要想收入十兩以上的銀子,不僅需要地,也需要大量的牲口,可以生產糞便,爲土地提供充足的肥料。

可眼下,遼南的百姓哪有資本去養馬,養牛?

傅宗龍、孫元化跟着程世傑去了金州的養馬場,在馬場裡,現在目前只有四百多匹種馬,雖然說,種馬的數量要少,每一匹都高大健壯,骨幹精堅,精神抖擻。

這些戰馬有的是程世傑在山東繳獲的,有的則是在遼南建奴手中繳獲的,也有從建奴手中購買的。

現如今的胡二奇,在經過海州東江軍兵變,率領麾下四千餘人馬投靠程世傑,程世傑對於這個海西建奴,給予了有限的信任。他任命爲海州望臺鎮守備,這個望臺鎮是海州前凸部,在望臺鎮右側是新河鎮、左則爲三崗鎮,正南方則是前臺鎮。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個望着鎮就像《亮劍》裡面楚雲飛的大孤鎮,被三面包圍着,就算胡二奇再次叛變,對於遼南的整體防禦,影響不大。

程世傑讓胡二奇在望臺鎮與建奴進行互市,建奴手中的牛、羊、馬匹甚至人口,都可以在望臺鎮交易,這個養馬場裡一百四十餘匹優良種馬,都是胡二奇從建奴手中用極爲低廉的價格換回來的。

現在幾乎很多建奴部落都知道遼南寧海軍麾下有一個胡守備膽大包天,只有給錢到位,從精鹽、糧食、布帛、茶葉,甚至兵刃,他都敢賣。

只不過胡二奇特別貪婪,哪怕在山東登州賣到一兩二錢銀子每石的糧食,他卻賣到每石糧食五兩八錢銀子,江南到金州的到岸大米,每石八錢銀子,可是他居然直接翻十倍,敢賣到八兩銀子每石,愛買不買。

與普通的糧食相比,大米無疑更受建奴貴族喜歡。可是八兩銀子的價格,已經是一匹小馬朐或者一頭小牛的價格了。

胡二奇這個守備的能量似乎非常強大,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大米,還可以獲得清純的烈酒,讓美女們瘋狂的水晶,

當然,胡二奇的走私渠道和走私行爲,這是程世傑默許的,目的就是爲了迷惑建奴,讓建奴認爲,寧海軍其實和關寧軍沒有什麼區別,可收買,可以拉攏,也可以分化。

同時也是爲了增加寧海軍的騎兵力量,一個國家如果有百萬強大的步兵,那麼可能沒有人敢欺負他,一個國家如果有五十萬騎兵,那絕對可以橫掃四海八荒。

這段時間這些戰馬過得不錯,每天呆在馬棚裡就有吃不完的草料,還有專人爲它們薰蚊,清理馬糞,每隔幾天還能吃上一頓精料,伙食之好,連軍營裡那些苦逼的士兵見了也要咽口水。

這些種馬可是程世傑的寶貝,當然得好好伺候着。

傅宗龍直誇程世傑把馬養得好,程世傑只是笑笑,不說話。

其實明朝並不缺養馬的經驗,自開國以來,河南、山東一直是重要的養馬基地之一,馬戶每年都要向軍隊提供數量龐大的馬匹,如果馬匹的質量不過關,那是要罰錢的。

這條馬政確保了明軍的戰馬供應,使得明軍在兩百多年來一直都能維持一支強大的騎兵,可也把山東和河南老百姓給坑苦了,爲了完成養馬任務,不得不傾其所有,爲此傾家蕩產者不在少數。

如今民生凋零,連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馬政自然也就難以爲繼,不過,大量養馬人還在,程世傑只是隨意招攬了一些,就這四幾百匹戰馬伺候得妥妥當當了。

看完了馬場、養豬場、以及漫山遍野的羊羣,遼南的羊,其實大部分都是圈養的,並不是散養,將苜蓿草割下來,送到羊圈裡餵羊。等玉米收穫之後,也可以把大豆秸稈、玉米秸稈作爲青儲飼料,用來養牛、養馬或者餵養。

金州能夠看的地方其實不多,像鋼鐵廠、軍械局的工作、槍炮局的工廠,是萬萬不可能給傅宗龍他們看的,不是程世傑藏私,如果讓傅宗龍知道,遼南只需要一個月可以輕鬆生產五千支火銃管,他肯定會發瘋。

更何況程世傑已經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和裝備,本身就是一件犯忌的事情,腦子進水了,纔會還帶他去看?

不怕被他扣一頂大帽子啊?

傅宗龍最關心的問題,其實還是寧海軍的戰鬥力問題,作爲總督薊門、遼東、保定軍務的他非常清楚,現在大明能夠打仗的軍隊並不多,而其中挑大樑的反而是寧海軍這個後起之秀。

“程經略,咱們走軍營看看!”

“是!”

寧海軍的戰略防禦中心在海州和復州東北部,至於金州,本來就寧海軍的軍部和一個守備局,爲了應對傅宗龍一行人,這才臨時抽調了水師、騎兵以及步兵六千人馬,過來參加受封儀式。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寧海軍的臨時軍營,傅宗龍看着這座寧海軍大營柵欄高聳連綿,鹿砦厚實,壕溝挖得又深又寬,諸般佈置一絲不苟,如同湯池鐵堡,想啃下這麼一座大營,可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大營旁邊是一座戒備更加森嚴的營寨,五步一哨十步一崗,所有柵欄都糊着厚厚的泥土以防火,爲了防盜,甚至將數百步內的草全部剷掉,爲了防止小偷強盜利用植被掩護偷偷接近,潛入營內。

“拜見大帥!”

校場中,六千餘名寧海軍將士異口同聲,整齊向程世傑敬禮。

“衆將士免禮,稍息!”

傅宗龍看着寧海軍將士森然佈列,殺氣瀰漫,出奇一致的裝備,出奇一致的精神面貌,整支大軍渾然一體,給人一種無法言喻的壓力。

最開始的時候,寧海軍將士的裝備來源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的是登州衛指揮使司衙門調撥的,有的是孫元化從登萊新軍中調撥的,還有則是從土匪手中繳獲的,土匪手中一般是沒有鎧甲的,能夠擁有鎧甲的土匪,事實上都是被官軍圍剿過,而且他們成功打敗了官軍,這纔有可能有鎧甲。

當然,也有可能像鎮三山張懷仁一樣,他是背靠萊陽張氏,利用張氏的工匠私自打造的,程世傑在別無選擇的時候,只能使用這種質量參差不齊的鎧甲,可是隨着寧海軍的甲械局成功生產出板甲。

程世傑就將寧海軍將士的鎧甲換成了統一制式,至於寧海軍的裝備,則半買半送的方式,送給了東江軍將士,現在的寧海軍將士裝備是鋼甲,就是由鋼水澆築在弧形模具中,然後趁着鋼板沒有完全冷卻,再經過鍛壓機鍛壓,形成人體的弧形,這種板甲僅僅有六部分組成,卻可以由肩至腹,將整個胸腹要害遮得嚴嚴實實。

所有板甲漆成黝黑色,更讓傅宗龍驚訝的是,寧海軍的無論是長槍兵、火銃兵、或者刀盾兵,腰間都掛着一柄狗腿刀。無論是長槍兵還是刀盾兵,人人都揹着一具弩機。

傅宗龍看着寧海軍的裝備,頓時就明白寧海軍爲什麼可以斬首建奴上萬級,這種鎧甲比朝廷兵杖局生產的破爛強得太多了。

特別是刀盾兵,他們不僅披着重甲,手中還持有一面一米四高,六十公分寬的重盾,這種重盾上面覆蓋着一層鋼板,重達四十餘斤。在戰鬥中或者行軍途中,對於士兵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可問題是,寧海軍是騾馬化行軍,這個重盾牌,在行軍途中,直接插在馬車的廂壁上,就形成了馬車的護盾,在必要的時候,用重盾加上支撐架就可以形成一道道盾牆,刀盾兵與長槍兵配合,讓建奴再進攻一下試試?

“傅大人,孫大人,要不要讓將士們演練一番,以便閣老考覈?”

傅宗龍笑道:“演練就算了,老夫雖然已經老眼昏花,但是一支部隊能戰與否,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寧海軍裝備精良,從上到下鬥志昂揚,顯然是一支來之能戰的精兵,你能在半年內練出這樣一以精兵,真是不可思議!”

“其實並沒有什麼難的,照搬戚少保的《紀效新書》就行了!”

對於程世傑的敷衍之詞,傅宗龍沒有放在心上,孫元化也只是一笑而過。

別看程世傑號稱寧海軍的訓練之術來源於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可事實上,寧海軍訓練之法,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起訓練的魏武卒非常相似。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一支可怕的鐵血勁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魏武卒方陣如同一座不可撼動的泰山,死死的壓在山東諸國頭上,令他們不寒而慄。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職業軍隊,每名士兵都有自己的田產、農奴,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自己置辦兵器和戰馬,社會地位也相當高,因此士氣高昂,敢打敢拼,打遍山東諸國無敵手,就連秦國也在魏武卒方陣面前連吃敗仗,丟掉了近半國土,要不是吳起不爲魏國所容,不得不跑到楚國,魏軍會不會打到咸陽去都說不準。

當秦國河西之戰時,大秦鐵鷹銳士遇到了魏武卒,魏軍敗得比馬陵還慘,百年積累的精兵良將幾乎被一掃而空……

這其實並不能證明魏武卒不如秦軍銳士,河西慘敗之時的魏武卒已經不是吳起統掌軍權的那支魏武卒了,此時的魏武卒不管是軍事訓練還是社會地位都已經不如吳起時代,土地被大地主一點點的蠶食,待遇一日不如一日,已經無力爲自己置辦精良的裝備,負擔卻反而加重了,戰力衰退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大明的衛所兵不能戰嗎?

在朱元璋爲了徹底消滅元朝殘餘,1370年開始了第一次北征,在接下來長達26年的時間裡,一共完成了八次北征,纔算將北元勢力徹底打垮。成祖朱棣時期,更是五徵漠北,七下西洋,明朝的衛所兵也是非常能打的。

那個時侯,幾乎所有衛所兵人均擁有土地一百多畝,他們在吃飽喝足之時,還有餘錢,更何況世襲軍戶制度,可以讓那些衛所兵忘記恐懼和身後事,奮勇殺敵。

任何一個軍制,只要吏治不腐敗,將士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軍隊就可以橫掃八荒,無往不利。唐朝的府兵制度也是如此,當關中擁有兩千八百多萬畝田,二十餘萬唐軍關中府兵,北平東突厥,東征高句麗,西滅西突厥、高昌,殺出了赫赫威名,當關中的土地被世族門閥侵吞完了以後,唐朝就無兵可用了。

程世傑確實是想打造一支魏武卒那樣的部隊,每名士兵都有自己的田地財產,家人可以獲得較優厚的待遇,從而增強他們的向心力,使他們可以心無旁騖的投入戰場,用手中的刀劍去博取功名。

一羣叫花子般的軍隊是很難打勝仗的,流寇或許可以,他們因爲他們別無選擇,游擊隊也可以,但正規軍絕對不行,吃不飽穿不暖,自己一旦戰死,全家都得跟着餓死,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戰鬥力?

程世傑爲什麼不給普通百姓平分土地,因爲他的中的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平分了,那麼寧海軍士兵怎麼辦?他們立了功,拿什麼去賞?陣亡的士兵拿什麼來撫卹?

無論是千金買馬骨也好,或者說邀買人心也罷。事實上都是一樣的,程世傑就是要用自己最大努力,把寧海軍士兵和他們的家屬,打造成遼南第一批富裕的人。他們爲遼南流過血,立過過,爲什麼子孫後代不能享受一下富裕的物資生活?

機會同樣擺在每一個人面前,願意不願意抓住,願意不願意去付出,那就是每個人的事情了。

傅宗龍非常滿意寧海軍的精神面貌,在來到寧海軍臨時軍營的大帳內,只剩下程世傑、孫元化和傅宗龍三個人的時候。

傅宗龍道:“程經略!”

程世傑道:“傅大人,程某小字北屏,爲孫撫臺大人所取的表字,您叫某北屏既可!”

“北屏!”

傅宗龍卻將目光望着孫元化。

雖然說徐光啓多次表示,程世傑跟孫元化的關係一般,只是普通的上下級關係,甚至不惜自暴其醜,說程世傑爲了當官,向孫元化麾下幕僚徐大成行賄八千兩銀子。

因爲徐大成收了這筆銀子,才向孫元化舉薦了程世傑。

對於這個說法,衆臣們是不相信的。如果他們有一個程世傑這樣的門人,別說行賄八千兩銀子,他們寧願送給程世傑八萬兩銀子,不,哪怕十萬兩銀子也不含糊。

現在聽程世說,他的表字是孫元化取的,字,一般都是長輩或師長賜的,孫元化願意給程世傑賜字,而程世傑又願意接受,這能是普通關係嗎?

“北屏!”

傅宗龍沉吟道:“你可知?原本此次宣旨,朝廷只需要委派一名禮部郎中,或者主事既可,老夫爲何前來金州?”

“北屏愚鈍,還請傅大人明言!”

傅宗龍嘆了口氣道:“朝中有人彈劾你私自販賣軍糧牟利,搜刮民脂民膏充作軍資,大量打造兵器,似有不軌的意圖!”

程世傑的臉色微微一變,不過他馬上恢復了正常,故作憤慨的大罵道:“這是哪個狗日的乾的?太毒了吧?”

傅宗龍雖然沒有看到程世傑的將作工坊,可是從寧海軍的馬場、以及大量軍屯田,還有寧海軍將士的裝備,已經看出來了,這些彈劾之言,並非空穴來風。

孫元化一臉厭惡的道:“還用問嗎?肯定是那些御史言官乾的!”

早在孫承宗經略遼東的時候,他採取堡壘戰術,一點一點壓迫建奴的生存空間,採取斷糧絕援的方式,把建奴給逼得陷入了絕境。

不需要太久,再堅持五個月或者一年,建奴就會樹倒猢猻散。別看建奴士兵個個身強力壯,餓上半年試試?他們能夠站得起來,算他們有本事。

可惜,御史言官就像後世的噴子,不管什麼邏輯,不管什麼原因。伱只要做事,那就可以噴。

這些御史和言官沒有實權,什麼事都不用幹,罵人就行了。他們一天到晚就幹兩件事,罵皇帝,找同僚的碴。

當明朝的皇帝是很辛苦的,稍稍有點錯處馬上就會有一大幫言官御史,眼冒綠光流着口水的撲上來窮追猛打,不讓皇帝低頭認錯裝孫子不算完!

如果皇帝氣不過了,要揍他們,那更是求之不得了,對這幫傢伙而言,挨廷杖絕對是最光榮的履歷,一頓板子下來,絕對是聲譽躍起,所以很多言官御史都是沒事找事,無中生有的找皇帝的碴,指着皇帝的鼻子罵得狗血淋頭。

倒不是皇帝真的犯了那麼多錯,而是這幫傢伙屁股癢了,想騙廷杖,往往氣得皇帝臉色鐵青卻又無可奈何。

至於證據,對於言官來說,那是從來就不需要的,他們的職責是風聞奏事,不是辦案!

“傅大人明鑑,程某……”

不等程世傑解釋,傅宗龍笑道:“北屏初入仕途,不懂爲官之道。”

傅宗龍望着孫元化道:“初陽兄,你可是久經官場,豈不能提點一下北屏?”

孫元化也只能苦笑,他是沒有提點嗎?

關鍵是,程世傑要聽他的才行。他早就給程世傑說過要赴京面聖去哭窮了,可是程世傑卻有自己的打算。

當然,這層紙,孫元化是不會撕破的。

他沉吟道:“北屏,本憲也知道遼南諸事繁雜,建奴時常襲擾,你不便輕易抽身事外,可問題是,有些事,你需要向陛下申訴一番。自寧海軍成軍以來,兵部未曾調撥一粒糧食,一副甲冑,你也不容易!”

如果程世傑才聽不出孫元化的意思,那這些年他算是白活了。

這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傅宗龍接着壓低聲音道:“此事現在不急,等秋收以後,你帶着幾萬石糧食進京,現在朝廷是真難,那個時候,一切謠言不攻自破!”

程世傑也知道朝廷很難,可問題是,難也沒有辦法解決。很多人認爲殺光士紳解決,平分土地,就可以解決問題。

事實上,解決得了嗎?

大明的問題不僅僅是土地問題,還有就是金融問題。開國以來,禁海名存實亡,通過海洋貿易,賺了大量的銀子,這些銀子被存了起來,並沒有流通,現在隨着天災人禍,不少大戶把銀子挖出來。

大量的銀子流向市場,造成了通貨膨脹,這纔是雪上加霜。

要說解決問題,必須有充足的糧食、貨物,滿足市場需求,程世傑需要的是,填補這個空白,這就像後世的八九十年代,任何貨物,都是稀缺物資,只要生產出來,那就是錢。

程世傑道:“如此甚好,等秋後以後,程某準備攜帶二十萬石糧食赴京!”

“甚好!”

傅宗龍帶着吃飽喝足的京官們走了,臨時走的時候,程世傑給他們每個人按照官職大小,人人一個大禮包。

哪怕是最低的九品官員,也有十斤鹽魚,幹海帶,一件用羊毛和棉線織成了羊毛布披風,或者是剛剛印刷出來的徐光啓的新書。

這套精裝書,上面還有彩色的圖畫,也有部分有羊肉乾,馬肉乾、以及水晶製品,木器工藝品(一輛用二十比一比例打造的模型,這是四輪馬車),還有一些繳獲建奴的物品,如骨質的飾品,弓箭、刀、槍鎧甲等裝備。

傅宗龍一行人帶着大包小包走了,孫元化也準備離開。

在孫元化離開的時候,他悄悄地向程世傑道:“江西向氏來信了,北屏,你莫要被人騙了!”

(本章完)

第111章 沒錢了咱們就去搶第49章 一天打三頓少一頓不行卡文第456章 暴風雨來臨的前奏第139章 童言無忌還是前世記憶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請假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35章 肥豬上門卻之不恭第481章 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第281章 皇后鳳駕駕臨遼東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340章 回京城跟他們算總賬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33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97章 程世傑有曹操之癖第250章 玩文字遊戲誰不會啊第36章 閨女多了就是強援第358章 你不願意我願意啊第287章 火龍出水歐洲揚威第391章 天下混亂一步到位第81章 界河決戰之修羅煉獄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299章 瘋狂輸出大炮洗地第469章 世界性轟動效果第152章 京城雨夜悄悄離開第189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07章 給崇禎戴了綠帽子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104章 這是誰的部將如此勇猛第99章 東江軍從今兒姓程了第202章 纏足罰得傾家蕩產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該動動了第485章 打不過那就加入第31章 土匪們祈禱吧第138章 朕無可嫁女但有妹妹第307章 終於見到回頭錢了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9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84章 打垮建奴最有力的武器第388章 廣平攝政王監國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喬兆林第363章 北伐建奴統帥朱純臣第451章 做賊心虛自投落網第463章 請外援分散火力第358章 你不願意我願意啊第437章 與百姓共天下第77章 孔有德就要成精了第171章 再殺德格類建奴崩潰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進攻第10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373章 彈盡糧絕何去何從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231章 鄭芝龍無比的憋屈第208章 時間最要命的時間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486章 大明工業帝國第35章 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第327章 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396章 最後決戰王見王第55章 可以組建炮兵部隊了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39章 兩學期散打就練個這第291章 程世傑也是有後臺的人第191章 不能讓人牽着鼻子走第434章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296章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第339章 車臣汗部真輸不起第39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478章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轉而下第205章 科技帶來的強大自信第467章 歐洲反大明聯盟第10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87章 直上青雲節制兩鎮第261章 大帥就是你爸爸第195章 最終還是禽獸不如第429章 中庸之道就是雙贏第224章 程少將軍你闖大禍了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439章 王上您該登基了第182章 收復遼陽皇太極認輸第477章 你對大明的實力一無所知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116章 運氣也是一種實力第49章 一天打三頓少一頓不行第349章 主宰自己的命運第487章 提高農民收入第159章 古怪的戰術恐怖的火炮第235章 史上最昂貴的七個字第244章 偷襲巴達維亞炮臺第391章 天下混亂一步到位
第111章 沒錢了咱們就去搶第49章 一天打三頓少一頓不行卡文第456章 暴風雨來臨的前奏第139章 童言無忌還是前世記憶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請假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35章 肥豬上門卻之不恭第481章 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第281章 皇后鳳駕駕臨遼東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340章 回京城跟他們算總賬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33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97章 程世傑有曹操之癖第250章 玩文字遊戲誰不會啊第36章 閨女多了就是強援第358章 你不願意我願意啊第287章 火龍出水歐洲揚威第391章 天下混亂一步到位第81章 界河決戰之修羅煉獄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299章 瘋狂輸出大炮洗地第469章 世界性轟動效果第152章 京城雨夜悄悄離開第189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07章 給崇禎戴了綠帽子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104章 這是誰的部將如此勇猛第99章 東江軍從今兒姓程了第202章 纏足罰得傾家蕩產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該動動了第485章 打不過那就加入第31章 土匪們祈禱吧第138章 朕無可嫁女但有妹妹第307章 終於見到回頭錢了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9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84章 打垮建奴最有力的武器第388章 廣平攝政王監國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喬兆林第363章 北伐建奴統帥朱純臣第451章 做賊心虛自投落網第463章 請外援分散火力第358章 你不願意我願意啊第437章 與百姓共天下第77章 孔有德就要成精了第171章 再殺德格類建奴崩潰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進攻第10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373章 彈盡糧絕何去何從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231章 鄭芝龍無比的憋屈第208章 時間最要命的時間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486章 大明工業帝國第35章 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第327章 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396章 最後決戰王見王第55章 可以組建炮兵部隊了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39章 兩學期散打就練個這第291章 程世傑也是有後臺的人第191章 不能讓人牽着鼻子走第434章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296章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第339章 車臣汗部真輸不起第39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478章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轉而下第205章 科技帶來的強大自信第467章 歐洲反大明聯盟第10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87章 直上青雲節制兩鎮第261章 大帥就是你爸爸第195章 最終還是禽獸不如第429章 中庸之道就是雙贏第224章 程少將軍你闖大禍了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439章 王上您該登基了第182章 收復遼陽皇太極認輸第477章 你對大明的實力一無所知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116章 運氣也是一種實力第49章 一天打三頓少一頓不行第349章 主宰自己的命運第487章 提高農民收入第159章 古怪的戰術恐怖的火炮第235章 史上最昂貴的七個字第244章 偷襲巴達維亞炮臺第391章 天下混亂一步到位